(2)铺作组合的具体形式
无论是卷头造、下昂造、上昂造还是单支造,在具体的组合方式上又是千变万化,因此,《营造法式》所提到的铺作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
单斗只替:就是用一个栌斗和一块替木把柱、梁、槫三者结合起来。这种做法简洁明了,结构性能确切,在云冈北魏石窟等早期建筑中已有运用。《营造法式》规定其多用于槫下。
单栱只替:这也是一种古老的形式。《营造法式》中大多用于槫下单材襻间。
重栱只替:多用于槫下两材襻间。
把头绞项造:把单斗只替中的替木换成令栱加素枋,就成了把头绞项造。主要用于厅堂柱头铺作,梁头伸出柱外作耍头。
斗口跳:将把头绞项造的梁头伸出做成华栱头,栱头安交互斗承托橑檐枋,即成斗口跳。
主要用于厅堂柱头铺作。
四铺作卷头造:用于厅堂外檐铺作时,里跳可作华栱头,也可作两跳长的头,其补间铺作可用挑斡,上彻下平槫。
四铺作插昂造:用于外檐铺作。
五铺作重栱计心下昂造:用于外檐铺作。
五铺作重栱计心上昂造:用于内檐铺作,平座铺作。
五铺作重栱计心卷头造:用于内檐铺作,平座铺作。
五铺作单杪单昂下一杪偷心:用于外檐铺作。
六铺作重栱计心单杪双下昂:用于外檐铺作。
六铺作重栱计心卷头造:用于内檐铺作,平座铺作。
六铺作双杪单上昂偷心造,跳头当中施骑斗栱,里转出三杪重栱计心造:用于内檐铺作,平座铺作。
六铺作单杪双下昂下一杪偷心单栱造:用于外檐铺作。
六铺作双杪单下昂下一杪偷心单栱造:用于外檐铺作。
七铺作双杪双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转六铺作出三杪重栱计心造:用于外檐铺作。
七铺作重栱计心卷头造:用于内檐铺作,平座铺作。
七铺作双杪双上昂偷心造,跳内当中施骑斗栱,里转六铺作出三杪重栱计心造:用于内檐铺作,平座铺作。
七铺作双杪双下昂下一杪偷心单栱造:用于外檐铺作。
八铺作双杪三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转六铺作出三杪重栱计心造:用于外檐铺作。
八铺作重栱计心卷头造:用于内檐铺作,平座铺作。
八铺作三杪双上昂偷心,跳内当中施骑斗栱,里转六铺作出三杪重栱计心造:用于内檐铺作。
八铺作双杪三下昂下两杪偷心单栱造:用于外檐铺作。
铺作组合变化的形式还有很多,《营造法式》只是对官式建筑中最常用的铺作组合形式作了规定与说明。
2.计心造与偷心造
从上述铺作的组合形式中可以发现,横栱与华栱、昂的结合中有计心造、偷心造及局部偷心造之别。
计心造:若在华栱或昂的出跳跳头上皆安放与之十字相交的横栱或枋,称为计心造。
《营造法式》卷三十所绘下昂造铺作侧样及卷三十一所绘典堂侧样中的下昂造及内檐卷头造铺作皆为计心造。从中可以推断,计心造应是《营造法式》所推崇的一种铺作组合方式。不过在早期的建筑中,完全计心造的铺作并不多见,明清时期的一些装饰功能大于结构功能的斗栱中,则大多采用了计心造的方式。因为早期铺作的结构功能明显,而横栱在结构性能上基本不承重,主要是为了稳定整个铺作的作用。
偷心造:若在华栱或昂的出跳跳头上皆不安放与之十字相交的横栱或枋,称为偷心造。
偷心造铺作组合在《营造法式》所绘的图中并不多见,仅见于卷三十所绘上昂造铺作侧样。
虽然该侧样中的六、七、八铺作皆采用偷心造形式,但为了弥补因偷心造使出跳栱、昂失稳,容易发生位移、扭转的缺陷,而使用了骑斗栱;且该侧样的外跳仍然采用计心造。由此看来,该侧样还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偷心造。实例如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内檐铺作,采用六铺作上昂造下一杪偷心外转七铺作卷头造下一杪偷心。
局部偷心造:在实例中使用全偷心者在入宋以后几乎找不到了,但大多数建筑尚未使用全计心造,而是采用了局部偷心做法。以上所列的铺作组合形式中,有不少属于局部偷心造,如“七铺作双杪双下昂下一杪偷心单栱造”、“六铺作双杪单下昂下一杪偷心单栱造”便是。《营造法式》卷四“总铺作次序”一节中也曾多次谈及局部偷心的做法,如:“五铺作一杪一昂,若下一杪偷心”,“单栱七铺作两杪两昂及六铺作一杪两昂,若下一杪偷心”,“八铺作两杪三昂,若下两杪偷心”等。现存的11个七铺作实例中有9个均采用了局部偷心做法。如独乐寺观音阁上檐、应县木塔一层均采用双杪双下昂,一、三杪偷心。玄妙观三清殿、保国寺大殿皆采用双杪双下昂下一杪偷心。
