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以后,公元911年的元月初二,清晨。
梁兵大营又迎了一些好朋友,三百多人,活动内容没有什么新意,据说梁兵们已经习惯了,要是那天没有人来骂,他们都会觉得闷的吃不安睡不香。
只是这一天的气氛有些怪,平常那些人多是边骂边跑,将运动与演讲有机结合,但今天,这三百多人竟然直接冲到了营门口。
大清早的,欺欠人都欺欠到家门口了,再不表示一下就太没面子了。正好,王景仁也睡够了。
营门再一次打开,这一回冲出来的可不是三万,而是所有的梁兵。目标不再是展示装备,也不仅是消灭那数百鬼叫的。王景仁要玩一条龙,乘势杀到对方的大营去。
出击吧,就在此时!
三百晋骑掉头就走,他们虽然对对方的一身高档装备十分有兴趣,但还是学过一些数学知识的,三百对七万,再不跑,自己以后只能收纸钱了。
风紧扯乎,三百大兵在前面跑,七万大军在后面紧追。因为梁兵们的交通工具并没有统一,有的是四条腿的马,有的是爹妈给的两条腿,而腿里又有长条的,又有短条的,追着追着,七万大军就拉开了距离。
但总算快追上了,那三百大兵放慢了马步,到了开阔处,还调转了马头。直面他们。
这些人该不是放弃逃跑了吧。梁兵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笑容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从附近的村庄里又冒出一伙骑兵来。
这些人,梁兵们都认识,他们是老熟人,打过多次交道。
出来的是横冲将李嗣源,小白袍史敬塘,在他俩中间的是黑脸哥周德威。
在数天前,周德威找张承业帮忙时,说了一段长话,上半句是退兵以避险,而后半段是这样的:诱贼离营,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别以轻骑掠其馈饷,不过逾月,破之必矣。
正好是一千年以后,有位朱德同志提了一个十六字方计: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个战术叫游击。
太原三将突然杀出时,身后是三千精骑,要是换到前些天,按周德威说的以一打十,正好。可略一接触,周德威收众就走。
这算什么回事,玩你追我赶还要用接力这一招?
现在,领路的变成了三千多人。
在跑了大概一个马拉松的路程之后,周德威将对方引到了该去的地方。
那个地方离太原的大本营很近,经过九转千回的奔跑,周德威成功将对方大军引到了自己的主场。唯一的问题,配合上出了一点问题:兄弟单位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远方来的客人。
毕竟那时没有手表,在出征前不能对表。周德威可能稍微提前了一会,以致大部队还没有布好阵。
失误啊,而战场上任何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大败。要是梁兵顺势冲杀过来,周德威就不是将敌人引进包围圈的王二小,而成了为敌军带路的王保长。
幸好,还有补救的机会。
在到达太原大部队之前,要渡过那条野河,而野河之上,只有一座桥。守住了野桥,就能为布阵争取宝贵的时间。
周德威的三千骑兵过桥之后,马上有一支部队冲上来,扼守住了桥。
守桥的是镇定来的同志,他们没有骑兵,只好干防守的苦力活。但吃苦耐劳显然不是这些他们的优点,要不是朱温突然对他们下手,他们还活在局部和平世界里。
很快,梁兵出动了夺桥敢死队,梁兵虽然跑了数十里地,但不愧为精兵,竟然精力十足,个个争先要去夺桥开路。
一个人将这一切看在看眼里。
李存勖同志站在一处地势稍高的地方,目不转睛的观察着战场上的一切。这个工作他经常干,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有了决策权。
眼看着桥守不住,他转身对旁边的一个人说道:要是让梁兵过了桥,只怕没办法遏制他们了。
言下之意是,同志,组织上考验你的时刻到了,你能不能把桥给我守住?
将要接受组织考验的人叫王建及,李存勖的保镖队长(匡卫都指挥使),以前是李罕之的手下,是一百赴晋深造黄埔一期的成员。算起来,他跟杨师厚是同班同学,可惜杨同学不在现场,不然两位倒可以叙叙旧。
虽然李罕之同志在太原最困难的时候投降朱温,将太原最重要的两个门户泽潞两州做了见面礼。可就他输送人才到太原这一件事,就足以抵消其过。(太原五虎将之一李存审也是李罕之输送的)
王建及转身下坡,聚集二百名长枪手。
不用多做动员,桥要是丢了,大家一起玩完。
二百长枪手在王建及的带领下,发挥艰苦奋斗,不怕牺牲,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精神。在最关键时刻顶了上去。
据说他们是大吼着冲上去的,幸亏他们不是张飞那样的噪音狂,不然桥都得被他们喝断。
梁兵渐渐退去,但对李存勖来说,击退敌人并不是让他最感到高兴的事情。
虽然桥差点失去,但在攻防当中,李存勖发现了一个让自己窃喜不已的现象。
梁兵虽然勇猛,而且积极肯干,战必争先,但各队之间大声喧哗,不分主次,明显纪律工作没有抓好。
其实这倒不能全怪王景仁,实在是王景仁在新单位工作时间太短,工作成绩几乎没有。而李思安在朱温手下干时,王景仁还是梁朝的敌人,就连这次的副司令韩勍都有资格当王景仁的前辈。
手下都是老油条,管理起来比宫女还难,而王景仁还没有达到孙武的水平。自然会出现各自指挥的乱象。
反观晋兵阵营,虽然形势一度不利,但各队齐整肃静。
二年以前,李存勖开始整顿军队,严肃军纪,到了今天,终于见到了成效。
纪律,是军队的生命。——摘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
有此强军,此战,吾必胜!
