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产品产值指标
产品产值指标是在计划期内完成的劳动成果数量的货币表现。这种指标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将使用价值不同的各种产品的实物量进行汇总。产值指标有商品产值、总产值和净产值。
(1)商品产值。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出产的可供销售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它表明企业在计划期内向社会提供的商品总量。
(2)总产值。是指用货币表现的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完成的工作总量。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总的规模和水平。
(3)净产值。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它反映企业的生产劳动成果,它不受原材料等转移价值的影响。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
(三)生产指标与生产能力的平衡
生产指标与计划生产能力的平衡可以采用产量和台时两种方式,在大量大批生产条件下,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进行平衡时可以用实物产量相比较。在多品种成批生产或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也可以用生产任务所需台时数与计划生产能力所具有的台时数相比较,以反映设备的负荷情况和计划能力的利用程度。
(四)产品出产进度的合理安排
在生产计划指标和计划生产能力进行平衡后,还必须安排产品出产进度,把计划期内的生产任务按品种、数量和出产期限,具体地安排到各个季度和各个月份。
1.合理安排的要求
(1)保证订货合同规定的产品品种、数量、质量、出产期限任务的完成。
(2)进行各种产品的合理搭配,使企业各车间在全年各季、各月的负荷比较均衡。
(3)注意和生产的技术准备、技术的组织措施、物资供应等工作在时间上紧密衔接。
(4)注意全面考虑,留有余地,还要注意计划年度和跨年度的生产安排相衔接。
2.合理安排的方法
(1)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主要是合理地确定日产水平和分季、分月产量的增长幅度,一般产品出产进度安排方法可以采用平均分配法、分期递增法、小幅度连续增长法和抛物线递增法等。
(2)成批生产企业。主要是合理地组织各种产品的搭配生产。对于经常生产、产量较大的产品,可以用细水长流的方式,在全年内均衡地安排生产;对于产量较少的产品在不影响交货期的前提下组织集中生产,以减少同期生产的品种;对于新产品要考虑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关键设备和关键工种加工的工作平衡,必须适当分散,同时新旧产品上、下场要有一定的交叉时间。
(3)单件小批生产企业。主要是按用户不同的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规定的交货期来安排产品出产进度,一般先安排已明确的生产任务,对尚未明确的任务只作概略的计划,待接到用户订货单后再加以具体化。
二、期量标准
(一)期量标准及其作用
1.期量标准的概念
期量标准是指劳动对象(产品、零件)在生产过程中有关时间和数量方面所规定的标准数据。
2.期量标准的作用
期量标准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依据,采用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方法制定期量标准,可以正确规定产品的投入和出产时间,使生产中的在制品数量保持在正常合理的水平,缩短生产周期,并可组织均衡生产,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二)常用的期量标准
1.批量
批量是指一次投入或产出同种制品的数量。在产量任务一定的情况下,采用的批量愈大,产品轮番生产的次数就愈少,生产过程就比较稳定,可以减少设备调整时间和费用,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但增大批量又会延长每批产品的生产周期,增加生产中在制品数量,增加在制品占用的生产面积、存储费用以及资金占用量。因此,必须正确选择经济合理的批量。
计算批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经济批量法和最小批量法两种。
(1)经济批量法(最小费用法)。它是以经济为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费用的影响来确定批量的方法。
设:Q为经济批量;N为计划期产量;A为每次设备调整费用;C为单位产品成本。
(2)最小批量法。它是以充分利用设备的观点来确定批量的方法。它要使确定的批量能保证设备调整时间损失对加工时间的比例,不得超过所允许的数值。
采用此法计算批量,不必每道工序都进行计算,只对主要工序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2.生产间隔期
生产间隔期是指前后相邻两批同种制品投入或产出的时间间隔。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的关系可用下列计算公式表示:
批量=生产间隔期×平均日产量,平均日产量=计划期产量÷计划期工作天数。
当平均日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批量和生产间隔期成正比例关系,它们可以先确定批量再决定生产间隔期(以量定期法);也可以先确定生产间隔期再决定批量(以期定量法)。
3.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部日历天数。生产周期的长短与企业的生产组织、劳动组织、计划工作的水平,以及各类产品的生产工艺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缩短生产周期,对适应市场变化、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4.生产提前期
生产提前期是指产品(零件、部件)在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投入(或出产)的日期比成品出产日期所提前的天数。正确确定生产提前期,对于保证各工艺阶段的衔接、协调和实现均衡生产、按期交货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产提前期可分为投入提前期和出产提前期,它决定于各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生产间隔期和保险期。
某车间出产提前期=后车间投入提前期+本车间保险期
某车间投入提前期=本车间出产提前期+本车间生产周期
