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针灸疗法
慢性头痛往往是不同脏腑经络气血阻滞互相影响的结果,治疗上当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为主。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可选取太阳、头维、风池、百会等穴位及其他配穴,如额部痛可取头维、印堂、太阳穴;偏头痛可取太阳、头维、风池穴;枕部痛可取风池、哑门穴;全头痛可取印堂、哑门、合谷穴等,亦可酌情配合使用温针灸加强疗效。值得一提的是“百会穴”,百会属督脉,位于两耳郭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即头顶正中央。为三阳五会,统帅诸阳,与任脉相通,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头痛的重要穴位,因此,平时可多按摩百会穴,藉此可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明性。
5.药膳
天麻10克,川芎5克,鱼头洗净去鳃,同放入沙锅内,加入姜、葱和适量清水,置大火烧开,文火熬1小时即成。离火放入盐、味精、胡椒调味即可服食。天麻配川芎有镇静镇痛、平肝息风、活血化瘀作用,尤对慢性头痛有良效。
(三)慢性头痛的辨证治疗
可按以下5型论治。
1.肝阳上亢
(1)主要表现:头胀痛,眩晕,心烦易怒,面赤口苦,或兼耳鸣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2)治法:镇肝潜阳。
(3)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9克,钩藤(后下)12克,石决明(先煎)15克,栀子9克,黄芩9克,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15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茯苓9克,水煎服,每日1付,连服5~7日。
2.痰浊头痛
(1)主要表现: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或舌胖大有齿痕,脉滑或弦滑。
(2)治法:理气化痰,降逆止痛。
(3)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10克,天麻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白术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付,连服5~7日。
3.血瘀头痛证
(1)主要表现:头痛经久不愈,或钻痛,刺痛,入夜尤甚,固定不移,或头部有外伤史,唇色紫暗,面色晦滞,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2)治法:活血祛瘀,通窍止痛。
(3)方药:通窍活血汤:赤芍10克,川芎15克,桃仁10克,红花5克,麝香(包煎)5克,红枣3枚,水煎服,每日1付,连服5~7日。
4.肾虚头痛证
(1)主要表现: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男子遗精,或女子带下,少寐健忘,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2)治法:滋阴补肾。
(3)方药:大补元煎:人参15克,山药15克,熟地黄10克,杜仲10克,枸杞子10克,当归10克,山茱萸1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付,连服5~7日;证属肾阳不足,可用右归丸,熟地黄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枸杞子10克,杜仲10克,菟丝子10克,附子(先煎)3克,肉桂3克,当归10克,鹿角胶(烊化兑服)5克,水煎服,每日1付,连服5~7日。
5.气血亏虚证
(1)主要表现:头痛,痛势绵绵,时发时止,遇劳加重,面色少华,心悸不宁,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口淡无味,腹胀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2)治法:气血双补。
(3)方药: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人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熟地黄15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付,连服5~7日。
治疗上述各证,均可根据经络循行部位的中医理论加入引经药,能显着地提高疗效。一般太阳头痛选加羌活、防风;阳明头痛选加白芷、葛根;少阳头痛选用川芎、柴胡;太阴头痛选用苍术;少阴头痛选用细辛;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藁本等。
五、便秘
(一)便秘的危害与分类
