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在周德威这里碰了个软钉子,但他年纪轻干性足,请不动你老周,我还请不动别人了?
折马调手,小李找上了大李,大李是李嗣源。
这一回,李存勖同学终于开窍了,父亲留下来那些人都不是好说话的,个个都有主见,跟他们讲道理,他们会给你谈思想讲主义摆事实,而且免疫力强,说软话行不通,下命令直接驳回,大有软硬不吃,打死也不从的精神。
要想让他们听指挥,还得动动脑筋。李存勖似乎找到了办法。
去找李嗣源时,李存勖是带了酒的。据说酒杯还是白金做的,而且是大酒杯。
“哥哥,你看到对面梁军的赤马队,白马队没?别说,还真有些气势,就连我也有些胆战心惊。”
李存勖微笑着说了上面一段话。
李嗣源大声回答:“确实是好马!”
然后,他缓缓说道:“这些马迟早得关到我们的厩里。(彼虚有其表耳,翼日当归吾厩中。)”
李存勖等的就是这一句。
“哥哥气吞万里如虎!”(卿当以气吞之。)
说着,李存勖还递上满满一杯酒,风萧萧兮易水寒,哥哥你喝了这杯再去啊。
因为那时三国演义还没有开播,李嗣源没有模仿关公温酒斩华雄的先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呼啸一声,领着一百多人为扩大太原良马养殖业冲了出去。
这一去,李嗣源同志算是上当了,明显他没有周德威能沉住气,一激将就输给了年轻的义弟。
这里说一下李存勖所说的赤马队跟白马队,此两队是梁军精英中的精英:龙骧军。军分两队,红队跟白队,红队从人的穿着到马的肤色,全是红色。白的,亦是白成一片。倒有些打胜了就办红喜事,打败了就办白喜事的意思。
李嗣源领着一百人冲过去时,明显是想为对方办白喜事,他冲向的是白马阵。
白马阵一阵骚动,只见得白晃晃的方阵里猛不然进入了一条黑龙。
一会白色泛滥黑色销迹,一会白色炸开,黑龙突起,一会黑白混杂,难辩敌我。可猛不然,一阵怒喝,白色从中裂开,黑色奋蹄而出,脱阵而去。
李嗣源回来了,还没有走空趟,胁下各挟一人。据说两位被活捉弄的是小军官,可怜龙骧军威名毁于一旦,军官被人像抓大姑娘一样抢了去,以后说起来,怎么在单位里抬头做人?
据说,此次交锋过后,反梁军团士气大振。但这样的冲锋还是慎重为好,因为李嗣源差点回不来。
回来时,李嗣源不但带回了两位俘虏,背上还插满了箭,活脱脱一骑马的刺猬。晋军还不缺箭,犯不着李嗣源玩草人借箭。要不是大李的肉够结实,跑得快,铠甲还算凑合,只怕就不是成为李刺猬,而成李串烧了。
要是李嗣源死了,以后谁来主持后唐公司运作?谁来领导中原人民奔小康?
等吧,现在还不是全面出击的时候。江湖语录已经指出了:宁等三分,不抢一秒。只有等待,能让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行动转化为真正的胜利。有点绕,但考虑到爱读史书的都是聪明人,于是就煽情地写下这句。
时间在一点点过去,太阳西去,眷恋的阳光将这片平原上的打架斗殴现场暄染上鬼诧的血红色。
老兵们在砍人与被砍之间想,这是老天要大规模收人了。
李存勖在想,中午饭已经耽误了,梁兵不会连晚饭也省了吧。
快了,就在此时,梁军的东阵突然乱尘成天,阵脚散乱,他们要撤了。
原因很简单,到饭点了。
残阳下,周德威冷眼旁观,王景仁挥戈奋斗。双方主帅都喜欢玩以逸待劳。但两位的具体操作方法又有些差别。王景仁是任你山崩海裂,我全然不理,等你口崩脚裂,我再打你个生活不能自理。概以言之叫以静制动。而周德威是你若不动,我让你动,你累得不动,我再出动。这个叫以动制动。
是以静制动高明,还是以动制动更胜一筹?
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就理论而言,各有所长,关键在于怎么运用。在这次较量当中,周德威把他运动作战,诱敌深入,拖垮累垮对方的特点发挥了淋漓尽致。
王景仁则完全没有坚持他的战法,始终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自己的七万大军没来由的跟着人家跑了一趟马拉松,气都没喘上,马上投入新工作:飞夺野河桥,现在还跟人家混战了一天,竟然还没有累趴下,实在担得起梁朝王牌第一军的光荣称号。
王景仁同志唯一坚持的原则是:到点就吃饭。
我当年读初中时,在学校寄宿。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响,顿时桌椅声,脚步声,喊叫声,碗筷声响作一片,只见数百能吃善跑的半大小子蜂涌出教室,直奔大食堂,其排山倒海之势,遇佛杀佛,遇神弑神。
直到升到高年级,才明白其实饭你吃不吃,都在那里,不多不少。
显然王景仁的觉悟没有我们高。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还挺得住,三餐不吃钢哥也挺不住。梁兵已经开始闹情绪,要求马上解决吃饭问题。
到了这时,王景仁才意识到自己犯下的大错。但事已至此,再不开饭,手下就要开溜,无奈之下,他冒着风险下了先撤的命令。
其实反梁联军也饿,但关键时候拼得不是体力,不是脑力,就是挨饿力。
当看到梁兵开始后退时,周德威一跃而出。
西门吹雪任雪花飞舞,在寂静的空气中,从容刺出那致命的一剑,李寻欢等待,听凭轻风抚弄他的发梢,直到风向转变的那一刻。
周德威像一个黑色的幽灵,等到了属于自己的契机。
接下来的胜利不用多说,是属于反梁联盟的,但据说,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不是因为他们的兵马能挨饿,也不是他们军事基础扎实,甚至也不是周德威的忍耐起了最终的作用。
一举击溃对方的法宝是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周德威喊的,那时,他挥舞龙爪手(铁鍋)直冲而下,伴随着一身黑衣黑裤黑脸的是一句很腹黑的话:梁兵走矣!
