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2日,任命福建提督余步云任浙江提督;前浙省提督祝廷彪年老休致(退休)。
7日,上午8时,义律率英军对沙角、大角炮台发动攻击,参战英军共一千四百六十一人,由陆军少校伯拉特任总指挥,分两路进攻。右路为“加拉普”、“海河新”、“拉尼”、“皇后”、“进取”、“乌达牙士加”诸军舰组成,由荷伯特船长指挥攻取沙角、新穿鼻炮台;左路由“萨马兰”、“都鲁宜”、“摩底士底”、“哥信拜悬”诸军舰组成,由斯哥德船长指挥,攻取大角炮台。同时以大军舰从正面进攻清军水师,掩护以上两路作战,另以运送轮船和三板船运载登陆队,绕至后山强行登陆。攻击沙角之英舰,收买汉奸作为向导,二千人以竹梯登后山,攻击沙角守军。沙角清军只有六百名,炮四十二门由陈连升指挥,因火药用尽,战数时后,炮台失守。(英兵之中,杂有汉奸。)25日,陈连升、陈鹏举父子殉国,且被英军砍数十刀,肚腹尽破,极为惨烈。守备张清龄,外委翟长龄,亦同时殉国。此战中国水陆将士阵亡三百名左右。
道光发谕对死伤官兵予以抚恤,陈连升父子,则加等赐恤。
此战后,英军即于大角、沙角造屋居住。
25日,琦善与义律订立《穿鼻草约》,内有割让香港,赔烟价600万元,开放广州;英军撤出大角、沙角、定海(本月英人主动退出定海)。但言明尚未奏呈皇帝,以留后路。因《穿鼻草约》中有割让香港一项,琦善不敢作主。而道光皇帝不准此约,并斥琦善丧尽天良。
27日,调派奕山、隆文、杨芳带兵赴粤剿办。道光于本月17日,曾发出坚决剿办之上谕:“昨复派奕山……带兵赴粤剿办,势难中止……俟我兵云集,示以声威,大加惩创,彼时该夷恐惧乞怜,再由该将军等酌量情形,代为奏请。此时惟有设法羁縻,仍密为防范,不可稍有疏懈。”英人义律,赶制“三板”(舢舨),增聚快船数百只,并多设火箭、喷筒、竹梯,以为进攻登陆上山之用。并收买汉奸进入虎门,暗测水势。与此同时,广东巡抚怡良、将军阿克精阿与林则徐,亦加紧准备充实炮台防御设施,并向琦善要求增兵。琦善也向道光请求尽速派兵“催赴东粤备剿”。
援兵未到之时,广东各炮台守军力量十分单薄,关天培守镇远炮台,李廷钰守威远,马辰、多隆武守定远,各炮台守兵均不过数百,远少于英军。
26日,英海军占领香港,三日后宣布建立香港政府。
27日,大角、沙角要塞失陷,朝廷将琦善下部严议,夺关天培提督顶戴。命奕山为清逆将军;隆文、杨芸为参赞大臣,督办广东海防;命赛尚阿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30日,清政府对英国宣战。本日下午,清廷下达宣战诏书,调集各省军队速发广州。
2月:
4日,命伊里布回两江总督任;以裕谦为钦差大臣督办浙江军务。
6日,免琦善大学士,仍下部严议;委讷尔经额驻天津督办海防;哈克阿督办山海关防务。
14日,清廷设立军需总局,以筹军需银两,先后共筹银五百一十七万四千两。
25日,英军大举进犯虎门炮台要塞。先是在19日,英舰抵达虎门口外,23日进攻虎门前哨阵地。至25日,抵达虎门之英舰计有十艘,轮船三只,运输船多只。
26日,拂晓,值南风盛发,英军即于上风迭发大炮,攻击横档、永安两炮台,又分出兵舰拦截,增援水道,该两炮台之副将达邦阿、刘大忠等,发炮还击,至近午时分,敌舰退,旋因潮来,英舰“复蜂拥而至,抵死齐攻”,直至黄昏时分,两炮台官兵力竭,二炮台沦陷。其西侧之“巩固”,东侧之“威远”、“清远”、“镇远”三炮台仍受英舰围攻未解。此时,虎门各炮台后山一带,自上年至今,已增兵勇至八千余名,惟因虎门各炮台孤悬,而英舰又攻击迅猛,致使虎门二炮台失守,而众兵并无济用。
