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别说,那位师傅所说的废铜,还真没有废铜。
光是这些个铜钱都能让徐可清高兴死,因为对于贵金属,他有非常大的执念,那就是用这些废铜砸死他吧!
当然,这是说笑话。
比较,这贵金属基本上都比铁沉,就是压也能把他压成扁。
这里,居然都是些清朝、民国的一些铜印、铜镜、水盂、水滴、镇纸、笔架、铜手炉、铜碗、铜佛像、铜把手、铜火钳、铜墨盒、铜建水、铜香炉、铜壶、铜瓶、铜灯、铜鼓、铜钟、烛台、香插、各类飞禽走兽、人物摆件。
看样子都是些清朝以后的东西,也不知道怎么倒腾来的。
反正是林林总总不少玩意,有文人雅士用的,有摆设用的,有厨房用的,有药房用的,有器物上用的。
至于什么破铜,还真就没有,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是搬空了哪家的寄卖商店。
其实,还真是因为徐可清发现了一个收条,居然是ZZ市的文物商店转给了二轻局卖日用品,就将这些老底子当废品给卖了,毕竟这卖废铜也不便宜啊。
等到了宾馆,徐可清以为要在大门那停一下呢,就起身要下车。
哪想到,汽车师傅直接将车开到了宾馆大厅的门口。
要不说这个时期的司机是最牛的,果然如此。
徐可清也有点羡慕这汽车司机了,真是牛。
闲话少叙,这些个情怀还是收收吧!
宾馆里的东西也不少呢!
得赶紧给搬下来。
萧英去前台那,去办理退房的手续。
徐可清则去房间搬东西,两个人的物品已经规整好了,放在一个房间。
徐可清就跟逃难似的,一手两个包,背上还有一个大背包,还斜跨着一个包。
这都是徐可清造的孽,谁叫他买东西,不知道节制。
还有车斗里的那些东西,看他怎么办,这是萧英的真实想法。
这位师傅还挺心好,过来帮他提了两个包。
还问,怎么这么多行李,而且还这么沉。
原来,他接过过去的居然是那个装了铜锁的那个包。
徐可清实话实说,这是在集市上买的铜锁。
那人,一阵的无语。
最后来了句,“你可是跟姓铜的干上了!”
确实,这铜钱、铜锁的,还有不少铜器具,徐可清改姓铜得了。
徐可清也在这个时候问了,那些双排座上的大包都是什么。
原来,这些都是那个文物商店里的旧纸张,要买废纸的,年后废品收购站才收废纸。
他怕这株洲的天气不保险,放到后座上了。
这时候,萧英到后座看了看,对徐可清点了点头。
意思,确实都是老东西。
而且,看他放光的眼神,一定是好东西。
得,这些个东西又花了二十四块六毛七分。
纸张嘛,肯定没有铜贵了,再说也轻了不少。
这时候,将徐可清拉到一边问,“银元收不收?”
