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1日,朝廷派程矞采代理江西巡抚;因青海玉树番族雪灾,清廷免去应征银二年。
9日,英人攻陷浙江余姚县,复侵入慈谿。
19日,因颜伯焘失守厦门撤颜伯焘总督职,任杨国桢为闽浙总督。
20日,任梁萼涵为山西巡抚。
颜伯焘(?~1855),进士出身,历任巡抚、总督之职。1841年任闽浙总督,反对琦善卖国投降,修筑厦门炮台。8月,英军进攻厦门时,督师抵抗,击伤英舰五艘。旋因福建水陆军受重大损失,被革职。
22日,湖北崇阳钟人杰因领导煤矿工人争取开矿权利,被官府缉捕,遂与陈宝铭、汪敦族等组织天地会众三千人起义,攻克崇阳县城。
24日,英国侵华军攻陷浙江奉化县城,淫掠烧杀,惨无人道。
本月,赈江苏新阳等县灾民。贷给河南睢州柘城县贫民籽种口粮,缓征江西南昌等二十二县逋(欠)赋、浙江横浦浦东二场灶课(盐税)。
2月:
6日,英舰犯浙江乍浦。
8日,英舰犯台湾淡水、鸡笼,达洪阿率清军阻击之。
16日,闽浙总督杨国桢因病免职,以怡良为闽、浙总督;任梁实常为广东巡抚。
24日,盛京将军耆英改任广州将军,到任前,暂以禧恩代理。
25日,新任扬威将军奕经抵达绍兴,设行营于杭州,准备反攻英军,收复三城,并预设伏兵于三城之内。决定于3月10日发动总攻击。所率兵丁,外省兵三千人,当地水手一千三四百名,浙省满汉官兵三千余人,而主力军则为外省兵三千人。道光此时口出豪言,必欲严惩英军,大张挞伐。并大拨银两运至苏州藩库,以备军用。旋增派陕甘兵二千余人,继调兵四千人,定于5月内抵浙。
3月10日,奕经自大隐山反攻宁波,自大宝山反攻镇海。但因英军早有准备,各路清军甫到城下,即中伏击,死伤惨重,无功而退。至于定海早于3月8日,未及进攻而垂败。
6月16日,英军以三十余艘军舰,向长江口吴淞发动进攻(英国旗舰为“皋华丽”号)。吴淞口守将,江南提督陈化成事先修筑工事、炮台,并建造可以安装大炮之轮船。战斗开始,陈率部顽强抵抗,至为惨烈,经数小时激战,守军多次击中英军旗舰,并击中英巡洋舰“布朗底”号十四次,击中“西索斯梯斯”号十一次之多。炮火既猛且准,为英人所惊。但是由于徐州总兵王志元、参将崔吉瑞等,按兵不动,尤其两江新总督牛鉴,弃冠而逃,致使陈化成孤军奋战,身受数伤,壮烈殉国;吴淞口宝山,亦告失陷。
6月19日,英军又不战而陷上海,复施淫掠,肆无忌惮。后清廷交赎城费三十万元收回上海。
有郑鼎臣(先锋官)者,抗命于4月14日(三月初四日)下午11时,督水勇冲入定海道头港,焚烧英舰三艘,郑则亲自督师进击英军“复仇神”号军舰,烧毙英军数百名。宁镇两城英军,惊惶无措。4月26日收复宁波,英军退人镇海,分犯杭州、绍兴、乍浦及上海等处。5月18日英军攻陷乍浦。6月20日,奕经转达道光“不必强攻”之密谕于伊里布(正与英军联系议和)。7月21日,英军增加军舰至七十余艘,军队一万二千人,分五个纵队向镇江发动更大规模进攻。此时镇江守将为副都统海龄,守军只有满蒙八旗兵一千五百名左右。且由于多数大炮已运往吴淞,此处仅有几门大炮,但守军却进行了誓死抵抗。于街巷逐房屋对英国侵略军展开了最壮烈的肉搏战,最后全体壮烈殉国,海龄自杀,连官员家属也先行由官员自己杀死。英军伤亡一百八十五人。