本日晚,“镇远”、“威远”、“清远”各炮台亦已失守。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与游击麦廷章于镇远炮台中弹阵亡。大虎山、小虎山之清军,则不战而退,虎门完全失守,英军舰五只,轮船三只,直入内河,沿途攻打,已至乌涌,此处离广州仅六十华里,英军进攻广州之役开始。该处守军为湘省兵丁一千名,督标兵五百名,已开炮对战。道光闻败,复派齐慎为参赞大臣,赴粤会剿,并派广西兵二千迅赴广东,又令赴浙之湖广兵二千八百名,改道赴粤,仍决心与英军作战。27日英军攻占二沙尾,距省城三十华里。此次失败,有人归咎于缴烟事件,林则徐本年1月20日于家信中特予批驳曰:
“逆夷前此所以不敢轻犯者,原因防守严密,众志成城,解散汉奸,故不敢骄正思逞也。自奉旨不开枪炮,即被抢去师船。静老(琦善)到时,先要究问何人放炮,并说莫得放炮。似此倒行逆施,懈军心,颓士气,壮贼胆,蔑国威。此次大败,皆伊所卖,岂尚能追溯缴烟之事乎?如尚谓有激而成,则七百万银元缴之,牛羊鸡米之馈缴之而已。若果再诬枉之言,归咎前事,则只得拼死畅叙一呈,遣人赴都察院呈递,即置之死地,亦要说个明白也”。
琦善则归之于英人武器精良,他曾于1月下旬访晤林则徐时,对林“盛言逆夷炮械之猛,技艺之精,又极诋水师之无用。言毕而去”。
3月:
7日,英兵已距省城二十华里。其前哨则距省城只有十华里。广州告急。
16日,英军舰闯进广东省河,清守军总兵长春,负伤指挥,奋不顾身,击沉英“三板”二只,击断其大军舰桅杆。英兵受挫退出省河。道光闻之振奋,谕令四面围攻,尽数歼除。
25日,以伊里布未奉旨进兵,办事不力,下部严议。
26日,逮捕琦善,籍没其家,以祁为两广总督。李振祜代理刑部尚书;任讷尔经额为直隶总督;任命恩特亨额为陕甘总督。
本月初,以伊里布庸懦,免协办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任。命宝兴为大学士,仍任四川总督。
本月中旬,命齐慎为参赞大臣,赴广东会剿。
本月,朝廷赈江苏江宁、通州(南通州)二府州灾民。并赈奉天、安徽、湖南、甘肃等地水灾。
江南乡试正考官文庆以私带举人熊少牧入闱(考场),革职。
4月:
2日,英舰侵入广东内港,杨芳等将其击退。
6日,朝廷采纳裕谦建议,命沿海通商口岸照旧准商民贸易。道光曾下谕旨,命裕泰、吴其浚等,于湖南、广西两省搜集贮存大炮数十尊,迅速送抵广东,以资防卫,但因旧炮已不适用,本日谕令于湖南铸造新炮。旋谕颜伯焘、吴文镕:如闽省有多余八千斤、六千斤大炮,可借于浙省,备守备定海之用。又谕沿海各省督抚:据裕谦奏,英舰吃水甚深,不畏风浪,但怕礁浅,故只得改用小船,载二三十人入内河,应令所属,沿岸测量水势深浅,分别防守,并晓谕居民,严禁接济英兵。
14日,奕山等抵达广州。并上奏折云:查粤省情形,患不在外,而在内,各商因夷(洋人)以致富,佃民藉夷以滋生,近海商民,多能熟习夷语,其中狡者被安插为奸细,凡在省各衙门,一举一动,暗为通知,且水师一营,自兵丁以至千、把(千总、把总),前此无不藉包庇鸦片以为生理,用兵以来,于逆夷惟恐不胜,于烟禁惟恐不弛。故上年十二月,逆夷攻破大角炮台,副将陈连升父子奋勇捐躯,而兵丁与难者廖廖无几。乌涌之败,实因本地官兵望风先逃,以湖南兵弁失陷,使总兵祥福受伤落水身死。虎门之失,夷船近在咫尺,兵丁并不点放炮位,各自逃走。提督关天培手斩数人,不能禁止,是以被夷炮打伤而亡。并访闻,与逆夷交仗,兵勇脱逃登岸,改换民装,致令海口炮台十余座,炮位一千余尊,尽行化为乌有。本兵船,既不堪战,前督臣林则徐收买夷船,亦被烧毁,种种情由,实堪痛恨。若各兵稍有天良,何至逆夷长驱直入。
奕山同时上奏:正在广州贡院日夜赶造大小火箭、蒺藜、火毯、毒火炸炮、毒火毯等件,匠人准入不准出,以资保密。并防民甚于防寇。
其作战方略为:以快蟹船数十只,每只载三百斤铁炮一尊,佛郎机四个,以及其他火器分布港口,以攻击英军“三板”船。火破“三板”后,则其大舰必逃出外洋。道光览奏,即下令严缉汉奸,一概斩首示众,并同意其战略方针。
