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二十章磨盘计划
“就拿这维吾尔来说,他们的记录最早在汉时《魏书·高车传》里,被译写为“韦纥”,又叫高车族,咱们可从来没有叫人家维吾尔。”
“不管叫什么,是回鹘也好,是他们自己承认的维吾尔也好,都是华夏大家庭的一支,这是不可争辩的。”
“据说他们是风伯飞廉的后羿,要按此说法,倒也算得上是华夏的一员。”
有人愤而拍桌道:“皇帝的布告上不是说了嘛,自认为是就是,认为不是就不是,现在维吾尔人和蒙古人组成的元军正在广南东路周围虎视眈眈,要我说,那些打咱们的就不是一家人。”
“那叫感情认同,什么叫自认为,没见识!”有人反驳道。
“你有见识,那你说说这天下何时能太平下来?”被驳斥的那人出言讽刺。
众人皆都沉默下来。
忽然有人小声说道:“我倒是希望当朝能胜利。”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身边的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生着改变,让人们更期盼现在的朝廷能获得胜利。
城主府大堂。
自从上次早朝,白起和刘基显现出文武不和的苗头,赵昰看在眼中,把这件事记在了心头,等华夏大一统这个话题尘埃落定,赵昰当场宣布,施行参谋部制度。
以前军队由文臣为将,虽然制约了武将集团的独立,杜绝了如宋太祖般,黄袍加身的可能,但是也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的后遗症。
文武不和,的确能让掌权者感到安心,可是它的副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
举个浅显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手掌握成拳头,才能做到出击的力气达到最大。那文武不和,就如同没有握紧的拳头,打出去的拳头自然就会绵软无力。
平时可能还凸现不出来,战时等副作用显现,再想补救早就为时已晚了。
现在有了现成的由头,赵昰推行参谋制度没有任何阻力。
平常他招募的三星武将或者谋士都会往军队里安插,以便更好的掌控军队。
随着田策的免税和荣誉粮制度的施行,现在不管是新兵也好,还是老兵也好,都已经被赵昰牢牢地抓在了手中。
时间久了,这些三星的武将或者谋士,尤其是谋士,除了督察军队外,再无其他用处,造成了极大的人力浪费。
实行参谋制度,就可以把这些三星谋士通通扔进去,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战场上他们可能不行,但是预备计划的制定他们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到时候,用到哪个计划,主帅拿出来,略微改改就能用上,总比临时抱佛脚来的靠谱一些。这样也能充分的利用好这些谋士。
军队的改革就在赵昰这般摆弄下慢慢定型,效果如何,只能留待战场上检验了。
检验的机会很快就有了,探事司魏忠贤差人来报,广南西路的元军有集结的迹象。
大堂上,刘基正在侃侃而谈:“皇上,咱们现在迂回范围小,兵力有限,臣认为,应对元军各个击破,有道是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一指,故,臣建议,主动出击。”
赵昰点头,转头看向白起,道:“白起,卿认为我军该当如何?”
白起出列行礼,道:“臣赞同右相所言,我军应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说起来容易,这只是一个大方向,可以何种方式主动出击,攻击哪里,选择就多种多样了。
接下来,刘基和白起就这一系列问题,展开了你来我往的假设和论证。两人拿着参谋部给出的计划左右为难,每一种计划都有美中不足之处。
两人都明白,战场上任何一处瑕疵,都会成为敌人眼中的泼天大洞。
赵昰也不再多言,对于排兵布阵,他还不是很懂,虽然这些日子以来,空闲下来的时候,他都会找些兵书看看,但和白起刘基这些老手比起来,他还差的远呢!
