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坐在时间的岸旁,看它流逝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时光的流逝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显得残酷而又真实。莎士比亚说过:“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定,一个人能拥有、把握的就是今天的时间,虚度今天,就是毁了昔日成果,丢了来日前程。
古今中外,凡事业有成者,都是十分珍惜和善于驾驭时间的人。并且他们很多利用时间的方法,借鉴过来用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上,仍然很有效果。
1904年,正当年轻的爱因斯坦潜心于研究的时候,他的儿子出生了。于是,在家里,他常常左手抱儿子,右手做运算;在街上,他也是一边推着婴儿车,一边思考着他的研究课题;妻儿熟睡了,他还到屋外点灯撰写论文。爱因斯坦就是这样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日积月累,一年中完成了四篇重要的论文,引起了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著名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装饰品,那就是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到处贴满了各色各样的小纸条。杰克·伦敦非常偏爱这些纸条,几乎和它们形影不离。这些小纸条上面写满各种各样的文字: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资料,等等。
杰克·伦敦从来都不愿让时间白白地从他眼皮底下溜过去,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镜子上的小纸条为他提供了方便;在踱步、休息时,他可以到处找到启发创作灵感的语汇和资料。不仅在家里是这样,外出的时候,杰克·伦敦也不轻易放过闲暇的一分一秒。出门前,他早已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以便随时都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
鲁迅先生说过:“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读书和学习上。”他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浪费一分一秒,为后人留下了700多万字的著作。就在重病缠身的日子里,他还抓紧时间工作和学习,在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他最后的一篇作品《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真是惜时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
看了这几则故事,是不是很有感触呢?时间有时是那么漫长,有时却又那样短暂,一分一秒的时间收集起来也能做成大事。
时间本是个常数,然而对于那些时间的开发者来说,它又是个变数,用“分”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六十倍。作为学生,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要是能把课后的一部分闲暇时间也很好地利用起来,成绩提高得自然也就更快了。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同学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他们把英语单词、数学公式记在小本子上,随身携带,等公交车的时候、排队买饭的时候都能看上几眼,这样日积月累,他们的成绩自然越来越好。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珍惜时间的人就会得到无穷无尽的财富,而浪费时间的人将一无所有。
读书,珍惜青春的最好方式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所有的河流都在朝着大海的方向奔流,你何时见过它们再回头归西?
青春就像一只小鸟,这会儿还在你眼前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而下一秒,它就将飞得不见踪影。
你看太阳每天的升起落下,像不像是一个慢动作的抛物线?太阳只是按着既定的轨道爬升,生命的抛物线却可以由我们自己把握。
青春时抛起的速度和角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的高度和路径。
人们都说,青春最可爱。青春就像一个单纯的孩子,谁认真呵护她,她就对谁绽放迷人的笑容。
伽利略18岁发现钟摆原理;席勒18岁写成剧本《海盗》;普希金18岁写成《自由颂》;茅以升24岁成为美国加利苏理工大学第一个工学博士……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样的青春何其闪亮!
你熟悉雷锋这个名字吗?
雷锋的一生只有短短的22年光阴,他的故事却被我们传诵了近半个世纪。1963年,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身上可学的东西很多,不同行业和不同年龄段的人,会有不同的侧重。我想对青少年来说,最值得学习的应该就是他那份刻苦读书、不负青春的精神。
7岁时,雷锋就成了孤儿,可他努力上进,抓紧一切时间努力读书。在鞍钢工作期间,由于表现出色,县委机关破例让他进入机关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学习。每次上完课回来已经很晚了,雷锋还想多看点书,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特意把宿舍电灯接长了电线,把灯泡拉在自己床头边上,再用报纸和枕巾遮住光。有一次他看书看睡着了,灯泡烤焦了枕巾和枕头,险些出了事故,于是他又买来长筒手电代替电灯继续开夜车。
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雷锋还坚持写日记。
关于青春,他写下这样两段话: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
我们为未来带来些什么呢?
