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北云源郡灵泽,是洛水发源之地。洛水自云源道流入洛州与淮州,最终流出邵北,在中原义凌府汇入帝江。邵北三州之地划分以南北最宜区分,北部酃州贫瘠,阳谷关外十里的雁北城,是邵北与北辽两地通商的互市所在;南部两州因有洛水的灌溉而丰腴富庶,与中原以及北辽通商往来的货物都是来源于商都淮州,王权所在的洛州青山葱郁绿水长流,洛州城内车马喧嚣舟船流梭。洛水流经洛州,与有一山之隔的莽枯江合成一江,在洛州境内汇成各式各样的大小湖泊,洛州也因此被誉为中原塞外的一颗水上明珠。
云源道地处邵北以西,地域划分由西向东为云源郡、河上郡以及河下郡。整个邵北的主要产粮地,除去淮州宁谷、阳山两地的千顷粮仓之外,便只剩河上河下两郡一年一收的产粮。邵北王授封异姓藩王官居秦相,皇权特许封地免去贡粮之外,朝廷更是每年往邵北运输国库公粮,用以边军戍边。所以邵北虽然地处关外,却富饶如中原两江之地。
当初邵北王秦稷还是一个七品骑督尉时,北辽常年来犯,邵北人心惶惶,因得一位女子倒卖身家出手相助,才有了后来的一百二十五黑甲北上御辽,和秦字黑旗下的五万黑甲营。
……
今日重阳,洛城与往常一般,依旧是舟马喧嚣缕缕行行,只不过这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多是在今日前去道观佛庙祭祀天地神灵,和祭祖扫墓的人。
洛水与莽枯江在流入洛州之后如同涓涓细流,自洛城外流入城内,在城内两江汇成一江,连通城中大大小小的湖泊,形成密集的城内水路网,在洛城城西区,有一座修建在洛水上的大坝,此坝多是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通俗的称其为洛水坝。洛城中多是山水,此地更是城中的一处盛景,高出河道一丈的大坝截断大江,上方汇成湖泊,下方如瀑布倾泻而下,两旁种满四季常开花期不断的花树,缤纷五彩的花瓣落入水中随波逐流,那些权贵子弟和文人墨客多喜欢在此地带着心仪的佳人游船赏景。
洛水坝虽是洛城的一处盛景,却终究是不敌近侧河畔的百花粉黛——西绾城。一座朱红高墙围起的城中城,一座邵北最大的销金窟。
百丈路犹银石就,金砖玉阶琉璃瓦。
金丝绸幔点睛雀,月下瑶台胭脂红。
纤腰玉带倾城姿,绰约逸态绝代色。
娇若雨梨媚似罂,回眸一笑百媚生。
这首不知何人所作的诗词,说的就是这春风无限名花倾国的西绾城。
……
今日重阳,清晨时有不少西绾城中的女子在河边投放河灯,为从未谋面的亲人祈求平安。
待到晌午之后,一辆有不少扈从跟随的马车,停在了西绾城的三十六玉阶前。一见这再熟悉不过的马车,西绾城中的莺莺燕燕顿时蜂拥而上,迎接这邵北最大的金主:邵北世子。
自马车上走下来一位十六岁的少年,搀扶着一位已到古稀之年的老人,而这位老人,就是邵北王府的大管家齐半邪。
邵北世子在外臭名昭著,纨绔跋扈是人尽皆知的败家子。父亲是权贵彪炳的邵北王,母亲是名震江湖的徐仙卿,可生下的儿子却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酒囊饭袋,这些早已沦为世人笑柄,甚至在邵北,一提起邵北世子,人人都是嗤之以鼻,悲叹邵北王一世枭雄,名声尽败在不争气的儿子身上。
少年下了马车,从怀中掏出一袋银两,扔给身后紧跟着的扈从,这是少年一贯的做法,给这些莺莺燕燕的打赏钱。西绾城的风月女子一见马车便蜂拥而来,说是迎接示好,实则就是为了讨个赏钱,谁让邵北世子是一向遵循见者有份,出手豪阔的大金主。