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粪便量少且干硬,并常有排便困难。我国约有12%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便秘,而在老年人和妇女群体中,便秘发病率高达35%。许多人视便秘为小毛病,其实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是隐藏在人体内的“隐形杀手”,直接威胁健康及生命。粪便在肠道内滞留过久,腐败发酵产生的有毒气体及有毒物质等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又随血液分布到全身,使各器官组织造成损害。粪便干硬,排便困难,使直肠过度充血,久之可导致肛裂、痔疮等。排便努挣,屏气用力,对肝硬化病人,可导致肝门静脉破裂发生出血而死亡;对高血压患者,轻可导致血压升高,重则导致脑出血而猝死;对冠心病患者可造成心肌缺血,出现心悸、气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重则诱发心源性猝死。医学上把便秘分为慢性变成习惯的“功能性便秘”(这是由于损伤、药物以及不良生活、排便习惯所致)和某些疾病引起的“器质性便秘”2种。在此我们主要了解功能性便秘。
1.功能性便秘
多为直肠性便秘,为排便动力缺乏,如腹肌衰弱(过度肥胖、年老体弱、多次妊娠等)、肛提肌功能减退、结肠痉挛(如结肠功能混乱多数表现为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直肠排便反射迟钝或丧失(如忽视便意、抑制排便、不定时排便等)、进食量太少、缺乏水分或缺乏膳食纤维、或某些药物(抗忧郁症、催眠药、抗酸药)而使直肠排便反射迟钝或消失,因而影响排便反射,造成便秘。
2.器质性便秘
常为部分性肠阻塞或肠道外疾病压迫肠道(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腹腔内巨大肿瘤或大量腹水)、直肠****疾病(如炎症、肛裂、痔疮等)影响使****括约肌痉挛导致便秘;而消化性溃疡患者常有反射性结肠痉挛或幽门梗阻,胃内容物的滞留无法下达肠道而引起便秘。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糖尿病神经病变、铅中毒等代谢内分泌疾病与截瘫、多发性神经根炎,皆会引起便秘。
长期便秘的患者平日应注意便秘的病程、经过、便秘的特点、有无伴随症状等,必要做的检查有:大便常规、大便隐血、腹部X线摄片、生化检查。应选择做的是钡****、内镜检查、病理检查、尿铅或发铅定量等。
长期久坐,活动量小或长期卧病的人,或是紧张、压力过大或忧愁、思虑过度的人,皆容易产生便秘。若没有定时排便习惯,或是经常拖延上厕所的人,容易导致排便反射失调造成便秘。虽然没有便意,仍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早上固定时间坐在马桶上,发生“胃-结肠”反射有利于产生排便的意念。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细菌能将未消化的物质分解成毒素,这些毒素原本可随大便排出体外,但长期便秘的人体内不能及时清除这些毒素,使毒素再度被大肠吸收,罹患大肠癌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也使肌肤变得粗糙。大便滞留于肠道,其水分再次被身体吸收,大便变得更硬,此时使劲用力的排便,秘结的大便排出时对肛肠造成充血伤害,造成痔裂,或肛裂、脱肛、肛炎等****周围疾病,加重便秘情况。
这些毒素也会随血液进入肝内,增加肝的负担。有害毒素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将损害中枢神经、损害智力,特别是长期便秘的中老年人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比正常人更高,更可能引起心肌梗死,不容忽视。
(二)便秘的调理
1.多饮水
水喝得少,供给机体的新陈代谢的水量不足,自然在肠道内残留的水分就少,粪便也就变得干燥坚硬。每天至少补充2000毫升的水,让粪便维持适当的软硬度,特别是晨起一杯温开水,睡前一杯牛奶更有助于正常排便。
2.调整饮食习惯
在胃肠的功能正常前提下,粪便的性状及多寡,主要取决于食物的种类和进食量,尤其是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于粪便的排出至关重要。由于现代精致化的食品充斥,不仅欠缺营养,也缺少促进正常消化的纤维,例如碳酸饮料含有大量的人工辅料,汽水又含有人工代糖以及******之类的添加物,使得人体纤维素不足,粪便量自然减少。此外,喜欢吃辛辣肥腻、重口味饮食习惯的人或者是嗜酒无度,肠道内水分不足也常引起便秘。在每天没有达到1~2次大便时,应增加水果和蔬菜量,以及植物油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纤维素可增加肠的蠕动,缩短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减少水分被重吸收,还可以刺激大肠黏膜分泌黏液,润滑肠道,促进食物正常通过胃肠道及时排空。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如蜂蜜、芝麻、菠菜、番薯叶、牛奶、土豆、白木耳、香蕉、胡桃仁,这些食物富含酵素、纤维质和水分,进食后食物膨胀,易产生饱足感,而其本身的热量很低又可以纠正便秘。也可以在两餐之间进食少量的点心,这样能让你在两餐之间保持体力,并使你维持健康的消化功能。
