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诊断从早期X透视、拍片到CT即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等,代表着现代医学最高级和权威的技术。其他诊断技术包括有心电图、超声波、心向量图、心音图、脑电图、红外线扫描、肌电图及纤维结肠镜等,其中超声波已经从A超(一维图像)发展到今天的B超(二维图像),B超也从光有黑白图像发展到了彩色、黑白并存。
现代医学先进的诊断措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方便,但是,以目前最先进的影像检查手段来说,检查结果也只能提示病变可能是什么,或者说像什么病。即使是目前最尖端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染色体检查、人类基因组的破译,在人类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依然是有限的。
癌症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其治疗效果绝不至于像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现状。但没有一项早期敏感的检查手段,能够让我们在癌症萌芽期间就给我们提供准确诊断的信号。
常规的实验室诊断,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液生化等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只能作为诊断参考。心电图、脑电图、红外线扫描这些听起来很现代的检查手段,临床意义也十分有限。
所有这些诊断仪器构成了西医庞大的辅助治疗系统,在增加疾病诊断正确率的同时,医疗成本也极大地提高,许多人由此看不起病,医务人员对它们的依赖性逐步加强,以至于许多医生离开了这些设备就看不了病。
治疗的现状与缺陷
如果将痊愈定义为“完全恢复”——恢复正常组织结构,恢复正常功能状态——那么,就当今医学能力来说,多数疾病无法达到。
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病、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类风湿、支气管哮喘、顽固性失眠、重症肌无力、癫痫病等等,均缺乏根治方法。细细统计一下,我们可能发现,80%左右的内科疾病和皮肤科疾病,根本无法完全痊愈。能够完全痊愈的疾病,如果机体抵抗力强,也可不经治疗而自行恢复。
许多慢性疾病的病变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不少中老年人都患有一些退行性疾病,他们认为,只要治疗就能恢复到从前,但就目前现代医学的治疗能力来说,这些慢性疾病病变过程实际上是完全不可逆的。
许多人对此不了解,更不理解,总以为所有的病变都可以逆转,因此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等无不如此。
在医学临床统计概念中,只要消除了症状体征,就可以称为“临床痊愈”,临床痊愈的病人,实际上病变组织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化。
疾病晚期多脏器功能衰竭,诸如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现代医学完全茫然。最好的医生,用当今最好的设备,均无法挽救患者的生命。
各种恶性肿瘤至今仍无治愈的良策,化疗、放疗都有很大的副作用,介入治疗的效果还不能确定,外科手术切除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患者还将面对一系列风险。
艾滋病、埃博拉病毒、疯牛病、刚果热、猴痘、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的疾病不断涌现,至今仍未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
肥胖、脱发、近视、毒品成瘾介于疾病和非疾病之间,与人类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现代医学目前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突破。
事实上,现代医学除了在部分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急救、预防接种这几方面有实实在在的完全效果以外,其他的治疗大多属于暂时控制、延缓病情之列。
作用有限的“巨大进步”
20世纪以来,现代医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表现在抗生素、人工胰岛素、精神病药物、心脏病药物、疫苗、艾滋病药物、器官移植、X射线、脱氧核糖核酸(DNA)等方面。无疑,这些成就对于促进人类的健康作用十分巨大,但是,普通大众在受到这些“巨大成就”宣传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它作用“有限”的另一方面。
笞抗生素
美国著名的医学家和医生刘易斯·托马斯所著《最年轻的科学》一书中告诉我们,直到他青年时代学医时为止,医学在治疗方面是完全无知的,唯一的本领是给病人吃治不好也治不坏的安慰剂,其效力相当于宗教仪式中的符咒。最高明的医生也不过是善于判断病的名称和解释病的后果罢了。一种病无论后果好坏,医生都无法改变它的行程。
医学之真正能够医治疾病,变得名副其实起来,是20世纪20年代由德国人发明了磺胺药。这种药物对于化脓性咽喉炎、脊膜炎、淋病等有效,甚至用于某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英国人弗莱明1928年发明了青霉素,并在1943年得到了大规模生产。青霉素大量应用以后,许多曾经严重危害人类的疾病,诸如曾是不治之症的猩红热、化脓性咽喉炎、白喉、梅毒、淋病,以及各种结核病、败血病、肺炎、伤寒等,受到了有效的抑制。
1943年,俄国出生的生化学家瓦克斯曼博士发现另一种有效的抗菌素——链霉素,这种新药可以有效地治疗包括肺结核在内的一些疾病,不过毒性却大于青霉素。此后,在短短20余年内,人们又陆续地发现了氯霉素、金霉素等数十种各有功效的抗菌素。
青霉素能杀灭各种病菌,而且它对人体几乎没有毒性,除了极少数人对青霉素过敏。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发展抗菌素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直到今天,它仍是流行最广、应用最多的抗菌素。几十年来,通过对青霉素结构的不断改变,创造出许多不同类型的青霉素来,如氨卞青霉素、先锋霉素即头孢类等。
抗生素的运用,是对现代医学的重大贡献,使得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基本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也为外科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成功的保证。当今医生的处方中,抗生素占到了相当的比重。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不仅充分地展示了它的神奇功效,同时,也逐步暴露出它的问题。
许多抗生素都有副作用,比如过敏可以造成死亡、肝肾损害,甚至致人死亡等。
由于生物具有适应环境进行变化的能力,许多细菌逐步产生耐药性,抗生素的效果逐步降低,比如青霉素似乎变得不再那么强大了,在1946年用40万单位就能控制的肺炎,现在可能要用到800万单位。
各种新的致病力增强的微生物不断出现,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不可预见的灾难,如引起SARS的冠状病毒,很难说不是因为抗生素乱用引起的病毒变异。
抗生素并不是对所有的微生物有效,称其为“抗菌素”倒是名副其实。病毒类、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病原体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找到疗效确切的药物。最常见的由病毒引起的感冒,至今仍然停留在对症治疗的阶段。病毒性肝炎主要的治疗也只是护肝治疗。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很多部位都有细菌生存,如咽喉部、胃肠道、泌尿道等。这些细菌与机体之间呈现为共生关系,有时是井水不犯河水,更多的时候是相互有所需求,如大肠杆菌可以促进维生素的吸收,肠球菌分解膳食纤维为结肠提供能量等等。
此外,它们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而抗生素(尤其是作用广泛的广谱抗生素)不仅可以杀死致病菌,同样能消灭正常菌群,它可以破坏人体正常菌群结构,导致新的疾病即并发症产生。
笞人工胰岛素
1921年,多伦多大学的弗雷德里克·班廷和查尔斯·贝斯特从狗的体内分离出活性物质——胰岛素。他们把这种物质注入一条患有糖尿病、濒临死亡的狗,这条狗的病情很快就出现了好转。
第二年,他们在一名垂危的14岁男孩身上尝试类似的实验。这名男孩的血糖水平几乎立刻就降了下来。随后,这种激素进入大规模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