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件移动方式的选择
在具体选择加工对象的移动方式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以下各种因素。
1.企业的生产类型
在大量大批生产条件下,采用平行移动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较为有利,特别在组织流水生产时,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更能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而在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由于零件种类多,数量小,加工顺序和工作地不固定,很难组织平行移动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因此采用顺序移动方式较适宜。
2.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形式
按工艺专业化设置车间或班组时,由于零件的各个加工工序是在不同的生产车间进行,运输路线长,不利于逐件运输,这样就适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而按对象专业化设置车间或班组时,由于设备和工作地是按照产品生产的工艺过程排列的,所以可采用平行移动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3.零件的重量和工序劳动量的大小
零件较轻,工序劳动量又较小,采用顺序移动方式更有利于组织运输,节省运输费用;反之,若零件较重,工序劳动量又较大,零件的运输只能逐件进行,则采用平行移动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较适宜。
4.调整设备所需的劳动量大小
如果因改换加工对象而调整设备所需的时间很长,劳动量很大,那么还是采用顺序移动方式为好;反之,则适宜采用平行顺序或平行移动方式,以进一步缩短零件的加工周期。
5.生产任务的轻重缓急情况
对于那些任务紧、时间急的加工任务,采用平行移动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更能保证任务的迅速完成。
在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的情况下,既可以采用其中一种移动方式,也可以三种移动方式同时结合使用,从时间上达到合理组织生产过程要求。
五、生产流水线的组织
流水生产是对象专业化生产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高效率的生产组织形式。
在流水生产线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加工的产品,劳动对象的工艺过程都按照规定的路线、速度、间隔时间,从一个工作地到另一个工作地流动,顺序完成工序作业的生产过程。
(一)流水生产的特征和条件
1.流水生产的特征
(1)流水线的各个工作地都固定地作一道或少数几道工序,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很高;
(2)各工作地按照劳动对象加工的工艺顺序排列;
(3)流水线上各道工序(工作地)的加工时间是相等或简单的倍数关系;
(4)按照预先规定的节拍出产产品,使加工各道工序的工作地数量同各道工序时间的比例同步化。
在工业企业里,流水生产线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好的形式是自动流水生产线。
在这种流水线上加工产品,是由许多紧密联系的机器和机器体系联合进行的,它采用自动装置,自动地完成从投料、工艺加工、检验、运输、包装等工作的全部内容。
2.实行流水生产的条件
实行流水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产品方向明确,生产任务稳定,产品数量大,产品结构和工艺要求比较稳定,各工序之间的劳动时间比较协调,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等。
(二)组织流水生产的步骤和方法
组织流水生产线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如下。
1.审查产品的结构和加工工艺
要搞好流水线的设计工作,首先要根据产量的大小,生产时间的长短,确定流水线的形式。此外还要做好产品结构的改进和工艺规程的审查工作。改进产品结构是为了使产品的结构适应于组织流水生产的要求。审查工艺规程,是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考虑使用所选工艺的专用设备的可能性,尽可能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减少手工操作,修订工时定额,调整加工顺序和改变加工种类,使同组零件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工艺过程等,保证生产流水线具有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2.计算和确定流水生产线的节拍
节拍是指流水线上前后出产两种同样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它是设计流水线的基础,同时也是表明流水线出产量大小的一个指标。
3.组织工序的周期化
在流水线上,各道工序加工时间,应当同流水线的节拍相同或者成倍数关系。要实现这一点,必须通过工序的周期化工作。
实行工序的周期化,主要是通过工艺的设计和改建,用工序的集中和工序的分散来调整工序时间的长短。工序的集中,是把几道比较小的工序合并为一道工序。工序的分散,是从一道较长工序中,分出部分作业,合并到较小的工序中去。通过工序的集中和分散,把各道工序时间与节拍调整成比例关系。此外,还可以通过采用先进工艺,合理设置工作地和配备工人,改善设备状况等方法,来调整工序时间的长短,实现工序的周期化。
4.确定各工序的工作地数量(或机器设备数量)
各道工序的加工时间的长短是不尽相同的,为了适应流水线的节拍,就要正确计算和确定各道工序所需要的工作地数量(或机器设备数量)。
5.选择流水线上工作地的安排方式及传送装置
在排列工作地(或机器设备)的时候,应该使产品从一个工作地到另一个工作地运输距离最短,消耗时间最少,生产面积利用最充分。还应当注意,既要保证生产工人操作方便,又要考虑到辅助部门工作的方便,为满足以上要求,流水生产线的工作地通常按直线或单向运输线来排列。
工作地之间的运输,如流水生产的批量很大,一般可采用机械化的传送带式的运输设备,工人就在传送带旁进行加工。但是并不是任何流水生产中都需要传送带,在有的流水线上,是采用专门吊车、各种牵引装置、手推车等运输工具,以解决产品从一个工作地到另一个工作地的运送问题。
(三)生产线
流水生产是先进的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在不具备流水生产的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采用生产线的组织形式。
生产线是按对象专业化组织起来的多品种的生产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流水线的原理进行组织的,但低于流水线的水平。生产线具有的特点是:生产线是以零件组(结构上、工艺上相似的多种零件)为加工的对象。它拥有完成该零件组加工所需的设备,并按零件组中的主要零件或多数零件的加工顺序排列。它并不像流水线那样严格按节拍出产产品,因为零件组中各零件的工序时间很难做到相等或成整倍数。
综上所述,生产线的经济效果低于流水线的经济效果,但它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适应较多品种的需要。在产品品种规格较为复杂,零部件种类多、数量大,设备不足的企业里,采用生产线的组织形式是比较适宜的。
第二节 生产能力的核定
企业的生产能力是企业能否按期完成生产任务的保证,也是企业编制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的依据之一。因此,企业应努力使生产能力和生产任务达到平衡,使生产能力得到充分的利用,使生产任务得到落实。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和种类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
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在合理的生产组织技术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各生产环节直接参与生产的固定资产,能够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产品的最大数量,或处理一定原材料的最大数量。