此次战役中,两江总督牛鉴,于7月13日自苏州抵镇江,并不认真备战,却通知周顼迅速筹金十二万,犒赏英军,致英舰不战而驶抵镇江城下,因为“诸险全未设备,而近水可以设伏之丛沟壑港,皆虚无兵炮”。7月中旬,英军占领瓜州,截断江路,将中国商船三百余艘扣押运河南口支港中。复向老河影开炮轰击附近盐民。当日晚,盐商颜崇礼至“复仇神”号见船长荷尔,表示愿交洋银五十万元,合银三十五万五千两,求英兵不入扬州与仪征。8月,英国侵略军驶抵南京城下(亦称江宁城)。但南京城之守军,却只有二千六七百余名,加江西总兵李锜之兵一千人,再加牛鉴兵九百余名,总计官兵四千五六百人,远少于英军。此系道光“不必强攻”的妥协政策所致。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则公开提出抚绥政策,说:“兴兵三载,糜饷劳师,曾无尺寸之效。剿之与抚,功费正等,而劳逸已殊。靖难息民,于计为便”。有此大内决策,前线抗战之师,自然孤立少援,大员闻风而逃,少数爱国将领,只有捐躯饮恨而已。此间耆英、伊里布、牛鉴与璞鼎查、巴加郭富(汉奸)往来照会与文件,有四十五件之多。
8月上旬,中英谈判开始,英方坚持要赔款,要赎城费,开通商口岸;而中方代表带去照会则只表示友好通商,并无赔款交赎城费,开通商口岸之意。事未达成,英军即于8月中旬派队登陆。牛鉴见此,立即派员至“皋华丽”号表示,对赔款之事可以商量,并且奉有谕旨。英方要求付二千一百万元赔款。再次会谈时,中方拒绝赔款,也拒绝英方看上谕原文。此次会谈,又未成功。英国侵略军再次提出武力威胁,声言要对南京开炮。牛鉴等又派江苏按察使黄恩彤、四等侍卫咸龄、商人颜崇礼于靖海寺与英人会谈,将8月6日上谕原文示看,议定十三条,其中有赔款二千一百万元与开五口通商之事等。8月下旬,接到道光上谕,对先交六百万元,表示为难;香港准借,厦门、宁波、上海亦准英人贸易,但不许久住,据为巢穴,福州一处断不允许通商,万不得已,可于泉州附近通商。但英方拒不接受。8月26日,璞鼎查进入南京城,与耆英面议,并将英方所拟条约中文本交与耆英,耆英等一览即罢,并无逐字审视。该条约文本最后有一段璞鼎查声明,将战争责任推给中国。文云:“事实上,应由你们自己负责……假使中国政府的力量不能禁止鸦片,那么中国人民也要设法得到鸦片,不管其法律如何。因之,若将鸦片的入口,使之合法化,使富户与官吏都可以参加合作,下便人民,上裕国课,岂不甚好。”此后耆英又接上谕,仍不允福州开埠。英方则表示福州不允,即换成天津。耆英只得答应,并上奏北京。道光“勉允所请”。《南京条约》即于本年8月29日签订。
《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元;割让香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人于五口居住;海关税率由双方协定。中国失去完整主权。从此之后,洋人在中国各地,多横行不法,清政府已无力保护国民权益,各地人民遂自发、自主进行反抗。
3月:
1日,湖北崇阳钟人杰率众攻克通山县城,杀县令。钟人杰称钟勤王,树都督大元帅旗帜。湖广总督裕泰派兵镇压。
9日,清军攻陷崇阳,钟人杰被捕。
11日,台湾乡民自动发起抗英之战,于大安港重创英军,俘获英兵54人。清台湾兵备道姚莹、台湾镇总兵达洪阿支持台湾义勇队抗英之战。
18日,命林则徐仍戍伊犁。
28日,奕经等进攻宁波失利;释放伊里布赴浙江军营;耆英代理杭州将军,齐慎仍为参赞大臣,办理浙江军务。
本月,朝廷赈济安徽、奉天、江西、湖南、山西、江苏等地灾区。
4月:
7日,命耆英为钦差大臣,会同特依顺守浙江省城与浙省各口岸,命刘韵珂会办防务。
18日,原陕甘总督恩特亨额卒,命富尼扬阿为陕甘总督。任命庆昌为伊犁参赞大臣。
26日,英军勒索宁波绅商银二十万元,复抢走大批妇女。
5月:
14日,英军再犯台湾,达洪阿等将其击退,清廷加达洪阿太子太保。
20日,英军离宁波。奕经谎奏战果,谓攻克宁城,并大赏将弁等。
26日,英军攻陷浙江乍浦,同知韦逢甲殉国。
31日,撤余步云(提督)职并将其逮捕讯问。
6月:
6日,湖北民变首领钟人杰于北京被杀。
