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野哲也:不用勉强自己交朋友
你也许在烦恼,是要广泛交一些交情浅的朋友,还是交少数的真正的朋友呢?不过朋友是你想交就能交到的吗?你大概觉得,合得来的话那就一起做朋友,吵架的话保持距离就好,如果合不来也不必勉强自己。至于讨厌的人,跟他们应该就没必要来往了。
与人交往时完全没有必要考虑“这个人是不是真的朋友”,如果跟每个人交往时都要这样去区分的话,那么感觉你像在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来区别对待了。
我回想一下自己,小学、中学的朋友现在几乎都不怎么来往了。成年以后也几乎没有交往十年以上的朋友。尽管这样,我也并没有觉得孤单,人生的每个阶段只要有值得信赖的朋友在身边就好。所以你跟朋友的关系好不好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个人是否诚实,值得信赖。
还有很重要的是,你既不需要勉强自己去交朋友,也要知道朋友并不能一直陪你到永远。也就是说,朋友归根究底还是他人。家人实际上也是同理。所以即使朋友不在身边,也要试着练习让自己变得坚强,要训练自己适应孤独。
土屋洋介:朋友也分很多种
我在初高中上哲学对话课的时候,每当谈到“朋友”这个话题,总会有这样的意见,比如“朋友分两种,一种是真正的朋友,一种是班上或者社团的朋友”,或者“好友与一般朋友是不一样的”等。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虽然都叫朋友,但是实质上是很不同的呢。
班上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大家上初高中的时候,大半时间都得在学校度过,而在学校的时间又大多是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生活中度过。班上的同学即使再不喜欢,每天还是要打照面;而为了能在集体生活中更好地合作,就不得不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
我也觉得这种关系让人喘不过气来,像这样的班级制度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不过先暂且不讨论这些。为了让班级生活能变得更顺心一些,跟稍微合得来的人交朋友,这大概就是“班上的朋友”的意义吧。
这种关系到了成年人这里就像是“同事”关系,我觉得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的,到初中为止一直都不得不过着班级集体生活,因此没办法只能交了几个“班上的朋友”。我是到了高中之后才遇到那种发自内心想更积极地去交流、相互激烈碰撞的朋友。也就是说,我是到高中才交到了“真正的朋友”。
是不是要尽可能地多交朋友,这要问问自己想要交什么类型的朋友,还要看自己现在是不是真的需要朋友。想好的话,这个问题应该就迎刃而解了吧。
村濑智之:交能深入交流的少数朋友
我认为有几个朋友比较好。我有几个交往十年以上的朋友,但我也不能打包票我以后能跟他们一直保持很好的关系。
当然以前大家都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感兴趣的东西也一样,有聊不完的话题。不过成年后大家都做着不同的工作,住在不同的地方,再也没什么共同话题了。有时候见面聊天,聊起彼此不同的近况却也很有趣,也能学到东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开阔视野”吧。
我想说的跟河野说的“诚实能够信赖”有点相似,不过在朋友关系中非常重要的是,即便意见不一样也能好好沟通。所以这样的朋友一个都没有的话确实会感到孤独,不过也没必要交很多这样的朋友。能够深入交流的朋友——也就是能让自己随心所欲(放心)地讲话,并且能好好听自己意见的人只要有那么几个就足够了。
不过保持这种关系远比想象中难,需要下功夫去维护,如果不走心的话,关系就不会长久。所以这种关系已经不仅仅是朋友,更像是家人或恋人一样了。
小结
神户和佳子:朋友到底是指什么呢?
“朋友”这个词虽然经常用,听了前面三个人的看法之后,对于“朋友”的意思,我越来越搞不明白了。
像土屋所说的,朋友可能分很多种。此外仔细想想我自己的朋友,就会发现每个朋友与自己的关系都不一样。并且“交朋友”这个说法仔细想想的话也有点奇怪。就像河野说的,朋友不是你努力就能“交”成功的。
尽管三个人说的似乎完全不相关,不过都是围绕着“该如何与身边的人构建关系”这个主题来思考的:身边哪些人能称为朋友呢?身边能叫作朋友的人是多还是少呢?这些问题固然重要,但怎样与自己身边的各种人相处才是更核心更重要的问题。
河野认为与人构建诚实、能互相信赖的关系很重要,村濑则认为保持能“放心”地互相沟通的关系很重要,土屋认为与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让自己每天的生活过得开心。我觉得他们每个人说的都很有道理。
此外,关于“朋友”的种种问题,你自己一个人可能想破脑袋都想不出答案。河野讲过朋友“到底是他人”,你与自己以外的人,真的能互相理解吗?
你自己又想怎么跟身边的人去相处呢?试试不用“朋友”“好友”“关系好”这些词来概括你跟身边人的关系,想想看有没有别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