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瑾朝着江水里的她这样斩钉截铁的说道,之后就转身,“大家都回去休息。”
于是唐公馆浩浩荡荡的四辆车子就剩下了孤零零的一辆。
“对,我得活着,用剩下的生命为那些灵魂祈福,为我自己赎罪,等待她原谅我。”紫芙终于停止挣脱,安静的缩在少博怀中。
而龙瑾在车子里也终于失去了伪装的坚强,瘫在尧棠怀中,汲取温度。
紫芙和少博正要离开,他却跌倒在水中……
少博为何眼睛朦胧,到底怎么了?紫芙还会留在唐公馆吗?龙瑾又该怎么办?
紫芙慌忙扶起满身湿透的少博,捧着他的脸,向江上求救,“没事,紫芙,我没事,不过是眼睛看不清楚。”
“怎么会呢,月光这样好,不应该这样的。”
“还记得父母亲离开我时,眼睛也是突然失明,之所以让你跟唐夫人走,是因为万一我失明,就真的没有办法照顾好你了。我找过上海的外国医生,他说我的眼睛有疾症,失明是迟早的事情,而且现在的技术是看不好的。”少博很从容的说着。
“不会的,我去求龙瑾帮忙,找最好的大夫,一定能看好。”紫芙不会放弃的。
“没用的,那医生是尧棠帮我找的。紫芙,我别无所求,只希望你能跟我回杭州。可以吗?”
紫芙点点头,“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吧?”
尧棠摸索着她的脸,“在我看来是一种恩赐,拿走了我的眼睛,却换回来我的紫芙,”他抚摸着她的眼睛,“今后我会有一双更明亮更美的眼睛……”
两个人就这样相拥着,把遗憾和悔恨随着泪水洒在江水中。
那天,又是灰蒙蒙,是的,夏季已经带着她的饱满离开,秋天随着第一片半绿叶子落地揭开了新的故事篇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去兮,雨雪霏霏。
秋季的雨水带着冬天预示着的寒冷,洒落在发丝之间,是分别的季节吧,天蒙蒙亮的时候,少博和紫芙就提着行李悄悄出了唐公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离开。紫芙在人力车上止不住的回头张望,过去真是挥霍了幸福和他人的关心,现在她只能紧紧握住身边这个人的手。
龙瑾其实很早就起来了,她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没有追逐,没有挽留,就这样看着,之后用泪水为他们送别。
因为,她也将离去,离开这座宫殿,去往父母口中的归宿地——阁楼。
上海去往杭州的列车开了,广播里时隐时现的钢琴声中流淌出来一首诗,“妹妹,我亲爱的妹妹。
我曾经试图抓紧你的手,但我却拥有着比你更加难抵御的倔强。
于是,我终于错过了最佳的时机,留给我们彼此伤害的空隙。
那些日子里,我们完全忘记了过去的美好,过去的亲密,扯去美丽窗帷,揪着狰狞的面容责备着对方。
但,难过的是,我们都会为自己和对方难过。
于是,又有了偶然小小的遗憾和内疚,我在梅子刚刚酸甜的时候给你送去。
你会羞涩的把她们粘成甜糕,那种粘啊,就是最初的夜晚里,你粘着我,粘着我讲上海的故事。
时间真快,而今,你提着行囊离开上海,离开我。
当初,在海风里的船只上,我们指示着这座城市,编织我们最美丽的未来。
是啊,我们的缘分,绝不是一般的简单相遇,太多巧合,太多幸福,却也太多眼泪。
累了,离去吧,这是我们最好的结局,或许你怀中揣着遗憾,或许我的泪花中永远有你的影子,就让铭记成为祭奠我们情感最好的方式。
再见,我曾深爱的妹妹。”
紫芙明白这首诗的意义,然而她悔恨的泪水还是和刚刚的雨水一起沾湿了她的衣襟。
龙瑾穿着白色高跟鞋,米黄色的洋装长裙,和一件轻质的风衣,一张宽檐帽帮她抵挡一些雨水,然而他们还是落在她湿润的脸颊上。空气被刷洗的一尘不染,她优雅地走在湿滑的路径。
她还提着她的小箱子,里面放着她的诗歌,她的照片,她的故事。溪悦、啊蛮和海藻撑着油纸伞跟在她身后,安静,一字不说。
她心中读着那首诗,她想紫芙也会听见吧,脚步跟着诗,行走在情感的字里行间。
走过悠长的青石板,曾经她和他牵着手走过,那时她认为今生都可以这样安静,这样享受,而今,却是伤痕累累。她的手指拂过墙壁上浅浅的青苔,里面是否还存留着从前的欢笑。
小小的亭台,十里长亭,千里送别,曲终人散,风儿掀动她的发丝,飘动着她轻柔的裙摆,他们悠扬跟着雨丝缠绵着,就像她心中的浓情。
她和他昨天还在这片葵花地里追逐着,今天,因为天气中没有阳光,它们都低着头,看不到她的脸颊,似乎从未相识,是形同陌路。
步入树林,龙瑾脱下高跟鞋,光着脚丫,偶然踩着裙摆,本以为路过荷花淀时,她不会恋恋不舍,然而,此时,她却还是毫不犹豫的掂起裙角走入水中。
啊蛮想说那水凉,可被溪悦阻止了。
她看不到蜻蜓了,她也不能立在荷花之上,因为,花儿已经残败;因为,尧棠没有给她飞翔的翅膀。
吱呀,久久未开的柴扉迎来它的主人,她踩在小径上,跟着它弯曲着进入这片竹林,她们带来的风儿震碎竹尖上的雨珠,落在她们的裙摆上,手指上,心上。
竹林渐渐退去,她终于还是看到满池子的紫睡莲已经失去光彩,只有流水依旧。
溪悦、啊蛮、海藻也退去了鞋子,跟着她光着脚走过小桥,走进长廊,走入阁楼。它被雨水披着外衣,从顶楼流下滴滴雨花,就是她的心。
一人上了阁楼,她望着窗外,能否看到她、他、他的影子,不管是悲伤的还是开心的,能不能在让她看一眼,哪怕是在烟雨朦胧中模糊的影子。
百无聊赖,她抚着那些诗歌书本,抽出其中之一,翻开来,竟是刘希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