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周绍朴,是我的课上一位学生。几乎不逃课,眼神里有一种沉默寡言者的暗影,可看你时偏偏笑得羞涩,真诚。
他是我在数次鼓励下站起来的。因为有同学希望谈恋爱的同学能够在课堂上谈谈恋爱的苦与乐,当然有些同学是希望我能给他们指出问题的症结,以便更好地经营爱情——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会经历爱情与婚姻的。我不是一个强力反对大学生恋爱的人,但我希望他们能够长久,能够有结果,而要做到这样是很困难的,是需要双方努力的。所以,我也希望有同学站出来讲讲自己。
有一位女同学给我交过一份作业,说她喜欢比她大的男生,问这是为什么。在课堂上,她讲了她的身世,我和大家一起分析,认为是她缺少父爱而形成的。
曾经有一位女同学希望她的男朋友能在课堂上讲讲他们之间的问题,以便找到解决他们将要分手的难题,挽回爱情。她在课堂上哭了,哭得很伤心。我也曾努力地想帮助她,可最终似乎无能为力,因为她的男朋友也有很多难题没有解决。都是有问题的人。
我一直不断鼓励我的学生发现自我,大胆地讲讲自己的问题,以此来面对自我。这些大学精神里的“新人类”,如果不能发现自我,便不能创造自我,哪里还能谈得上实现自我?也总有学生上台来讲自己。有一段时期,学生们要讲话的欲望非常强烈,以至于很多同学埋怨课时太少。
但真正像周绍朴这样怀着温暖的情爱宣讲自己爱情的同学是第一个。因为是两地分离,他们的中间全是幻想的空间,他们实际上创造了一种爱,才那样美。我相信他是真正地爱着自己的恋人。
我无法知道他们今后是否真的能生活一世,但是,我在课堂上对所有的学生说:
“如果周绍朴的女朋友能看到这一幕,我相信她会哭的。她是此时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让我们来祝福他们永远相爱,永不相弃!”
第48讲:人性的善恶真的无需争论吗
我知道,今天有无数的人都认为人性是无需争论的,因为人性的善恶之争从来就没有结果。我的很多学生给我说,他们的老师都这样说。
我笑道,那是因为你们老师都太平庸。当然平庸未尝不是件好事。知足者常乐,心宽体胖嘛!很多时候,也许生活得“糊涂”一些更为幸福。但问题在于,他们说无需争论是在争论未果之后的总结。
这种平庸的总结在百姓中间大有市场。这不,这结果不也在影响人的生活吗?更多的人都给他拍手了。所以说,不争论是不可能的。
人生下来就有求知的欲望,这欲望其实更准确一些说是好奇心,如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看法,对生老病死的寻问,对灵魂存在的体验以及对一切神奇现象的诘问。是这些东西一直在支配人类的思想在向前走。倘若谁不询问这些问题,谁就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也就不会有真正的道德和思想。人就是因为寻找这些东西而使人变得与动物界有了区别。人存在的意义也是这些问题的好家们(那些哲学家,宗教领袖,科学家)找出来的,然后和大家争论并分享的。
这世界上没有了争论,是最好不过了。因为人们生活在一个永恒的世界里了,这世界上不再有谜,不再有奇迹。人成了神。但只要人还是人,有关这世界的秘密、生命的秘密和各种奇迹就会产生,那么就会不断地争论下去。
争论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更新世界观和信仰,从而更新知识。
争论的意义还在于使善成为善的,使恶成为恶的,虽然很多时候善恶是相互转换的,但不能因为这种无意义的相对论而消解了善与恶的区别。
争论本来是每一个生命成长中的必经之路,倘若哪一个老师取消了这争论,他便生杀了一个生命;倘若哪一个老师在争论中主张了恶,那么,从此这恶便种下孽果;那么,惟有那主张了善的老师,可能会播下一小片春天。
但绝大多数成人在后来放弃了争论,也就是说,普通大众是不再执着地思考哪是善哪是恶的人群。善恶并存、义利同举是常人的生活。这是生命的常理。何错之有呢?但也往往是这绝大多数人总是觉得这世上缺乏些什么。
那便是善。高高举善的人们。
它使无常的劳顿中的人们忽然发现这世上有了光,有了热,有了路。并可以无限地接近,可以成为那光与热的一部分,可以踏上那温暖的道路,感受那善所带来的内驱力。
而那恶便成了善的对立面。这世上永远有阳面,也永远有阴面。虽然这阳面和阴面会因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但改变的只是具体地方,而阳面的特性即光明与温暖是不会改变的。
所以,争论意义在于使善恶分明。对于今天这个时代来讲,不能让整个社会都同意你的观点,即不可能让善来统治这个社会,但争论可以使你的世界有个统一,即使你的行动有了明确的道路口。
即使是那些伟大的善的行动者,他们能够保证的其实也只是自己的行动向着善。那些提倡善的思想者,有哪一个又没有一些恶的劣迹?他们提倡善,也只是要统一他们自己的世界。这世界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世界的一部分,并不能仅仅把我们看成是世界的一部分。
第49讲:在真与善之间选择谁
这既是美的,又是善的,我们可以全选,但很多时候,却不能,于是便产生悲剧。这同样又是一种美。