8日,杨芳等奏请仍准英国商船在广东贸易。道光帝不准其奏,并命将杨芳、怡良严加议处。
21日,撤杨芳、怡良职,仍留任。
22日,调卓秉恬为吏部尚书;任协办大学士祁嶲藻为户部尚书;以许乃普为兵部尚书。
23日,召伊里布来京,以裕谦为两江总督;定海防务,交刘韵珂办理;调梁章钜为江苏巡抚,任周之琦为广西巡抚。
5月:
1日,道光命林则徐以四品卿调浙负责浙东沿海防务。
11日,道光命奕山等,抚恤各国洋商。
20日,英军乘大雨水涨之势,陆续攻占黄浦、乌涌、猎得、大黄窖、凤凰冈各炮台,封锁广州。道光下令:待准备完成后,决予剿办。
此次进攻广州省城之英军指挥官为新任陆军司令卧乌古和海军将领佛兰明。5月17日,查理·义律曾命令海军出动,但因天气和风向问题,迟至19日起航。
21日,义律下令英侨民离开广州。奕山于当日夜11时,下令向英舰发起火攻。但因英舰早已得到情报,立即退避,损失不大。次日黎明,风潮势顺,英舰重来,直逼炮台。率兵千余人守天字码头之段永福,望风而逃,八千斤大炮,未及开炮已沦入英军之手;守泥城副将岱昌,参将刘大忠,亦不战而走。许多军辎、木筏尽数丧失敌手。英军进而纵火焚烧清水师船只七十一艘,城外民房亦被焚毁。江岸之炮台,有大炮六十余门,亦被拆除,损失惨重。林则徐曾建议奕山周密探知英军内情捉拿汉奸,并用本地兵力,但奕山以本地兵民均不可信,依赖外省兵力,加之计划不周,亦未能有效防止汉奸活动,遭此惨败。
24日,中午,义律与卧乌古、佛兰明进攻广州城,分军两路:右路军于商行区及城南省河两岸牵制清军,配合左路军登陆,这一路军由英军第二十六团伯拉特少校指挥,义律亦在,官兵总数为三百六十一人。左路军由卧乌古、佛兰明统率,为英军此役之主力部队,其作战任务是沿省河,溯珠江北支流,绕道广州城西北,选择适当地点,舍舟登陆,步行攻占城北高地各炮台,然后进攻省城。该军又分四路,总计二千三百九十三人,于本日下午4时,溯珠江北支流北上。英军分乘掠得之三十只小艇,由“尼米斯”号军舰带拖,并携有榴弹炮四门、野战炮五门、大臼炮三门、可放六十二磅重火箭炮两门,火力强大。
25日,黎明,英军于缯步村登陆,开始陆地进攻(当时清军齐集广州者,有各省官兵共四万九千余人),至缯步村地区时,并无清军防守。据英人麦华生说:“如果敌人在这里有了防备,他们可能使我们受到重大的打击”。从缯步村到城北高地也一路无清兵踪影。上午10时,该英军分两路进击城北高地东、西炮台(拱极、保极、耆定、永康四炮台,弧形排列)。西面炮台守军进行了坚决抵抗,英兵登台后,短兵相接,炮台沦陷。其它各炮台守军,则未作抵抗即放弃阵地。各炮台的四十二门各型大炮亦落人英军之手。在英军攻击四方炮台时,山上之清军约四千人,进行了炮火支援,重创英军,使之死伤七十七人。清军则阵亡五百余人,受伤一千五百人。
英军攻占四方炮台后,因武器弹药不足,不能乘势攻城,须等待输送补给。奕山此时如能乘机围攻四方炮台英军,切断其补给线,则广州城尚可有救。
同日,道光命裕谦仍为钦差大臣督办浙江海防。
26日,奕山见败,于广州城墙挂出白旗乞降。
27日,奕山接受义律的苛刻条件,订立了城下之盟《广州和约》:一周之内缴给英军“赎城费”六百万元,27日先交一百万元,如不能按期交纳则增至八百万至九百万元。赔偿英国商馆损失三十万元(亦谓四十余万元),清军撤出广州六十里外。
28日,侵占四方炮台的英军四处抢劫和奸淫妇女,杀人放火,无所不为,有十余英兵窜入南海县三元里,恣意调戏村民韦绍光之妻,韦不能忍,手刃英兵数名,亦谓八名或十名不等。三元里即向本县恩洲学社求援,共同抗英。该社社首梁廷栋即向城北各学社发出通告,起兵抗英。
29日,城北各学社以及乡中义勇头人,齐集南海、番禺交界之牛栏冈,歃血会盟,制定作战计划,参加会盟之村庄,约为一百零三村。此次盟主为怀清学社社首何玉成(举人),并以三元古庙北帝神的三星旗为帅旗,指挥作战。
