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工人是好,但好的也有限。就像前几年,工人都往农村跑,因为他们更是没有吃的。农村人起码还有个地,工人只能靠国家发米面油,如果发不下来,那真的一点吃的都没有。
他们也就是这几年日子好过了一些,上面发的东西多了,国家给他们更多的粮食和肉食,而农村反而是越来越不行了,每年的粮食都不够吃。
你一条我一条,真的是有东西就不愁卖,金斗爹最后弄了一斤的细粮票和十斤的粗粮票,这样可以到粮油店那买点面吃。
剩下的还有十六块九毛六分的毛票,这次真是个大收获。
等白天路过大队供销社和粮油店的时候,买了一个手电筒,六个一号电池,光是电池就四块九毛二分钱,手电筒也才四块六毛钱。这真是电池比手电筒都贵,难怪大队有好几家有手电的,都不舍得用,这次算是明白了。
徐金斗还记得有次家里的猪丢了,向三大爷家借手电,三婶这个不愿意啊,这样算起来也不怪三婶,这电池实在是太贵了,以后自己也要省着用了。
要不是以后都要贪黑走夜路,爹也不会买,买了手电和电池,手里也就剩下七块四毛四了。这钱啊,是真的不禁花啊,就买个面和手电,大头都花了,就剩个七块来钱,看来得好好挣钱了。
一斤细粮,十斤的黑面,也仅仅花了两块钱。这黑面其实就是标准粉,一点都不白,大家都叫它黑面,这时候是一毛七分一斤。细粮当然就是精白粉,价格是二毛二分一斤。这些就是一块九毛二分钱,手里的钱就剩下五块五毛二分了。
这钱都不能算,这到手钱,一会就从十几块变成了五块钱,这可是两个劳动力,三天的劳动成果。
不过也算好的了,起码弄到了粮票,能买上面了,家里人能吃上面,也算是过节了。
这已经很好了,家里,终于可以吃上面了。
回来时,二、三、大妮、二妮,齐齐的坐在门框上等着爹和金斗回来。
等他们去翻爹的兜子的时候,一块糖豆都没有,都失望极了。
这时候的人都缺肉食和甜食,肉和糖是那个年代最高的享受了,可惜就剩下五块多钱,真的不敢再买了,看到那供销社里东西的价格都眼晕。这水果糖要一分钱一颗,什锦糖要一块二一斤,农家人哪能吃得起。
爹在这几个人屁股上一人打了一巴掌,把面口袋拿下来,让金斗送到后厨去。
“行了,让你们娘给你们烙饼去。”
又都嗷嗷的争着把面袋子拿到厨房,等着娘给烙饼。
最终,我们吃上了黑面混着地瓜面的饼子,白面说是来亲戚了给人家吃的,这些黑面也要慢慢陆续着吃,今天主食还是地瓜,只不过每人有一块烙饼,吃着甜丝丝的,已经很好了。
尝到了麦子面味道的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围在门边,吃着烙饼,就着咸菜疙瘩丝,吃的格外香甜。烙饼得慢慢的吃,要不几口就没了,吃不饱还得去桌子上拿地瓜干吃,那个就让人吃不下了。
所以,娘现让几人吃了地瓜干,吃个半饱,才把烙饼递给这四个孩子。四个孩子吃了这个对地瓜干真的吃不下了,没有一个人再回去那地瓜干吃。
这家里的两个壮劳力,待遇肯定是不一样,每人两个烙饼,还不让分给别人。这就是老娘的观点,家里的壮劳力要多吃,其他人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其实娘她自己就仅仅给自己烙了特别小的一个饼,徐金斗发现了,让妈再吃半个,她是死活不愿意,就是愿意吃那地瓜干。说是这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尝尝麦子饼是啥味道已经很不错了。
吃了过年才能吃到的烙饼,大家积极性起来了,弄了两次大丰收后,这鱼明显就不多了,也就能弄了两桶。
再说,大队还得上工,要不根本就没有工分,等年末更没得吃了,最后只有徐金斗自己去捉鱼,其他人还是照样上工。
大队让出工,金斗爹就给金斗请了假,让金斗一个人去抓鱼。
就这样手电筒派上了用场,夜里也可以捕鱼,而且收获还算是不错呢。
金斗以生病为由,就不再上工了,大队书记过来和金斗爹谈了一次,也就这么地了,不再管了。
金斗经常就到河里面捞鱼,每天也就三块钱、二块钱的挣,不过这是现钱,数着这毛票子,心里就是美啊。
和卖商品的熟了以后,看到市场那有卖花生、有卖面粉的,有卖白酒的,有卖蔬菜的,有时徐可清也能买一些回去。其实这样就是不用换粮票、副食品票、白酒票了,价格肯定是贵一些,但这是后票也是紧俏的东西,第一次根本就是给碰着了,以后根本就没有那种好机会了。