但胜利总是曲折的。
李存勖布阵完毕,全面接触战很快就打响了。
介绍一下双方的交战情况,梁兵分两砣,东边那一坨是王景仁率领的来自魏州等地的混编队。禁军精英在李思安、韩勍两位老干部的领导下列阵西方。
在两边互相呼应的情况下,梁兵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至少保证了东西方不败。
战斗已经持续了两个时辰,到了这时,李存勖同学的脸色又有点难看。
对于战斗的困难程度,李存勖并不是没有准备,毕竟对方不是吃素的,不但人数占优势,装备也不差,单兵作战能力也很强。
让李存勖不爽的是自己的精兵在这个时候竟然作壁上观。自从早上把梁兵引到这里来以后,周德威就好像完成了这天的工作量,一直旁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般跟着看热闹。
老板看热闹是天性与权利,部门经理也陪在旁边装打哈欠的,就太不识趣了。但老周同志年纪大,威望高,李存勖这位小老板实在板不起脸去呵斥。
于是,李存勖突然做出一个举动。
李存勖猛的一夹马,就要冲出去。
李同学按捺不住荷尔蒙的刺激,要亲自上场!
这个举动把太监大哥张承业吓了一跳。
我的娘亲咧,小祖宗要是出了什么事,我怎么跟老大王交代?
我猜想,小李同学想这样干不是一天两天,这个全是李克用同志造的孽。你想一下,一个从五岁的小孩被领到战场上观摩,能不惹上好斗的冲动吗?
换个说法,如果你五岁时被令尊大人领到电子游戏厅,天天看人家蚝油给的放宝或端把枪翻跟头躲子弹,可就是不让你玩。你受得了吗?
现在你好不容易长大了,袋子里装着一大堆游戏币来到游戏厅,你要是不把游戏机的摇杆玩坏了,我都要说声你真斯文。
李存勖早就耳热目赤,血脉贲张,心不能制,现在李克用在雁门躺着,总算多年的屁孩熬成大爷,想干就能干了。
当然,李存勖之所以成为李存勖,而不是李晔,是因为他还有些理智。
比如你要冲就冲啊,反正你是领导,领导要下田插秧,下井挖煤,下基层祸害走地鸡,谁能拦着?
可李存勖策马之后,没有直接冲到群殴现场,却转到周德威面前说了一句话。
两军已合,势不可离,我之兴亡,在此一举。我为公先登,公可继之。
说得很好听,其实意思是老周啊,老周,你耍大牌,搞怠工,是不是年纪大了?那我就先上了,你在后面跟紧点。
领导跟你说软话,要给你打下手,你千万别当真,不然,以后发工资,评职称,选先进,过年发面粉苹果,老板留一手就不要埋怨了。
说完,李存勖打马就走。这会,是真要下去练练了。可一提马绳,不动,如山。
不动是的马,如山是周德威的身体,马被周德威拦住了,老周显然不想过年领到的苹果里有虫在打洞。
拦住李存勖后,他又说了一大通话:观梁兵之势,可以劳逸制之,未易以力胜也。彼去营三十余里,虽挟糗粮,亦不暇食,日之后,饥渴内迫,矢刃外交,士卒劳倦,必有退志。当是时,我以精骑乘之,必大捷。于今未可也。
总结起来是三个基本面,一个中心思想:
基本面一:梁兵很强,不能硬拼。
基本面二:梁兵也是人,也得吃饭,他们身上有干粮(虽挟糗粮),但没空吃(亦不暇食)。
基本面三:只要再坚持一下,他们一定饥渴内迫,人心思退。
中心思想:我的兵不是不动,是没到时候。
史书上说周德威平时沉默寡言,惜字如金。我不假思索,直接引用,而眼见着这黑脸汉子一说就一大通,简直比菜市场大妈还聒噪。莫不是史册也是按中学生考试大纲编的?
仔细又翻了翻,琢磨了十分钟又十秒。我终于醒悟,人家明明说平时嘛。没说关键时刻也不开腔。
领导都呛你声了,你还低头不语,摆弄衣角,欲说还休,那兄台估计是不想干了。
周德威出口成章,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他的中心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