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信的人具有更大的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和承担具有较强挑战性的任务,因而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也就有更多的机会争取成功。一个对自己满怀信心的人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信是与他的成功成正比的。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将是为孩子成功人生铺下一块奠基石。
当婴儿开始使用各种方式如微笑、招手等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赞美时,就有了自信心。不过,孩子真正形成自信心的重要时期是3~4岁。因此,对于家长来说,这个时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关键期。
一、自信心的基础
自信心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积极的认识和评价,以及乐于接纳自己,它来自于一个人对自身的判断和自我接受的程度。归根结底,一个人是否有自信心取决于他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怎样引导孩子评价自己就是家长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关键问题。所以我们要考察幼儿怎样形成对自己的评价。一般来说,一个人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主要有两种途径:对自己活动结果的评价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最重要的,孩子对自己活动的评价也是根据他人的评价而来的。而且,他人的评价主要是成人的评价,尤其是父母的评价。他们轻信成人的评价,往往将成人的评价当作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当孩子对你说“妈妈说我是好孩子”时,毫无疑问他自己确实相信自己是个好孩子。因此,成人的评价尤其是父母的评价在孩子认识自己的形象和能力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这并不等于父母对孩子要无限制地表扬。表扬不当也会对孩子的自信心产生消极影响。另外,自信也有别于自负。自信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它建立在个人对自己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而自负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盲目的、过高的评价,它是个人对自己的一种错误认识。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过程中,不仅要防止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也要防止盲目自负。
二、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前提
我们在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过程中,不论采取哪一种策略,都必须坚持三个前提:
(一)要有尊重孩子的观念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长期以来的观念是长幼有序、长者为尊,因此孩子尊重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父母尊重孩子的观念却很难建立。即使是受了高等教育的年轻父母,尽管在理论上懂得要尊重孩子,但在行动上经常背道而驰。但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必须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受到尊重的孩子会更加自尊自爱,会对自己形成积极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的形象和能力充满信心。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孩子自己作出的选择;虚心听取孩子的建议和意见;在对孩子作出规定或提出要求时,要尽可能向孩子解释其背后的理由;在指出孩子的不足时不能用“你真笨”之类的话来打击孩子大胆探索的积极性和信心。
(二)要懂得赏识孩子
经常得到成人的欣赏和肯定的孩子比较容易形成对自己积极的评价。而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是最重要的。天生好奇的孩子总是忙于探索,忙于建立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用积极的态度注意和关心孩子,用赞赏的目光来看待孩子的每一次探索,肯定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和宽容的态度来看待孩子暂时的错误,使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喜欢、被接纳的,使孩子逐渐形成“我是好孩子”的心态。这是孩子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前提。
(三)父母要成为富有自信心的榜样
孩子不仅会在行为上模仿父母,而且在人格塑造方面也会受父母的影响。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从不退缩,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当面临失败和挫折时,我们没有对未来失去信心;由于相信自己,我们总能保持冷静。那么,我们的孩子会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学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会肯定自己。
三、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关注以上提到的三个前提,我们就可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会让孩子树立自信心。确实如此,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并不需要有专门的时间来讲解,它体现在孩子解决每天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有心的家长自然可以发现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这里,我们尝试提出一些常见的情况供家长参考。
(一)把自由活动和自由探索的机会留给孩子