这铜也就罢了,没有人会追究,这银元都出来了。
这可是将徐可清问懵了,因为金银都是国家储备用的贵金属,可是好东西。
这银元也是非常非常喜人的好东西,尤其对于徐可清来说,银元啊。
地主老财才能有的好东西,他如果弄几个也不错。
这银元和铜元,也就是铜板,基本上都是光绪年间开始铸造,清廷开始正式铸造的银元叫“光绪元宝”,一就是龙洋,意思就是有龙的洋元。
之后各省纷起效尤,开始铸造银元。
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咱们国家沿海地区就流通西班牙的银元,当地人叫柱洋、本洋、佛头。主要是西班牙当时是世界上的海上第一强国,他们的货币就流行于世界。但到鸦片战争前,仅作为士大夫阶级的一种玩物或收藏品。
还有一种流行较多的是一种叫鹰洋的银元,有的人误称为英洋,华北各地又称之为正英,其实这是人家墨西哥铸造的银元,因币面花纹有鹰鸟,所以误认为是英洋,其实徐可清还以为是美国的银元呢,因为美国的国徽是老鹰嘛。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前期,墨西哥银元取代西班牙银元成为在华主要流通银币。到了1910年,上海一地几乎以墨币为主币。
朱老曾估计到清末民初,流入中国市场的鹰洋在4亿多枚,当时上海金融市场专门开设鹰洋行市。1905年后,墨西哥采用金本位制,停铸鹰洋,鹰洋流入中国渐少,1919年后上海金融市场逐停开鹰洋行市。
晚清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还有英国贸易银元,因币面铸有一个持杖的不列颠女神站像,俗称人洋或站洋、站人。这是英国专为对华贸易而铸造的银元,背面铸有中国图案花纹及中文“壹圆”两字。
其实,还有RB银币,因币面有龙纹,俗称龙洋或龙番。
美国的贸易银元、法国的安南银元等,朱老也都见到过,只不过不太多。
咱们国家很早也铸造过,那都是一些赏赐用币,在乾隆和道光有过,但也只是听过,没见过。
这当然是朱老说的,徐可清能见的就是朱老藏的一箱子的银元,这是他偷偷留下来的。
银元,起源于上海银饼。清朝末年,上海一些富商经营“沙船”生意,这种船专营由北方运盐到上海,由南方运黄沙到北方,这种黄沙混合石子和泥土叫作“三合土”,是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种运沙船厂,雇用大量员工,每月发工资时,为避免秤量碎银引起争执,故就让富商王永盛、郁深盛等人自铸银饼,规定每一银饼值白银5钱。
后来,墨西哥商人到中国购买物品,带进来墨西哥的银元,也叫墨银,它是用机器铸造的,分量更准确,每个含银7钱3分,库称是7钱2分,上面有一只鹰,俗称“番饼”,又称“鹰洋”或“洋钿”,有人甚至称作“番佛一尊”,可见当时一般人对银元的重视。
光绪年间,银元大量铸造,上面有一条龙,称为“龙洋”。民国初年,先后铸造有孙中山侧面头像和袁世凯侧面头像的银元,俗称“孙小头”和“袁大头”,重量均为7钱3分。100个银元的重量有73两,不可能带在身上,因此市面上大宗交易时,都用钱庄的“庄票”。
银元放在身上,锵锵有声,白花花的光泽更是炫眼,所以携带大量银元容易发生事故,俗语“财不露白”,“白”便是指银元而言,这也是徐可清喜爱银元的一个原因。
20世纪初,一个银元可换128-140枚铜元;一个银元可买鸡蛋150个,或150根油条。
这么说吧,这银元到什么时候都是好东西。
但,问题是徐可清兜里可是没几个钱了。
不过,咱可以看看,是吧!
再说了,钱是少了些,但也能买几个玩玩,咱也听听响。
这就是朱老交给徐可清识别银元的方法,那就是听响。
真银元的特点主要是听声音脆而洪亮,有音韵,互击有余音产生,反之则伪;看其币面颜色润白,图案自然清晰,色泽细腻丰富。
听声音。这是银元鉴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银元,声音一般较柔和悦耳。不足成色的银元,因含铜量高,声色嘶哑、短促而又浑浊。假银元音长尖高或低闷。
听声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银元敲击其边缘,听其声音进行鉴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银元挑出来,再行鉴别。
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数量(8至25枚左右)的银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听其碰撞发出的声音,并结合图案、花纹来鉴定。
当然真正细致鉴定的过程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听声音、看外形、称重量、定成色。
民国后期,这银元造假也非常的盛行,备不住就能碰到几个。
自己钱少,还是跟那人说明了,要不别落个埋怨就不好了。
那人反而是比较大气,“你挑几个是几个,能买几个是几个,这行了吧!”
见徐可清还有有些游移,还是将实话说了。
“老弟,这是看你们马上坐火车走,卖几个是几个,不怕有人查,知道了吧!”
“那行,那就让我挑一些!”
徐可清这一路上挣些钱,又花些钱。
原来还有三百六十四元左右,花去一百九十五块多了,现在也就剩下个一百六十八块六毛九分了。
也只有看看挑几个的份了,用萧英的话就是挑几个漂亮的。
不过,这也不是交易的地方,所以都上车出了株洲宾馆,找了路边就停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