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赏”功能没了,至少我这个ios玩家是看不到了。刚开始听说这事儿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可我写好了一篇文章兴冲冲地按下开关时,按钮没了,这游戏没法玩了。
不知道有多少写公众号的人和我一样有这种情结,反正我有。尤其是那些每次按了提交按钮就会冒出来的眼熟头像,我记得你们每一个头像的样子。就像是一种无声的陪伴,或者说是一种无声的肯定。
之前经常有人问我,药药,你怎么挑选留言的时候很多只有几个字的都能入选呀。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现在什么时代了,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而每一个愿意花时间等你的文章还留言写评论的人,我是打心底地想谢谢他们。每个人的表达欲望不同,每次写的评论风格不同,不管是几百字的评论,还是几个字的“晚安,药药。”都是让我一次次感动的所在。这一点,我相信每一位在后台等待留言精选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是的,这个世界太冷漠了。冷漠到当我们放下手机一个人在屋里发呆的时候,就像是被隔绝在了另一个世界。
所以当我第一次被邀请开通赞赏功能的时候,我特别感谢这个小功能的设计者,他把一个又一个的打赏者头像罗列在了文章下面。他,她,默默无言地坐在舞台下面,和舞台上的我互道晚安。
记得小时候离家不远的一个老茶馆里,有位说书的爷爷。他每天准时到茶馆的杖椅上坐着,老板亲自为他沏好一碗盖碗儿茶,他为大家说上一段,就一杯茶,再无任何报酬。我就是那时候喜欢上毛豆和盖碗儿茶的,放学回家的路上溜进去挤在一堆抽叶子烟的叔叔伯伯中间听上那么一会儿。偷吃几个毛豆,偷抿一口苦茶。说书的爷爷总是很照顾后来的人,甚至不厌其烦地反复讲好几次已经讲过的桥段。下面的人百听不厌,说书的也怡然自得。他说过,“文人言轻,文者矫情,这话,是不对的。”
后来说书爷爷去世了,下葬那天落着小雨,去了好几百号人。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一度想让自己的公众号每天有更多人看到,有更多的粉丝,于是费尽心力地想办法。我也问过大家的意见,他们说,舍不得把我分享给别人。
后来看到一位给我赞赏了82次的小姑娘,我好奇用个人号点开了她的朋友圈,她转发过很多别人的文章,但我的,一篇也没有。当时我就明白了一件事情,有些喜欢,是真的不愿意分享给任何人的。我给她发了“谢谢”两个字,她说你讨厌,大晚上惹人哭。
仔细回想起来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大概就是人类最常见的情绪,讨厌改变,害怕失去。
索性今天就再和大家多嘴一点说我自己的琐事。常有人问我,真看不出你年纪轻轻就能写出好多深刻的文字,一定读过很多书吧。每次我都打哈哈敷衍过去,再不然就是假装用意念回复。
但其实我会看书,只是书的品类和大家所想的有些差别。我很喜欢一本书《雪中悍刀行》,网友们喜欢叫这个作者烽火大太监,这本书我总共读过三遍,现在在看第四遍。还喜欢一个人,网名叫芝士就是力量,知乎大V。死皮赖脸地要了他的微信,时不时地给他发个表情,然后一两个月都不搭理他。
除此之外,我和你们想象中的样子一模一样。只是这篇文章,就不结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