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制定劳动定额的要求
1.制定劳动定额的要求
制定劳动定额的要求,可归纳为三个字:快、准、全。
快:是时间上的要求,花费时间要少,制定要及时。
准:是质量上的要求,定额的准确性要高。
全:是范围上的要求,凡是能够制定定额的工作都应有定额。
这三方面的要求,最核心的要求是准。定额水平要准确,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劳动定额水平要先进
劳动定额的水平,反映着对员工劳动量的要求。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管理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工人操作水平的综合反映。
定额水平应该是先进合理的,也就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大多数工人可以达到,部分工人可以超过,少数工人可以接近的水平。这样的水平,一般叫做平均先进水平。它既不是少数人达到的先进水平,也不是多数人已经达到的水平,而是介于先进水平和总平均水平之间的水平。
四、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1.经验估工法
经验估工法是由有实践经验的员工、劳动定额员、技术人员相结合,总结实践经验,结合分析设计图纸、工艺规程和产品实物,以及考虑所用的设备、工具及其他生产条件,直接估计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手续简便、工作量小、易于掌握,便于定额的及时制定和修订。缺点是比较粗糙,容易受工作人员水平和经验的限制,容易出现定额偏高偏低的现象。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新产品试制、一次性或临时性的生产任务。
为了提高经验估计的准确性,可以应用“三点估计法”,即由三个人背靠背分别制定定额,得出三个不同指标,一个先进指标a,一个中间指标m,一个保守指标b。然后再求出这三个指标的加权平均值,以这个平均值作为定额。
2.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根据过去同类产品或类似零件、工序的实际耗用工时统计资料,经过认真分析和整理,并考虑到今后企业的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来确定定额的方法。
统计分析法简便易行,工作量小,因为占有比较多的统计资料为依据,比经验估工法更能反映实际情况。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生产条件比较正常、产品比较固定、批量较大的产品的生产,并且要求企业具有健全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制度。
3.类推比较法
类推比较法有两种制定定额的方法:一种是根据已生产过同类型产品的定额来推算确定产品的工时定额。另一种是将产品零件,按几何形状相似、加工部位相同、工艺方法相近的要求进行分类分组,从每组中选出代表件(或工序),用经验估工法或统计分析法为代表件制定定额,并把其他件同代表件比较,制定出非代表件的定额。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容易保持同类产品之间定额水平的平衡。定额的准确程度较经验估计法为高。其缺点是:分类分组工作量大;在选择代表零件时,若有不当则会影响定额的准确性;在缺乏可比性情况下就不能采取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品种多、规格杂的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
4.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是在分析技术组织条件,总结先进经验,挖掘生产潜力,设计出合理的工序结构及程序,拟定合理的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观察和测定或通过技术计算来制定定额的方法。由于确定时间所用的方法不同,技术测定法又可分为分析研究法和分析计算法。
采用分析研究法制定定额时,作业时间用测时的方法来确定,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准备和结束时间用工作日写实的方法来确定。
采用分析计算法制定定额时,主要是根据定额手册中所提供的定额标准来进行计算的。
定额标准主要是通过测时、写实或其他调查统计方法积累资料而制定的。
技术测定是制定定额的一种科学方法,确定的定额有比较充分的技术依据,定额准确性较高,比较先进合理。其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手续比较复杂,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技术组织条件正常、品种少、批量较大的产品,以及流水生产线等。
五、劳动定额的贯彻和修改
定额的制定仅仅是定额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是保证定额的贯彻执行。贯彻执行劳动定额,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并实施各种技术组织措施,为工人完成定额提供各种必要条件。
(2)开展劳动竞赛,推广先进经验,提高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平。
(3)把定额的贯彻同工资奖励制度结合起来,从物质利益上鼓励工人完成和超过定额。
(4)加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统计、检查和考核。
为了使劳动定额保持先进合理的水平,定额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就必须及时修订。但劳动定额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宜经常变动,频繁修改。因此,定额的修改应定期进行,一般以一年修改一次为宜。在特殊情况下,亦可进行不定期的临时性修订,如当设计图纸、工艺规程、设备、工艺装备以及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发生较大变化时,对定额进行局部修改或重新制定。
