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一号,京城的百姓,起来的时候,就看到街边上开始有人在卖报纸。《皇家日报》可能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份日报,并且十分的专业的一份报纸。
第一版整个版面留给了皇帝的一道圣旨,大体内容就是言论自由,禁止以言获罪。允许私人办报纸,但是必须要在当地省级单位进行注册备案。可以讨论政治、批评时政和政要人物,但是批评政要人物的时候,必须有确凿的证据,否则构成诬陷,对方可以依法起诉。禁止宣传暴乱、仇杀等信息,否则造成刑事案件,必将承担刑事后果。报纸必须要缴纳营业额的十分之一作为税收。赌博、承认之类的报刊杂志,必须禁止向二十岁以下年轻人出售……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划定了言论自由的边界,同时强调了税收的必要性,已经报刊内容的发行管制策略。这个时代,黄赌问题,既然官方允许,那么禁止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规范一下。其实这两项产业,朱由检一直有整顿的想法,但是目前自己的精力还顾不上这些。
第二个版面就是临时内阁制度的相关解释,主要就是告诉天下,以后的话,政务皇帝不亲自管理,而是内阁进行管理。并且就正式内阁制度下皇帝的一些设想向百姓进行了阐述。
总共十六个版面,每个版面都是干货,讲历法的,标点符号的,礼法的,还有讲未来实行依法治国的。大量的新内容,彻底的引爆了京城的百姓,大家走在路上,聊的最多的就是政治。言论自由了,瞬间变得讨论政治没有错误了,京城百姓把自己对于政治的热情最大限度了发挥了出来。
第一天印刷了五万份报纸试验了一下,本来王茂功还有些担心卖不出去。但是十万份报纸,放在京城一个时辰就卖的一干二净。明朝的百姓,识字率并不低,基本上接近十分之一,放在京城三四成的百姓都识字,几乎大半的男丁是识字的。
现在还没有发生后来的华北大鼠疫,京城的百姓数量超过了百万,识字的人口有三四十万,一份报纸不过是十文钱,买得起的人大有人在。
第一天的销量彻底刺激了王茂功,仅京城一地就有这么大的销量,那么多扩张一些城市呢?全国每个县都有呢?就算是不发行日报,五天一份,又是多少钱?这还不算,报纸销量上来之后的广告收入,这又是多少钱?本来以为皇帝办报纸会亏本,但是现在瞬间就没有了这个想法,王茂功觉得,要是运营好,这绝对是收入不菲。
徐光启接到皇帝的诏令,从上海沿着水路向着京城走来,一路向多有打听京中的事务,但是听到的消息大多是魏忠贤倒了之类的,自己早都知道了。对于皇帝实行新型内阁制度,虽然多有耳闻,但是见到的都是语焉不详,说不清楚,心中的疑惑更多了。
一直到了京城,一声声的卖报声传入耳朵,向旁边的随从说道:“去把报纸买一份过来。”虽然不知道报纸是什么,但是看着是纸张印刷的,并且带着“皇家”二字,政治敏感的徐光启感觉到,报纸或许有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
一页页的翻过去,渐渐地徐光启感觉到了风起云涌的感觉,朝廷似乎一下子就看不懂了,好像什么都变了。
到吏部报道的时候,更是发现,曾经那些懒懒散散的官员不见了,一个个都开始认认真真的工作了。
这时候,李国正好走了过来,两个人之前见过,虽然关系不是太熟,但也不算陌生,李国就是那种老好人的性格,徐光启倒是十分了解。这会儿再看,觉得李国似乎变了,变得更加有上位者的气质了。
两个人互相见过礼,李国就说道:“玄扈先生这一到,算是赶上好时候了,最近天天就盼着你们来。”
“这是跟我说笑呢?”
“谁跟你开玩笑啊,陛下成立新型内阁这事情你知道吧?”看着徐光启点头,李国接着说道:“陛下的意思是,内阁未来辅臣数量固定在七个人,袁阁老我们三个人已经忙活了好几个月了,就等着你们来呢,你们来了就可能直接入阁成为辅臣。”
“七个人?都那七个?”