当孩子学会爬的时候,就显得特别兴奋,也特别忙碌,因为他们发现原本离他们很远的东西现在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触摸它们,摆弄它们。对自己能力的这种发现大大提高了孩子的自信。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改变某些事情,这激励他们不断扩大探索的范围。随着动作技能的发展,孩子的活动空间也越来越大,探索能力不断提高。而外界各种大量的信息时时刻刻在刺激孩子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不断促进其功能的运转,完善其功能的实现。可以说,孩子身心的逐步成熟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而探索和求知的结果又促进了孩子的身心成熟,并提高了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因此,要让孩子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探索和认识世界,并在活动中发展各项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破坏性行为”或“危险”的动作,如拆开了家里的闹钟、玩具或爬到高高的树枝上晃悠、追赶小动物等。此时如果家长为了“安全”经常说“不许……”或“不行,危险!”之类的话,一方面会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利于其各项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幼儿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形成对自己的错误认识和错误评价。因此,父母应该对孩子的独立活动给予充分的信任,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快乐和痛苦。
(二)让孩子有机会体验成功
一个人的自信心主要来自于自身的实践经验,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活动和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让孩子自由活动和自由探索就是让孩子有机会体验成功,但仅仅靠孩子自发的实践活动还不够,我们还要有目的地创造机会和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首先,可以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自我服务性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又可以让孩子获得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如自己穿衣服、系鞋带,自己准备外出所需携带的用品并尽可能自己携带等。其次,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可以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帮忙铺桌子、摆放碗碟。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帮助刷洗碗碟、收拾房间。父母甚至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的决策,如让孩子参与决定早餐的品种、节日的菜谱、周末的活动内容等。再次,与孩子一起出去玩时也有很多机会可以利用,如可以让孩子帮忙拎一些小东西,在商店里让孩子独立去购买某件小东西等。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一员的自豪感,而且可以感受到自己被信任和被尊重,从而提高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但父母一定要注意给孩子的实践活动提供适当的指导,教会孩子怎样做,让孩子获得必要的能力,增加孩子成功的机会,减少过多不必要的挫折带来的失败感。
在孩子的社会活动范围内,父母可能也要进行指导,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如指导孩子怎样当好幼儿园的小小广播员,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听电台的广播,与孩子一起学习广播员应该怎么做,并让孩子在家里练习,父母当他的听众。这样,孩子成功的机会更大,也更有可能增强自信心。
(三)恰如其分地评价孩子的活动成果
在幼儿期,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大部分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因此,成人的评价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善用评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1.要尊重并鼓励孩子做事情的积极动机。一般来说,幼儿期的孩子经常是充满热情的。他们愿意主动做事情,愿意因此而得到表扬,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因此,维持他们的这种热情非常重要。无论孩子做事情的结果如何,我们都可以表扬他的积极性,如“宝宝真棒,会自己叠被子了”,或者“宝宝真乖,会帮妈妈铺桌子了”。这种鼓励会使孩子觉得,自己主动地做事情是好的,认为自己是有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自我的这种肯定,可以使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更倾向于主动地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2.当孩子成功时,表扬要恰当。当孩子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时,我们要巧妙地运用表扬。首先,要表扬孩子的具体行为。比如,表扬孩子的画画得好,要指出哪里画得好。“宝贝,你把小猫咪的眼睛画得真漂亮。让妈妈看看,如果把小猫咪的嘴巴画得更好一些,就更漂亮了。”这主要是因为年幼的孩子的思维更适合理解具体的事物,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表扬孩子某件事情做得好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自我的积极评价。其次,表扬的同时要鼓励孩子努力争取进步,提出更进一步的目标。但要注意,提出的新目标应该是孩子努力之后可以完成的,而且是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的。再次,表扬要把握好“度”。表扬过度,容易强化孩子的“自我中心”,容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过高的评价,也不利于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失败。而且,当孩子自认为不值得表扬而被表扬时,反倒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不能做得更好。
3.当孩子失败时,鼓励和指导胜于批评。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失败。父母对孩子的失败的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这时候切忌对孩子做出全盘否定的评价,“你真笨!”或“你真没用!”之类的话会让孩子全面否定自己,摧毁孩子对自己的信心。这时候最好是帮助孩子分析不成功的原因,引导孩子找出可能成功的途径,必要时教给孩子所需的技能。同时,要明确地让孩子知道,做这件事情不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不够好,而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方法或必要的知识。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和必需的知识,他是一定能够成功的。