11日,新疆巴里坤地区发生强地震。
16日,吴淞口陷于英军。陈化成三次拒绝牛鉴撤兵令,孤军奋战,击沉英舰两艘。终因无援兵支援,而被夹攻。
18日,查出奕山奏报不实,撤左都御史职,祁、梁实常罢职留任。
19日,礼部尚书色克精阿卒,以恩桂代之。以吉伦泰为理藩院尚书,以奎照为左都御史。
22日,英军攻陷江苏宝山县城,提督陈化成殉国。清廷命耆英、伊里布赴江苏会同牛鉴防剿。
陈化成遗体运送时,乡民哭拜于道。
27日,英军攻陷上海县城,典史杨庆恩殉国。清廷命赛尚阿为钦差大臣会同讷尔经额防剿。
7月:
8日,日蚀。
21日,清廷命文庆为库伦办事大臣;英人攻陷镇江城,副都统海龄全家殉国。
海龄(?—1842),满族,镶白旗人,姓郭洛罗,历任总兵、副都统之职。本月于镇江之役率军死守城池,进行巷战肉搏,杀英军一百八十五人。最后全军阵亡,海龄本人自杀殉国。
23日,英舰犯京口。
26日,英舰犯镇江。参赞大臣齐慎等逃走。
8月:
29日,耆英与璞鼎查订《中英南京条约》,共十三条。该条约签订后,清廷对外卖国,对内残酷镇压。粤省反侵略人民武装,被迫转移广西。此后人民反清斗争,日益激烈。此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社会基础。
耆英(1790~1858),满洲正蓝旗人,历任总督、钦差大臣重职。1842年2月,奉旨赴浙省筹划对英军战和之事。本人极力主张议和罢战。旋英军犯长江下游各重镇,兵临南京城下。8月,奉旨和伊里布至南京与英国代表璞鼎查谈判,完全接受英国所提条件,签订《南京条约》。次年,任钦差大臣,旋兼两广总督。于10月在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4年7月。又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后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允许英、美、法各国享受单方面最惠国待遇与关税协定权、领事裁判权、传教权。1850年,咸丰即位后,将其革职。
璞鼎查(1789~1856),早年在印度从事殖民活动。1841年任英国侵华军全权代表,率英舰队进犯厦门、定海、宁波、乍浦;继入长江沿路受到猛烈打击。但因清政府由投降派主政,终于,侵占长江下游各重镇,兵临南京。在南京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1843年,任香港第一任总督。
9月:
6日,耆英上奏《中英通商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道光批准。此是中国政府接受的第一个正式不平等条约。西方文化也进一步向古老的中国封建社会渗入。进步人士逐渐接受西方文化,从事于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改良或改革,势欲赶上西方文明,清政府则顽固地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肯接受西方科学技术与一般性社会文化。对于政治,却顽固地拒绝进行丝毫改革,惟恐失去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之特权与贵族生活。
16日,麟庆因贻误河防,撤职留任。清廷命敬征、廖鸿荃赴江南查勘河工。
10月:
5日,命李宗芳为左都御史。
7日,授禧恩为盛京将军。
16日,命周天爵以二品代理漕运总督。