有那么一天,金斗看到一个摆摊的,却是卖书的。那人前面就摆了布,布上面就放了一本书,上面写着数理化自学从书-平面几何,第一册。
金斗当时只上到高小,当时小学分初小和高小。其实就是一至三年级是初小,四年级及以上是高小。到了四年级就不上了,要去大队挣工分,就没有再学习。
但对于读书金斗是有一种执着的,想着能有一天,靠读书,能够上大学,走出这片大山。
当然这只是金斗一种朴素的想法,走出这大山是真的,学习知识就是这个走出大山的希望的一个出路。
其实,这农村的孩子都野惯了,能有几个孩子愿意学习,用他爹的话说能写个自己的名字,会算个账就行了。
但是他总是记得奶奶总是说,读书是好事,总有用处的。但这用处到底是什么,也没有个准信。因为上大学根本就不是学习好就可以,必须得推荐。就是参军都要推荐,别说上大学了。
这种好事,根本就轮不到徐金斗的头上的。
就看这一个公社每年就一个名额,每次都悄悄摸摸的,都是让公社和大队那几个人给拿走了,剩下的人哪里还有机会啊。
但是奶奶说,有知识总是用用处的,她不相信读书人一辈子都是臭老九,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是在生产生活中,读书人也都不吃亏的。
金斗奶奶是个小脚老太太,曾经在民国的时候读过女校,那时兵荒马乱的和家里人失散了,就被到枣庄跑板车的爷爷给带回家里,之后就这么的搭伙过日子了。
别看老太太走路说话都慢腾腾的,但是做的事、说的话都是定金的锤子,硬得很。家里这几个孩子和她们那一辈分的人,没有不服她的,说话做事大家风范尽显。
小时候,徐金斗和那些差不多大的臭小子、死妮子都愿意围在奶奶的跟前听她讲过去的事。
因为在奶奶这,大家可以听到在大山里听不到、想不到的的故事,山外面的事情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听多少遍都不腻。
可是要走出大山实在是太难了,现在到琅琊市都要开介绍信,都要有鲁东省的粮票,要不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吃的地方也没有。
没有这些你能去那里,除非你像有的人开个介绍信,乞讨着走出去,那还不如不出去呢!
奶奶的的那些事,大家也就是听个新鲜。
但是徐金斗听进去了,时不时的就想着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有电灯、有汽车、有电话、有轮船、有外国人、有好多好多新奇的事情。可能走出去,已经成为他的执念了。
但是这些时不时出现在梦里的事毕竟离自己好远好远,现在是看不到能够实现的可能。
徐金斗从那个黑市上回来,看到奶奶坐在村口石磨旁边的石头上看着大山,定定的出神。徐金斗莫名的也蹲在旁边,也定定的看着那像是没有尽头的远山,除了石头和可怜的土地,就没有其他的。
“斗,你在想什么呢?”奶奶从出神中回过神来,看到徐金斗在旁边坐着,就问他。
“奶,你说城里那么好,我们咋能成为城里人,我也想住在楼里,我也想成城里人,不受饿。”金斗也看向奶奶,神情里对城市有着向往。
“斗,你想成为城里人是吗?”奶奶认真的看着金斗,显得很是慈爱,这个孙子和其他的小家伙一直不太一样。一般情况下都是不爱说话,但主意很正的,每次她讲外面的事,他听的是最认真的。
“嗯,我想!”金斗肯定的点了下头,其实还是想城里没有饥饿,可以吃饱饭。
“那你就要吃的了苦,耐得住时间!”奶奶笑呵呵的说。
“苦,我能吃,耐得住时间是什么意思?”金斗不解的问。
“呵呵,斗啊,问你,你是想到城里成为吃苦受累的人呢?还是想要坐办公室还能过上好日子的人?”奶奶摸着金斗的头,笑呵呵的问。这区别大了,城里人也有吃苦的,那些掏粪的,扫大街的,别看现在扫大街的都是那些被打倒的知识分子。以前他们可是做办公室,拿工资的先生。
“当然想坐办公室,坐办公室不受累,不过那可能嘛?”金斗傻傻的也笑了起来,他现在也就有这一把子力气,到了城里也就能做苦力而已,还能做什么。
“你想坐办公室也是可以的,只要你好好的学习,一定可以坐上办公室的!”奶奶用指头点了点金斗的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