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尔汉听罢,“哼”了一声,道:“这分明是那奸王栽赃嫁祸之计,意欲挑起两国战争,他好渔翁得利。”
智文长伸手捋捋八字胡须,眯着小眼思考片刻,道:“哎呀,元帅之言正是。”转头施礼,尊道:“殿下,请速速修书两封,一封呈与陛下,就说殿下安然使辽已毕,不日回朝,算是奏折,叫陛下放心,免兴兵戈。另一封呈与八王千岁,说明原委,细言如何定计,瞒天过海。而后殿下立即返京,谣言不攻自破。”
太子大喜,道:“智大侠真乃小王之张良陈平也。小王这就写。”
当即向萧庆陵讨了笔墨纸砚,按智文长所说,写罢两封书信。
蒋忠在旁看了,道:“殿下信已封好,就交付奴才去送吧。奴才这就动身。”
太子道:“蒋公公鞍马劳顿,千里前来,又怎好再让你回去?小王另觅他人吧。”
蒋忠道:“殿下,八王千岁派奴才前来,日夜悬望太子音信,盼奴才回去。再者东京汴梁奴才是轻车熟路,南清宫上下无人不认得奴才,殿下若另派他人,恐会误事。奴才携书回京,先面见八王千岁,交了书信,备说此事,让八王千岁把信呈给当今陛下就好。”
太子听了此言,觉得有理,却又心下不忍,故此犹豫不决。
蒋忠见了,一把把书信抢过,贴身放好,回头对太子道:“殿下,奴才这就告辞了。”说罢,转身就走。太子追赶不及。
萧尔汉对太子道:“殿下不必担忧。”转过头去吩咐萧庆陵道:“我儿去送送蒋公公,再挑几匹上等的好马赠他。”
萧庆陵答应一声,自去了。
这边萧尔汉对太子言道:“殿下,本帅知你有重任在身,况且而今你们南朝元旦将至,还是明日一早就动身回朝为好。本帅亲禀狼主,发放通关文书。”
太子一听,甚是感激,忙道:“如此就多谢元帅了。”
萧尔汉点点头,道:“殿下不必言谢。”又走到柴君让面前立定,柴君让慌忙弯腰见礼。
萧尔汉拍拍柴君让的肩膀,笑道:“君让,也是天意注定,可儿该配与你为妻。你二人郎才女貌,真正称得上是天作之合。只待三年之后,太子大事必定。俟时,老夫必当亲赴南朝,送女成亲。”
柴君让道:“老元帅,恕晚辈如今还不能改口,只能如此称呼了。多谢老元帅厚爱,晚辈必当善待可儿。”
萧尔汉哈哈大笑,自出了元帅府,进宫寻狼主耶律隆绪去了。
那一夜,耶律隆绪大摆宴席,为太子送行。
次日早旦清晨,禁军和邯郸镖局的镖手在萧尔汉的元帅府门前列队等候,太子收拾停当,在杨九龄、岳百恒等人的簇拥下上了车辇。狼主耶律隆绪率文武百官俱来相送。
萧可儿拉着柴君让的手,与他并肩出了元帅府。前日晚上哭了一夜,直到此时,萧可儿的眼皮还是红的。来到府门口,有军士给柴君让带过一匹马,萧可儿和柴君让站在马旁,四目相对,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半晌,柴君让开口道:“可儿,回去吧。我这就去了。”
萧可儿张张口,想要说什么,话到嘴边,又没有说出口,只是点了点头。
柴君让搬鞍认镫,翻身上马,手握丝缰。萧可儿一把抓住嚼环,抬头看着柴君让,说道:“君让哥哥,三年之后,奴家必去南朝。这三年内,奴家必定日日为你祈祷上天,让大神护佑于你。”
柴君让说一句:“可儿,多谢你了。”刚刚说完,只听得岳百恒高喊一声:“太子起驾!”
兵尊将令,谁敢不行?柴君让也十分不舍,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对萧可儿道:“可儿,撒手吧,我去了。”
萧可儿点点头,慢慢松开了嚼环。
柴君让双脚一磕镫,这匹马慢跑起来。
萧可儿望着柴君让的背影渐渐消失,泪水模糊了双眼。
有辽国狼主的通关文书,萧庆陵亲自护送,不过三日,一行人马便走到了宋辽边界。萧庆陵向太子辞了行,自回京缴旨了。
若依着岳百恒,就要偃旗息鼓,悄悄地回京。智文长却力劝不可,最后太子道:“小王使辽归来,万民欢庆,正要大壮声威,震慑宵小,何必掩人耳目?况有诸位侠义相随,料也无妨。”
果不出太子所料,这一路上所到之处,万民空巷,无不争仰太子威容。太子命人掀起帷幔,满面春风,不住地与百姓点首示意。众百姓哪个不称赞太子年轻有为,日后是个有道明君?
一路无话,到了邯郸,双轮奇侠杨九龄率众镖手向太子辞行。
太子拉着杨九龄的手,道:“小王这一路上多蒙老侠客与众位英雄相助,感激万分,为何一旦弃小王而去?莫非是小王有什么慢待之处否?”