17日,将两江总督牛鉴撤职并逮捕审讯,命耆英代理其职;召奕山来京,以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广州将军办理善后事宜。
19日,任慧成代理东河河道总督。
21日,召奕经、文蔚来京,命齐慎回四川提督任。
本月:魏源所撰《海国图志》竣稿,共五十卷,至1847年增订为六十卷,1852年又增订为一百卷。书中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国策,为洋务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湖南邵阳人魏源(1794~1857),是进士出身,曾任高邮知州。1840年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聘请,编辑《皇朝经世文编》。1841年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议抗英战事。因痛恨清廷政治腐败,著《圣武记》一书,抒发政见。同年受林则徐之托,辑《四洲志》,后增补为《海国图志》。
11月:
1日,命伊里布议通商盐税。
2日,升昌璧为福州将军;命李星沅为陕西巡抚。
13日,将奕山、奕经、文蔚交刑部治罪;特依顺、齐慎下部严议。
21日,奕山、奕经、文蔚均夺职论斩;特依顺、齐慎免职留任。后均又赦免。
22日,朝廷调恩桂为吏部尚书;命麟魁代理礼部尚书。
本月,清廷赈江苏、湖北、山西等地灾民。
12月:
4日,任潘锡恩为江南河道总督,实授慧成东河河道总督。
7日,钱江等领导广州人民反对英军侵占广州城。本年11月间,英军声言强进广州城。广州人民闻之,遍贴反对英军入城告示,发动反英军入城斗争。广州士人钱江、何大庚等发出《全粤义士义民公檄》,并于明伦堂集会声讨英国侵略行径,批评清廷卖国,领导人民大众共同抗英。本月6日,两广总督祁、广东巡抚梁宝常,下令禁止明伦堂“聚众滋扰”,声言要严惩“破坏和局之暴乱行为”。本日,英军水手在十三行街面强买水果,而不给钱,更刀伤卖主,激起公愤。群众怒而冲进洋馆,打死英兵二名,烧毁洋馆泄愤。事后清廷不对英兵肇事提出交涉,而令粤省督、抚斩决十名华人“祸首”。钱江被充军新疆。
钱江(1800-1853)为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监生,此次举事反英之后效命清廷。1853年为清军江北大营募兵勇三千人,对太平天国作战,并创办剥削商贩的厘捐制度,供清廷镇压太平天国之军饷。后来触怒清吏雷以诚,于该年6月被杀。
21日,清政府命怡良查办达洪阿等“妄杀洋人案”。
24日,牛鉴论斩。
本月,给予江苏滨江丹徒等六县贫民口粮、屋费;免通州等十三州县、厅额赋。给予江苏萧县、徐州卫灾区口粮;免缓浙江淳安等三县新旧额赋。
本月,捻军在安徽亳州起义反清。清军四路围攻。
本年,因鸦片战争新败,为加强海防计,道光下旨令广东海关酌筹制造船舰。靖逆将军奕山奏,制小船,不能用于大洋,可以用例修师船之费,制大船,以供实战之用。道光同意。即命捐钱制造仿美战船之绅士潘仕成经办。并派广东海关监督随时察访购买。此为中国仿造外洋船舰之始。
自1815年至本年(1842年),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有六家中文报刊、十一家外文报刊。传教士还创办了英华书院、马礼逊学堂。1842年以后,传教士又创办了《遐迩贯珍》、《六合丛谈》等中文报刊。及《德臣西》、《华北捷报》外文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