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出宫,“四正四奇”及其统领的一干侍卫本也该如影随行、以尽护卫之责才是。
岂知那皇帝看了看这干护卫,却十分不悦的说道:“朕有堂姐保护,还要你们这干废物干嘛?”
那“四正四奇”先前本就连王月君的身影都看不到,其间贼人刺驾之时又是王月君相助救驾,到了最后还是王月君说出真相,此事才没有怪罪到他们头。他们就算本是十分心高气傲之人,此时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兄弟与皇上口中这位“堂姐”的本事相差太远。因此他们虽又被皇帝骂作“废物”,却又如何能够反驳?只能八兄弟一齐陪笑道:“陛下说的是,我等就在此恭候陛下回宫便是。”
那皇帝又“哼”了一声,也不再同“四正四奇”多说,只是转过身,向王月君说道:“堂姐,我们走罢?”
王月君看着“四正四奇”那一脸尴尬的模样,虽不禁苦笑了笑,终于还是点了点头,便带着皇帝一道离开了宫门前。
……
“陛下,其实八位大人还是十分恪尽职守,关心陛下的。此番陛下险遭行刺,心中恼怒月君可以理解,但这也不是八位大人的疏忽,陛下又何必对他们如此动怒?”待二人走了一段路程之后,王月君便一面摇头,一面开口说道,显是觉得皇帝不该对这八名忠心的侍卫统领如此不留情面。
“这……”那皇帝尴尬的笑了笑,接着说道:“朕倒不是为了刺客之事动怒,只是、只是、只是谁让他们太不识趣罢了。”
这皇帝对自己堂姐的怜爱之情,就算是傻子都看得出来,王月君如此聪明之人,她又如何不知这堂弟口中的“不识趣”是什么意思?但她不愿再多说此事,只是摇了摇头,便调转话头问道:“陛下,那一干刺客虽死,按律是否都还得满门抄斩?”
其实王月君当然也知道,弑君之罪,如何会不株连九族?她会如此之问,当是想看还是否会有回旋余地。
那皇帝见王月君忽然说到此事,愣了一愣,终于点头说道:“堂姐,你也知道,这律法并不是朕定下的,祖宗的规矩,就算是国君也不能随便乱改。”他顿了顿,又苦笑道:“朕本是父皇最幼之子,只因受父皇宠爱,才得身登大宝,朝中本就有许多不服朕的阁老重臣,若再改了祖宗的规矩,惹得朝中动乱,朕这天子之位坐不坐的稳还是其次,黎民百姓可也要跟着一同遭殃了。”
王月君又叹了口气,她虽在江湖漂泊多年,但她既本是皇亲,又如何会不知这朝中之事?她知自己这位堂弟虽然在面对她时有些“过于偏袒而似昏君”,其实平日里却是位勤政且心慈的明君。只是这位堂弟既是幼子即位,其几位兄长、以及偏向这些兄长的臣子确实本就十分不满,这堂弟若还想更改本朝太祖所设的律法规矩,那就更给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可乘之机了。
虽说如此,但若当真要让所有刺客都株连九族,王月君心下还是十分不忍。那张洪正是自作自受倒也罢了,可那一干刺客之中肯定至少大部分是遭人“调包”——就像贼人设计想要艾牛儿替代艾严那样——那些被改扮之人本就是无妄遭害,此时若还要牵连到其亲戚族人,实在是太过无辜了。
可由于那些改扮之人与被改扮之人之间也都像艾牛儿与艾严一样,本就是样貌极其相似之人,他们既非易容改扮,改扮之人又已得到了被改扮之人的身份文牒,所以就算是王月君,也无法证明这一干已死刺客之中究竟谁是遭人“调包”,而谁又是本人刺驾了。
王月君虽还没跟皇帝说那“调包”之事,但那皇帝当然也能看出,自己堂姐是不忍牵连太多无辜,这才露出这般表情。这皇帝既如此在意王月君,他又如何能让自己的堂姐失望?只见他略一沉思,赶忙又说道:“堂姐莫要失望,既然堂姐此番救了朕,朕还是可以赦免那些人的亲族的。”他顿了顿,又露出个狡黠的笑容,说道:“如果那些老家伙要来找朕麻烦,朕就告诉他们,这就是有救驾之功的堂姐所要求的就是了。”
