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后人对熙宁新法的评价非常两极,但无庸质疑,新法的推行效果远不如王安石预想。
新法的实行虽然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耕地面积,但是却严重增加了平民的负担。
熙宁新法在军事上的改革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军队战斗力无明显改善。
加上王安石操之过急,将需要很长时间社会演进才能完成的十余项改革在短短数年内全盘推行,使变法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而且,新法实施到了后期,条文与执行效果相差越来越大,一些措施从利民变成扰民。
新法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也是最后失去民心的原因,变法派中如吕惠卿、曾布、李定和蔡京等都是人品相当有争议的人物。
有的更被视为小人。
对于这次改革,以“大历史”著称的史学家黄仁宇评论这次变法:“早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
但现代金融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概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
王安石元丰改制,王安石被罢后,神宗继续改革事业,号为“元丰改制”。
元丰改制虽与熙宁变法并称为“熙丰新法”,但改革力度无法同熙宁变法相提并论。
伴随著国力的增强,神宗将焦点转移到外患上。
他决心消灭西夏。1072年五月,神宗开始西征西夏,取得了很大胜利,也大大鼓舞了神宗的信心。
1081年四月,西夏发生政变,神宗借此再次征讨西夏。
结果却遭到惨败。神宗因此一病不起。
1085年正月初,神宗立六子赵佣为太子。
而神宗颁布的新法虽然曾短暂被其母高太后废,但不久又陆续恢复,不少甚至沿用到南宋时期。
元祐党籍碑,元佑党争:元佑党争,神宗驾崩后,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对刚即位的哲宗赵煦严加钳制。
高太后信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并冷落哲宗,结果引发严重的新旧党争,是为元佑党争。
哲宗亲政后,贬斥旧党,信用新党,变法事业因此得到了持续。
靖康之耻,徽宗误国:宋江起义、方腊起义、宣和北方大暴动
哲宗没有留下子嗣,死后由他弟弟赵佶即位,是为宋徽宗。
徽宗专好享乐,对朝政毫无兴趣。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等。
赵佶的生活糜烂,喜好逛青楼。
还大兴土木,听信道士所言,在开封东北角修建万岁山,后改名为艮岳。
艮岳方圆十余里,其中有芙蓉池、慈溪等胜地。
里面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应有尽有。
徽宗还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专门在东南搜刮奇石,是为花石纲,引得民怨沸腾。
宋徽宗不理朝政,政务都交给以蔡京为首的六贼。
蔡京以恢复新法为名大兴党禁,排斥异己。
蔡京即位次日,就下达了一个禁止元佑法的诏书。
此即谓元佑奸党案。正直的大臣因此全被排斥出政治中心。
徽宗本人好大喜功,当他看到辽国被金国进攻后,便于1118年春,派遣使节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
双方商议两国共同攻辽,北宋负责攻打辽的南京和西京。
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过去宋朝给辽国的岁币改缴金国。
此即为海上之盟。但宋朝军队却被打得大败。
最后金兵掠去燕京的人口,并克扣营、平、滦三州。
靖康之变:东京保卫战,1125年,金兵分两路南下攻宋。
赵佶吓得立刻传位其子钦宗赵桓。
钦宗患得患失,在战和之间举棋不定。
后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启用李纲来保卫东京。
虽然一度取得了胜利,但是金朝并未死心,二度南下。
1126年九月,太原沦陷,十一月,开封外城沦陷,金军逼迫钦宗前去议和。
闰十一月卅日,钦宗被迫前去金营议和,三日后返回。
金人要求索要大量金银。
钦宗因此大肆搜刮开封城内财物。
开封城被金军围困,城内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在少数。
1127年二月六日,徽、钦二帝被废,贬为庶人。
七日,徽宗被迫前往金营。
金朝另立张邦昌,建立一个名为“大楚”的傀儡政权,史称“张楚”或“伪楚”。
徽钦二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史称靖康之耻或靖康之祸。
徽宗被封为昏德公,钦宗被封为重昏侯。
最后两人客死异乡五国城。
尽管徽宗在朝政上毫无建树,但无庸质疑,他在书画上的造诣无与伦比。