4.善用比较。很多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努力争取进步,总喜欢说“看,隔壁的小明多聪明,又会画画,又会弹钢琴,你要是能像他就好了”之类的话。有时候,确实有些孩子会为了争一口气而努力,希望自己能像“小明”那样有出息。但事实上,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对比,特别是用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作比较,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这种比较经常会导致的结果是,孩子感到自己常常被提醒“你不如别人,你一无长处,你总不能让爸爸妈妈满意,你永远成不了优秀的孩子”……这就难免让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从而容易过低地评价自己,没有信心去迎接生活的挑战,没有信心完成任何交给他的任务。因此,这种比较有让孩子丧失自信心的危险。要鼓励孩子进步,最好的比较是让孩子与自己的过去作比较,让孩子看到由于自己的努力,真的进步了。
5.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面对挫折所采取的态度和策略以及由此引起的后果,对一个人的自信心有很大影响。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看待挫折和处理挫折。首先,要让孩子有心理准备,遇到挫折是正常的事情,这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因此,做某件事情不成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有任何过分重视的举动,最好的反应是:“哦,这样做不行,那我们想想,看是不是有其他办法。”坦然接受失败,是正确的态度。其次,引导孩子重视努力的过程,享受过程所带来的快乐。享受过程意味着体验过程中的点滴收获,体验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在过程中表现出来而获得的成就感。这样,对于结果的得失自然而然就不会过分在乎,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自然也会强一些。再次,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孩子遇到失败时,有人对他说“你真笨,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或者“早就说你不行,你不信!”之类的话,那么孩子会逐渐地得出“因为我不行,所以我不能成功”这一类的结论,这无疑对孩子的自信心是致命的打击。因此不能让孩子将失败的原因归于自己的能力不够。最好帮助孩子将失败归因于外部的条件,归因于可以改变的因素,比如“宝贝,这次是因为你没有想到好办法。只要想到好办法,就可以做好了”,或者“宝贝,爸爸教你一些好方法,下次就可以有更好的成绩了”。但是,人的一生中失败是难免的,而且有很多时候并非一定能反败为胜。我们不能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永远能赢,但要让孩子有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勇气,经常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孩子的反省思维。最后,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方法消除因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如大胆地向爸爸妈妈说出自己的感受,参加体育运动以及转移注意力等。
(四)让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
幼儿期的孩子带着天生而来的好奇心在探索世界,对一切事物都有探究的兴趣,因此这是放手让孩子发展多方面兴趣的好时机。但是,培养孩子兴趣的目的是让孩子的生活色彩更丰富,让孩子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不应该有太强的功利性目的。比如,孩子喜欢弹钢琴,我们就应该由着他在音乐中快乐,在悠扬的琴声中抒发情感,调节情绪,或者仅仅让他坐在钢琴旁边随意弹奏,而不必逼着他去考级、拿奖。这种心态有利于孩子学会安排自己的休闲生活,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培养。当然,如果孩子确实在某方面表现出特别的爱好,又有进一步发展的条件,那么可以帮助孩子将某方面的兴趣发展为特长。在培养孩子特长的过程中,要注意给孩子提供轻松、愉悦的氛围,要充满耐心,积极地关注和指导。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打退堂鼓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孩子,父母理解他的感受,并与他一起分析所遇到的困难,一起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自己共渡难关,知道父母永远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为了激励孩子,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可以在家里开辟一个位置展示孩子的成果,或者在客人面前给孩子表演的机会。我们还可以将孩子的特长告知幼儿园的老师,让老师给孩子展现才华的机会。但是,这一切都必须避免让孩子带上功利性的目的。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我们具备树立孩子自信心的前提条件,又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把握住正确的方向,那么,我们的孩子就有可能具备自信的品质。
案例与案例分析
无所适从的孩子
小欣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一直以来,她都是幼儿园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因为她很懂事,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表现也很出色,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每个月她都得到很多代表好成绩的小红花。在家里,她也深得爸爸妈妈的疼爱,可以说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从来没有受过委屈,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对说她说过一句重话。小欣是个善解人意的小人儿,总是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什么事情。
眼看着小欣就要上小学了,幼儿园的老师开始更多地让孩子们学习一些和小学课程有关的知识,包括识字、数数、简单的加减计算等,小红花也更多是用来奖励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小欣的爸爸妈妈也开始觉得为小学的学习做好准备很重要,开始关心小欣认识了多少个汉字,数数能数到多少,是不是懂得加法和减法。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小欣似乎对于大人所关心的这些事情一点也不放在心上。上文化课的时候,她好像一直在走神。当然,她现在每个月得到的小红花也比以前少了很多。爸爸妈妈看到孩子得到的小红花越来越少,心里不知道有多着急。每天从幼儿园回来,爸爸妈妈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得了小红花吗?”小欣如果说“没有”,爸爸妈妈脸上就会露出失望的表情。刚开始小欣回答“没有”的时候声音还挺大,但是,慢慢地,她回答的声音越来越小了。现在,爸爸妈妈也不再问原来那个问题了,而是说:“今天是不是又没有小红花啊?”小欣越来越害怕每天下午爸爸或者妈妈来接她回家的那一刻,因为,她总是没有得到爸爸妈妈所期待的小红花。而且,虽然她已经开始在乎学习成绩了,但是,好像不管她怎么努力,她都没有办法得到小红花,小欣心里很难过。
