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日中午一点五十分,在山口通往龙宝坪的路口,望眼欲穿的副团长刘卫荣终于等来了朱伟峰一行人。此时他们已经走了五个多小时。
副团长刘卫荣见到朱伟峰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小子可把人带回来了——
两名留守的通信兵也亲热地围了上来,虽然仅仅只隔了五个小时,可每个人都像久别重逢。朱伟峰这才知道,坐立不安的刘卫荣每过一小时就要跑到路口去看一趟,直望到眼睛酸胀得受不了了,才忧心忡忡地回来,回来后刚坐下,又跳起来奔过去看……
龙宝坪的情况要好多了,这里等待着赖元平的,不仅有用旧盆子煮开的一点热米汤,有“北斗一号”通信设备,更重要的是,有来自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医生胡光俊、方庆和他们的急救药品及救治技术。
一直游丝般游荡在黄泉路上的赖元平微弱的生命,此刻终于算是靠上了生命之岸。
按照成都军区总医院顾建文副院长的说法:地震中被困一百九十六个小时的矿工赖元平的获救重生,从搜救完成到救治成功,不是哪个人或者哪些人的功劳,而是一个严密系统连环动作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链条的结果。这期间,无论哪一个环节哪一部分没有做到位,都不会有后来我们看到的奇迹的发生。从朱伟峰带领的突击小队结束搜救抬着赖元平走出响水沟开始,生命接力后半段的救治过程,全部在各大医院之间进行。据此,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55野战方舱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北京301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和成都军区总医院数家医院的领导们一致想出了一个精彩且准确的概念,叫做:“联勤大营救”。
朱伟峰带领的搜救小队将赖元平送到龙宝坪后,一直焦急等待中的军医胡光俊和方庆这下忙起来了。原本接受任务时是说响水沟有三个伤员,现在除已知的三个伤员之外又多救出了一个人,这个意外的收获让全体人员欣喜不已。但是在迅速为赖元平检查之后,结果让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病人体征明显地表示,他完全脱离食物和水的补给,仔细算下来,今天已经是五月二十日,八天过去了,这名叫赖元平的矿工已经坚持了长达一百九十六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还有生还者,不要说这次汶川地震,就是世界地震历史上,也是极少见的。
巨大的欣喜过后是巨大的忧虑和恐惧:伤者的情况已经极度危险,不可能再带着他徒步穿行死亡峡谷,必须尽快将他转至条件许可的医院处理。
杨杰师长借调给他们的这部“北斗一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刘卫荣副团长激动得几乎是结结巴巴地用“北斗一号”向指挥部报告了情况。
听说搜救队员们发现了坚持时间达一百九十六小时的生存者,指挥部一下子炸开了锅,消息传开,帐篷外记者们一下子围了一大堆,个个“长枪短炮”,七嘴八舌。
一个心急的记者多少有点缺乏头脑地把话筒伸到杨杰师长嘴边:师长,听说您的部属搜救到了一个生存时间达到人类极限的人,请问您现在准备怎么办?
杨杰想也不想地说:怎么办?全力以赴,救人!
他不胜恼火地一把推开话筒,奔向他的指挥台,紧急拨通了军部。
岂止是杨杰,突然出现的这种状况让整个军指挥所乃至整个前指都陷入了巨大的焦灼和不安中。
一百九十六小时后的伤员,而且还是重伤员,这意味着什么谁都清楚,所谓“命悬一线”就是指这个时候吧?杨杰用变了调的嗓子大声地吼着:我要求飞机!请联络直升机,还有医院,最近、条件最好的医院……
医院很快就选定了,当时在赴川的全军七大医院的医疗队中,条件最好、设备最全的是255野战方舱医院,而且,恰好他们就在不远的德阳。于是很快确定下来伤员送往255。但是运送伤员的直升机就没有这么快解决了,正是空投空运最紧张的时刻,直升机的运力极其紧张,每天的飞行计划甚至是头两天就做好的,一旦遇到临时调整,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接下来的时间里前指的电话忙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