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往往认为这些商贾需要的仅仅是生理上的欲望,并不投入情感。这是不了解人性的缘故。因为作为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人,他的身心往往是统一的,即他生理上的需要肯定要与心灵上的需要相一致。心灵的需要应该是第一位的,因为一个人看见异性时,首先是审美,也就是心灵的感触,之后才会联想到生理上的需要。生理上的需要常常是派生物。但是作为在外的流动人口,身体的需要常常不能满足,所以与一般人有异,应该说处于一种病态之中。也许在见到异性时,心灵的需要与生理上的联系往往同时产生,甚至于生理上的需要往往先入为主,特别是一些容易激发起性欲望的场所。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即使如此,作为一个人追求身心统一的特征是不会变的。在得到生理上的满足后,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心灵,情感的投入是迟早的事。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仍然会视情感的满足和心灵的感受为人的第一要素,甚至更为珍惜。就像这个咨询者一样,那个聊友虽然可能不会成为他的妻子,但在心里他早已将她当成自己的另一半。但因为他们的颠沛流离,使他们常常对情感产生不敢确定的念头,久而久之,逢场作戏的习惯也出现了。而这对于那些心灵还健全的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痛苦。这也可能就是咨询者后来碰到那位女孩子时的矛盾心理。这个女孩子应该符合他的择偶标准,然后一方面他已经有了意中人,另一方面是迫于事业的未果而不能轻意谈情说爱,所以他很矛盾。
这应该是这类人情爱生活的一种心理轨迹。
第4讲:请救救这些“性革命”浪潮之上的青年
来信:
我意外怀孕了。我很苦恼!我现在还小,我不想去医院。我害怕去医院。我应该怎么办啊?我男朋友是说陪我去医院做人流,但是我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啊。
帮帮我!
分析:
我不是医生,因为我不会像医生那样告诉她不要害怕,应该去医院。我听到和想的是另外的声音与痛苦。
在“性革命”的浪潮下,不知有多少这样的青年遇到了像她这样的痛苦和发出这样的乞求。这是好奇性的作祟,是爱的畸形儿,是无知的呼喊者。然而,所有的责骂都无济于事,她受到了最大的痛苦,但是,不一定是最大的教训。她知道了一点。她知道了爱的秘密——在那背后藏着痛苦甚至悲剧,但她还不知道避免痛苦和悲剧的钥匙在哪里。她到我这儿是来找钥匙的。
我知道,此时她最迫切想得到的是大门的钥匙,但真正的钥匙她并不一定能得到,因为那是难的。
这钥匙就是知识、道德。要获得它就得学习。
也许他们这一代必将是要被牺牲的一代,因为在这个时代,“性革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了他们的生活,而他们的父母、学校以及社会却对此不闻不问,真正做到了“掩耳”之姿势。没有人给他们教会爱的艺术,只有批评、责骂与杜绝的声音和种种手段。何谓悲剧?悲剧是事实已经发生了而人们仍然漠视或将其掩盖。
请帮帮他们吧!他们并非生来就如此,并非恶人。他们是我们共同的子女。
第5讲:大学流行姐弟恋:女性成为主动者
来信:
有一个男孩,我很喜欢他,但是我不知道他喜不喜欢我,怎么办?
分析:
在遥远的过去,女性是没有权利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的,女性基本上是没有性权利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法和女权运动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女性赋予了爱的权利,也就是性的权利。但是,在恋爱中,女性仍然出于被动局面,是一个被爱者,被追求者,却没有主动给予别人爱的权利。男性中心主义文化仍然占居着社会的主导地位。
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应该说是对这一文化的有力打击。在家庭中,男女开始真正地平等,而在独生子女的成长中,他们的性别也较过去发生重大的变化。他们更多地向异性学习,尽管这种学习是无意识的,是潜移默化的,但事实是,女孩子越来越具有了过去被称为男性的性格,韩剧《我的野蛮女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男性呢,更多地向中性或向女性方向发展,比如他们可能会穿一些较为性感的衣服,头发会留长,会染色,声音也变得细细地,柔柔地,特别是他们不会打架,不会向过去男人那样锋芒毕露,英雄主义情结慢慢淡去。性别上的一些特征正在消失。
在这个时候,女生开始追求自己的爱情了。大学里不是流行姐弟恋吗?就是大一点的女生主动找的比她小一些的男生,她向他示爱,他接受了。她爱护他,保护他,照顾他,事事为他着想。似乎是颠倒了。但没关系,只要他们喜欢,只要他们相爱。
这应该是一种进步。但据我的学生讲,那些姐弟恋的姐姐,在宿舍里一般还是不愿意向人提起自己男友的年龄,她们仍然挺不直腰杆子。我和我的学生曾经就这个问题探讨过。大家从理论上还是很支持姐弟恋的,甚至有的学生说,他从某本书上看到女性比男性大符合生理和心理特征。只有一个女生讲了真话,因为她宿舍里就有一个姐弟恋的。
实际上,真正从未来考虑的话,还是男大女小的好。因为女人在30岁以后会很快老去,但男人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变化不是很大,而这个时候的婚姻很可能会因此发生很多波折。当然,这仍然是男性社会的原因。如果有一天,男女真正平等,也许女人老得就没那么快了,男人也没那么滋润了。
那么,现在我们重新回过头来,看看那个女孩子的问题。她已经表达了这样一种观念,然而她内心深处仍然是自卑的。她不敢向人家表达。不过在这个时候,女孩子就不必像上面的男生那样采取那么多的选择了。她可以用写情书的方式向自己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内心,可以通过某种活动和他接触,看看他是否对自己有意思,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红娘”,即自己很要好的朋友,可以让朋友去以最巧妙的方式探听一下对方的心声。这样也不显得尴尬。
第6讲两个女友都喜欢,怎么办
来信:
高中时候的女朋友我们经历了很多波折。我追了她两年,最后她答应了。现在读大学了,我们分开了。我又在我们学校找了一个,我不知道我喜欢哪个?一个和我经历了很多,一个对我特好,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面对她们两个?坦白说我两个都喜欢,我不知最后该怎么办?