“你,我们三个,孙承宗,韩爌,杨景辰!其他人都来了,就等着你了,你不来,内阁成立会议召不开,很多事情就拖着了,尤其是杨景辰已经署理内阁很长时间了,但是因为内阁没有正式成立,也就说不上名正言顺。”
“看来是,我来得最晚了,那好吧,我尽快安顿好,然后咱们就把内阁会议召开了!”
“你来的话,明天最好能上班,陛下说要内阁成立前,开一个内阁成员闭门会议,原本一直在等你,你来了,尽快到岗,咱们把会议召开了。”
“没问题,我明天就到内阁!”
早上的内阁,已经开始忙碌了,朝廷的事情都归于这里,按照皇帝的要求,当天的事情,最好当天批复,如果有问题需要核查,就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核实,然后再规定时间内完成批复。
徐光启早早得到了,由于没有具体职责,就坐在那里看报纸,当天的报纸已经送了过来,内容五花八门,第一版是时政,讨论内阁最近一点时间的功过;然后到了第二版专门讨论边患问题,入边患成因,边患的解决策略等等;第三版主要是讨论地方治理存在的问题;第四版讨论大明朝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五版讨论大明朝教育以及科举问题;第六版就来年春耕进行论述;第七版是西洋问题进行讨论;第八版司法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还有京城卫生问题;水供应问题;粮食供应安全问题;粮食价格涨价因素分析;皇帝的生平以及一些琐事;再就是娱乐新闻、花边新闻以及衙内们的教育问题;小说版面等等。
最后一个版面,还留出一部分,写着征稿启事,除了赌博青色之类的都可以投稿。一经采用,稿酬千字一百文以上,按照质量进行提成。付稿酬的时候,扣除百分之五的税率。专栏作家按照月收入或者年收入进行扣税。
报社招了那么多人,不光是从事编辑工作,绝大部分还是从事的新闻写作和采编的工作,相比对外征稿的价格,内部写作价格相对较低。员工每天平均要交稿一篇新闻稿,几百篇不会都被使用,只会选择中间比较优秀的一些稿件,这些稿件有固定业绩提成。
徐光启看完报纸之后,有些默然。对于皇帝的这首手段,有些说不清楚具体是好还是坏。但是看了整个报纸,就给人感觉,大明朝真的是弊病从事,内阁需要处理的问题还很多,当然也有部分夸奖一下现在的内阁,就像几个月的内阁效率比过去的历代内阁高了很多。再就是各种政治问题,都在被讨论,寻求解决的手段,不得不不说,有些观点还是很有见地的,哪怕是徐光启也不得不赞同。
看完报纸的时候,其他人也走了进来,袁可立手里也拿着份报纸,坐下就说道:“今天的报纸各位都看过了吧?比昨天的如何?”
李国苦笑了一下说道:“感觉大明要完了,问题太多了,全是批评的声音,如果报纸不是皇帝办得,我都想把他封了!”
“封了解决不了问题啊,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借助舆论来监督内阁工作。这些问题都是皇帝摆在内阁面前要解决的问题。”孙承宗接着说道。“不过我觉得也是好事,百姓平时憋着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发了,现在有个骂人的渠道,骂几声,气消了,也就过去了!”
“你别说,还真的就是那么回事,人憋着气,迟早要爆发;但是让骂一会儿,对方不啃声,多半就打不起来了!陛下这是让,百姓骂几声,出口恶气,避免发生民变!”李国接着说道。
“看意思,皇帝对于粮食安全问题很担心呐?几天的报纸好几个版面中心都是在讨论粮食安全问题。”杨景辰这时候拿着报纸,指着一些关于粮食安全的文章说道。“咱们是不是那出个主意出来,万一皇帝问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起码要让皇帝满意不是?”
袁可立点了点头说道:“杨侍郎的这个建议很好,今天开会无论皇帝讨不讨论这个问题,咱们至少要拿出个主意来免得问起来,内阁还没有应对手段。诸位说说吧,都有什么好意见?提点一下。”
几个人坐在一起,酒量是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从上古时代解决粮食策略的手段,到历朝历代都进行了讨论,最终拿出了一套自己觉得还可以的措施。就像袁可立等人,深知朱由检有多难以交代,想问题向来是十分的深远,而且思维缜密,想要糊弄,并不容易,故而拿出来的策略都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