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中午,鉴于赖元平的情况趋于暂时的稳定,为彻底解决他颅脑损伤,需要考虑赖元平的去留问题了。为慎重起见,刘建军院长通过总后卫生部再一次提出远程会诊的请求。
下午四点,关于赖元平的第二次远程会诊在德阳的255野战方舱医院会诊车上进行。参加单位和人员是:
解放军301医院专家组
北京军区总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专家组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组
南京军区总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肾内科专家组
成都军区总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专家组
会诊中,成都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顾建文从视频画面中发现赖元平右手、右脚活动能力差,全身有多处破溃化脓,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断定病人脑内有血肿,随即与在座的解放军总医院院士陈香美教授、骨科张博勋教授商议,建议将赖元平后送到设备更先进、条件具备的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脑肿瘤微创诊疗中心”救治。
总后卫生部的意见很快来了:鉴于目前伤员生命体征平稳,医疗方舱检查设备有限,终止进一步会诊,马上准备空中运送,前往地点:成都军区总医院。
晚上七点三十分,直升机又一次来接赖元平,这一次是将他接到成都的天回镇,成都军区总医院。宋立新和护士长何红莲一直随机陪护。
天回镇,这个因唐玄宗李隆基逃避安史之乱至此,闻听胜利消息又转驾回返长安而得名的小镇,一千二百多年后,地震灾难骤然降临之际,“成都军区总医院”七个红色大字在夜空中闪耀,在灾难中挺立。一千多名医务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用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创造了“天使在人间”的美丽神话。
二十一日晚,在成都某机场,同样的一幕又出现了,成都军区总医院“抢伤员”的水平丝毫不亚于255人。这“抢”的水平和速度,是从大地震开始医院全体人员就有的作风。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以来,靠“抢”功,成都军区总医院展开了一场与时间抢夺生命的大营救,全院一千五百名官兵、医护人员全部投入到紧张的抢救治疗中,创造了生命大营救的“四个第一”。
一、第一时间收治地震伤员。
地震之后五分钟,成都熊猫大道上,一辆出租车载着一名头破血流、满身是伤的男子风驰电掣直奔军区总医院。
这名男子姓邓,是天回镇将军碑停车场职员,地震时被倒塌的墙砸伤。他是个不幸的受伤者,却有幸成为第一个被送进医院的地震伤员,是总医院也是全震区医院接收的第一个地震伤员。
赶快救人!急诊科主任李晋冲上去将伤员扶起,五名医护人员冲进还在摇晃的抢救室取出急救箱、手术缝合包,推出五张抢救床。
听着伤员的描述,根据交通与通信中断的情况,院领导马上意识到这是一场大灾难,很快会有大量的伤员拥入,于是,在五分钟内召开了一个简短的紧急会议:立即派军务科长向联勤部汇报受灾情况;启动抗震救灾应急方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将所有住院病人转移至紫藤长廊、篮球场、足球场等三个地方,划分为外科、内科、老干部和急门诊等四个临时露天急救区。
野战医疗装备迅速展开,建立伤员紧急救治区,搭建手术帐篷、缓冲区,做好了救治伤员的准备。
医院院长曹勇、政委马荣恩立即组织医护人员背、抱、抬、扶,疏散了一千六百名住院病人,其中包括一百九十六名年高体弱的住院老干部。
这时,大批伤员从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等地送来了,看到源源不断送来的伤员和他们的受伤情况,一直在医院现场指挥的曹勇院长意识到灾情极其严重,他扳指一算,一辆急救车跑一趟才能拉两名伤员,灾区这么多的伤员何时才能得到救治?曹院长立即向上级请示,从某独立营临时调来五辆每辆一次可以拉二十多个病人的康明斯急救车。
五辆野战急救车不停地收治从都江堰、德阳等地接收的危重伤员。野战手术车及野战手术帐篷,同时开展四台手术,有八个外科医生在手术室对危重伤病员争分夺秒地展开了紧急手术治疗。