梁兵撑不住了,要逃跑了,兄弟们快上啊。
言下之意,赶紧痛打落水狗,越快打完,我们越能早点回去吃饭。
本也饿得发昏的三镇联兵顿时来了精神,踩着对方的脚印紧追了上去。但这一句话,最多也就振奋一下人心,并不足以保证全面的胜利。因为退的只是王景仁的东侧兵团。
在西侧的梁朝禁军发挥了艰苦奋斗勒紧腰带坚持到底的精神,似乎还不打算回去吃饭。
能忍不怕饿没关系,但如果只剩下你们孤军作战呢?
在周德威号召三镇联兵反扑时,横冲将李嗣源径直冲到了梁兵的西边方阵。来时,背上的箭已经拔去,被射成刺猬还轻伤不下火线,实在精神可嘉。
只是这一次,他倒不是来取对方上将首级的。
他是来喊话的。
很多年以来,大家都以为李嗣源是个愣头中年,没文化,只会打打杀杀。但其实大家都忽略了,勇猛的人在战场上是死得最快的一种人,比如朱温二哥朱存。李嗣源每次冲锋很猛,可依然成功活了现在,就不只是运气好可以解释的。
只有勇气加智慧,才能提高在战场的存活率。
现在,等到李嗣源喊出这句话后,大家才突然发现这个人并不那么简单。
李嗣源策马奔到,却不进攻,只围着敌阵大喊:东陈已走,尔何久留!
你们东边的同志已经撤走了,你们呆在这里喝西北风啊?
所谓煸风点火就是这样的,李嗣源同志在以后的岁月里,仍旧保持了这一优良作风。
西阵哗然,果然同志靠不住,撤走也不打声招呼。本着要死一起死,要走一起走的精神,西砣军团开始转身就走。
全线溃退,但注意,不是溃败。只是无组织的退走,还没有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毕竟这里的梁兵是一只精锐的部队,要是突然醒悟,来个回马枪,指不定谁能站到最后。
关键时刻,有一个喊出了大话灭敌第三弹。这个人是李存璋。
周德威腹黑,李嗣源更黑,但在腹黑领域登峰造极的是李存璋。周德威负责忽悠自己人拼命,李嗣源负责忽悠对方逃命。而李存璋本来负责的是追杀。
李存璋同志领着步兵团冲上来时,喊出直接将敌人瓦解的一句话。
梁人亦吾人也,父兄子弟饷军者勿杀。
意思是:梁人也是我们的臣民,那些为军队运送粮草的不要杀他们。
李存璋不愧是老干部,充分发挥了其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基础扎实,演讲富有煽动性的特长,怪不得当年成功将李克用引上了割据的道路。
就眼下这句话水平就太高了。
要放普通人,顶多喊一句:缴械不杀。就算有些文化懂得不战而夺人之兵器了。
可缴械不杀四字金言在战场上出现次数太多,而且大多不会兑现,缴械之后死的更快,所以大家听到这一句,一般直接忽略,该逃的接着逃,该拼命的接着拼。
而李存璋的这一句,有深度,有层次,有技巧。首先,喊一声:都是自己人。这是摆明立场,宣讲天下同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指出了什么样的人才算自己人:运粮草的。
更妙的是李存璋没有说出口的。
什么样的才算运粮草的?脸上又不会刻兵种,那自然是身上没铠甲,手上没兵器的就是运粮草的。
保留余味,给人遐想,优秀的广告大抵都是这样的。
通过一句话,李存璋成功将缴械这一丢面子的事情变成了你可以立地转岗当运粮工。这个东西现在骗子经常用,叫偷换概念。
于是,聪明的马上醒悟过来,开始脱去身上的铠甲,丢掉手上的兵器。虽然值钱,但毕竟是身外之物,保命还是重要的,笨一点的,一看,也明白过来了,赶紧向同志看齐,集体转岗运粮。据说李存璋的这一句话还产生了一个负效应:为以后的战场打扫归拢战利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当然,也有脑筋不开窍,连学都不知道学的,这样的人早点投胎,争取下辈子做个聪明人,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一刻间,从肚子闹革命开始,到不小心退了一步,就直接退入万丈深渊,被人革去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