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人震惊的粗壮大树的枝干,慢慢被修枝,或许它还是年岁久远,笔直高耸,但失去枝干露出主杆的老树,已经不能让人吃惊或者被震慑。
周围生活中,大量的雇佣制代替了奴隶制,社会是平民社会;各地有想集中武装力量的,并不能如意;京中的皇帝的得意也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各地的税收都没有运往京城。继贵族子弟离开后,大量御林军、守城军的军士也纷纷离开。
既没有货源,也没有客源的商人也慢慢离开了。
繁荣的京城萧条无比。
没有哪一年的冬天比今年更能让人感到寒冷。
难以满足生活需要的平民离开了。
就连乞丐都离开了。
一个公开的秘密,宫里私自离开的宫女、太监越来越多。甚至有无子女的后妃。
终于有一天,已经觉得不对的皇上,发现除了一直陪着他长大的太监,宫里居然没有人。皇子皇女没有看见,后妃没有看见,应该终于他的护卫也没有,应该隐在暗处的暗卫也没有出来,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他居然成了第一个被弃在宫里的第一个皇帝,哪些人连攻打皇宫的欲望都没有了吗?
不知道这是被饿死还是冻死,亦或气死的最后一个皇帝终于离开人世。但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因为恰好发生一件很有趣的事,全国上下皆侧目以视。
有个自称是作坊主的人,在端柔公主面前告状。这是一个作坊主,告他雇佣的技工,损坏了一架纺织机器,要求技工赔偿。
之所以吸引如此多的人关注,是因为在这之前,作坊主与技工虽是雇佣关系,但作坊主明显是凌驾于雇工之上,如果发生类似的问题,肯定是要求技工赔偿,如果不能陪,则卖身奴隶抵账。
但是现在变了,那位技工虽然承认机器损坏在他手上,但他是为了试验一些新的想法才造成的。是为了响应提倡的新改革才发生的,他自己没有那么多的钱赔偿,更不愿意卖身为奴。
无论是有财力的作坊主,还是身为雇工的技术工人,都关心这个案子的发展。
端柔公主派人检查后,发现确实是因为做实验才造成的损坏,公主愿意承担这笔费用,并全力支持这位技工的新尝试。
还成立一个什么新的基金,专门支持新改革。
此先例一开,有人为大胆尝试改革的失败埋单后,更多的人投入到实验中。
好吧,没有人有意见,新的政权建立,新的经济发展,国民过上新的生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不断革新发,笔墨纸砚的改革也让人眼花缭乱。
例如,文人墨客的喜爱的宣纸,造价不菲,因为有千年寿命的宣纸需要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特别需要徽州泾县独有的山涧泉水,才能生产出薄如蝉翼,润如青云的宣纸,不仅纯白细密,密而透光,而且不腐不蛀,润墨性强,宜书宜画。
为了降低革新的成本,格式尝试都在开展,很快出现了麻纸、楮皮、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秆纸和新式的竹纸,最终,因为南方的竹子造价低廉,很快就有大量的竹纸产出,为文化传播起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作用。
读书时贵族专利,是因为穷人负担不起,学习期间需要的大量笔墨纸砚;但当革新出现后,这个难题就被解决了,越来越多的孩子进了学堂。
端柔公主特意建了一座女子学校,这个学校不学技艺,就学四书五经,君子六艺,虽然有质疑之声,可如今人们的宽容度比以前大很多。
很快,端柔公主发现,因为经济发展迅速,饮食行业迅速发展后,饮酒的人越来越多,发生冲突的人也不少,于是安排专职军人每天在城里巡街,一旦发生斗殴、抢劫之类的,直接抓起来,让他们去修上一年的工坊、学校、老人院或者城墙,甚至畜牧所的牛圈、羊圈、猪圈,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至于杀人、强奸之类的罪人,审讯之后,不管是谁,直接在菜市口斩首。
相对于以前温和的做法,这算是比较生猛,但更多平民都支持这样的法律。
开始有人主动问,前太子公布的新格局,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有的人希望又自己的选举权。
当每天不再汲汲营营地生活,生活中有了闲,人的追求也开始发生变化。
拥立公主的呼声越来越高时,刺杀的事情发生了。可惜那些刺客不仅是的莫名其妙,就是背后的人也会一命呜呼,民间开始传,端柔公主是天命神授。
在人们没有留心的地方,新成立的文教部,接管了一切教育人的事宜,除了传统的学习、考试,还有礼仪。而涉及到“礼”就离不开“乐”,也就是所有的歌舞杂技,都应该是问话传播的载体。
这一方面,分为“雅乐”和“俗乐”,即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所欣赏的内容,又大致的分类,但是这些内容,多少都会有导向性,浮躁的心暂时沉淀,可是不少像后世的政治家的人,开始四处活动。
识字的普及后,一种名为报纸的舆论引导宣传工具必然的出现了。
《天下日报》重点会讲新的律法、新的技术,也会把相关地方的人士变动、行管关系公布出来,《天下晚报》则是偏重于生活中的一些实用技巧,例如有效除污、或者怎么可以让饭更好吃,还间或有寻物寻人的公告,《天下周报》则是生活琐事,例如连载的故事,哪家商家上新或者打折。
还有一支表演队伍,会把大家有争议的故事,改成歌舞剧或者话本的样子,在全国轮流上演。
争议的中心,通常是故事的主人公所做所选,都不是传统上大家认可的,因为争议太多,甚至有人在报纸上发文抨击,干脆演出版本改成两个结局,一个是新思想,一个是就习惯。
那些拥护过去的守旧形态,在上演后,却招来来更大的评判。
道理是越辩越明,不用遮掩的事实,总会让大家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