3.单栱造与重栱造
铺作中栱的使用方式还有单栱造与重栱造之别。在铺作中,计心也好,局部偷心也好,均遇到如何在跳头上安置横栱问题。如跳头上只用一层横栱,称为单栱造;如跳头上用二层横栱,称为重栱造。
单栱造简洁明快,在当时铺作中运用十分广泛。《营造法式》所提到的“八铺作双杪三下昂下两杪偷心单栱造”,“七铺作双杪双下昂下一杪偷心单栱造”,“六铺作单杪双下昂下一杪偷心单栱造”等累铺的斗栱中,均有采用单栱造的,说明单栱造在当时一些高等级的建筑中时有运用。
不过,《营造法式》更推崇重栱造。原因大概在于重栱造更富丽隆重,更适合于殿堂类建筑的礼制及艺术要求。《营造法式》殿堂图样皆绘重栱造。同时,在《营造法式》卷十七、卷十八的《大木作功限一》、《大木作功限二》中所列举的“殿阁外檐铺作”、“殿阁身槽内铺作”、“楼阁平座铺作”等,也用“四铺作至八铺作内外并重栱计心”。这表明,重栱计心造应是当时最高等级的殿堂建筑中主要做法。
4.减铺与减跳
减铺,即减层。从《营造法式》的规定来看,减铺主要在两种情形下发生:一是当建筑中所用斗栱的铺作数多时,外跳不变,里跳减铺。《营造法式》在“造栱之制”中规定:“若累铺作数多,或内外俱匀,或里跳减一铺至两铺。”
在“总铺作次序”中同样规定:“若铺作数多,里跳恐太远,即里跳减一铺或两铺。”如果把“内外俱匀”,看作是铺作一种标准形态,那么“里跳减一铺至两铺”,则是一种减铺后的变异形态。为什么需要减铺?《营造法式》已说得较为明白,即“铺作数多,里跳恐太远”。这一方面为了顾及里跳铺作的结构方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室内空间的零乱。前面所列的铺作形式中,如“七铺作双杪双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转六铺作出三杪重栱计心造”、“八铺作三杪双上昂偷心,跳内当中施骑斗栱,里转六铺作出三杪重栱计心造”等,就属于因“累铺作数多”而采取的减铺方式。
二是当建筑中的铺作有主次之分时,次要的铺作内外减铺。《营造法式》卷四规定:“凡楼阁上层铺作,或减下层一铺。其副阶缠腰铺作,不得过殿身,或减殿身一铺。”显然,楼阁的下层铺作、殿堂的殿身铺作,是视觉的重点,减小其他部分的铺作,更能达到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
减跳,是减铺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减去一层华栱或昂。在《营造法式》卷四“总铺作次序”一节中,当谈到有关补间铺作与转角铺作的关系时规定:“凡转角铺作,须与补间铺作勿令相犯;或梢间近者,须连栱交隐;或于次角补间近角处从上减一跳。”可见,这项规定针对的是特殊情形。
5.列栱与扶壁栱
列栱:转角铺作中,一头为出跳的栱头,另一头为横栱的构件。《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一》在“造栱之制”中有这样的规定:“凡栱至角相交出跳,则谓之列栱”,其形式有“泥道栱与华栱出跳相列”、“瓜子栱与小栱头出跳相列”、“慢栱与切几头相列;如角内足材下昂造,即与华头子出跳相列”、“令栱与瓜子栱出跳相列”等多种形式。在铺作组合中,每一种铺作在转角处皆会产生列栱,且铺作数越多列栱越复杂。
此外,在《营造法式》卷十八《大木作功限二》中,还记述了“分首”或“分首、身内交隐鸳鸯栱”的情形。如:“瓜子栱列小栱头分首”、“慢栱列切几头分首”、“令栱列小栱头分首”、“华栱列瓜子栱分首”、“华栱列慢栱分首”、“瓜子栱列小栱头分首,身内交隐鸳鸯栱”、“慢栱列切几头分首,身内交隐鸳鸯栱”等。所谓分首,即指栱的两端被跳头分隔开。有些栱段须隐刻鸳鸯栱,即成了“分首、身内交隐鸳鸯栱”。
