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是虚的,能力却是实实在在的,一场场的考试不但帮你检验和巩固了平时学习的成果,对你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很好的锤炼。知识点就是那些,老师的考题却可以出得千奇百怪。有时候你常常会觉得自己是白复习了一场,那些知识明明都懂了,怎么考试的时候就是想不到呢!其实问题就出在你的心理素质上。这需要更多场考试来磨炼。不要以为考试就是学生的事,会考试对你一生都有益。你想到那四年一届的奥运盛会吗?一场场的比赛比的不但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动作技术,常常心理素质的优异决定了最后花落谁家。
考试,只是一种教育手段,无所谓好坏,主要看如何运用。考试的目的也很单纯,一是接受检验和自我检验,二是选拔人才的一个途径。现在国外许多国家,比如美国和英国也都很重视考试的作用:2002年美国颁布的《中小学教育修正法》首次要求各州必须实行统一考试(3年级以上),并以考试成绩衡量教育质量。英国中小学也实行全国统考,对各校的成绩公布排名,中学生考入名牌大学的竞争激烈程度并不亚于我国。
中国科学院何祚庥院士认为,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侧面,就是考试成绩是否优秀。学生应付试卷这种考试,是人生道路上比较简单的一种考试;生活中的考试却要困难得多,也复杂得多。提高学生素质的办法,不能以削弱学生应付考试的能力为代价,更不能把问题归罪于考试。
了解了这些之后,怎么样,感觉轻松点吗?那么就请把考试当做是一个查缺补漏的途径,把那些讨厌的名次都从你的头脑里删除掉吧,那不是你最终的命运!只要你愿意,下一次你就可以做得更好!
人生如马拉松,考试是中间站
可能对许多同学来说,考试是负担、是烦恼,但也有一种人,把考试看做是热烈盼望的进步的阶梯。每一天他们都在盼望能有一场考试,那使他们激动和兴奋,因为又有一个舞台可以把自己锤炼得更加成熟和优秀。
歌德说,考试能使生命燃烧,使生活充实。
富兰克林说,世界上最高贵的问题是:“我什么时候考试!”
高尔基说,谁要是不会考试,谁就不能理解生活。
席勒说,考试能使伟大的灵魂变得更伟大。
达尔文说,一切生物都在借助考试而发育成长。
你发现了吗?他们已经把考试看做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他们来说,生命里要是没有了考试,那将是怎样的枯燥乏味。
考试能使我们的学习一直处在冲刺状态。它将一个大的目标分解为若干的小目标,如果每一次我们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赢得考试,那毫无悬念,最后第一个冲过终点的人必定是你!
山田本一的故事或许能对你有所启发: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在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故弄玄虚,因为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又获得了冠军。又有记者问了他同样的问题,山田本一的回答仍是:“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只是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十年后,这个谜团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常常把我的目标定在40公里以外终点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选手的体力和耐力都不分伯仲的情况下,将大目标做明确的分解,逐一攻破,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蕴藏着智慧。而考试就好比是马拉松比赛途中的那一个个标志性建筑。
要是没有了考试会怎样呢?学习的路程很漫长,常常,因为大目标的遥不可及、遥不可见。我们感到渺茫和疲惫,甚至渐渐失去斗志、迷失方向。
因为我们没有了小目标的激励:
此时,无论课文怎样精彩……多可怕的结局!
这样的结局,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考试的另一面,它同时还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比方说,如果每一次考试你都取得好成绩,
你的目标就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向着更远的前方推进,
考试就能成为你的加油站,源源不断带给你新的力量。
考试是把双刃剑,放下它的压力,向着一个个小目标奔跑,你的学习生活就会更加充实、更有活力。
考试成绩究竟证明了什么
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分数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道紧箍咒。偶尔的一次考试失误,或许你可以不放在心上,可是如果别人总是通过成绩来判定你的能力,是不是还会让你感到有些不开心呢?
下班的路上,蓝蓝的妈妈收到蓝蓝学校发来的一条短信:“魏蓝同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家长的支持和老师的帮助下,初二年级第一学期的英语期末测试你的成绩是815分。全班45人参加测试,80分以上37人。请根据自己的学期成绩为自己定下以后的学习目标。”
学校采用这种方式本来是为了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共同帮助孩子进步,却让蓝蓝的妈妈感到沮丧。女儿英语考80多分,比起初一来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可放在众多优秀的成绩里,仍是那样的不起眼。蓝蓝妈妈觉得还是应该鼓励女儿,潜力是最重要的,考试成绩怎么能完全证明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呢?
事实上,考试成绩的确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我们的能力和素质,我们完全不必因为排名不理想而有压力,或过早地为自己下结论。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在学校一直是优秀生的人,考试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的前几名,可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他们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了。而许多原来排名靠后的同学却在工作中成长为一匹黑马。
经过统计,大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第十名现象”,即长大后,在工作中有出色表现的,往往是那些从小学到中学在班上经常考第八名至第十五名的同学。原因是由于一直处在第十名左右的位置,他们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可以自由自在地、快乐地学习,还有时间参加课外活动。他们的学习更为自主,思维更加活跃。这些都使得他们的学习成为一种探索,变得更有深度和活力,学习力自然也更持久。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据我所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90多位物理学家中,还没有一位在学校里经常考第一;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
比如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就曾在大学的物理考试中考过倒数第一,可结果呢,这个倒数第一名并不是学物理的白痴,相反他因为“在天体物理学领域作出的先驱性贡献”,得以分享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4的奖金,登上了世界天体物理学的金字塔尖。
这个例子让你感到惊讶吗?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实我们只需要相信我们自己的潜力就好了,一次考得不好,只能说明现阶段的水平,实在不必因此而灰心丧气。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你知识才是根本的、重要的,倘若所有的知识你真的都彻底弄明白了,那么即使没有考第一又有什么关系呢?
同时,如果你总是过分重视考试成绩,一味地把大好的时光放在如何对付考试上,那我会为你浪费的时间感到遗憾。如果你的学生时代真的打算一直这样度过的话,很显然,每一次考试你的成绩可能都是第一,但你的创造能力无疑让人担忧。在一个仅以考试成绩来评价人的环境中,是难以培养出大师级的人物的。
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不仅学生时代,长大以后,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考试,不仅上高中、上大学要考试,出国留学要考试,公务员录用、提职应聘都需要考试。考试成绩虽然不是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但在大规模选拔人才时,却还是能够相对保证竞争的公平。
所以,在明白了考试成绩和能力的关系之后,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成绩与能力之间尽快地画上等于号或是约等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