第三节 编制定员
企业编制定员必须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中心,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精打细算,在保证生产和工作需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使用人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一、编制定员的概述
1.编制定员
编制定员是指企业的机构设置和根据已定的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规定企业进行正常生产活动所需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
2.做好编制定员工作的意义
搞好编制定员工作,可以为合理地设置机构和配备各类人员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不断改善劳动组织,挖掘劳动潜力,从而不断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
编制定员工作的核心是定员水平问题。某一岗位必须配备多少人员,这是一个定员数量的水平问题;某一岗位必须配备什么样的人员,这是一个定员质量的水平问题。两者应是统一的,互相制约,不可偏废。
3.编制定员要先进
先进合理的定员水平是指定员的数量必须是先进的,不能人浮于事,做到工作量饱满;定员的质量必须是合理的,要做到使用对路,人尽其才,有利于全体员工的文化技术管理水平、劳动技能和工作热情的有效发挥,做到合理使用人力。对那些能力不符合工作要求的员工决不能搞什么“搭配”,特别不应分配到关键岗位上去。对于因为开展了定员工作后而多余的人员,一定要广开门路,妥善安排,决不能“窝”在企业里。
二、编制定员工作的原则
1.执行上级有关编制定员工作的规定和政策
企业在确定编制定员时,既要执行上级的规定与政策,又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组织机构要精简,人员配备要相对地少,能以较高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来完成既定的生产和工作任务。
2.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适当
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生产人员的比例,以及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要适当,使他们能相互协调,保证生产经管活动的顺利进行。
3.管理制度要健全
编制定员一经确定,必须坚持执行。企业及其所属部门,都不得擅自增设机构和人员;对现有劳动力要合理安排,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材尽其用。
三、编制定员的方法
1.按劳动效率定员
按劳动效率定员就是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人劳动效率来计算定员人数。
2.按设备定员
按设备定员就是根据设备数量、工人的看管定额和设备开动班次来确定人员数。计算公式如下:
定员人数=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的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
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以机械操作为主的工种。
3.按岗位定员
按岗位定员就是根据工作岗位数确定工人数。主要适用于看管大型设备和联动机器的工种,企业的警卫人员等也可采用这种方法。
4.按比例定员
按比例定员就是按照与员工总数或某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规定某种人员的数量。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服务人员的定员数;某些生产人员也可按这种方法来确定。
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确定企业管理人员的定员数。
四、员工需要量计划
定员是企业编制员工需要量计划的重要依据,而员工需要量计划又要根据企业计划年度的生产任务和组织条件的变化,及时对定员进行调整和修改。
员工需要量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在保证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生产任务、定员标准和劳动定额,确定计划年度对各类人员的需要量。
员工需要量计划的主要指标有期末人数和平均人数。期末人数是指计划期最后一天企业的在册人数,它可以表明员工人数的增减变化;平均人数是企业计划年度平均拥有的员工人数,它反映企业完成生产计划需经常保持的员工人数,是计算生产率和平均工资的依据。
员工需要量计算出来以后,要与定员标准、企业现有员工人数进行比较,从数量、工种、熟练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平衡,从而了解人力的余缺。对超过定员标准的富余人员,要广开门路,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妥善安排和处理。对现有人员少于定员人数的,企业应发动群众,挖掘节约人力潜力,尽可能在增产不增人的条件下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确实需要增人的企业应按照专业技能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办法自行招收。
[复习思考题]
1.企业劳动组织有什么任务?
2.多机床管理是一种先进的作业组织,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制定或修订劳动定额有什么作用?
4.劳动定额水平为什么要保持先进水平?
5.企业做好编制定员工作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