几乎同时,医院门诊大楼两侧、人行道、足球场和老干部病房前的空地上,七十六顶有“红十字”标志含手术室、ICU重症病房在内的帐篷在临时露天急救区搭建起来。住院的一百四十余名危重患者及一百八十名师以上老干部得到安置与继续治疗。医院还将篮球场作为急救场,铺设了两百张床位,成立了包含几个科室专家在内的医疗急救小组,做好接收抢救灾区伤员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十分钟后,偌大的操场变成了可收治数千病员的大病房。
成都军区总医院位于德阳至成都的必经之路上,所以,地震发生后,德阳、绵阳两市大批的伤员为抢时间都送到了这里。十二日当天他们就收治了四百五十多人。后来的几天,人数更多,最多时一天达到一千人。
十二日的夜晚,在灯火通明、人声嘈杂的总医院的篮球场,人们可以看到难忘的壮观一幕:偌大的操场遍地是或坐或卧的伤员,医护人员往来奔走,为一名名伤员实施救治。灯光架支撑起的输液线犹如天网般密密麻麻,输液架不够时,护士们就跪着或提着输液带进行输液。
二、第一时间派出了医疗队 。
望着大批涌入的伤员,医院领导感到他们不能只是坐在家中等伤员,灾区一定还有大量的伤员等待着救治。于是, 在十二日下午四点四十分,医院就派出了第一支医疗分队,赶赴重灾区都江堰,是全军第一支到达重灾区的医疗队。
医疗队由副院长高国民带队,由骨科、胸心外科、脑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妇产科、心胸外科等科室的二十四名医护人员组成,携带十八大类七十九种医疗器械、药品和三十余件军医背囊等急救器械、设备。这支队伍中,有维和归来的勇士,还有正处在哺乳期的年轻妈妈……
一路上,他们争分夺秒,疾速前进!因为他们知道,早一分进入灾区就能早抢救一条生命。
晚上六点,医疗队赶到都江堰时,正在自救互救的受灾群众欢呼起来,“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
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前面的马路上躺了上百名伤员,现场一片混乱,受伤群众的哭闹声、呻吟声……不绝于耳,队员们立即展开紧急救治,消毒、止血、清创、包扎、固定、输液……救出四十余名伤病员。当晚,又转移到受灾最重的聚源中学,冒雨营救出三十六名师生。连续奋战到十三日下午四点,救治和转移了上百名伤员。
三、收治地震伤员总数第一。
地震发生后,大批伤员从汶川、北川、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等地源源不断地送进医院,仅医院自己派出的十辆救护车,就赴灾区接运伤员三百余名。
至六月六日,医院共接诊伤员五千二百六十七名,收治伤员一千一百二十二名。
作为震区中最大的军队医院,他们责无旁贷地挑起了最重的担子,收治的伤员总数为全震区医院第一。
四、收治重症伤员数第一。
医院编成九个手术组,不分昼夜,同步连续展开手术,目前已完成一千一百六十台次,其中大手术四百八十三台次。
截至六月六日,医院收治地震重症伤病员三百零三例,其中被埋一百小时以上、截肢、肾衰等伤病员三十余例。是灾区医院中接收伤病员最多、救治任务最重的医院。
总医院人是应该被我们敬重的:他们把救治危重伤员放在第一位,用最强的专家、最好的治疗、最好的设备,全力以赴展开救治。成立了由普通外科主任田伏洲、骨科主任权毅、ICU主任肖贞、胰胆病区主任汤礼军、肝胆病区主任李可洲等知名专家组成的医疗抢救队伍;开通救治伤员“绿色通道”,64PT、核磁共振、彩色B超等高精尖医疗设备向伤员开放;只要伤员病情需要,再贵的药品,免费使用;医院编成九个手术小组,甚至以每天五十台手术的超常规速度与死神抢夺生命,创造了无一例危重伤员死亡的奇迹。
总医院人是应该被我们记住的:整个地震灾区有八名被埋超过一百小时的幸存者,五名被送进成都军区总医院。
十七日下午四点,成功救治被埋一百零四小时的映秀镇高速公路收费员袁艺。
十七日凌晨三点,成功救治被埋一百零八小时的什邡市红白中学炊事员李克成。
十七日下午六点,成功救治被埋一百四十六小时的映秀镇公路稽查员沈沛云。
全国总工会巾帼建功标兵、四十四岁的映秀水电公司虞锦华被埋一百五十小时,患有气性坏疽烈性感染病症,院长曹勇紧急组织十余名专家进行会诊,确定手术方案。十九日十一点,经过五个半小时手术,成功为其实施了高位截肢手术。
还有一个就是本文的赖元平。
当天下午赖元平入院后,他们仅用了二十分钟就为赖元平作肢体全身CT扫描、全身肢体X光片和血液生化等检查,结果印证了专家们的诊断:
赖元平左脑有巨大血肿,生命垂危。
在战胜了脱水、肾衰、深度昏迷、低血压、肺部及外伤多处感染等种种危机后,赖元平的体内,居然还隐藏着这么巨大和可怕的凶手。
生命是一个多么顽强的东西啊!
