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十二日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一夜未眠的又何止是响水沟的这些工友,这个夜晚整个中国都在焦灼中。
以下是空降兵某部的此次抗震救灾工作日程记录:
“5·12”下午地震发生后,各级紧急会议。
五月十三日零时,部队接到赴四川德阳地区抗震救灾的命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战斗气氛迅速形成:下达任务、收拢部队、临战教育、物资装载、留营管理……由于部队练就了随时能“拉得出、降得下、收得拢、能战斗”的本领,在接到执行抗震救灾命令后,半个小时车辆全部到位,四十分钟部队装载完毕,从接到预先号令到部队整装待发,仅用了一个多小时。
十三日凌晨五点,十六个队列如森林一样挺拔在晨曦雾霭中,三千二百多束年轻的或者不太年轻的目光像一把巨大的折叠铁扇肃然静止在空中,这些目光庄严而又坚硬,会聚在同一个方向,会聚在黄继光的铜像前,左臂坚定地举起:“英雄的部队,黄继光的传人,要在黄继光家乡再立新功,再扬英名……”
十三日五点三十分,他们登上了待命而发的汽车,顶风冒雨向附近的机场开进……
同一时刻,在湖北孝感,在河南开封,数千官兵也整装出发……
十三日上午八时,大型运输机振翅而飞。
十三日上午十时许,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在响水沟工地的工友们绝望地等待的同时,十三日中午两点,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摩托化开进,部队赶赴至绵竹、什邡的十三个重灾乡镇。躺在地上的赖元平不知道,从这一刻起,这支黄继光生前的部队,把鲜红的黄继光特功连的旗帜插上了他家乡的土地。并且,这支空降兵部队成为首批整体抵达灾区的外区部队,他们创造了空降兵历史上兵力出动规模最大、准备时间最短的纪录。
全副武装坐在机舱内的官兵们,完全没有想到,他们将要面临的是多么惨烈的状况。他们中有空降兵某部师长杨杰、上甘岭特功八连所在团副团长刘卫荣、炮兵科科长戴玉强,与这支部队同时出发的,还有本篇后面要出现的几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医疗队的医生及专家,他们甚至与这些官兵们就坐在同一个机舱内。
不过,在这一批批从空中运到成都的空降兵部队官兵中,当时并没有本篇后面要出现的主人公之一——朱伟峰。他于五月十一日休假回家,不在部队。
响水沟的工友们之前的希望并没有错,部队到达后马上投入到紧张的搜救工作中。
从当日到五月十九日,空降兵在洛水、蓥华、汉旺、红白镇、天池、清平等地搜救。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他们在一步步接近响水沟,但都只是接近。
其中,五月十六日至十七日,空降兵某部的炮兵科科长戴玉强,带着家乡就在金花镇的新战士李少杰等冒险闯过了死亡峡谷龙宝坪,历经一个昼夜,从里面救出了五十六名群众。我曾经仔细研究过这一带的地理位置,从震前的地图看,我发现过了红白镇的龙宝坪,离响水沟就不远了,只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太过恶劣了,在戴玉强等人三闯龙宝坪的时候,响水沟的情况没有人知道。
那天曾经和赖元平在一起,后来又离开他冒险闯出山的工友,大部分在途中遇难,极少数历经艰险数日后出来的人,也因饥饿和身体伤病,在半昏迷中被迅速送往他处,离开了这个地区,其中有一个用一丝尚存的意念,在被抬上担架时说了句:响水沟里还有三个人。说话的人,心里的意思是:他离开时,赖元平已经垂死了,这么多天过去了,肯定不在人世了,那响水沟就只剩下三个人了。听到这话的人,又辗转托人传话,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人,转了多少个地方,最终才传到什邡市金花镇的书记耳中。
这一天,已经是五月十九日,离地震发生的时间过去了整整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