影栱:铺作位于柱头中心线上的栱、枋的总称,即扶壁栱。《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一》规定:“凡铺作当柱头壁栱,谓之影栱。如铺作重栱计心造,则于泥道重栱上施素方。”在泥道重栱上施素枋,应该是影栱的标准形态。但如铺作采用局部偷心造,影栱则须进行调整。对此,《营造法式》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案:“五铺作一杪一昂,若下一杪偷心,则泥道重栱上施素方,方上又施令栱,栱上施承椽方。单栱七铺作两杪两昂及六铺作一杪两昂或两杪一昂,若下一杪偷心,则于栌斗之上施两令栱两素方,或只于泥道重栱上施素方。单栱八铺作两杪三昂,若下两杪偷心,则泥道栱上施素方,方上又施重栱素方。”
从以上诸条可以看出,《营造法式》对偷心造的影栱所提出的模式为“重栱、素方、令栱、承椽方”或“令栱、素方、令栱、素方”或“素方、重栱、素方”,其核心思想增加施素枋,使居于正心位置的素枋在两重或两重以上,从而弥补偷心造所减少的跳头素枋可能引起的薄弱点,以保证铺作在受到外力时不发生位移。
二、铺作分布与分槽
1.铺作的分布
柱头铺作成熟较早,而补间铺作的出现相对较晚。补间铺作的设置,一方面与建筑的规模大小、等级高低、开间大小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铺作本身的大小及功能要求紧密关联。
唐宋时期由于铺作本身较大,结构功能明显,每开间的补间铺作通常设置一至两朵。宋以后,由于铺作的结构功能减弱,体量缩小,因而补间铺作数量增多,到清代每开间的平身科可达到六朵之多。
为了充分发挥铺作的结构功能,尤其是能使补间铺作与柱头铺作一起形成完整的铺作层,《营造法式》对补间铺作的安排作出了两方面的规定:一是要求补间铺作的铺数与柱头铺作相同;二是补间铺作应作相对均匀的分布。对于后者,《营造法式》规定为:“当心间须用补间铺作两朵,次间及梢间各用一朵,其铺作分布,令远近皆匀。”接着又结合开间划分的不同情况,作了进一步的注解:“若逐间皆用双补间,则每间之广,丈尺皆同。如只心间用双补间者,假如心间用一丈五尺,则次间用一丈之类。或间广不匀,即每补间铺作一朵不得过一尺。”
这里,《营造法式》假设了三种可能出现的情形,对于第一、二种情形,铺作分布与开间的关系讲得非常清楚,在这两种情形下,每朵铺作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只有第三种情形比较复杂,《营造法式》未指明间广尺寸大小和间广不匀的条件,只提供了一条原则,在铺作分布远近皆匀的前提下,“每补间铺作一朵不得过一尺”。但由于这句话所要说明的意思讲得不够透彻,所以使得人们对它有各种不同的理解,认为“可能是说各朵与邻朵中线至中线的长度,相差不得过一尺;或者说两者之间的净距离不得超过一尺”。
《营造法式》之所以这样重视补间铺作的安排,这不仅是为了立面造型的美观,更是为了铺作层取得均匀的受力效果。正是有了这样的安排,使补间铺作与柱头铺作在承受来自檐枋的荷载时,其分配比例大致相等。补间铺作的完善化改善了柱头铺作各自受力状况,可减少柱头铺作受剪力破坏的趋势。
2.铺作的分槽
补间铺作的分布须“令远近皆匀”,那么在建筑物内部的铺作如何分布?《营造法式》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是从《营造法式》的相关记述中,仍可看到其内部铺作的分布规律。
《营造法式》卷三十一《大木作制度图样下》中载有殿阁地盘分槽图四幅,即:
殿阁身地盘九间,身内分心斗底槽;
殿阁地盘殿身七间副阶周匝各两架椽,身内金箱斗底槽;
殿阁地盘殿身七间副阶周匝各两架椽,身内单槽;
殿阁地盘殿身七间副阶周匝各两椽,身内双槽。
这里的“地盘”当指建筑物的平面图,而“分槽图”即为建筑物的仰视平面图,相当于柱头部位的平面,因之地盘分槽图可将其分解为两个概念来理解。“分槽图”的尺寸与平面图有所不同,因为柱子有侧脚,柱头平面小于柱脚平面尺寸是不言而喻的。而“槽”的概念从《营造法式》卷四对多跳华栱的称谓为“骑槽檐栱”,在铺作正心最上置“压槽方”等可知,即为一列铺作所在的纵中线。在建筑物中,由于柱网形式的不同,便形成不同的铺作分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