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闻暇解释道:“古籍中的‘仪’有度量的意思。自然本源之仪,是指清气、浊气,可以作为太初混沌之际的度量单位以助今人想象当时境况。”说罢,横掌一劈,将眼前灰雾切成黑白两股气团,白的缓缓上升,黑的则向脚下落去。
葛闻暇:“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后来,清气上浮,化作星、化作天。而浊气下沉,化作海、化作地。”
眨眼间,右文眼前又是一番变化:白色气团之中荧光变换,闪烁不止;黑色气团内则有些至暗无明的颗粒,朝着同一处缓缓凝结。
葛闻暇:“清气之最清,即是所谓的灵气。而浊气之最浊,则被称为幽气……小师妹,你可听说过‘有灵众生’这四个字?”
右文点头道:“听说过,不就是活物的意思呗。”刚说完,浮在头顶的点点荧光忽然跳出白色气团的包裹,凝聚成型:一会是嬉笑打闹的孩童,一会是挥汗如雨的匠工,一会是闲庭信步的老者;再一变,又结成虎豹犀象、獐狍麋鹿等等走兽,直到葛闻暇伸手一抓,诸般气象尽皆消散,手上则多出一团灵气青光。
葛闻暇:“有灵众生,说的是世间一切生物之所以能够呼吸吐纳、延年生长,皆因为体内含有一丝先天灵机。”言毕,手中灵气在指尖荟集成一股光晕。葛闻暇一挑指便将这股光晕送到右文额头处,又说道:
“道门中有‘灵台’这一说法,指的就是双眉之上、额头中央的部位。之所以叫灵台,是因为此处承托着人体内的先天灵机。少了这股灵机,俗世医道中叫作‘先天生机不足’,属不治之症。而所谓修行,便是在灵台之中搭筑道基,将那一缕先天灵机贯通至周身上下,再由内及外、由己及物,交感于自然,锤炼于自身,以达长生不老之境地。”
右文赞道:“原来如此。那我该从何处开始呢?”
葛闻暇反问:“你且说说,人若要活得长久,最着急的是什么问题?”
右文:“自然是年纪往前走,身子骨却往后退,以至于脾胃、心肺、肝肾什么的,再也不工作了,只好投胎转世去了呗。”
葛闻暇笑道:“说得倒不算错。天下道统千千万,无论是彭祖的行气导引术,或是王子乔胎息诀,抑或是天师道外门的想尔功法,无不是讲究炼体在先。除此外,灵识方面的功夫也不能落下,是初入道途者必须潜心修习的基础之一。”
右文问道:“什么叫灵识方面的功夫?”
葛闻暇:“识,可理解为对事物的知觉。俗世里,说一人博识通闻或见多识广,即是说他经历过、知觉过不少东西。而所谓灵识,指的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知觉,也包括对后世未来的知觉。而对未来的知觉,本质上是对万物规律的知觉。灵识强盛之人,风吹草动皆能触动他灵台当中的感应。至若天人合一的境界,便可见微知著、睹始明终。俗世里传闻的千里眼、顺风耳,或什么示现天机、预测祸福种种,其基础皆在于灵识的修行。”
右文忖道:“如果说体与识这两方面是修行的基底,那为何羚门中人似乎以存想为最先一步的关卡呢?”
葛闻暇:“炼体、修识确是修行长生的依傍。但具体的法子,从太古至今多少万年的光景,少说也有成百上千个。羚门的弟子通过存想,可以招来青帝道统的神力附着己身,于一时之间在体魄、识力方面有所增进。除此外,世间也有一些只炼体,将一副肉身锤凿至极致的路子;或只专注于灵识的修养,试图仅凭念力以叩开大道天门。”
右文:“但羚门这法子,不会太讨巧了些罢。”
葛闻暇笑道:“等你真正修行起来,便知道众生为图大道,想出来的讨巧办法有多令人膛目结舌了。”
右文闪过一丝念头,问道:“大师兄,我今年已经十六岁了。究竟该如何炼体、修识呢?虽说往年为东家跑东跑西的,身子骨也不算憔悴,但毕竟没有正经炼过。至于灵识方面,我更是一窍不通。”
葛闻暇金目闪烁,说道:“自古以来登临大道者虽寥寥无几。但前人留下的传承,至今日已经越发成熟,甚至偏于刻板了。当今天下,自诩正统的几家道门之间,盛行一种叫作‘五诀四境’的修行。”
右文好奇道:“五诀四境?”
葛闻暇:“五诀,指的是体、识、法、炁、丹,这五类修行。其中体诀、识诀与法诀被称作小三诀,此三者的修行顺序并不一定。修成小三诀的基底后,若可接着突破炁诀、丹诀的关卡,便能修得大成真人的道行。而四境则指的是大成真人之后要面临的四种境界,分别是合真、元婴、渡劫、从圣。这些离你还远,留待以后再细细分说吧。”
右文问道:“那比如羚门这一类,从存想开始的修行又该遵循什么途径呢?”
葛闻暇:“说到底,五诀四境不过是自诩正统道门的几派人马擅自定夺的一个名号。羚门虽自有它自己的体系,但大道在前,殊途同归,不必过多纠结于言辞表象……“说罢,又问道:”小师妹既出身于东华国,可熟悉地方上考官进爵的制度?”
右文一愣,反问道:“修行一事,和俗世间的科考又有什么关系?”
葛闻暇:“朝廷设立科考制度,原是要筛选出具有真才实学的治国栋梁,但以考生而言,最要紧的却不是懂不懂良田经济、会不会排淤治水,而是应考写文时怎样开篇、立意、遣词、造句,才能从万万个竞争者中被考官取中。等到金榜提名后,肚子里究竟有没有干货却不是他操心的问题了。至于修行一事,五诀四境毕竟是道门为了道统传承的方便强行附会的。试想,太古时期的修道者又哪里知道什么五诀四境?不还是以他们自己的方法修行大道么?至如今,从后辈弟子的角度看,分割如此明确的修行路径倒不一定有更多好处。”
沉思片刻,右文试问道:“是不是和科考的弊端类似?有了过分明确的目标,以至于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而将治国安邦的心怀抛在脑后一样;至于修士而言,若只遵循五诀四境的路子走,便会……大师兄,便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