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所说的Novelle,乃是西方文学中一种源远流长、倍受历代作家和读者青睐的体裁或者说样式。它源自拉丁文及意大利文的Novella。Novella原来的意思为“新鲜事、新闻”或者“奇闻异事”,后来成了文学术语,特指一些结构比较严谨,篇幅不十分长,而且是以一个完整的事件为中心内容的散文体或诗体的叙事作品,如像卜伽丘的《十日谈》里的那些故事。
Novelle这种样式在德语文学受到特别的重视,其创作实绩和理论建构都可以讲后来居上。从歌德开始直至20世纪,一代一代的作家都热衷于Novelle的写作,名家名篇层出不穷,而且逐渐打破了一群人轮流讲故事的老套子,风格品种多彩多姿。德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和以擅长写Novelle而享誉世界的保尔·海泽,他与人合作选编出版的《德语Novelle宝库》(1871至1876)和《新编德语Novelle宝库》(1884至1888)两套选集,就共有48卷之多。特别是理论建构方面,德国甚至有了被称为Novellistik这个专门研究Novelle的学科领域;而在同样出了不少创作Novelle的大家的法国、俄国和英、美等国,却没有如此的盛况。
在我们中国,西方的Novelle这种样式,是在“五四”前后随着外国文学的大量翻译、“拿来”而传入。因此,今天我们仍把Novelle这种样式称作中篇小说,应该说有“入乡随俗”的意味,只是差强人意而已。然而,中篇小说Novelle这种体裁样式,除去它篇幅的要求,还有一系列其它思想、艺术方面的特征和特点。
就效果和作用而言,中篇小说Novelle显然有别于文学史上通常更早产生的诗歌和戏剧:诗歌主要作用在抒发情感;可另一方面讲到艺术特点,中篇小说Novelle又与戏剧有不少共通之处,那就是一样地十分讲究故事情节的铺陈,讲究矛盾冲突的提出、展开以至于激化,直到出现一个扣人心弦的高潮和转折点,然后再慢慢进入矛盾缓和、解决的尾声和结局。
正因为这些共通之处,在歌德和浪漫派的理论家们纷纷强调Novelle内容的“闻所未闻”、“令人惊奇”也即传奇性之后,德国19世纪杰出的中篇小说作家施笃姆便进一步指出:“成功的Novelle乃是戏剧的散文姊妹,是最严格的文学样式。”
Novelle的框形结构的种种作用,在不同的作品里分别代替了戏剧舞台上的序幕、尾声、幕间的过度表演乃至于旁白和插科打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