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要在市场经济的肌体中生存与发展,只有加强管理。因此,企业管理者就要懂得企业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企业管理的方法、企业管理的职能、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组织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内容。
第一节 企业与企业管理
企业不是自古就有的,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也曾存在过家庭作坊、工场手工业作坊、家庭小店铺或商店等从事生产或流通的各种经济形式,但这些经济形式只是一种小生产的家庭经济形式,与现代企业不能相提并论。因此,企业管理者要了解现代企业的类型、企业管理的内容和企业管理的方法等知识。
一、企业与企业的类型
(一)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专门从事生产、流通和提供服务活动的营利组织,具有法人地位。企业是资源配置的载体,是经济组织。机关、社会团体等不是营利性组织,也就不是企业。因此,必须把行政组织与经济组织区分开来。企业是营利性的组织,以赢利为目的。
赢利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
(二)企业的特性
1.商品性
企业是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现代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组织,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有共性;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又有其个性。它直接从事经济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是为销售而进行活动的,工厂为销售而生产,商店为销售而进货,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商品性就完全显露出来了。
2.营利性
企业是为营利而建立的经济组织。获取利润是企业建立的基本目的,也是企业生存的前提条件。投资不能赢利,便没有人投资,也就没有企业;不能赢利,企业便不能扩大再生产,也就无法发展。从国家的角度来说,企业也是营利性的组织,国有企业通过上缴利润和纳税、其他企业通过纳税给国家形成主要财政收入,国家才可能有财政拨款来支持各项事业。
3.独立性
企业是独立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独立性,一方面来自企业出资者的权利,谁投资谁就要对企业说了算;另一方面,市场瞬息万变,如果企业不具有独立性,处处受制于某种组织或机构,就很难以企业特有的地位参与市场竞争。企业的独立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交往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4.系统性
企业本身是一个严密分工协作的生产经营系统,也是社会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
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和相互作用的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企业是人造系统,只有用企业的整体目标统率各自的具体目标,只有企业管理者、管理机构以及企业各部门构成一个整体,企业才能完成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任务;同时,企业必须适应社会这个大系统,自己才能生存和发展。
5.法人实体性
企业是民事活动的重要参加者和重要的民事主体,是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能力并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称企业是法人,是相对自然人而言,法律给它以相似于自然人一样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在:①企业是依法登记的经济组织;②企业拥有全部法人财产;③企业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经济争议的仲裁和诉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企业的类型
按资产构成的不同,企业可以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三种。
1.独资企业
独资企业是指个人出资经营,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统一的企业。即个人投资、个人经营、个人管理、个人受益、个人承担经营风险的企业。
2.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并共享收益和共担风险的企业。在具体运作时,可以由其中的一个合伙人经营,其他合伙人仅仅出资并共负盈亏,也可以由所有合伙人按协商一致的原则共同经营。
3.公司企业
公司是指依法由两个以上股东出资组成,或是由两个以上企业出资联合而成的企业。
按出资方式和股东承担责任不同,公司可分以下四种形式。
(1)无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组成,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的公司。即无限责任公司是指由无限责任股东组成的公司。
(2)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人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3)两合公司:是指由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混合而成的公司。其中,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有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以出资额为限负有限责任。
(4)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将注册资本分成等额股份,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本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可见,不同的公司具有不同的特点。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的组织形式主要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
二、管理与企业管理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对资源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是人类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管理的特征
1.管理具有两重性
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表现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因此,它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能,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结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组织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生产活动越来越复杂,其社会化程度越高,对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就越严格。所以说,管理是合理组织生产过程,使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力等要素得以有效组合,从而形成生产力的必要条件。管理的这种职能为一切管理所具有,是管理的共性,它不带有阶级性,是一种自然属性。