徽宗的书法和绘画都在中国艺术史上有重要地位。
徽宗独创瘦金体,并重视书画事业。
翰林书画院的地位大幅提高,著名画家,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就是其提拔。
就连其子赵构也受到薰陶,成为杰出书法家。
金朝在靖康之难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算是其中的一位漏网之鱼。
1127年,赵构从今天的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
之后,赵构一路从淮河、长江,到杭州恢复宋朝,升杭州为临安府。
1131年正式定都临安,名为“行在”(陪都),实为首都。
金朝也一路南扑,直逼临安,高宗无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
由于南方天候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完颜兀术决定撤兵北上。
在北撤到镇江时,被宋将韩世忠断掉后路,结果被逼入黄天荡。
宋军以八千人之兵力围困金兵十万,双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后金军用火攻才打开缺口,得以撤退,金军又在建康被岳飞打败,从此再不敢渡江。
在南宋“中兴四将”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飞。
他通过北伐夺取了金朝扶植的伪齐政权控制的土地。
但岳飞功高盖主,又与高宗意见相左,为他之后被杀埋下伏笔。
1140年五月,金人再度撕毁和议南侵,由于宋朝军民抗战英勇,金军在川陕、两淮的进攻皆告失败。
七月,金将兀术转攻郾城,被岳飞打败,转攻颍昌,又败。
岳家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距开封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
北方义军也纷纷响应岳飞。
以至于金人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并一度打算放弃开封,渡河北逃。
但此时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北伐之功毁于一旦。
最后,岳飞以莫须有之罪名被害。
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
宋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岳飞高宗时期,高宗任用秦桧为相。
秦桧在靖康年间曾主张抗金,后被金人掠去。
1130年十月,秦桧南返,由于他奉行投降政策,与高宗之意甚合。
秦桧归朝仅三月就成为副宰相,八月后又成为右丞相。由于秦桧积极培植党羽,却对议和不甚热心,一年后就被高宗罢免。
罢相后的秦桧韬光养晦,侍机而动。1138年五月,高宗又任命秦桧为右丞相。秦桧上台后,迫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官员,联姻外戚,结交内臣。
高宗对于秦桧的行为也只是默许。后期由于秦桧权势太大,引来高宗的警觉。
例如高宗亲下命令,使秦桧的孙儿失去状元。
秦桧的权势日渐下降。1155年,秦桧病重,他又策划让其子接替相位,被高宗否决,不久就一命呜呼。
秦桧死后,高宗一方面打击其余党,一方面重用投降派官员。
高宗没有生育能力,因此他从太祖的两名后裔赵瑗和赵璩中选择继承人。
最后赵瑗胜出。1162年,赵瑗被立为太子,并改名赵昚。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被虞允文在采石击退。此事让高宗萌生退意。
绍兴卅二年六月,五十六岁的高宗下诏退位,太子赵昚即位,是为孝宗。
他自己则称太上皇,居德寿宫,高宗成为太上皇之后,纵情享乐,花费巨大。
1187年十月八日,高宗逝世。
这就是靖康耻这段历史,看起来真可恨。
宋高宗赵构
偏安江南
孝宗时期
孝宗即位后,改革朝政,力图恢复,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孝宗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1163年四月,孝宗令李显忠、邵宏渊等出兵北伐。北伐虽然一度胜利,但由于各路将领不和加上轻敌思想,北伐历时仅廿日就告失败。之后,孝宗不得已与金和谈,1164年十二月,宋、金正式签定和议,史称隆兴和议。但孝宗仍然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继续整顿军备。不过由于虞允文等一批主战派将领的辞世,最后北伐事业不了了之。在内政上,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总体说来,宋朝的内政形势有所改观。高宗死后,孝宗对政治日益冷感,最后决定让位于其子赵敦,也就是光宗。然光宗即位不久就患了精神疾病,加上他对自己非常不孝,让孝宗十分伤感。1194年七月,孝宗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