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荡的大平原上,突兀地耸起一座山,遮住了人们东望的视线,是为遮山。山的褶皱里,悄然藏着一座寺,是为鳌圆寺。寺是新建的,青砖碧瓦,飞檐斗拱,金碧辉煌。建寺的山地却不是第一次承载神圣,东汉末年就有过伽蓝道观遗址。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当满面慈祥的观音菩萨和普度众生的佛祖释迦牟尼相隔着千年时空又一次君临,不知道这片山地有何感觉。首先它有灵,不然为何两度成为神佛的基地?其次它有幸,不然为何为佛道广泛浸润?
我来的这天,天气晴好,路边的树叶刚刚吐出鹅舌,村边的繁花正要绽开笑颜。折入山道,转过山嘴,一大片辉煌的建筑赫然出现在眼前。山门巍峨,寺院整洁,佛像庄严。拾级而上,登高回望,远处青山如屏,山峰并列,林木如烟,颜色青冥,仿佛万千气象,一齐涌入寺来,寺南北递高,正好把无边山水景色揽入怀中,寺院和青绿山水融为一体了。
寺院里建筑宏伟,大殿开阔,三进佛寺,一派瑞光。袒胸露乳的弥勒佛永远地笑容可掬,笑天下可笑之人;通达自在的观世音慈眉善目,安详慈爱地关注着每一个生命个体;仁、儒、忍、寂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殿中,目光里似乎有所期待,期待把自己坐在菩提树下苦苦修炼来的对人世的大彻大悟,传递给每一位前来拜访的人。
我用跪拜之礼向每一位圣者献上虔诚的敬意,借袅袅一炷青烟企图与他们产生精神的回应。他们无语,我亦无语,与圣者的精神交流是不需要语言的,这里有特定的语境:木鱼用有节奏的声音连通我们的感知,盘旋的青烟电波一样传递无言的思绪流动。青烟在大殿内弥散,纠结成各种形状,圣者的面目也是亦真亦幻。他们的博大睿智和善意就在静和虚里弥漫,你需要屏息了杂念来悟。
我静静地在青石阶上坐下,聆听大雄宝殿里传来的诵经声音,其间夹杂节奏轻缓的木鱼敲击,我不知道鱼是怎样从水里泼剌剌游出来,到庙堂充当了神佛的使者,鱼也是有灵性的吧。诵经声音嘤嘤嗡嗡,不甚真切,更不辨经文。然而正是这连绵不断一片低吟的诵经声,使我迷醉,像一片温软的潮水沁入我的心胸,我在这声音的浸润下,渐渐不能自持,这声音劫持了我的情感,我感到自己被虚化了,朦朦胧胧,进入了一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被催眠状态。这是一种幸福的状态,一片幸福的潮水正悄悄地把我淹没。
也不知过了多久,恍然醒来,早课已经结束,穿着宽大绛色道袍的和尚们依次走出大殿,有的散入僧舍中去,有的三五对坐,研讨佛经,有的灌水,有的浇园。我看到,有几位是二十来岁的青春少年,正是年少气盛、壮志满怀的年龄,他们剃着光头,神态安详,一举一动,中规中矩。一个年轻和尚正用清水洒路,几位衣着入时的妙龄女香客走过他的面前,他目不斜视,心无旁骛,专心洒水,看来已是入了道的僧人。
一片灿烂的阳光洒落在寺中,我从青石上站起来,仿佛刚刚涅槃了一次,和尚们各自做着他们的营生,并没有人理会。我想,这就对了,在经声中醉与不醉,全是个人的感觉,幸福与否,也是个人的感觉,无须别人有同感,也不需要被关注,正如那些青春僧人和木鱼,做自己喜欢的事,自己感觉好便是好,自己悟了便是悟了。
什么时候,再来鳌圆寺听一次早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