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的春闱已经没有几个月了,天下各地的士子们都开始赶往京城,相较于往年,今年是新皇登基,录取率会更高一点,所以来的人也会更多一些。
虽然这个时代读书也要花钱,但是来参加科举的,不是每个人都是有钱人,穷书生甚至占到了不小的比例。这些人每天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数米度日,尤其是早几个月进京的,更是每日都要考虑柴米油盐。
周吉就是这这样的穷书生,虽然出生在南直隶松江府这样富裕的地方,但是周吉祖上往上数八代都是穷人,一直到了周吉出生之后,父母不想让孩子跟自己一样,一辈子的佃农,就从兄弟几个人中间,挑出来蒙学一直受到先生夸奖的周吉倾尽全力培养其读书识字,周吉读书还算有点天赋,这些年一路上科举还算是顺利,十六岁考中秀才,十九岁考中举人,二十三岁,就来到京城参加科举。
但是周吉心里明白,这是自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科举,这些年为了让自己读书,全家人都在受苦,已经到了支持不下去的时候了。如果这次取得了进士,自己能外派做个官,家里的日子也许会一天天好起来。如果没有考上,就去找个师爷的活计养家糊口。至于说举人可以当官,这种事那得排队,到什么时候能轮到自己谁也说不准,况且好位置轮不到自己,干给几年也是一贫如洗,自己虽然想过要当个好官,但是真没有想过要当个穷官。
穷怕了,真的是穷怕了,周吉没有想过锦衣玉食,但是穷到了不敢社交这种程度,真的是不想再过了。
本来没有想过要这么早来到京城,但是几个同乡却不愿意在家中久居,想要早早的到京城见识一番。别人都要出发,自己如果不一起,不是说不合群,主要是独自一人进京,没个熟人照看,危险也会增加很多,不说山匪,就是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可能要了命。所以,别人进京,周吉也只能顺道一起早早到了京城。
京城居,大不易,这话不光适合于唐朝,就算是明朝照样适用,京城居住,吃喝用度都得花钱,身上带的那点盘缠,根本就不够在京城生活,自己在京城也没个熟人去投奔,哪怕是最差的那种给行脚商居住的大通铺都住不起,就只好在城外租了一间民房,吃的也是自己熬的粥,偶尔加稠一点,都会心疼好半天。
好友们这段时间,各种文会,各种诗会,自己根本不敢过去,去了一分钱不掏,实在是抹不开面子,但是要掏钱,估计会被饿死在京城。几个同窗好友找了自己好几次,都是躲着不见。
后来听说魏忠贤倒霉了,同窗们更是要为了这事情大喝一场,但是自己虽然觉得高兴,真没钱去喝酒,哪怕是最差的酒水也喝不起。
也许是老天开眼了,在自己最穷的时候,皇家报业招工的信息张贴在京城各处。尤其是编辑部专门招收读书人,待遇优厚。优不优厚自己不在乎,现在吃不起饭了,只要能吃饱,工资少点也可以接受,只要有时间温习就可以了。
也许是估计读书人的身份,让周吉有些矜持,去了之后,打扮成路人打算观望一下,但是没有想到招工的地方,一会的功夫,就挤满了人,自己再去前面不知道排了多少。看着被士兵们组织起来的队伍,饥寒交迫感觉,最终让那点读书人的矜持丢了个精光,也去主动排了个队。
心里面一遍遍的在安慰自己,出来科举不就是为了能为皇帝办事吗,哪里不是为皇帝办差,报业公司怎么了?还不是为皇帝办差。况且能找个吃饭的地方,总比这么每天挨着饿的强。
看着读书人这边,因为会写字,每个人过去了都一张纸笔就打发了,自己填写简历信息。而工人那边,识字的比较少,队伍慢慢的再往前挪动着。拿到纸笔,填好自己信息的周吉莫名的有了种优越感。
这时候,一个书吏问道:“这边的读书人,有过来帮助这些工人填写简历的吗?来十个人帮一下忙,谢谢!”