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等了片刻,两人还在争论不休。其中刘基倾向于以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为先,白起则倾向于占领土地和城池为先。
两人的争论焦点始终是人和地,殊不知,人心才是赵昰最想要的。
怎么得人心?唯不断胜利也。
“记录,”闻听皇帝所言,旁边书案后倾听的史官,立刻铺展纸张,写下皇帝的决定:“君臣最后议定,以广南西路首府静江为战场,做磨盘计。”
广南西路自古地广人稀,其内多山林,风景秀丽,水泊密布。
其人多居于山间林中,寨楼相映,拒生人。
北宋神宗知邕(yong)州陶弼有诗云:“罗池刺史寡尘缘,画戟墙头筑望仙。黄鹤与谁同一去,碧桃无主又千年。”
这首诗不只描写了陶弼这货,渴望在广西罗池这地方修仙得道的愿望,也从侧面说明了广西的地广人稀。
要是如同后世上海般灯红酒绿,谁又能舍得这滚滚红尘?
魏忠贤的情报中说,元军在广西布置的兵力只有七万。这些兵力要防范抗拒生人的各个村寨,又要镇压此起彼伏的各种反抗,各地一分,也就捉襟见肘了。
这也是为这何诺大的广东,只有刘深的区区三万多兵力镇守了。
皆因兵力不足所致。
其他地方的兵力还不够用,事关自己的权柄来源,根本不可能把兵力分出去帮助别人。
还别说刘深本是降将,更是为元将所不齿。
这还是广东没有行政方面的压力,不像广西那样,人们大多住在山中林中。集中管理下,避免了兵力的过度分散。
现在的人们还没有经过元朝的高压管理,各地都需要或镇压,或安抚,都需要庞大的武力作为保障。
距离收复广州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月了,元军有所表示也属正常。
只是从兵力的调动通知,到各部归建集结,耗时久了些。
赵昰忘记了,这时候没有便捷的交通,元军也不善建设,兵力集结,到粮草调动,都需要时间协调到位。
对于元军来说,他们集结的速度已经是超长发挥了,但相比于赵昰打造的宋军,就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了。
宋军现在已经隐藏在了静江城外的一处密林中。
他们只是探路的先锋,后面十几里之外还跟着三万多人的大部队。
黎洪现在成了这支先锋部队的临时统领。上次海战中他作战勇猛,手刃了七名元军士卒,能力出众,被陆逊举荐为小都统,成了普通人中职位蹿升速度最快的。
这次统领三千人的先锋部队,是白起给他设定的考验,如果任务完成出色,这都统一职就手拿把掐了。
白起给黎洪的任务,是把静江城已经集结好的元朝军队引诱出来,最好是全部吸引出来。然后领着元军步入设定好的埋伏之中。
这是磨盘计划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计划的第二步,就是突袭空虚的静江城。
静江城坚墙固,最不可取的就是攻城战。最关键的是,元军众多,差不多是宋军的两倍,再加上有城墙辅助防守,以宋军的兵力,很难在攻城战中取胜。
要真是弄成了攻城战,就成了典型的以彼之短,克彼之长了。
再者,攻城战的耗时太长了。
随着夜色悄然将近,黎洪命士卒用杂草扎成人形,扮成稻草人的形象。
他们藏身之地是个方圆十里的茂密树林,林中杂草木棍随处可见,夜色中收集也不会被元军发现。盏茶的功夫,士卒们就收集够了稻草人所需的一应物事。
然后点燃事先准备好的火把,插在了稻草人的手上。
一切准备妥当,黎洪压低了嗓音:“诸君,此战关乎着我军的下一步计划,事关重大,望诸君奋力同戮。黎某先行谢过诸君了。”
士卒皆都握紧了手中的长枪,低声吼道:“为皇上效死!”
“好!上马!”黎洪赞叹一声,领着士卒向静江城门冲去。
战马的马衔铁和裹蹄已被提前摘除,骑士们伴随着战马的嘶鸣和甲叶的摩擦声,利落干脆的翻身上马,跟随主帅冲出他们藏身的树林。
藏身之地离着静江城大约有七八里的距离,战马奔腾的速度很快,夜色中的城郭影影绰绰,遥遥在望。
城墙上的元军无精打采的寻巡视着城外,却只能看到火把所照亮的那一片,再远些的地方,视线就被黑夜吞噬掉了。
此时已是后半夜,空气中弥漫着水汽结成淡雾,随着微风缓缓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