分析:
一个人对爱情的认识往往是多角度的,恋爱几次的人可能和恋爱一次的人对爱情的看法大不相同。第一次恋爱的人往往对爱情持理想态度,加入了太多的理想和幻想,于是他的恋爱是一种创造性的恋爱,然而这种恋爱往往又是很可怕的,因为一旦与现实接触,那理想的气息全无,人的现实的本性显露了出来,失望也就随之而来,悲剧也便跟着你的背影进来了。
人们为什么会对初恋记忆深刻,完全是这种对情感的幻想和创造。在这种爱里,爱人可能早已不是那个真的人了,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理想化了的人。但这种爱往往又是极美的,因为与理想和创造同在。尼采一生都喜欢那个初恋的人,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理想主义者往往执拗于自己的理想,对初恋者也往往记忆深刻。
但第二次恋爱就有所不同。初恋中的痛苦使他有了经验,这经验便是向现实与成功靠近。于是,他适应了。再后来就完全地放弃了创造对方,只考虑是否适应对方。在这个时候,两个人是靠本性在吸引对方,是靠本性在适应对方。对对方的不满与失望少了,能容忍对方的缺点了。创造的痕迹少了,自然的流露多了。也就是真显现出来了。恋爱的心理终于成熟了,可以通往婚姻了。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咨询者的问题便一目了然了。先前那个是被他创造过的,痛苦过的,幻想过的,理想化了的,所以爱与痛的记忆都相对深刻,这记忆常常会浮现出来提醒他的过去。而这爱的记忆常常被艺术家和哲学家推崇,所以人们竟也相信这才是真正的爱。其实我们被蒙蔽了。每一个恋爱的人都知道,每一次的爱都是真心的。虽然对爱的投入不同,感受不同,创造不同,但都是真的。事实上,从生命的常性来看,人应该追求那些让自己快乐的情感,且这份快乐应该是自然的,而不是被夸张了的,这种快乐才是长久的,永恒的,因为在这种快乐的爱中,人的本性被保存,人自由了,自在了。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他们的这两种爱。前一种爱更多的是出自于一种不自觉,一种对美的混沌之爱,一种难以理清的爱。后一种爱更多的是一种自觉的爱,是参与了道德的爱。如果我们把前一种爱称为灵性的爱的话,则后一种爱可称之为道德的爱。这种道德绝非仅指我们强调的那些现实的理念,如善良,大方,正直,宽厚等,而且指在这种道德修养下的淳厚的灵性。这是更为朴素的道德之爱。
那种灵性之爱很可能是单纯的,单方面的,对对方缺乏了解的,所以会伴之以深深的痛苦,绝望,最后往往是悲剧。而这种淳厚的道德之爱则不同,它是深入接触后的爱,是对爱人真正的人性之爱,它也许没有过分的爱,但也少有过分的痛,它是中性的,平和的,适宜于人性的爱。这种爱可以永恒,而这永恒便是以婚姻来实现。
所以,现在的他,我认为应该选择后者,而不是前者。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抵毁前者。爱是无需指责的。
第7讲:他要分手,我该怎么办
来信:
我很爱他,他也很爱我,但是不久他提出和我分手。我问他原因,他竟说:“咱们在一起老吵架。”这就是理由。我该怎么办?我不想和他分手。
分析:
对于爱,今天的人们过于自负。人们都说自己是爱对方的,可是不知如何去爱。为什么老要吵架呢?这说明他们不知道爱的艺术。
什么是爱?如果我们这样去问,人们会在脑子里想一想,会脱口而出:爱就是心里有对方,时时想着对方。这是一种观念上的先入为主。如果没有对方,就是不爱吗?
