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企业劳动管理,对于有效地利用劳动时间和机器设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劳动组织
企业劳动组织工作的任务,在于正确处理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之间及劳动者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调整和改善劳动组织形式;在合理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正确配备劳动力,以充分利用劳动时间,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劳动组织工作的内容包括劳动分工、作业组的组织、工作轮班的组织、工作地的组织与编制定员等。
一、劳动分工
企业劳动分工是根据企业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将整个生产工作内容划分成许多组成部分,以便由不同工种员工分别完成的一项工作。劳动分工的目的是合理配备员工。劳动分工可以使人尽其才,各施所长,充分利用工时,保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劳动分工的主要形式有:
(1)按工种分工,如机械加工可分为车工、铣工、磨工等;
(2)按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分工;
(3)按技术等级的高低分工,如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
二、作业组的组织
作业组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把生产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工人组织在一起的劳动集体,是工业企业劳动组织的最基本形式。体现了劳动分工在空间上的协作关系。
作业组同生产班组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生产班组内可能有几个作业组,这时作业组的规模就要比生产班组小。在下列情况下需要组织作业组。
(1)生产工作不能分给个人单独进行,而需要由几个工人共同完成时。如装配作业组、设备修理组等。
(2)为了看管大型复杂的联动机。如锻压组、炉前组等。
(3)工人的劳动成果间有密切的联系,需要加强劳动协作和配合时。如流水线上的作业组等。
(4)工人没有固定工作地点或工作任务,为便于调配工人的工作时。如电焊作业组、厂内运输作业组等。
(5)为了使生产和准备工作紧密配合时,如把修理工、运输工同生产操作工编为一个综合作业组等。
不论哪一种作业组,都必须注意合理配备作业组的成员,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正确地选拔作业组的组长。
三、工作轮班的组织
工作轮班是把员工之间的协作关系,从时间上有效地组织起来,体现了劳动分工在时间上的协作关系。正确地组织工作轮班,对于合理地使用劳动力、充分利用生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有着重要作用。工作轮班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一)单班制
每天只安排一个班次进行生产活动。单班制工人通常上日班,工作和休息时间固定,组织和管理方便,可以利用班前班后时间进行设备的维修,但厂房和设备不能充分利用。
(二)多班制
1.两班制
每天分早、中两个班组织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
2.三班制
每天分早、中、夜三班组织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具体又有三种形式:
(1)间断性三班制。每个工作日分三班组织生产,公休时停止生产,休息后轮换班次。
为了照顾工作休息,一般采用反倒班。
(2)连续性三班制。全年除检修设备等时间外,无公休日,连续组织三班生产。工人采用两种轮休制。一是在三个固定的轮班里每班均按6比1配备替休人员,称为三班轮休制;二是在三个轮班内,另配半个班进行替换,称为三班半轮休制。
(3)四班三运转。企业在连续生产的情况下,开设四班,实行三班轮流生产,每班8小时,一班休息,逐班轮休。这是以8天为一个循环期,工人在循环期内轮休2天的轮班工作制度,一般采用顺倒班。
实行多班工作轮班制度,各项人员的配备在数量与质量上要保持相对平衡与稳定,要合理安排员工的倒班和轮休,加强对中、夜班的管理。
四、工作地的组织
1.工作地和工作地的组织
工作地是工人利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场所。工作地的组织工作,就是要在一个工作地上,把这三者科学地组织起来,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人、机、物之间有合理的布局与安排,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合理组织工作地的意义
合理地组织工作地,可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时间,充分利用设备,节约用地面积,使工人在最方便、最安全、最卫生的条件下,以最高的效率来从事生产活动。
3.工作地组织的内容
(1)合理装备和布置工作地。按照放取方便、节省面积的要求,科学地确定设备、原材料、半成品的摆放位置和劳动者的工作位置,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2)保护良好的工作秩序和环境。按照生产和劳动保护要求,工作场地必须保持整齐、清洁,具备良好的工作秩序和气氛,以保证员工的劳动安全与健康。
(3)组织好供应服务工作。原材料要限额送到工作地,图纸等技术文件、半成品要按质、按量及时供应;设备检修、计量测试等服务工作应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做好,以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五、多机床管理的组织
1.多机床管理的基本原理
多机床管理,是指一个员工或一组员工同时看管几台设备的一种先进作业组织形式。
组织多机床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利用工作时间,节约人力,提高生产率。
组织多机床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员工利用这台机床的机动时间(即自动走刀时间),去完成其他各台机床的手动或机手并动操作。因此,员工看管的任何一台机器的机动时间,必须大于或等于员工看管其他机器的手动、机手并动、员工来往机器间的走路时间之和。机器设备的机动时间越长,员工操作的手动时间越短,员工看管的设备数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2.多机床管理的组织形式
由于各种机器设备的机动和手动时间的组成不同,因而多机床管理的组织形式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1)员工看管同一种机床,加工同一种零件,每台机床加工零件所需的机动时间和手动时间相等。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员工看管机床台数。
(2)员工看管的是同一种机床,加工不是同一种零件,每台机床加工零件所需工序时间相等,但机动时间不相等。
组织多机床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员工的作业时间,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使机床的机动时间和手动时间集中,并缩短机床的手动时间,以扩大看管机床数量。只有这样,才能在充分利用设备的前提下,使员工看管更多的机床,同时要避免员工过于紧张和疲劳。
第二节 劳动定额
制定、修改、执行劳动定额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
一、劳动定额的概述
1.劳动定额的概念
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零件、部件)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消耗量标准。
2.劳动定额的基本表现形式
(1)工时定额,也称时间定额,是指生产单位合格产品(零件、部件)或完成产品的某一道工序所需消耗的工时数量标准;
(2)产量定额,是指单位时间内应当完成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
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互为倒数关系。
3.劳动定额的作用
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正确制定和贯彻劳动定额,对加强企业管理、组织和推动企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可概括为:①企业计划工作的基础;②推广先进经验,开展劳动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③企业经济核算和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基础;④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合理组织工资奖励工作的依据。归根到底在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工时和机器设备,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时间定额的构成
时间定额的构成,是指在一件产品(零件、部件)或一道工序的时间定额中应该包括哪些工时消耗。员工在生产中的工时消耗可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定额时间和非定额时间。
(一)定额时间
定额时间是工人为完成规定的生产工作任务所必须消耗的时间。它包括:作业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自然需要的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
1.作业时间
指直接用于完成生产任务、实现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2.布置工作地时间
指工人用于照管工作地,使工作地保持在正常工作状态所需的时间。
3.休息与自然(生理)需要时间
指工人在工作时间内由于劳动繁重、紧张而又无间隙的情况下必需的休息时间,以及生理需要的时间。
4.准备与结束时间
指工人为了生产一批产品事先进行准备和事后进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其特点是每加工一批产品只消耗一次,它的时间长短与该批产品的批量大小基本无关。
(二)非定额时间
非定额时间是指那些并不是为了完成规定的生产工作任务所必须消耗的时间。包括工人在轮班中做了自身生产任务以外的工作所消耗的非生产工作时间,以及工人不从事生产而造成的停工损失时间。
由于非定额时间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工时损失,在制定劳动定额时,这部分工时消耗不应计入。
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在计算时间定额时,准备与结束时间应有所不同。在大量大批生产条件下,由于工作地经常固定地加工同种产品,分摊到单位产品上去的准备与结束时间很小,可以略去不计;在成批生产条件下,准备与结束时间应按一批产品的数量分摊到每一件产品的时间定额中去;在单件生产条件下,准备与结束时间应全部计入时间定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