30日,三元里乡民义军于距英军十华里之高地上(约有万人以上)向英军阵地进发。当英军在卧乌古指挥下开始进攻后,义军便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向后撤退,当英兵深入到十余华里以外时,开始返击,时值大雨倾盆,英军火药受损,义军即乘机包围敌人,以长矛大刀,与敌短兵相接,英军边抵抗边撤退,当晚9时,英军狼狈逃回大营。此役据英方资料记载杀死英军十五人,击伤其官兵一百二十人,以后英军因病而死者三百人。义军牺牲二十余人。中方资料记载为:打死英军二百人。当晚,义军又包围了四方炮台英军。
31日,各乡义民纷纷增援,不约而至者数万人。但因奕山派人解散义军,此次围困之举未战而终。当时社会上流传一民谣曰:“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形容官民对洋人之不同关系。
6月:
9日,礼部尚书奎照病免,以色克精额为礼部尚书。
10日,林则徐抵宁波。
14日,道光御临太和殿传胪,赐一甲龙启瑞、龚宝莲、胡家玉三人进士及第;第二甲何瑶等九十六人进士出身;三甲吴荣楷等一百三人同进士出身。
16日,命睿亲王等大学士、军机大臣、各部尚书,会同刑部审讯伊里布。
18日,因广州围城告急,道光批准奕山等奏请,允英人通商,由强硬转为软弱,但亦于事无补。
21日,英舰入浙江海面,清廷命裕谦严饬各海口戒备。
28日,道光将邓廷桢、林则徐遣戍伊犁,后于8月19日,复命林则徐折回河东,治理黄河,效力赎罪。但次年1月竣工,仍革去四品卿遣戍伊犁。
7月:
8日,英船离开广东虎门。
15日,调张征为户部尚书;赛尚阿为工部尚书;恩桂为理藩院尚书。
17日,调吴文镕为江苏巡抚,钱宝琛为湖南巡抚,以奕兴为绥远将军。
批准祁镕等拟定《商船赴天津等处章程》。
26日,对两江总督伊里布作出判决:擅与英人联络并送礼,撤伊里布职,发往军台效力。
28日,道光准奕山等奏,广东分期撤兵。
29日,会审部门对琦善作出判决:琦善对英人妄自羁縻,擅将香港许给英人,致使英人将炮台攻陷,有误机宜,论斩。道光批示,按照所拟,秋后处决。后赦免。
8月:
7日,河南下南厅河决口。
10日,璞鼎查代替查理,义律抵华,担任特命全权公使兼商务总监督。同时巴加代替伯麦,任侵华英军总司令。
15日,清廷撤文冲职,仍留河东河道总督任,河南巡抚牛鉴下部严议(均因河南决口事)。
21日,英军一支,由璞鼎查率领,有军舰十艘载炮三百二十门,轮船四艘,载炮十六门,运输船二十二艘,分载英军官兵二千五百十九人,以及军需等物北上。
26日,英军攻陷厦门;总兵江继芸、副将凌志、都司王世俊、把总纪国庆、杨肇基、季启明均壮烈殉国。亦击沉英舰一艘,击伤五艘。清廷将闽浙总督颜伯焘降三品顶戴,革职留任。
28日,英军第二次进攻定海。守将葛云飞、郑国鸿、王锡鹏率军四千人奋力抵抗,血战数昼夜,先后壮烈殉国。
31日,清廷为达赖喇嘛坐床颁发敕书。命前宁夏将军特顺保为参赞大臣,赴广东协办军事。
9月:
1日,因黄河泛滥,清廷命牛鉴移民赈恤。
18日,道光命广西按察使宝清,往越南对新任国王阮福旋进行册封。
20日,英人犯浙江。
23日,任命朱襄为河东河道总督。
24日,定河东河道总督文冲渎职,撤职,枷号河岸。英人离开厦门。
26日,英舰抵达定海。
30日,英人犯浙江双澳、石浦等处,裕谦督兵击走之;朝廷命怡良赴福建查办军务;以梁实常代理广东巡抚。
10月:
3日,派赵炳言为湖北巡抚。
4日,英人又大举进犯浙江沿海。
11日,英人再次攻陷定海,总兵王锡朋、郑国鸿、葛云飞等殉国。裕谦、余步云下部严议。
王锡朋(1780~1841),字樵墉,直隶宁河(今天津市)人。武举人出身。任职总兵。1841年率寿春镇兵自吴淞增援定海,与葛云飞、郑国鸿合力抗英。扼守晓峰岭。血战六昼夜,壮烈殉国。