分析与处理策略
操之过急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容易犯的毛病。家长经常觉得自己的孩子学得没有其他孩子快,或不能比其他孩子慢,认为孩子学习应该是一学就会。父母似乎忘记了很多学习是需要不断探索、要经过很多次的失败才能够成功的。父母对孩子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过多的要求经常是打击孩子自信心的主要力量,因为孩子会觉得不管自己如何努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慢慢地会形成“我真是没用”的结论。
在上述案例中,小欣的父母对待小欣的学习就是操之过急。他们需要改变的做法包括:
1.给小欣提供适当的学习准备。大体上来说,孩子的学习准备主要是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的。尽管我们不提倡过早地给孩子进行知识教育,但是由于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已经包括了一些知识教育。如果孩子不能适应这种情况,导致经常的学习失败,对孩子自信心的形成非常不利。因此,在家庭教育中适当地给孩子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为孩子能够更好地接受未来的知识教育做好准备是必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利用日常生活的机会进行学习是最佳的途径之一;并且,注意不要太过分地强调孩子的学习结果,而应该更多地强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方法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注意培养孩子乐于学习的态度。
2.对小欣的期望要恰当。小欣的父母应该了解小欣实际的知识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符合实际的期望。如果小欣在接受幼儿园的知识教育之前很少有这方面的准备,那么,父母就不能期望小欣在幼儿园的学习成绩优秀,而应该自己给小欣制订每天可能达到的目标。目标应该是小欣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制订目标的过程可以让小欣参与,有利于增强小欣完成目标的积极性、责任感和自信心。
3.每天都要看到小欣的进步,并为此表扬她。即使没有明显的进步,也要表扬小欣做出的努力,要让小欣树立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
4.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对小欣进行知识教育,尽量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小欣呈现学习的内容,并且根据小欣的兴趣和能力调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要让小欣感到学习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事情。
5.关注小欣遇到的困难,甄别哪些困难是她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哪些困难需要获得帮助。小欣自己能解决的困难要鼓励她自己克服。如果需要父母帮助才能解决的,要及时给予帮助。不过,给予帮助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必要的资源、富有启发性的建议、可供选择的方法等。提供帮助是为了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对策略小结
孩子的学业总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因为我们都很清楚,学业成功是走向社会的最主要途径。孩子也自然而然地会将学习视为重大事件,其自信心的主要来源也是自己在学校学习的成功。一个总是在学业上获得失败体验的孩子是很难有较高的自信的。所以,帮助孩子在学业上获得成功是培养孩子自信的重要途径。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保护并提高孩子自信心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要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并且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你对他的信心。我们说过,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主要受他人、尤其是父母对他的评价的影响。父母对孩子充满信心是孩子自信心的最好保障。父母的信心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优势潜能,只要有适当的方法去挖掘,每一个孩子都会是出色的。当孩子在学习上出现短暂的失败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想到孩子的未来是美好的。
2.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孩子的水平保持一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功,容忍孩子暂时的失败,对孩子有更多的宽容。孩子也不会因为你的急切心情而体验过多的失败感,而认为暂时的失败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永不成功。
3.让孩子更多地体验学习带来的积极感受。比如,给孩子呈现多样化的内容、多样化的方法、多一些惊喜,让孩子的学习过程多一些乐趣;提醒孩子关注自己的进步,表扬孩子的这种进步,并让孩子知道这种进步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4.尽量多给孩子一些学习自主权,让孩子有机会自由探索,发展自己的兴趣,并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家长给孩子安排学习内容的做法相比较,让孩子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会使孩子更多地体会自己的掌控能力,体会学习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当孩子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时,自然会全身心投入,从而更容易获得成功。这些经历会使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
5.给孩子提供的最好帮助莫过于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直接提供答案不仅无益于孩子的进步,而且会损害孩子的探索精神和接受挑战的勇气,并且容易养成孩子的惰性。这些都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6.表扬和鼓励对于自信心的培养是必要的,但要适当。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可以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加以鼓励,当孩子开始进入学习的正常状态时,要逐渐减少表扬的次数,把表扬留给孩子自认为值得的时刻,否则会降低鼓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