一个女大学生说,谈人性是件无聊的事。为什么呢,她想起了他们老师给他们讲过的一个故事,说一个记者在南非去采访,看见一只秃鹫正要吃一个孩子,他当时赶紧抓拍下了这张照片,然后去把秃鹫赶走,才救下了这个孩子。他的这张照片后来被华盛顿邮报采用了,他也成名了。但也从那时候起,在西方新闻界展开了一场人性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大讨论,结果也不了了之。他说,他非常相信他们老师所说的,人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我也长时间地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也没有什么结果,所以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这一段话是我的某一篇文章中的一段,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们的老师(是我的同事,但不知是谁,大概我也认识)认为,这个问题是没有定论的,因为人性是什么确是难以理清的。但在座的大学生都希望我给予判断。
我说,这个问题其实在我对人性进行一番论述后就很好解决了(我曾在《文学之高和三种人性》等文章中对人性之历史和种种见解进行了诸一的分析),认为应该坚持职业道德的人是功利性,他们所追求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一种功名。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欲望是最本质的特征。当然这种人性并非最高的,而是属于普通大众的人性,是善恶共存、不分敌我的人性。
但是,如果他放弃这样一种功名的认识,即不是先去拍照,而是去救孩子,那么他追求了一种善,他的人性也就是向着善的。在功利与没有任何回报的善行之间,我选择善。
当我说完后,我看到同学们都用一种终于理解的眼光看着我时,我宣布下课。
一个女生过来问我,老师,我想问你一下,在真善美之间,你怎样选择呢?她说,人们都说,追求真便产生了哲学和科学,追求善便产生了宗教,追求美便产生了艺术,我们的老师认为三者之间难以取舍,不分高下,可是你似乎把善举得很高。
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我在上大学时开始写诗,那时,我喜欢海子的诗。我们那时有很多人都喜欢海子的诗。海子的诗里面一个重要的主题便是死亡。这个主题也成为我大学时的主题,我常常设想着自己自杀的方式,哪种方式最优美,哪种方式能像海子的自杀最后一次完善了诗歌。在大学时,我认为这是最高的生活方式,可是,在我毕业时,我把我写下的东西几乎全烧了。我不愿意再写诗了,因为我终于明白一个道理,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来寻找幸福的,不是来寻找痛苦的,既然诗歌让我痛苦,我就毫不犹豫地抛弃它。我放弃诗歌也就是放弃了美,放弃了功名。这就是美与善的选择。我宁可希望人们生活得幸福一些,也不希望多一个自杀的艺术家。
后来,我又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当爱因斯坦发明了原子弹的时候,他同时也把这秘密悄悄地出卖给了苏联。后来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被苏联间谍所迷惑而背叛了自己的祖国。可是,也有人说,爱因斯坦不是背叛了自己的祖国,而是在真与善之间选择了善。原子弹的发明是追求了真,可是,他发现这是人类的威胁,于是,他把这秘密告诉了“敌人”,以便克制这核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为恶,也可以为善。
第50讲:人生是向善的
一、种种关于人性的解释
我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讨论的题目是“你认为人性是什么?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第一个回答我的是一个男同学,他也认为这是个毫无意义的问题。
我对前面那个女同学说:“如果你真的认为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话,你为什么还要长时间地思考它呢?其实这场争论就一直在你的内心中。”
我们为什么要争论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
我先不回答这个问题,先让我来描述一下他们的讨论吧。
一个女同学小声说,老师,我相信人性是善的。我问为什么,她怯生生地说,我也不知道。另一个男生替他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如果人性不是善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追求那些真善美的东西呢?
一个女同学大声地说,人性是恶的,所以要用法律来约束人们。
后来,一个学生说,人性无所谓善恶,因为他们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块璞玉,是人慢慢地把它雕刻成后来的样子的。又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说,哪一个恶人没有一点善念?哪一个善人又没有一次恶念?
我还记起就在前不久的一次文学讨论会上,一个大学生说,人生下来就跟动物一样,是没有什么善恶分别的。
他们的讨论可以说代表了古今中外一切对人性的讨论的观点。似乎每一种观点都很流行,你简直很难去驳倒哪一个。那么,我们怎么来分析它呢?
我坐在第一排座位上(我喜欢这样),看着我的可爱的学生们,他们都希望我能够支持他们。大概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来肯定他,尤其是在公众场合下。
二、人性是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