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标准间
下午五点从北京T3起飞,两小时后落襄樊机场,再乘中巴一个半小时,晚上十点半到武当山下,住宾馆,准备次日上山写生。我与画家二刚住一标准间,房子硬件一般,但很干净,桌上备有老子《道德经》一部。二刚随手翻之。
“哎哟!”二刚叫起来,“这不是劝我们回去吗,不用上武当山便什么都知道了,还上去看什么呢!”“怎么说?”我忙问。于是,二刚朗诵起来:“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老师蛮幽默的,我们千辛万苦地到了山下,倒劝我们回去。好在我等还未能修成圣人,普通人、读书人、小人物还是要出户,才能知天下,明天还是可以硬着头皮上山的。
武当山是道教圣地,老子又被推为道教的发起人,因此,在山下宾馆的标准间里增加一部《道德经》硬件配置,大概是地方旅游局的创举,意在宣传道教,开发旅游,为初来乍到者热热身。
没想到老子老师的经里还有对旅游产生副作用的句子(再好的药都有副作用哦),好在,游客中圣人不多,真有几位圣人或大仙到此,晚上失眠睡不着,一读《道德经》,还真就遇上了人生一大难题:上山吧,就丢了圣人的身份;不上山原地返回吧,又浪费了路费和时间。也不知道,此地有没有发生过“圣人”拍案而起,拎着箱子返回去的案例。
在中国宾馆的标准间里,除了免费的牙刷、洗头水,就是有偿使用的方便面、矿泉水和安全套。再增加一部免费阅读的《道德经》,也不知老子老师是否乐意,也不知宣扬传统文化的正作用大还是副作用大?
不能再往下想了,洗洗睡,明天上山。
登金顶
武当山的金顶差不多是我此生登过的最高最险的山峰,香山鬼见愁一比,不过是小儿科!我、陈老师、二刚、乃宙等,靠个人力量登上去的最佳年龄段早已过去了。坐索道吧,这把年纪,不丢人。一叠、两叠、三叠,从索道上来,抬头向上望,“我的妈妈耶!”还有无数级几乎直上直下的台阶,才能到顶。待到达金顶宝殿见到真武大帝他老人家的时候,个个大脑缺氧,脚踏仙云了。
导游小妹说:许个愿吧,此处神仙很灵验的。脑中忽然想起亚鸣兄的叮嘱:“不可乱许愿,愿是要还的,确定以后能到此一还的再许。”我心里盘算,以我身体老化的速度,不敢太确定以后还能否登上来,愿就不许了吧。
待我们倒过气来,再细看这金顶之上的金殿,还着实心里一惊。这是一座铸铜、鎏金、缩小版的故宫太和殿。其保存完好、精美程度不说也罢,就说这么重的一座金房子,将近六百年前的古人是如何肩扛手抬搬上这金顶的?真牛!
据说,这跨世纪工程的总工头是明朝皇帝朱棣,他住在紫禁城里遥控指挥,每月发两三道圣旨来(那时没有手机,多麻烦),耗白银不计其数,用民工不计其数,历经数年,最终完成了项目。可惜朱天子一生也从未到此验收过,只依赖画家们的“写生图”,好在那时没有伪劣产品和豆腐渣工程。坐在太和殿上御览,大概哈哈一笑,朱笔画了个圈,项目验收就算通过了。
导游小妹总结说:朱棣皇帝帝位来路不正,只得借大兴道教,稳固帝位江山。道教也借力皇家得以发展壮大,武当山从此成了道教名山。
在北京十三陵山里长眠的朱天子,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年这项只赔不赚饱受争议的国家工程,苦撑到今天才算翻了身,旅游之利滚滚而来,成本早已收回,且惠及千秋万代。
故事听完了,准备下山吧,忽然想起一直未见陈老师的影。“这老汉一定是爬不上来了!”正如此议论着,忽见陈老师的小头热气腾腾地从南路冒了出来。我等赶忙上前轮流表扬,陈老师刚要发表登顶感言,回头一望,又登上来一位老太太,一问年纪八十。佩服得大伙都说不出话来,老太太面不改色,手向后一指:“还一位呢,他比我大!”见一白头老汉也登上来了。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我等的英雄气和自豪感顿时荡然无存。啥也别说了,下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