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传播学科视角下的会展业人才需求分析
8.1.1信息传播背景下的会展定义
会展是一门涉及信息学、传播学、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政策学、法学等众多学科的综合性交叉学问,是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形成的多个知识层次的综合性学科体系。从实践的操作层面分析,会展是信息交流的媒介和载体,会展的首要目的是信息交流,会展的首要功能是信息传播,会展的结果是信息传播效果,因此会展应该属于信息传播学范畴。在开展会展活动过程中,主办方将围绕着特定主题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由多方参与并共同推进,通过精心的策划,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组织实施和传播,达到各方的维系和交易、整合营销、调节供需、技术扩散、产业联动、促进经济一体化,从而树立和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使自身与变动的社会环境保持动态的平衡的传播活动。美国传播学者格伯纳认为:“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会展活动实际上就是在会展过程中人们将组织的独有信息变为共有,通过信息进行社会相互作用,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会展信息的传播可以通过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各种形态呈现和展示。会展传播效果是参展者发出的信息通过会展媒介传递给对应的受众,用独特的呈现形态影响会展活动的参与者在认知和行为上产生变化,并产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归根到底,会展活动的过程上就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各种有效传播媒介把组织有关的信息传递给社会公众,以影响或改变公众的态度、观念、行为,通过相互的作用,创造有利于组织和公众发展的信息传播过程。
8.1.2传播学科下的会展人才培养
1.市场需求及会展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会展产业实践的飞速发展,会展实践活动的空间伴随着市场的需求以及我国会展业的不断发展而得到空前延展。特别是借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个平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充分展示了自身形象。我国目前会展行业的不断升温,带来了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巨增。数据显示,世博会期间上海就有近10万人的会展人才需求缺口;2010年广州亚运会也产生了20万的会展人才缺口;从2007年度统计中可以看出,会展专业人才岗位需求与求职者的比例为:上海10:1、北京8:1、广州8:1。到2010年,我国会展市场需要的会展设计人员已经达到200万人以上。据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的信息:目前上海会展业最稀缺的人力资源是具有系统思维和系统筹划能力的大师级的策划者、经营过上亿美元的金融策划师、公关专家以及优秀的项目经理等人才。面对迅速扩张的“朝阳产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迫切跟进的实际行动。
目前,我国会展教育基础相对薄弱,会展教育在教学模式、师资配置、课程设置、教材质量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会展是融操作性、实践性和理论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2006年,全国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有150多家,而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却超过了200门。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均衡的课程设置弱化了专业侧重点,弱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最终体现在学生会展专业能力差,市场适应能力弱。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会展人才,如何培养是当下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高校应结合学科优势和会展的多学科支撑的特点,在会展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从学科内涵上寻找特色,在学科特点上有所侧重,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性人才,真正做到会展教育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2.市场急需的会展传播人才类型
会展信息的传播者可以说包罗万象,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专业的会议或会展组织者,如会展公司;二是场馆;三是相关的服务性企业。所以会展业人才也被归纳为三个层次,一是专业的会议或展会组织者人才,包括策划、现场管理、招展招商人才;二是场馆管理人才和参展商方面的会展人才;三是服务人才,如翻译、物流、广告、旅游、饭店和搭建人才等。从信息传播的视角分析,目前市场急需的会展传播人才主要为以下几类:
首先是会展策划人才。会展策划人才是指从事会展的市场调研、方案策划、销售和营运管理等相关活动的人员。其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会展(会议、展览、节事活动、场馆租赁、奖励旅游等)项目的市场调研;会展的立项、主题、招商、招展、预算和运营管理等方案的策划;会展项目的销售;从事会展的现场运营管理。
可在会议、论坛、博览会、展览、展销、旅游、餐饮、物流、建筑、装饰、装修、艺术、设计、公关、礼仪等行业从事会展的策划与管理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对会展策划师主要工作内容的描述是:会展(会议、展览、节事活动、场馆租赁和奖励旅游等)项目的市场调研;会展的立项、主题、招商、招展、预算和运营管理等方案的策划;会展项目的销售;会展的现场运营管理。
其次是会展公关人才。会展活动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产品、劳务、观念等信息的传播,达到销售,提高知名度,塑造组织良好形象为终极目的的。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要求专业人员熟悉会展运作流程,具有营销策划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和公关协调能力。专家总结出会展业的两大特点:高度综合性和极强实践性。并指出会展人才应该具备很强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等素质。目前,国内专业的会展公司认为,公共关系与会展管理已成为两大高增长行业,二者的关联度甚大,都是企业推广与传播的战术手段,如何把二者有机地相结合,如何通晓与掌握公关知识,对于专业的会展人而言很重要。同时会展公司对会展专业人才的公关能力提出了应该具备的四个方面,包括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精神和英语能力。只有系统学习公关的理论及实践;理解公关管理的战略及战术;有效运用学科知识,才能帮助企业建立形象,改善营运,创造商机。因此,高校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市场动态和需求,培养集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精神和英语能力等公关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级会展人才。
第三是会展营销人才。会展营销人才是指会展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目标客户,提高会展品牌的价值和影响,从事会展服务、形象设计、定价、渠道、促销、宣传等手段所采取的一系列市场推广活动的专业人员。简言之,会展营销就是会展机构通过创造向目标客户提供会展信息、产品或服务、观念的一种传播和管理过程。会展营销人员的沟通载体是会议、展览会、奖励旅游、节事活动、各种场馆、会展城市等;会展营销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内部营销,二是外部营销。内部营销是指会展企业从“组织——员工——客户”这一关系传导理念出发,通过有效的培训和激励一线员工使其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内部营销是一项管理策略,其核心是提升员工的客户意识。外部营销是会展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所进行的营销环境分析、会议营销、展览营销、会展旅游营销、会展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会展营销人员的能力集中体现在其从事会展活动中的综合能力。