管理是在一定社会中进行的,必然受到所处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制约。管理活动必然要反映社会制度的特点,服从生产资料所有者实现其生产目的,维护现有的生产关系。管理的这种属性对不同生产关系的企业是不一样的,它代表了管理的特殊性的一面,带有阶级性,是管理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就是使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预期目标相一致。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次管理决策都要进行协调,没有协调就没有管理。
3.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目标
任何组织活动,都需要有计划与目标。管理就是通过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引导组织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共同实现目标。
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目标。管理者的责任分三个层次:一是管理一个组织。组织是一个整体,为此,管理者应明确管理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目标,如何使组织取得更大的效益。二是管理管理者。对管理者应通过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管理者应培养其下属。三是管理一个组织的具体运作和从事生产的员工。主要是激励组织成员发挥其创造的热情,求得组织的最佳效果。
5.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管理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工人,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都是以人为中心的,而由于人的价值观、人的物质利益、人的精神状态、人的素质、人的信仰,以及人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不协调,这些都需要人去协调解决。
(三)企业管理
有了企业,也就有了企业管理。所谓企业管理,就是由企业的领导者和全体员工,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决策与计划、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教育与激励,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上述定义说明了企业管理由谁来管、根据什么管、管什么、怎样管以及为什么管理等五个问题。通过管理,企业用尽可能少的消耗和尽可能少的资金,生产出尽可能好的、多的产品,不断满足市场或用户日益增长的需要。
(四)企业管理的内容
虽然工业企业的行业很多,产品复杂,但它们在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手段、管理的目的和管理的性质等方面存在着共性,为了便于研究,对企业管理的内容可作以下分类。
1.按企业管理对象来划分
企业管理可分为生产活动管理和经营活动管理两大部分。
生产活动管理是以生产活动为中心对企业内部有关活动进行的管理。它的管理是从人、财、物等资源和计划、标准等信息的输入开始,经过生产制造过程,输出产品和更高一级的信息,利用信息反馈实行控制的全部活动过程。包括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生产技术准备、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生产控制、信息反馈等方面。
经营活动管理是对企业以及外部有关活动进行的管理。是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以经营为中心的决策性管理。它的管理对象是从市场调查和预测开始,经过科学的经营决策,制订周密的经营计划,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进行广告宣传,开展销售服务等。
2.按企业管理内容来划分
企业管理可分为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两大部分。
纵向管理是按管理层次划分的管理,通常划分为公司管理、工厂管理、车间管理、班组管理等分级管理。
横向管理是按管理专业职能划分的管理,通常归纳为十大管理,即:计划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物资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等。
3.按企业管理性质来划分
企业管理可分为基础性管理、专业性管理、综合性管理三大部分。
基础性管理即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基础教育等。
专业性管理即各科室职能部门和各项专业管理工作。
综合性管理又称全面管理。这种管理和企业各项工作都发生直接联系,它渗透到各项工作的全部过程之中,而且要求企业全体人员都参与。它是全员性的管理,也是全过程的管理。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以满足社会用户需要为目标的全面计划管理;以发展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的全面技术与质量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全面经济核算;以调动员工积极性、开发人才为目标的全面劳动人事管理。
由以上分析可见,企业管理这门学科不是单纯的经济学科或技术科学,而是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五)企业管理的方法
企业管理的方法包括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数学方法和教育方法等。
1.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企业或国家的各级管理机构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手段,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执行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的一种方法。
行政组织是按照行政管理需要组织起来的管理单位,它的主要职能是接受上级领导的授权和命令,向下级授权和下达命令。它实行严格的授权制度,每一级行政组织和每一个领导职务都有严格的职责和权力范围,下级要对上级的命令负责并贯彻执行,上级对下级的行动和结果负责。行政手段是指各种行政的决议、决定、命令、计划、规章制度、纪律、工作程序、标准、定额等。行政方法具有强制性,直接左右被管理者的行动,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讲究科学性,注意从实际出发。只有正确的指令、规定,才能保护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任务的完成。
2.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是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经济手段(如工资、奖金、罚款等)和经济方法(如经济合同和经济责任制等)来执行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的的方法。经济方法和行政方法是不同的,它不是用强制的手段和办法来直接组织、指挥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它的实质是贯彻按劳分配,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能主动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关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努力完成生产工作任务。
3.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指实行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用经济法规来管理企业活动。经济法规是我国法律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调整国家机关、企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以及它们与公民在经济生活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是国家管理经济的主要工具,是经济生活中的规范和准则。用法律方法管理企业是为了保证经济管理能按照客观规律和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