“可这样就算不违规矩,旁人对陛下的非议也在所难免吧?”王月君摇头说道。毕竟此事与先前她以平叛之功抵掉白卯儿与吴小刚之罪截然不同。白卯儿与吴小刚只不过是齐王与平等教的帮凶罢了,但这一干刺客却是直接行刺当今圣上。虽说以王月君救驾的大功,提出如此要求的确也不算违了规矩,但连刺驾之人的亲族都要赦免,做皇帝的却也难免威信大失了。
那皇帝却笑了笑,满不在乎的说道:“只要不违了祖宗规矩,为了堂姐,遭些非议又如何呢?”但他忽然又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只是若是按规矩也无法大赦之人,朕确实也无能为力了,所以堂姐追查那魔教之事时,若觉得没必要教朕知道的事情,那可千万别教朕知道。”
那皇帝分明是高居庙堂的一国之君,却能将王月君的江湖之事如数家珍般说出,当然也是他太过在意王月君之故。
所以这皇帝当然也知道,自己这堂姐在江湖中虽是破案擒贼、行侠仗义,但因昔年的齐国之乱,堂姐最大的目标还是在那搅扰天下的平等教上。
而王月君在追查平等教时,因害怕牵连无辜,“隐瞒了许多事情”这件事,就算这皇帝并不知情,可只凭他对自己堂姐的了解,猜也能猜出个大概了。
可王月君究竟隐瞒了什么,既然堂姐不想让自己知道,这皇帝自己便也不想知道。否则到了他依着“祖宗规矩”,不得不“牵连无辜”的时候,他自己固然也会有些不忍,更不免让堂姐为此难受,那就非他所愿了。
王月君也明白这位皇帝堂弟的一片苦心,自然也不便再多说什么,只能行礼说道:“既如此,月君便谢过陛下了。
……
王月君既扮作艾严参加殿试,她自然便也托白吴二人,要艾严藏在房中莫要出来,以免同时出现两个艾严,教事情变得混乱起来。
王月君一开始既然只是推理判断,当然也不会直接告诉艾严所有真相,只是告诉艾严那殿试上或许会发生什么大事,然后就说由自己去替艾严来参加这殿试。这事虽听起来十分荒诞,但那艾严为了王月君,本来就连“放弃殿试”这种同样荒诞的事情都能想到,又如何还会不答允王月君的要求?
所以王月君一回来,艾严便赶忙想要问王月君道:“王姑娘,殿试上发生了什么事?”但艾严还没问出口,忽然发现有一个男人跟着王月君来到了这客店之中。
那皇帝既跟着王月君单独出宫,穿得自然也是平常富贵之人的服装。那艾严见此人年纪不大,却十分威严,正在纳闷。却只见身旁的白吴二人忽然跪下磕头道:“叩见陛下。”
本来江湖之人并不归皇帝所管,平日就算因皇帝出宫而偶然撞见,却也不用行什么叩拜之礼,只是白卯儿与吴小刚曾得这皇帝亲笔赦免重罪,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那艾严吃了一惊,赶忙也要下跪,但那皇帝却赶忙扶着他,乐呵呵说道:“原来这位就是艾严贡士,朕看了艾贡士所写‘文章’,只觉先前所学水利之事都可谓白学了。我朝竟有艾贡士如此奇才,乃是天下之幸、万民之福,如此说来,当是朕给艾贡士行礼才是。”
原来王月君先前本来只需口头试探洪忠,便可证明艾严之卷是“中选”还是“落选”,她却要洪忠唤人将答卷全数搬到文曲殿,最大的目的当然是让皇帝亲眼看看艾严在水利一道究竟是何等奇才了。
那洪忠虽没有权力自作主张,要一名“答非所问”之人中选,但当朝皇帝自然就不一样了。就算艾严在科考中再怎么答非所问,只要皇帝认为艾严是个奇才,想怎么要册封艾严都可以。
而这自然也是王月君要带皇帝来见艾严的原因之一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王月君先前与这皇帝说的,艾严本是当事之人,她若此时还不告诉艾严真相,确实也太对不住艾严了。
于是王月君一面唤白卯儿配茶、吴小刚准备点心,一面请二人坐下,终于不紧不慢的,将此事的前因后果给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