郑国鸿(1777~1841),字雪堂,湖南省凤凰县人。1840年任浙江处州镇总兵。1841年9月率军增援定海,扼守竹山门,身先士卒,身中二弹殉国。
葛云飞(1789~1841)字鹏起,浙江山阴(绍兴)人,武进士出身。1840年任浙江定海镇总兵。1841年9月,英军再犯定海,英勇抗敌,血战六昼夜,于援救晓峰岭时壮烈殉国。死后仍屹然挺立,手握大刀不放。遗著有《浙海险要图说》。
18日,英人攻陷浙江镇海,钦差大臣裕谦自杀;总兵谢朝恩殉国;提督余步云逃遁。道光命奕经为扬威将军,哈哏阿、胡超为参赞大臣,督办浙江海防;命怡良为钦差大臣,会同颜伯焘、刘鸿翱督办浙江海防。命牛鉴代理两江总督,鄂顺安代理河南巡抚。奕经(1791~t853),满洲镶红旗人,皇族字润峰,侍卫出身。
20日,命文蔚为参赞大臣赴浙江,胡超自驻天津;哈哏阿仍驻山海关;命祁嶲藻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实授牛鉴为两江总督。
24日,英人攻陷浙江宁波府。英人于定海、镇海、宁波大肆淫掠。
本月,清廷赈奉天、辽阳六州县水灾;免陕西华州大荔二州县、河南目州等八州县厅水灾额赋。
11月:
20日,僧格林沁等,巡视天津海口。
23日,英船侵入台湾海口。达洪阿等将其击退,清政府命王得禄赴台湾协助剿办。
本月,赈湖南华容等十县水灾,加赈湖北沔阳等九州县,山西萨拉齐厅,江苏上元等县、卫灾民,并免额赋,给安徽无为等十二州县水灾口粮、屋费,并免额赋。
本年:
朝鲜、琉球入贡。
林则徐主持编译之《四洲志》完稿,次年出版。本书主要依据英人暮瑞所著《世界地理大全》译出。林借以了解世界大势与有关历史。
此期新思想家有魏源(见后),还有梁廷楠,亦关注外事。梁曾编有《兰伦偶记》、《合众国说》,介绍英、美二国之政情。他对美国民主政治,尤为颂扬,认为其由民众议政立法,以法治国,为国家长治久安之制。
汪文泰著《红毛英吉利考略》出版。
本年9月26日,晚清改革启蒙思想家龚自珍病逝于丹阳。
龚自珍(1792~1841),幼而好学,才华早溢,喜读吴梅村诗、方百川遗文、宋左彝《学古集》等。八岁时,读《日登科录》,此是二百年来科名掌故资料。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龚开始潜心著述,用心于经世之学。1818年,中浙江乡试举人,但此后会试,屡次不中。此期间谋得内阁中书职并著《五经大义终终论》及《答问》九篇、《壬癸之际胎观》九篇,自编文集三卷、全集三卷,以及词著四种。直至道光九年考中进士,委派知县不就,呈请仍归中书原班。道光十五年(1835年),擢宗人府主事。七年(1837),改任礼部主事。看到现实社会与政治的腐败,与人性的受压抑,龚自珍心极悲愤,便以今文经改制论提出变法经说,主张君民共治。同时,还在《病梅馆记》中提出人性的自由发展观,反对种种枷锁的限制。
但其卓识伟论,不见纳于当世。晚年消极悲观,逃于禅,复混于色,以至于沉沦烟花,诗谓“东山妓即是苍生”。
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奉命以钦差大臣赴粤查禁鸦片,龚上书林则徐,支持禁烟。道光十九年,乞养回乡,途中写成《乙亥杂诗》三百十五首。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于丹阳之云阳书院任教。4月,父逝(75岁)。9月26日,龚自珍暴卒于丹阳,终年五十岁。有二子。关乎其死因,有谓龚与明善贝勒侧福晋太清有染,因而仓皇出都,是年被仇家毒死;又有谓此系传言,未为可信。众说纷纭,难为定论,惟暴卒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