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有寒热
1.饮食适宜
宜多食常食含粗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以刺激肠壁,使肠道蠕动加快增强,有利于排便畅通;宜多食油润滋阴食品和饮料,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2.饮食禁忌
忌食辛辣温燥的刺激性食物,忌食爆炒煎炸,伤阴助火,以及收敛酸涩之品。
【预防】
1.放松心情,养成正常的排便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排便1次最好,但每个人的排便习惯不一样,有些人会在餐后容易排便。无论什么习惯,定时每天1次最好。
另外,不要忍便,入厕时不要久蹲,也不要分散注意力看书看报纸等。
2.每天的膳食结构中降低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含量,应晨起多饮水、菜汁、水果汁或蜂蜜汁,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麦麸、新鲜水果和蔬菜、玉米等。
3.加强体育锻炼,从而促进大便的排泄。避免久坐久站。
4.生活应有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
谈到食物有寒热,主要是说食物的“四性”。“四性”
理论源于中医中药理论,并伴随中医中药理论的逐步成熟而不断完善。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借鉴中医中药的四性理论,将四性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
四性又称为四气,即寒,热,温,凉。古人按寒热温凉基本上把食物分为3大类性质,即寒凉一类,平一类,温热一类。以常见300多种食物统计数字来看,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食物次之,寒凉类食物更次之。
借鉴于中医中药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四性理论,从生活与临床应用食物经验看,寒和凉性质的食物多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如在炎热的夏季选用菊花茶、绿豆汤、西瓜汤、荷叶粥等,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等;热和温性质的食物多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作用,如在严寒的冬季选用狗肉,羊肉等,能除寒助阳,健脾和胃,补虚等。食物除四性外,尚有性质平和的平性食物,如谷类的米、麦及豆类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食物的四性分类如下。
寒性食物:淡豆豉、马齿苋、蒲公英、苦瓜、酱、苦菜、莲藕、蟹、食盐、甘蔗、番茄、柿子、茭白、蕨菜、荸荠、紫菜、海藻、海带、陈皮、竹笋、慈菇、西瓜、甜瓜、香蕉、猪肠、桑椹、蛏肉、柚子、冬瓜、黄瓜、田螺等。
热性食物:芥子、肉桂、辣椒、花椒等。
温性食物:韭菜、小茴香、刀豆、生姜、葱、芥菜、香菜、油菜子、韭子、香花菜、大蒜、南瓜、木瓜、高粱、糯米、酒、醋、龙眼肉、杏子、桃、樱桃、石榴、乌梅、荔枝、栗子、大枣、核桃仁、鹿肉、雀、鳝鱼、淡菜、虾、鲢鱼、海参、熊掌、鸡肉、羊肉、羊乳、狗肉、猪肝、猪肚、火腿、猫肉、鹅蛋、香橼、佛手、薤白等。
凉性食物:茄子、白萝卜、冬瓜子、冬瓜皮、西瓜、油菜、菠菜、苋菜、芹菜、小米、大麦、绿豆、豆腐、小麦、柑、苹果、梨、枇杷、橙子、西瓜皮、芒果、橘、槐花、菱角、薏苡仁、茶叶、蘑菇、猪皮、鸭蛋、荞麦等。
平性食物:洋葱、萝卜子、白薯、藕节、南瓜子、土豆、黄花菜、荠菜、香椿、青蒿、大头菜、圆白菜、芋头、扁豆、豌豆、胡萝卜、白菜、豇豆、黑大豆、赤小豆、蚕豆、黄豆、粳米、玉米、落花生、白果、百合、橄榄、白砂糖、桃仁、李仁、酸枣仁、莲子、黑芝麻、榛子、荷叶、无花果、李子、葡萄、白木耳、木耳、海蜇、黄鱼、泥鳅、鲳鱼、鳆鱼、塘风鱼、鲤鱼、猪肺、猪心、猪肉、猪肾、鹅肉、龟肉、鳖肉、猪蹄、白鸭肉、鲫鱼、鸡蛋、鸽蛋、燕窝、鹌鹑、蜂蜜、蜂乳、榧子、芡实、牛肉、牛奶等。
孕妇在妊娠期间,需要更多更均衡的营养,以供给胎儿的发育成长,这都需要从食物中一点一滴的摄取。所以,妊娠期间孕妇的饮食,对自己的健康以及肚子里的胎儿的成长都是十分关键的。然而,孕妇并非吃得越多越好,要吃得合理,吃得科学才行。