3.腹部按摩,肛提运动
长期坚持做腹部按摩及提肛运动,以加强腹肌、膈肌、肛提肌的肌力,可有效防止便秘。具体方法参见本书第5章中相关内容。
(三)便秘的辨证治疗
可按以下5型论治。
1.热秘
(1)主要表现:大便干结,小便黄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脉滑数。
(2)治法:清热润肠。
(3)方药:麻子仁丸加减,大黄10克,火麻仁10克,杏仁10克,芍药10克,枳实5克,厚朴5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蜂蜜(烊化兑服)5克,水煎服,每日1付,连服5~7日。
2.气秘
(1)主要表现: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
(2)治法:顺气行滞。
(3)方药:六磨汤加减,木香10克,乌药10克,沉香10克,大黄10克,枳实5克,栀子10克,何首乌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付,连服5~7日。
3.气虚便秘
(1)主要表现: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硬,面色晄白,神疲气怯,舌淡苔薄,脉虚。
(2)治法:益气润肠。
(3)方药:黄芪汤加减,黄芪20克,火麻仁10克,陈皮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蜂蜜(烊化兑服)5克,水煎服,每日1付,连服5~7日。
4.血虚便秘
(1)主要表现: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舌淡,脉细涩。
(2)治法:养血润燥。
(3)方药:《尊生》润肠丸加减,生地黄10克,当归15克,火麻仁10克,桃仁5克,枳壳5克,玄参10克,何首乌10克,水煎服,每日1付,连服5~7日。
5.冷秘
(1)主要表现: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或腰脊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2)治法:温阳通便。
(3)方药:济川煎加减,肉苁蓉20克,牛膝15克,当归10克,升麻10克,肉桂5克,泽泻10克,枳壳5克,水煎服,每日1付,连服5~7日。
六、肥胖
(一)肥胖的危害
人体内脂肪储存量显着超过正常人的一般平均量时,称为肥胖。通常以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10%为过重,超过20%为肥胖。
肥胖对健康的威胁才是民众最应该重视的。理想体重的数学计算公式,您可以自己测算一下。
标准体重计算公式一是:成年人,[身高(cm)-100]×0.9=体重(kg)。
另一种常用的计算公式是:男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女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目前不少人已经注意到体重的数值并不应成为减肥的惟一标准,故提出了正常的体质指数,更易表明人的身体素质;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
理想的BMI为18.5~22.9kg/m2。肥胖,BMI≥25(kg/m2);过重的BMI为23.0~24.9kg/m2。超过理想体重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1%~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相反,如果BMI没有达到18则属于体重过轻,BMI太低也易使人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有资料表明,导致死亡的前10种疾病大多与过多的身体脂肪有关。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身体脂肪处于正常范围上限的人也容易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直肠癌。体重过重会增加慢性疾病的机会,诸如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关节炎、某些癌症的危险。肥胖除了上述几种疾病患病率高外,还容易引发如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等因气血不通而导致的疾病。肥胖者行动较迟缓、对遇到突发事件的反应慢,容易遭受车祸、外伤、骨折等。俗话说:“肥胖不是病,胖起来要人命。”性腺功能丧失也可导致肥胖,如妇女在闭经期或绝经期后容易产生肥胖。
减肥的目的是要减掉体内(包括皮下和内脏部位)多余的脂肪,从而达到改善体形、治疗肥胖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肥过程中,只追求体重下降,因而采取任何不良手段的做法(断食法、服用来历不明的减肥药、利尿药、泻药以及外科手术法,例如局部抽脂、缩胃手术、迷走神经切断术等),罔顾身体健康,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留下不少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