三十六玉阶上嬉嬉闹闹了好一阵子才渐渐平静下来,刚发生的一切,都被西绾城中城一座九层楼阁上的贵妇人瞧见。西绾城是洛城中的一座城中城,说是城,也不过是洛城西城区一处较大的风月之地。西绾城分东西南北中五城,除去中城是风月女子栖居住所之外,其余四城皆是饮酒作乐歌舞平升之地。
中城最高的这座九层楼阁名叫清心阁,而此时坐在第九层窗前看向三十六玉阶的贵妇人,便是整个西绾城的主人,江嬛。
江嬛年轻时是邵北有名的花魁,如今虽说已年过半百,却也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在其身后有一位弹琴的少女,眉目如画明艳动人,脸蛋娇鲜欲滴吹弹可破,虽说只是在学弹琴的年纪,却也是个难得的美人胚子。
贵妇人一直看着窗外,吸引着身后的少女,也是一边弹琴一边看向窗外,弹出的琴声杂乱无章。贵妇人闻声皱眉,提醒说道:“锦鲤,又分心了。”
少女撇撇嘴巴,干脆将琴推到一旁,跑到贵妇人身旁,抱着贵妇人胳膊撒娇道:“弹了一个时辰了,手指都要发麻了,妈妈就让我玩会嘛。”
贵妇人皱眉徉怒道:“玩性不改。”
但还是握紧少女细嫩的手掌,指着不远处三十六玉阶上搀扶着老人行走的少年,说道:“那是世子殿下,身边的是王府大管家齐半邪。”
少女有些不解的问贵妇人:“他们都说世子殿下嚣张跋扈,在洛城作恶多端,为什么对一个王府的管家这么尊敬呢?”
贵妇人笑道:“当年江湖上的武林世家徐家惨遭灭门,就是这位老人背着年幼的王妃去往岁寒仙府,连邵北王都要尊一声齐叔的人,世子殿下自然要尊敬着。”
少女轻哦一声。说起邵北王妃,少女眼中满是羡慕与崇拜,嘻嘻笑道:“我以后也要去行走江湖,做一个十分厉害的女侠客。”
贵妇人紧紧捏着少女的手掌,笑而不语。
……
午后申时,一辆马车从西绾城驶出,朝着城外而去。
洛城外十里,临湖有一处桂林,此时正值桂花花期,大片的桂林纷纷艳艳,湖水清澈桂花如浮萍荡漾在湖面,飘香十里。湖畔的一棵老桂,树下立着一块石碑,碑上无字,无人知晓此碑为何要立在此地,只知是为当年抵御辽人时的一位将军所立。
马车缓缓停在老桂树下,江嬛牵锦鲤来到这座石碑前,秋风轻轻吹过树梢,吹得枝叶沙沙作响,花瓣随风而起,隐约瞧见这棵老桂树的树梢上挂着两张木牌,木牌上用朱砂写着两人的名字:步鞅,江嬛。
不知何时,此地多出了一辆马车,一位身材雄伟的中年走到老桂树下,江嬛一见这中年出现,牵着锦鲤恭敬的朝后退几步。
中年站在石碑前,缓缓蹲下身敬香之后,起身对江嬛说道:“这么多年我始终是心怀愧疚,当初若没有你出手相助,难有我的今日,我答应你要带步鞅回来,可不曾想却带回一具尸体,这么多年,你受苦了。”
锦鲤是初见这中年,见其雄伟的身姿和自带的一股霸气,躲到江嬛身后探出小脑袋,眼睛眨巴着看着中年。
江嬛听中年开口,恭敬回答道:“王爷不必自责,血撒疆场魂归故乡,对于步鞅来说,这是他最好的归宿,王爷替我完成了他的遗志,我该谢谢王爷的。”
中年微微摇头。湖畔清风阵阵,等到要各自散去时,中年临上马车瞧见一直躲在江嬛身后的锦鲤,说道:“上次妙仪说看中了这丫头,想带去岁寒仙府,这事你考虑的如何?”
江嬛紧紧握着锦鲤的手掌,虽是不舍,但也知晓终究留不住,总不能误了孩子前程,于是言道:“若大郡主喜欢,等锦鲤再长大些,便让她跟着大郡主吧。”
湖畔边微风裹着桂香传过十里,马车远去,扬起落地的花瓣,湖面一片寂静。
那个曾经名动邵北,惊艳了无数世人的花魁江麟儿,孤守一城只静候一人戎马归来,这一等,苦了半生,青丝半白容颜枯老。那年元宵,灯火阑珊的洛水河畔,华灯初上,流落人海的孤女激起了她死灰般尘封的心底,如今时过境迁,却又不得不再次与孤独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