以机械行业为例,在各工艺阶段生产间隔期都相等的情况下,生产提前期和生产周期、具体计算时,先以装配车间的出产提前期为“0”,然后按工艺过程反顺序进行。
5.在制品定额
在制品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生产过程各环节所需占用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的数量。在制品定额是协调和控制在制品流转交接,均衡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的主要依据。合理的在制品定额,应既能保证生产的正常需要,又能使在制品占用量保持最适当的水平。
不同生产类型和生产组织形式的企业,采用的期量标准是不同的。大量生产类型的企业,一般采用节拍、节奏、流水线工作指示图表、在制品定额等。成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一般采用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在制品定额等。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一般采用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产品装配指示图表等。
三、生产作业计划
(一)生产作业计划及其作用
1.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
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即把企业的年度、季度生产计划中规定的月度生产任务以及临时性的生产任务,具体分配到各车间、工段、班组以及每个工作地和个人,规定他们在月、旬、日、轮班以至小时的任务,并按日历顺序安排进度。
2.生产作业计划的作用
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联系各个生产环节,组织日常生产活动,落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是建立正常生产秩序,保证均衡生产,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当产品结构简单、车间按对象专业化原则组织,各车间之间没有半成品供应关系时,只要将企业的生产任务按照各车间既定的专业分工及生产能力的负荷情况,直接分配即可。
当车间是按工艺专业化原则组织,车间之间有相互提供半成品关系时,厂部分配车间任务,就要在保证成品出产期限的前提下,解决好各车间的生产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的衔接平衡问题。按不同生产类型,可采取不同的方法。
1.大量大批生产类型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在制订生产作业计划时通常采用在制品定额法,即运用在制品定额作为调节车间任务的标准,按产品生产工艺的反顺序来规定各车间的计划投入量和出产量,保证车间之间的衔接。
各车间的出产量和投入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根据计划出产量先规定最后车间的投入量,然后依次反推,计算前面车间的出产量和投入量。
某车间出产量=后车间投入量+该车间半成品外销量+(中间库半成品定额-中间库半成品期初预计存量)
某车间投入量=本车间出产量+本车间计划允许的废品数+(本车间内部在制品定额-本车间计划期初预计在制品数量)
2.成批生产类型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成批生产类型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不定期地重复或轮番生产的产品,通常采用累计编号法。即从年初或从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开始,按生产先后顺序累计确定。具体编制步骤如下:
(1)计算产品在各车间计划期末应达到的累计出产和投入的号数
某车间出产累计号数=成品生产累计号数+本车间出产提前期×成品平均日产值
某车间投入累计号数=成品出产累计号数+本车间投入提前期×成品平均日产值
(2)计算各车间在计划期内应完成的出产量和投入量
计划期出产(投入)量=计划期末(投入)累计号数-计划期初出产(投入)累计号数(3)按批量对车间的出产量和投入量进行修正,使车间出产(投入)的数量和批量相等或是批量的倍数。
3.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一般按订货单来制订生产作业计划,通常采用生产周期法来确定车间的具体生产任务。生产周期法是根据每项订货合同规定的交货期限和预先制定的产品生产周期进度表,用反工艺顺序依次确定产品和零部件在各生产阶段投入和出产时间的计划方法。其具体编制步骤如下:
(1)根据订货要求,制定各种产品的生产周期图表。
(2)按照各种产品的生产周期图表,编制全厂各种产品投入和出产的综合进度计划图表,并确定各种产品在各加工阶段的投入和出产日期。
(3)编制车间月度计划时,只需在综合进度计划图表中摘录该车间当月投入和出产的任务,再加上月结转和临时承担的任务。
四、生产作业控制
生产作业控制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到成品入库为止的生产全过程中,以作业计划为标准在时间上和数量上所进行的控制。生产作业控制的内容如下。
1.生产进度控制
(1)投入进度控制。是指控制产品(零部件)开始投入日期、数量、品种是否符合计划的要求,还包括原材料、毛坯、零部件投入提前期和设备、人力、技术措施项目投入使用日期的控制。
(2)出产进度控制。是对产品(零部件)的出产日期、出产提前期、出产量、出产均衡性和成套性的控制。
(3)工序进度控制。是对产品(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经过的每道加工工序的进度所进行的控制。
2.在制品控制
在制品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在制品、实物和账目进行的控制。它是保证在制品的质量、减少损坏、节约流动资金、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和避免积压的有效措施。为了有效控制在制品,必须对在制品的投入、生产、领用、发放、保管、周转做到有数、有据、有手续、有制度、有秩序。
五、生产调度工作
生产调度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的工作。生产调度工作要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而生产作业计划要通过生产调度来实现。
1.生产调度工作的主要内容
(1)检查各生产环节的零件、部件、毛坯、半成品的投入和出产的进度,及时发现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
(2)检查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各项生产作业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