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氏让春萱三个去找孙褚玩儿,春朝春阳得不得一声,正是七八岁的年纪,答应一声便都出来了。春萱不知二姊在何处,也就跟着出来,见这院子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月洞门,里面显然各有洞天。
春朝春阳贪玩,看着西边的月洞门内有座假山,玲珑好看,便呼啸一声都跑进院里去了。
春萱却怕两人淘气,让姊姊为难,也跟了进来。
进来一看,这是一处小小的院落,比中间两重院子不同,正面只有三间房舍,西边两间,中间庭院中有个小小荷花池,假山之属,如果好好收拾,应该是十分清幽的,此刻看着却不是很经心,假山下的池子里有水,却没什么陪衬,庭院中花草也很少,不过墙角壁间却没杂草。
庭院寂寂,不像有人在里面,北面的房间门扇却是洞开,春风吹动,那南窗下有纸,风吹的哗啦啦的响。
春朝春阳已经在荷花池子里捞鱼了,春萱站在院里,望着门内,却是一副呆住的神情。
那打开的门扇,使房中事物一览无余,从春萱站的位置看,只见一架架高可及顶的多宝阁书架,那架子上陈书磊磊,一直摞到将及房顶之处,有书,有帛,甚至还有好几大卷的竹简,露出泛黄的简面,显然是有年头的物事了。
春光半透,房间幽深,里面更不知还有几百藏书,令李春萱目眩神驰。
不觉就提步走了进来。
到得房中,刚刚站定,忽然听到“哗啦”一声书卷响,便见孙褚从一列书架之后转了出来。
他手里拿着一卷古书,泛黄的书页上有两个篆字,是春萱还不识得的。
他走出来,见李春萱直直的只盯着他的书架。微微一笑,道:“喜欢?”
李春萱忙点点头,眼光兀自在那些书帛上流连。
“《论语》读到哪一篇了?”孙褚又问。
李春萱以为他要考自己,不禁有些紧张,咽了口唾沫,“《公治长篇》。”
“哦?颜渊和子路,你喜欢谁?”
“子路。”
“为什么?”
“因为子路心怀坦荡。”春萱回答。
孙褚笑了一笑,没说什么。
放下书帛,他转身在身后的书架上寻找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抽出两三本薄厚不一的册子,递给李春萱:“拿去看吧。”
春萱喜出望外,忙说:“谢谢三哥!”接了书,转身就往外走。
孙褚却又说:“看完还我。”
“嗯!”春萱忙答应了一声,抱着书就往外走了。
春朝春阳两个以为她得了什么好东西,连忙跑来,一见是几本旧书,都悻悻然的转身,春萱怕他两个在这里惹厌,拉住两个说:“我们去瞧瞧姊姊在做什么呢。”
就拉了两人出来。
春华也恰好回来了,杜荀氏命人先拿了点心来,摆在房中让春萱三人先吃些垫垫,午饭且还未好。
春华又从中挑了几样孙褚爱吃的,让家下人送到西院。
杜荀氏见春萱只吃了一块点心就抱着手中物坐在那儿珍贵的读着,便问她:“是些什么?”
这几本书的书名春萱都认识的,就告诉杜荀氏,是《古贤集》《太公家教》《孔子备问书》,还有一本《文场秀句》都是学里不曾读到的,杜荀氏含笑点点头,说:“你三哥小时也和你一般,见了书比蜜还甜,饭也不吃了,你要当心,别同三哥一样变成书呆子,女孩儿家,将来还要嫁人的。”说着哈哈一笑,孙媳家几个弟妹在家,让家中显得热闹了不少,杜荀氏看起来是高兴的。
一时又坐了会儿,午饭做好,杜荀氏便领着众人移步到内堂,饭菜摆在里面,五六个人,正好够一大桌子,由于春萱几人还小,也就不分什么男女里外,只摆了一张桌子吃饭,又让人去请孙褚。
孙褚倒是不迟来,来了,春华便站起来,只在杜荀氏身后侍奉。
杜荀氏说:“你家翁不在,都是一家子,莫要拘礼了,都坐吧。”春华方告了座,坐在下首。
一时午饭吃完,杜荀氏年老,午饭后要睡一个时辰的,这时便回房午睡。
春萱问春华阿耶和娘什么时候回来。春华说:“要两天呢,你的衣裳和鞋我让老妈妈洗了,不要担心,只在我房里温书罢。”
春萱还是头一次到二姊的新房中去,二姊的新房是在东院,孙家大哥孙达常年不在家,从小就跟着孙承业在外经营,如今定居在河北怀州,家眷都在一处。东院如今便只有二房居住。
春萱跟着春华进了院子,原本担心着遇到孙敏的“房里人”,可是一路走进来,静悄悄的,也没有别人,只有两个中年妇人在拾掇庭院。
春萱跟着春华进房,新房的陈设倍极华丽,春华领她到了东边一间,却从桌上一只胭脂盒子下抽出一张事物来,递给她,笑了一下道:“你念念。”
春萱微微惊讶的接过来,原来是一封信,上写着“内眷亲启”几个字。
春萱如今虽然已经读了几篇文章,识字还是极为有限。将书信打开来,见是一笔颇为风流俊秀的字体,字却有一半不认得。
原来先生教书,刚开始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文章虽然背过了几篇,实际字并不一定全认得,还要假以时日,才能慢慢读、写、解取齐。
当下磕磕绊绊的读了几句,就读完了,因为信不长,只有两三行的样子,下面署名一个“敏”字,并年月日之类。
竟是二姊夫孙敏的来信?春萱不禁诧异,见二姊春华扶着桌案,将桌上一缕绣线轻轻摔打,脸上倒也没什么表情。
春萱读完了,内容也很简单,大略是问家中安好,二姊身体如何之类。
春萱读完有些脸红的道:“呃,二姊,有几个字我还不认得,不然……我去问问三哥?”
春华忙道:“不必了。”就把信拿了回来,随手塞在妆台之下的抽屉里。她今日原本盈盈喜色,至此似乎眉心又微不可见的皱了起来。顿了一顿,就又平和了面色,安排春萱到窗边桌上做功课。
春萱因觉得自己识字太少,没能帮到姊姊,至此心中更起了一个念头,要刻苦努力读书,绝不能有半刻懈怠。
春华安顿了她,就去找两个小子,到上房等着杜荀氏午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