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嫔妃张婕妤得知了李世民密奏的大意,急忙暗中派人告诉太子李建成。俄而,宫中的传旨监传来陛下的口谕,令李建成和李元吉明日早朝前进宫见驾。
李元吉接到父皇的口谕,再加上张婕妤的报信有些慌张,忙赶到太子府找李建成商议此事。他见李建成在太子府中跟没事人似的,不觉惊道:“大哥,祸事到了,你怎么跟个没事人似的!还不赶紧想个办法看看怎么对付啊?”
“什么怎么对付?不就是明天与秦王对质嘛!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只是和母妃她们关系更好一点而已。父皇对质时我们如实应对就是了,况且秦王他们只是捕风捉影,又没有什么实质证据!你只管放心睡觉,只要确保我们后天的计划万无一失就行了。”
“大哥,万事不要大意!”
李元吉把身体朝李建成身边靠了靠,低声说道:
“大哥,事情已到了紧要关头,秦王也已开始向我们发难了。我们必须要做好一切应急的准备!我建议你立即集合好东宫和齐王府中的士兵,让他们作好战斗的准备。然后太子您干脆托称有病不去上朝,以便观察形势。”
“这个……”
李建成沉吟了一下说道:“只要是到父皇那里去说理,我们就不怕他。你也知道,父皇多少还是向着我们的。宫中的禁军卫队大部分也都是我们自己人,防备已经很严密了。明日我与皇弟如果不入朝参见,父皇肯定会怀疑我们心中有鬼,倒正好坐实了秦王的说法。所以我们明天必须入朝,先看父皇怎么说,再作下一步的打算。”
“大哥,弟还是不放心,总有一种不祥的感觉。说实话,弟这眼皮儿今天一整天都在跳,难不成真有什么祸事要发生?要……要不然这样,把魏洗马等人找来好好商议一下,看他们怎么说?”
李建成见李元吉担心成那样,倒有些满不在乎的笑道:“呵呵,四弟是不是太过紧张了?我看不用了,这种事情我们经历也不止一次了。这次太白经天,明显是对应着秦王,父皇肯定是对秦王更加不满,怎么会怀疑我们会有什么不轨呢?这一次紧急召见,充其量只不过是兄弟对质而已,四弟不必过于担心!”
李元吉见太子如是说,于是便也宽下心来。二人商量决定,先入大内皇宫看看形势再作定夺。
李世民此时却正在天策府中与众人紧锣密鼓地商议起事之事。房玄龄说道:“殿下,如今行事的话,在下认为有三个关键点要抓好。首先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掌握住陛下。到时既不能让陛下下旨,也不能让陛下听奏,也就是断绝陛下与外人的一切往来,只有如此才好行事。”
房玄龄说完第一点,用眼睛看着李世民。他还没有把控制陛下,然后逼他传位的话说出来。如果这样说的话,肯定会激起李世民的反对。所以他把话说的很委婉,其实李世民肯定能听出话中的隐含之意。
李世民见房玄龄说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控制自己的父皇,心中又开始有些不忍。他知道,万一父皇不受控制,硬要反抗的话,肯定会有性命之忧,那么自己就真成了轼君夺位的历史罪人了。所以,一想到这,他又有些踌躇起来。
房玄龄立即正色说道:“殿下,说句狠心的话,天子向来重江山社稷,可以说是无家无父子。政治家决不会将父母兄弟的亲情看得比江山社稷还重要的!”
“是啊殿下,现在既然剑已出鞘,就不能再回头了!您现在的任何犹豫,都会影响整个大局!”程咬金也在旁边催促道。
“殿下,程将军说的对,现在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您不能再有任何犹豫!”
秦琼也过来催促李世民。
“现在大家都已刀出鞘,弓上弦!今晚如果不行动,恐怕会夜长梦多。这么多人在这里议事,难免会走漏风声。我们现在只有前进,没有任何退路了!”
“好吧,就按照房大人说的办!”李世民这才缓缓地点点头,像是下了最后的决心。
房玄龄见李世民点头答应,才又接着说道:“这第二步,是要突袭并挟制政事堂诸位宰相。这些人大都是太子一党,控制了他们,就控制了朝廷的中枢系统。”
“嗯,这一点非常重要!”李世民点点头,表示认可。
房玄龄见李世民点头,接着说道:“这第三步,必然是要伏兵玄武门,以待太子和齐王。至于如何处置他们,就由殿下自己决定了。”
“行!”
李世民也点点头,表示同意。
李世民抬起头来,有些疲惫地对大家说道:“天意弄人!如今既然走到了这一步,虽不是我等非要如此,但箭已在弦,不得不发。明天之事,我等众人皆是一体,成则青史永留,败则千古罪人。所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大家务必保密。今日府中无论何人,只准进府,不准出府,违令者斩!”
李世民解下自己身上的配剑,交给张公谨,对他说道:“不管何人,没有我的亲笔,皆不得出此天策府。公持我配剑,有擅出者不问情由,可立斩之!”