第四是会展设计人才。会展设计人才是指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从事大、中、小型会展、节事活动空间环境的展示设计、施工并提供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感染力的视觉化传达服务的人员。会展设计人才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是首先要有室内设计专业相关的学历,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并持有相关资格证书,掌握基本展位布置、展架设计能力的设计人员。其次,熟悉会展的基本流程,能独立完成设计,了解基本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最后,对品牌和客户有深刻的理解能力、独特的创意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综合比较和分析上述四类人才的特点,可以归纳出其共同具备的几种能力,即信息传播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精神和英语能力。在具体操作上要求具有专业方面的知识,包括策划与创新能力、活动执行与实施能力、协调沟通组织内外公众关系的能力、消费者行为研究能力、广告策划创意能力、市场调研等能力;积极的职业态度、团队精神、独立自主意识、开拓创新精神、服从意识、主动意识等素质;专业水平、职业道德、执行能力、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服务品质。因此,高校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市场动态和需求,培养集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精神和英语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级会展人才。
8.2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人才培养的支撑条件
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专业下设于传媒与人文分院。面对会展行业的不断升温所带来的会展专业人才需求的巨增现象,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分院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整合原有的新闻专业、广告专业、广播电视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力量,于2007年7月新增设了会展经济与管理新专业。浙大城市学院在以就业为导向、与浙江大学母体错位发展的培养模式上进行不断探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适应性的锻炼,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教学和教法改革,倡导多种教学方法和风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自己的“以项目驱动培养高级创新型广告会展人才”和“以参赛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的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8.2.1学校内外层面的资源整合为会展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平台
浙大城市学院整合各专业优势资源以推进会展特色专业的建设。学院大力建设校内教学和研究实践基地,建有浙大城市学院杭州城市会展研究发展中心、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中心、浙大城市学院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以及城市品牌传播研究中心等若干个研究机构和实践平台。院内综合实训基地会展中心占地约1100平方米,设备投入约140万元,购置教学仪器120余套(件)。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教师科研、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支持,不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专业水准有了较大提高,而且教师也通过参与获得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呈现出“双师型”特征。同时,学院积极拓展校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相继与佳德展览集团、西博会组委会、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杭州市国际展览中心、杭州市和平会展中心等浙江省主要会展机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政府部门、会展场馆等合作建立了校内外实习基地,输送学生参与企业会展、公关、广告活动,使学生在总体策划理念和实践上得到学习和锻炼。
通过合作,注重课题研究、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深度开发,很好地满足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为课程教学质量和实践训练提供了坚实保障。
8.2.2系与专业层面的资源整合和理论研究使会展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了保障
浙大城市学院在会展专业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上努力做到科学规划,目标明确。课程建设不局限于单门课程的建设,在创新专业方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路的基础上倡导课程群建设,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力度,为所在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会展专业承担学院核心课程群试点建设,整合了4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途径上进行探索并创新。会展专业的8名教师承担市级、院级的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设共7项,并且特别加大双语课程建设,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团队承担各类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的教改课题7项,出版教材7本。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制订优化组合式、拼盘式教学方案。在教学内容中安排实践环节、合作性作业、小组讨论、报告会、自学等,使系列课程在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方案、教案、课件、网络平台、平时作业、试卷、案例资料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教学资源。目前,会展专业已申报成功升级为杭州市首批特色专业。
8.2.3“政府—行业协会—高校”三方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使会展专业创出特色
浙大城市学院会展教育通过“政府—行业协会—高校”三方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会展高级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政府、企业的紧密合作,与杭州市人民政府西博办共同组建了杭州城市会展研究发展中心(简称会展中心)。中心连续数年被杭州市人民政府评为“西博会项目优秀组织单位”并获多项重要奖项。会展中心每年为学生提供2000余人次顶岗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杭州市重大会展项目的过程中大大提升了专业能力。特别是上海世博会期间,会展专业教师团队与会展中心员工共同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工作,组织学生系统地参与世博会杭州馆、世博会杭州主题论坛的筹备和运行工作,得到上海世博局、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被评为“杭州参与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多人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