人们对爱的回答往往是从个人喜好的角度来回答的,仅仅是凭一种直觉。这直觉是没错的,爱本来就是一种感觉嘛,但又为什么说人们并不懂得爱呢?
一般人可能都会认为,我们今人之爱与古人特别是远古时的人一样,都是出自于本性,其实是有很大差异的。远古时人们的爱多出自于一种本能,审美也往往出自于一种本能。但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审美就成了文明的,爱也就成了文明的。随着文明的不断变化,爱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在远古时,血亲之间可以相爱,但到了现在,血亲之间只能相亲。道德分化了我们。道德将爱的道路改变了。还比如,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男人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是奴隶,在那个时候,只有男人才有爱的能力,女人虽有,却不能表露。历史压抑了女人爱的能力。在那个时候,爱是不平等的。男人可能会随时爱上别的女人,而女人则只能爱着这一个。道德阻碍了爱。到了今天,男女平等了,女人也可以像男人一样随时爱上男人,也可以在不想要的时候提出分手,可是,社会仍然是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社会,女人仍然处于争取平等的角色。但不管怎么说,爱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是谁在起作用呢?是社会文化、制度,是道德。爱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本能,而且是一种文化。
现在我们来分析咨询者提出的问题。也许在本能上,他们感觉和对方是相爱的,这应了他们说的爱是一种感觉的话,但是,在暗地里,文化起了一定的作用。如果在过去,也许这种吵架是不存在的,因为女人就得听从男人的安排,可是今天女人不愿意了,所以吵架了。
怎么办呢?让女方不做声,忍气吞声?已经不可能了。但似乎没有调解的可能,男方已经无法忍受对方了,他们的本能也受累不起了。是什么原因呢?缺乏爱的能力和艺术。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与过去若干代人不同的是,他们的生活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变化最大的仍然是文化。由于他们从小生活在较优越的家庭,城市中的全都是独生子女,读书生涯彻底地改变了他们,使他们个个都患上了孤独症,性格中自私、自恋的成份加重了,且都任性、顽固、叛逆——虽然他们也拥有上几代人所不能拥有的知识、技能、机遇和一些品质,但上述这些缺失将他们的人格打上了一层阴影。在这一代中,缺乏友情,缺乏互相信任,缺乏同情,孤独包围着他们。再加上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混乱,使他们的道德、价值观以及信仰严重混乱,这些都会投射到爱情、婚姻、家庭中。性格上的缺陷使他们缺乏应有的信任和宽容,也缺乏应有的坚持。他们容易爱也容易放弃。
一个女生在我的《生于1980》这本书的讨论会上说:“我谈了好几次恋爱了,现在也有男朋友,但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爱着他。”
她的话一方面道出了孤独感,另一方面也真确地道出了对爱的迷茫。没有谈过恋爱的人往往能头头是道地说出什么是爱,因为在他的头脑里有爱的概念,有过去文化遗留下来的观念,还有他自己的幻想,但谈过恋爱的人往往又说不出什么是爱,对爱的本质往往模棱两可。
因此,我认为,他们两个人都有问题。一方面,他们缺乏起码的爱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男方来说,又缺乏爱的坚持。缺乏坚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觉得本身不值得坚持,即恋爱双方的心理还不成熟;二是道德感的普遍缺乏。
第8讲:一个无法自拔的苦恼者
来信:
您好!徐老师。我是您《非常日记》的读者,读了您的作品,我觉得林风的经历和我很相似。我是名大学生,半年前和一个比我大将近二十岁的中年女人因为我对肉体的渴求和她发生了关系。她基本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和我在一起,可是和她交往过程中,她的另一个情人介入了。我们没见面,可是彼此很厌恶。现在我后悔了,决定结束这场“游戏”,可是我觉得自己走不出它的阴影。尽管他们不和我联系了,但是我总担心,以后我会被他们揭发。我整天都在想这些事,被它困扰着,甚至常常从梦中惊醒。有时在课堂上听课,幻觉中常常会出现一个情景:她突然推门而入,告诉同学们和老师我和她曾经有过那种经历。我还没有女朋友,但我将来肯定会有的,肯定也会结婚的,一想起这些事,我的眼前也总会出现一个情景:她在我不经意的时候,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向我勒索什么,或者出于某种恶的情感会在我爱人和家人面前揭露我的过去,我的一切将会因此前功尽弃……
现在我觉得只有自杀才能解决。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请您给我些建议好吗?徐老师,再一次恳求您!
我急盼您的答复!!
分析:
你好!实际上你不必惊慌。我认为这件事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