那么怎样才算吃得合理,吃得科学呢。中医根据望诊,问诊,脉象把人的体质分为6大类型,不同的体质的需要不同的食物,一般而言:热证型体质的人需镇静,消炎,可用凉性食物;寒证型体质的人需要兴奋,暖体,补血,用温性食物;燥证型用能保存体内水分的润性食物;湿证型则应用有排除体内水分的燥性食物……孕妇在妊娠期间,饮食更应谨慎,最好能在医生的帮助下,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体质,明白常用食物的四性,然后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食用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以改善身体的不良状况,最大限度的使身体回到最佳状态,为胎儿的成长发育铺好健康的基石。
若问你属于哪种性格,你可能会张口就说。可要是问你属于那种体质,你未必能很准确地讲出来。人们因个体的差异,体质都有所不同。体质医学是以传统中医为基础,同时吸收借鉴西医经验,将人的体质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正常质。了解自己的体质,有助于我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饮食,能更健康的生活。
所谓体质是指人体在遗传环境的影响下,以及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的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状态决定着人体生理反应的特异性,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
决定体质的因素有先天和后天2类。先天因素是指遗传即基因,它是人体体质的决定性因素;后天因素指人体所生活的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精神状况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和改变基因而起作用。
体质和所摄取的食物关系:中医理论上有“医食同源”的说法,因此,治疗疾病时要考虑调整饮食。药有性味之不同,食物也一样。主要分为寒性食物、凉性食物、温性食物、热性食物、平性食物五大类。
治疗实证体质的病人,要用泻性食物,目的排除病邪;虚证型则要用补性食物,目的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如果实证用补,虚证用泻,则病情非但不除,还有可能加重。对其他各型病人,也要用食对证。一般而言,热证型病人需镇静,消炎,可用凉性食物;寒证型需兴奋,补血,用温性食物;燥证型用能保存体内水分的润性食物;湿证型则应用有排除体内水分的燥性食物。
体质与饮食:每种体质都有常见的特征,每种特征的体质有不同的饮食,用药,养生方面的宜忌。相同的食物,药物用在不同体质的人身上作用效果大相径庭。因此要保健,要养生,要科学预防治疗疾病,辨清自己属于哪种体质很重要,然后依据不同体质选择不同的饮食,以使身体状态恢复至最佳。
适合不同体质的食物
1.阴虚质
这类人体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
(1)宜吃寒凉,滋阴性的食物。如蜂蜜、猪蹄、菠菜、豆腐、芝麻、牛奶、豆浆、梨、番茄、绿豆、竹笋。阴虚质当补阴津。
(2)忌温燥,辛味之物。如葱、姜、蒜、韭菜等,肥腻味重的食物也应当慎食。
(3)推荐食物。
鸭肉包子
原料:鸭肉(去骨)100克,黑豆(煮熟煮烂)、黑芝麻(炒熟)各20克。
制法:加盐少许,三物共拌和为馅。用粗制小麦(连皮)磨成面粉代精白面做包子。
功效:滋补肝肾,增液润燥通便,利水消肿,养血增乳祛风除热,明目。
主治:阴虚内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肝虚目眩,慢性水肿,肾虚,腰膝酸痛,盗汗,咳嗽痰少等。
2.阳虚质
阳虚质的人多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重踡卧,形寒肢冷,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或细涩等。
(1)宜:宜吃温热性食物,如羊肉、韭菜、核桃仁、大蒜、辣椒、鲍鱼、鲫鱼等,阳虚质当壮其元阳。
(2)忌:忌用苦寒之物,以免加重阳气的损耗。
(3)推荐食物
虾海马童子鸡
原料:虾仁20克,海马10克,子公鸡1只。
制法:将虾仁与海马用温水洗净,泡10分钟后,放入杀好去毛和内脏并洗净的子公鸡腹内,加葱与姜少许,蒸熟到烂。虾仁,海马,鸡肉和汤都可吃完。
功效:温肾壮阳,益气补精活血。
主治:肾阳不振,阳痿,早泄,小便频数,肝经虚寒之崩漏带下等症。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者忌用。
3.气虚质
这类体质的人多见精神萎靡,倦怠,四肢无力,眩晕,自汗,易于感冒等。
(1)宜多吃活鱼、新鲜果蔬、瘦肉、乳类、豆制品等。
早睡早起,早晚多晒太阳,微量运动,少说话多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