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各个生产环节、各种固定资产的综合生产能力,而不是某一环节的个别机器设备的生产能力。表示企业生产能力的时间单位,一般以一年来计算。对于流水线、自动线和单机,有时也用班产量或小时产量来表示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能力通常是用最终产品的实物量来反映的,如以年产柴油机的台数等来表示机械企业的生产能力。但是,对由于某些原材料的成分的变化而对产品生产量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为了使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致因原材料的变动而变动,它们的生产能力是用一年内(或一昼夜)能够加工处理的原材料的数量来表示。如用日榨甘蔗的吨数,来表示制糖厂的生产能力。
(二)生产能力的种类
1.设计能力
这是工业企业设计任务书和技术设计文件中规定的生产能力。它是根据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产品方案、全部技术装备和设计数据计算出来的最大年产值。
2.查定能力
这是在没有设计能力,或者原有设计能力由于工业企业的产品方案和技术组织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已经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时,由企业重新调查核定,并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的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是根据企业现有的条件,并且考虑到企业在查定时期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效果来计算的。
3.计划能力
这是指工业企业在计划年度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它是根据企业现有的条件,并且考虑到企业在计划年度内所能实现的各种措施效果来计算的。
以上三种生产能力,各有不同的用途,当确定企业生产规模、编制企业长远计划、安排基本建设计划以及确定重大的技术组织措施项目时,应当以设计能力或查定能力为依据。当企业编制年度生产计划、确定生产目标时,主要是以计划能力为依据。
二、决定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
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主要是由下面三个因素决定的。
1.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数量
这是指计划期内所拥有的全部能够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厂房和其他生产用建筑物的数量。机器设备包括正在运转、修理、安装或等待改装的设备,以及因生产任务变化而暂时停止使用的设备。但经上级批准外调、准予停用、报废的设备,或因为损坏严重,已丧失了原有生产能力,而在计划期内不能修复使用的设备,以及企业按规定作为备用的设备等不计算在内。
2.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有效工作时间
这是指按照企业现行工作制度计算的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的全部利用时间。在连续生产的企业里,机器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等于日历时间减去计划停修时间,生产面积利用时间是在日历时间中扣除节日、假日时间之后,按照企业规定的工作班次来计算的,其中还要扣除计划停修时间。
3.生产性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生产性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包括机器设备的生产效率和生产面积的生产效率。机器设备的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机器设备的产量定额或者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生产面积的生产效率。是指单位面积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
三、生产能力的核算
根据上述因素,就可以按照各生产环节的机器设备,分别计算生产能力。
(一)核算生产能力的一般方法
为了评定生产能力的合理利用状况,通常还要计算生产能力利用系数或生产能力利用率。若系数等于1,则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要求相适应;若系数大于1,则表示能力不足;若系数小于1,则表示能力有富裕,任务不足。
(二)多品种的生产能力核算
1.按代表产品进行核算
这一方法就是从众多品种中选择一种产品作为代表产品,其他产品则通过换算系数折合为代表产品,然后据以计算生产能力。其核算方法与单一品种相同。所谓代表产品是指企业发展方向的主要产品,而且产量较大,工艺结构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按假定产品进行核算
当产品品种杂、劳动量相差很大,不易确定代表产品时,可利用假定产品计算生产能力。
用假定产品计算生产能力,关键在于先要算出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四、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
提高企业生产能力,主要是使企业在不增加投资、不增加设备和人员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组织生产来增加产量,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途径如下。
1.改善设备的利用时间
主要是减少设备的停歇时间,更好地利用制度工作时间。例如延长设备的修理间隔时间,缩短停修时间,尽量安排节假日修理,加强日常的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成套性,加强生产准备工作等。
2.提高设备的利用强度
主要是提高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消除机器设备的空运转;减少设备调整时间,提高设备负荷率。
3.降低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量
主要是改进产品结构,改进产品制造的工艺方法,采用先进的操作方法。
4.改善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
5.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效率。
第三节 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
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是对企业的生产任务作出统筹的安排,是企业进行生产管理的依据。因此,编制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
一、生产计划
(一)生产计划及其作用
1.生产计划的概念
生产计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完成的产品生产任务及其进度的计划。它具体规定着企业在计划内应当生产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产值、生产期限和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等计划指标。
2.生产计划的作用
生产计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生产目标的行动纲领,是组织生产的依据,也是编制其他计划的基础。
(二)生产计划的指标
1.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该生产产品的品种和品种数。它表明了企业在品种方面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反映了企业研究开发及更新产品的努力程度,也反映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各种产品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它表明了产品本身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工作质量的好坏;也反映了企业的产品在使用价值方面能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和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3.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产量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可供销售的产品的实物数量。它表明了企业向社会提供使用价值的实物量和生产发展水平与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