“属下遵命!”张公谨领命而去。
众人纷纷举手,轻声向秦王发誓:“我等愿誓死追随秦王,决无背叛!”
李世民于是立即开始分调兵力。
“我们一旦突入玄武门,尉迟将军到时专门负责保护陛下的安全,隔绝陛下与众大臣见面。秦将军率人奔政事堂控制储宰相,凡是不听号令,胆敢违抗者,将军可立斩之!所有人,包括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张公瑾、程咬金、秦琼等人明早清晨随我入朝,在玄武门埋下伏兵以待太子和齐王。”
分配完毕,李世民突然神情异常地严肃,铁青着脸说道:“我们这一次起事,意在清君侧,诛奸佞!首恶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他们欺骗陛下,祸国殃民。陛下只是误听了他们的谗言,被他们所利用而已。所以本次起事,谁也不许伤害到陛下!谁要是包藏祸心,伤到陛下的一根毫毛,则我李世民将第一个带人诛他的九族。大家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清君侧,诛奸佞。保皇帝,护社稷!我等誓死追随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世民听大家宣誓完,才又转身问杜如晦道:“杜大人,现在什么时辰了?”
“殿下,刚刚敲过三更!”
“好,就这样决定了!离正式行动还有一个时辰,大家抓紧时间休息一下,养足精神,明日寅时准时行动。”
但此时众人群情振奋,谁都没有困意,均怀抱武器,枕戈待旦。
现在临到事情决定下来后,各人才开始认真思量事情的后果。此时有很多将士才慢慢感到害怕和紧张。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他们现在所做的,就是一场政变啊。
后世将如何评价这件事呢?
众人心中都开始有些忐忑不安起来!
胜了固然为王,而败了就将跌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这毕竟和在战场上与敌人面对面的拚杀不同,这是同室操戈,兄弟相残啊!
李世民见大家开始面现紧张之色,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在这关键时刻,长孙王妃站了出来。她率领府中上下,精心为将士们准备好了酒饭,专门为将士们壮行。
吃饭时,就连一向勇猛无敌的秦琼都手抖得筷子夹不起菜来,而程咬金的筷子竟几次抖落到地上去。
见大家心情非常紧张,长孙王妃带着自己的婢女亲自一一为众人斟酒。
“各位将士们!”
长孙王妃端起酒杯站到大家面前,用她那镇定的、温情的微笑感染着众人。她满腔豪情,字字铿锵地说道:
“妾身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生为女人,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像男子汉大丈夫那样驰骋沙场,为国浴血奋战。但妾身将与在座的每一位英雄守候今朝,期待着每一位将士胜利凯旋!来,为英雄壮行,为胜利干杯。”
众人齐声低呼道:“干杯!”
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已是沉着有力。
李世民看到长孙王妃在这关键的时刻能挺身而出,亲自鼓舞大家的勇气,他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慢慢湿润了。他满怀敬意地看向自己这位在关键时刻一点也不让须眉的王妃,感叹她这种临危不乱,敢于上前的豪迈气概完全不输于在场的任何一位男人。
是啊,自从晋阳起兵以来,自己的这位贤内助太辛苦了!为了自己,她殚精竭虑,周旋于父皇和父皇的众位嫔妃之间,努力一点点地培养他们对自己的好感,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地位。虽然只有二十来岁,却已显出少有的稳重和持成。别人的妻子,只要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就行了,而她却既要在家相夫教子,还要为自己的政事、军事担心。特别是这一段时间自己与太子的争斗日益激烈,父皇对自己渐疏渐离,是她,勇敢地在自己的后面为自己撑起一片天,让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去应对这一切。有这位贤妃的辅助,真是自己百世修来的福份。
“这一次事情成功后,一定要好好地善待她,千万不能辜负了她对自己的辛苦付出!”
长孙王妃一转身见李世民满含深情的目光,倒不好意思起来,一下子便又变回了女人家的妩媚。她满斟了一杯酒,温情地端到李世民面前。
“王爷,请您满饮了这杯酒。妾身祝您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功成之时,妾身再为您献上一大杯庆功酒!”
“好的,借王妃吉言!等到功成归来之时,我一定要与王妃共饮庆功酒,不醉不休!”
李世民双手接过酒杯,仰头一饮而尽。他手举酒杯,豪迈地说道:“饮了王妃的这杯酒,我们一定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这时候,众人的精神也都振作了起来,士气满满。大家也都振臂低声说道: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所有人在振臂高呼的同时,眼中也都含着激动的泪水。大家为了这一天,已经憋屈的很久了。随着李渊对李世民开始有所防范,对李世民逐渐疏远,他们每个人也都受到太子一党的无情打压,尉迟敬德为此还差一点丢了性命。现在好了,终于要扬眉吐气了。不管事情成功与否,都要去搏一搏!即使不成功,也总比被憋屈折磨到死强!
尉迟敬德用手使劲地一抹泪水,在心中狠狠地说道:“不管成不成,我都豁出去拼了!老子再也不受这窝囊气了!”
可能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么想的!
这一天不管成功与否,都终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