这个瘦瘦小小的赖元平,竟然有这样一个坚韧的生命。这真是人类医学史上罕见的病例。
从傍晚时分开始直到深夜,会议室里灯火通明,没时间休息吃饭的院长曹勇组织全院专家及301医院脑外科教授周定彪、陈香美院士等专家进行大会诊,详细地制订了一套科学的手术治疗方案。
晚上十点二十分,由副院长、神经外科专家顾建文主刀,神经外科主任屈延、副主任匡永勤和麻醉科主任刘合年配合,由于前期武汉总医院和255野战方舱医院的救治十分准确和及时,赖元平术前体征保持稳定,手术得以及时进行并且顺利完成。
一百分钟后,总院成功为赖元平实施了巨大血肿清除术。
二○○八年七月二十二日,我在成都军区总医院的病房里见到了赖元平,正是中午,他安稳地睡在洁白的床上,床头摆满鲜花。他的身体瘦小精干,四肢像某种动物一样坚硬结实,见到来人,总习惯性地笑笑,口齿清晰地说着同一句话:谢谢。
赖元平只是四川什邡市天池煤矿一号井的一名普通矿工。
作为矿工的赖元平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农民出身的他,一介平民的平凡的生命,在四十四岁这一年会经历如此波澜壮阔的一幕。可惜的是,整个过程,除了开场和尾声的极少部分时间段他有依稀的印象外,其余的,于他而言,全是一片空白。也正是因着这近乎死亡般的空白,他的生命行程暂时地停顿了,而后,又得以延续了。
这个“暂时”,是八天八夜,按医学上准确的量化计算,是一百九十六小时。这是人类有地震记录以来,伤者在自然状态下完全脱离食物和水的供给而存活的最长的时间。
二○○八年五月二十日,在“5·12”大地震中被埋一百九十六小时的赖元平被空降兵某部官兵成功救出,之后,在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救治后,脱离危险,生命保全,且未留下伤残,创造了人类地震创伤和医学史上的奇迹。
赖元平创造了奇迹,但奇迹并不是赖元平一个人创造出来的。
一个普通生命在全社会的帮助下起死回生的曲折历程。
赖元平该如何感慨他这个本是菲薄的生命受到的一系列礼遇呢?
从前期搜救到后来的医治,空降兵官兵、随队军医、机组人员、医院医护人员甚至志愿者,仅这几次远程会诊,为这一个病人就会集了包括解放军301医院陈香美院士在内的数十位全军最优秀的专家教授,在他们齐心协力的帮助下,他一步步摆脱了死神的束缚,一步步走向了新生。
所有的这些人,所有的这些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过赖元平的人,给予过他帮助的人,正是他们无私的、竭尽全能的工作,最终为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链条,紧紧地系住了他本是游丝一样即将断裂的生命。
赖元平只是一个代表。救治一个赖元平,我们看到了全社会的团结。在特大灾难面前,人类显示出了她独有的高贵顽强的力量。
生命不朽。
一周后,赖元平脱离了危险。
救治赖元平的生命接力,到此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