杨九龄道:“殿下说的哪里话来,臣受殿下大恩,铭记于心,无以为报,焉有什么怠慢之处?只是臣与众镖手离家日久,还是先回去安顿安顿,再来追随殿下为好。再者说,臣等是江湖中人,若是就这么随殿下进京,恐落人口实。”
太子只得依他。
小霸王杨铜却情愿跟随柴君让,不愿回邯郸镖局。杨九龄拗不过他,只好千叮咛万嘱咐,准许他保在太子身边立功。
又行了一两日,前方到了沧州。正走在路上,杨铜扯着嗓子叫道:“柴师兄,你这几日一直魂不守舍,可是生病了?又或是想俺那郡主嫂嫂了?”
柴君让佯装发怒,喝道:“休要胡说,哪有此事?”
智文长在旁边调笑道:“哎呀铜子,你这心粗的也能看出柴师弟魂不守舍来?”
杨铜听了,把眼一翻,道:“缺德师兄,你莫要瞧不起人,俺虽是粗,可也是个粗中有细的,怎么就看不出来柴师兄的异样?”
岳百恒在旁笑着搭言道:“正是,我看柴大侠也有些不对。智大侠不必与杨少侠玩笑,你理当也看出来了吧。”
智文长眯着小眼,手捋八字胡须,洋洋得意,笑道:“哎呀,我自然也看出来了。不仅如此,我还知道师弟他为何事忧心。”
太子一听,忙道:“智大侠快说,快说。”
智文长笑道:“柴师弟这是思念老母,想家了。当初在柴老叔父坟前,柴师弟就要先回家探母,再去东京保驾。是我说太子龙驾不日使辽,柴师弟护主心切,这才没回沧州。如今将到沧州境内,柴师弟怎不顾念高堂老母?”
太子听他提起老大人柴文礼,心中也甚是伤感,对柴君让道:“皇兄十余年不回家一趟,艺满下山还为了小王舍弃天伦之乐。唉!想那柴老大人归天之事,早已传得沸沸扬扬。皇叔母在家既心痛夫君身死,又思念皇兄,还不知得如何度日。”
一番话说得柴君让默默垂泪。
太子又道:“皇兄,如今将到沧州了,就在你家住下吧。明日启程,带上皇叔母同行,到了东京汴梁,把老人家安置在南清宫,与小王的母妃……与小王的八伯母狄娘娘作伴。皇兄忠孝两全,岂不为好?”
柴君让一听,感激万分,忙施礼道:“多谢殿下盛情,只恐寒舍破败,委屈殿下了。”
太子笑道:“皇兄何出此言?还请你头前带路。”又吩咐岳百恒道:“岳爱卿,你传令下去,全军加速前行,务必在落日之前赶到沧州柴府!”
岳百恒称是,忙派中军快马传令去了。
时值腊月,落日早些,太子在沧州城门前吩咐沧州知府,为禁军寻个住处,岳百恒也跟着去了。
太子、智文长、杨铜在柴君让的带领下于申时来到了柴府门前。柴君让看着大门,物是人非,想起来父亲已不在人世,忍不住悲从中来。
柴君让正在走神,只听那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从里面颤巍巍地走出个老家人,左手提个扫帚,站在门口,睁了睁残目,问道:“哟,这是谁呀?”
柴君让立时认出是老家人柴安,上前一把拉住,呼一声:“安叔!我是让儿啊!”
柴安仔细一看,扑通跪倒,老泪纵横,呼一声:“公子,你可回来了!老爷没有了!”
柴君让也流出了两行英雄泪,轻声安抚道:“安叔,我都知道。母亲可在?”
柴安擦擦眼泪,道:“在,在。自从知道老爷出了事,天天哭。又是想老爷,又是想公子你。亏不尽一个月前,来了一位赵公子,说是公子的朋友,天天赔老夫人说话,给他解闷。说是公子你早已下了苍山,现在在辽国保太子,过年之前就能赶回来。老夫人这才欢喜些。”
柴君让听了,心下疑惑,暗道:“是哪个赵公子?我怎么不晓得有这么个朋友?还知道我保太子使辽之事。”想不明白,便也不细想,忙道:“快去请我母亲前来,太子龙驾到了。”
柴安一听,吓了一跳,这才看见公子身后有人,其中一个身穿蟒袍,气宇轩昂。知是太子,慌忙上来磕头,太子一把扶住。
柴安忙道:“殿下稍候,我这就去请老夫人。”说罢,扫帚一扔,转身就跑。
不多时一位老夫人,身穿粗布衣裳,头插荆钗,在一名丫鬟的搀扶下出离府门,在太子面前下跪行礼。
太子慌忙双手扶住,道:“皇叔母,不必如此。来来来,皇叔母,你看,这不是小王的那柴皇兄吗?”
柴老夫人顺着太子手指的方向一转身,见自己的儿子早已跪倒在地。柴老夫人一把抱住,泪似湘江水,点点不断头,哭一声:“我的儿啊!”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半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