有几个人起身开始帮满,周吉也走了过去,成了最后一个,每人一个桌案,前面排着一长溜打的工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
午餐的时间,工作餐一人一份,四菜一汤,有肉有菜,荤素搭配,一份吃完了,感觉还没有吃饱,周吉再去要了一份。第三份吃完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实在是这段时间又馋又饿。京城周边又不像江南,可以去河沟逮上点鱼来解馋,自己想吃肉,又买不起,只能是自己忍着。
一个个的填过去,一天时间,足足填写了上百份,天黑了,还有一些人没有报上名,站在门口不愿意离去。
周惟庸站在门口劝到:“天这么冷了,都回去吧,报名的话,一家只要一个人,你们家有人报名了,其他人就不用了报名了,报名了我们也只要一个,报上名的都赶紧回去,没有报上名的,明天再过来,我们还会招工,天也怪冷的!”
周吉把自己填好的刚打算交上去,就听到有人说道:“今天请着帮忙的,把你们填写的,都自己清点一遍,多少数量,交到这边来。”
周吉数了一下,一百三十四份,过去就说道:“我这里一百三十四份。”
“好的,谢谢!您到那边去接结一下报酬,这是你的结清凭证。”说完就给周吉递了一张发票过来。周吉没想到有钱,这算是意外惊喜了。
一百三十四文钱不算多,但这是这段时间以来,第一次有了进项,能让自己多坚持十多天,周吉颇是有些感慨。
第二天周吉早早地赶了过去,不是参加应聘,而是问还要不要人填写简历,昨天临时雇用的十个人,今天都来了,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出了尴尬的笑容,实在是大家一样穷,能有这个赚钱的机会不想放过。
昨天填写还有些不走心,但是今天,周几几乎是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实力,一天完成了三百多份,看着厚厚的一塌,颇有一种成就感,拿着三百多文钱走出门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气质变了。钱是男人的胆,有钱人和穷人在气质是确实是不一样的。没钱的时候,周吉每天都要计算一下自己的身价,然后考虑今天如何省一点钱,但是有钱了,现在考虑的是今天应该完成什么功课。
两天就完成了预定的招聘,周吉没有找到第三天打零工的地方。
印刷厂工人最终加上老工人,招募数量是一千个,这样可以让一千个家庭过上好日子,基本上都是年富力壮,并且识字的,这样选字的时候,可以快一点。编辑部原本只打算招募三十个,但是看到这么多的穷书生,朱由检又动了恻隐之心,多招了点,总共招募了三百人,算是比原本计划多了十倍。大不了把其他几家分公司一起开起来,随着阉党查封的资产越来越多,朱由检有了这份自信。
七号,周吉拼了命的挤进去,看到通过的名单上面有自己的名字,顿时舒了一口气。其实填写名单的十个人都被周惟庸放入了最终通过名单中。
十号报道,这天,周吉把自己所有的家当都背了过去,公司可以提供食宿,不管食宿如何,为了省钱的周吉都决定住宿。住进去的时候,周吉顿时感到满意了,住的宿舍在原来的信王府后院,四个人一间宿舍,铺盖什么的,都是公司提供的,统一采购,质量过得去,自己背的铺盖反而用不到。
食堂是承包制度,编辑部这里的承包人是御膳房的一位师傅,御膳房原本人员冗余比较多,朱由检也没有采取一刀切,而是采用慢慢分流的原则。比如说这次食堂承包,就一个师傅主动承包了,还带走了御膳房的十几位帮厨。生产部员工更多,承包的师傅带走了三十多人。一下子解决了五十人冗余的问题。朱由检打算用这种办法,来解决皇室太监太多的问题。这些太监说白了都是些可怜人,一刀切都给开除了容易,但是这些人怎么生存?
食堂虽然是外包制度,但其实企业员工吃饭其实并不要钱,员工每个人每天补助一钱银子,用餐券的形式发放给员工,员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也可以吧餐券转让给外人。食堂可以对外营业,但是必须要保证每天每顿饭二十三道菜,十荤十素三个汤,米饭、面条、馒头三样主食。
拿到一个月餐券的周吉看了一遍又一遍,餐券看着像银票,但是比银票精致。面额很小,上面是一厘、五厘、一分三种面额。面额这东西,一回儿就搞懂了什么意思,一厘也就是一厘银子,一千厘是一两;一分十厘,一百分一两银子;上面理论上还有一角或者一钱的,但是作为餐券并没有印发这么大额的。
看了好多遍,才小心翼翼的把这些收了起来,这三两餐券,完全就是三两银子,自己平时一两银子都能吃三个月,毕竟大米两石才一两银子,熬米粥只需要一两就够了,二两就有些稠了。也就是咸菜贵点,否则日子还能更节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