宝贵的青春年华,我们是任它白白流逝,还是让它一展婉转的歌喉?
现代科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大脑在一生中可能储藏的各种信息的最高值,相当于50个平均藏书1000万册的大型图书馆。青少年时期,是用脑的黄金时期,多读书、读好书,这就是我们珍惜青春的最好方式。
如果你想收获一个金灿灿的秋天,请现在就在你的心中播撒下知识的种子,付出时间和汗水的浇灌,让智慧的阳光伴你茁壮成长,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最高的理想。
懒惰,让你跑在了时间的后面
学习最大的敌人是什么?
不是找不到对的方法,也不是培养不出兴趣,而是我们的惰性。
懒惰让我们在时间的后面被拖着跑,懒惰的人经常花费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结果却只有少得可怜的收获。
比如学习英语,如果你每天都因为懒惰而不能及时掌握生词的读写,那么课程越往后深入,不认识的单词就会越积越多。因为你一时的懈怠,原来抬抬腿就能跨过的小土包现在堆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你需要鼓起更大的勇气、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攀登。疲惫不说,往往效果也不好。
这都是懒惰惹的祸。
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包括身体的懒惰和思想的懒惰两方面。
为了帮助大家背诵古文,老师布置每位同学把课文抄写三遍,你觉得太累,懒得写,这是身体上的懒惰;课程结束,老师布置了一道比较难的课后思考题,你想了一会儿就懒得再想,这是思想上的懒惰。通常,这两种懒惰交织在一起,变成你行为和习惯的一部分。
面对学习中出现的一个个小问题,我们习惯于纵容自己消极逃避,而不是马上着手解决。
就像直直腰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马上把瞌睡虫赶跑一样,对付懒惰,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动起来:抖抖手、抖抖脚,还有开动我们的大脑。要知道,懒惰并不是生来就住在我们的身体里,而是一犯迷糊的工夫,让它乘虚而入了。我们完全可以再把它请出去,开发出更多的时间和智慧,让勤奋把自己变得更强大。
勤奋常常能给我们带来预期之外的收获。
从前,有一位农夫只有很小的一块田地,他一直都很认真地耕种。有一年,收成不好,到了春耕的时候只剩下一小袋种子,他视如珍宝。播种的间隙,他靠在树下休息,一把种子突然从袋子里洒了出来,掉到了树干下的一个树洞里。
农夫心疼极了,他拿着铲子,在树根下挖起来。大家都告诉他不必这么计较,农夫却不以为然,一颗种子在他看来也是沉甸甸的果实。
后来,贫穷的农夫成了一个富有的人,人们问他有什么秘诀时,他笑着说,勤劳就能有收获,多播下一颗种子就能多收获一些粮食。
日复一日的勤奋劳作让农夫摆脱了贫困。学习中,这样的情形也不少见。常常,对一个小问题的认真钻研,可以帮助我们解开许多生活里的大谜团。关键是,勤奋和执著是否已经成为你的一种习惯,你是否可以很快摆脱惰性的打扰。
打败懒惰,你就能更好地主宰未来!
拖延,让你失去完成的勇气
一道烦琐而且有难度的问题摆在你面前时,通常,你是立即在情况没有变糟前就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还是拖到不能再拖的时候再把它提上日程?你习惯给自己勇气以尽快走出难关,还是习惯不断找借口拖延?
实际的情况是,我们一边盼望着走出难关,一边却在选择拖延的方式。
看起来这实在是一对矛盾,可难道情况不正是如此吗?
想想我们的学习遇到问题时,我们是不是一边给自己定下一个美好的目标,一边却又常常不自觉地将需要为此付出的努力不停向后拖延?结果,时间一长,我们甚至失去完成的勇气!
歌德说,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对学习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的,因为它很容易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拖延,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使拖延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习惯拖延的人,通常也是制造借口和托词的专家,这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毫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