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导读
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有限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因此,要求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旅游资源得以再生、循环和持续。目前,尤其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最佳模式,是21世纪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战略选择。旅游环境审计是大势所趋,其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得益彰、相互补充,对于实现可持续旅游具有可操作层次上的意义。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旅游业实现循环经济能够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了解针对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而采用的新的管理工具——环境审计的实施策略;认识环境审计在旅游循环经济评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11.1循环经济和旅游业的关系
11.1.1实施旅游循环经济战略的必要性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基础,是旅游经济的支柱。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基础上,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以达到实现物质资料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这种要求是与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模式相一致的。因此,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发展旅游循环经济。
1.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
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够,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受污染的程度正在加剧,给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运用旅游循环经济的原理与方法。
2.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有利于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旅游资源的优劣是旅游业发展的最根本条件,而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则是旅游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资本,走旅游循环经济道路,旅游业就会在产业体系中站稳位置,在经济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竞争中保持优势,获得核心竞争力。
3.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有利于促进旅游活动健康发展
旅游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并将环境保护理念用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保护日益稀缺的资源,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共赢,从而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活动的健康发展。
4.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有助于改进现有经济模式,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是简单地开发自然资源以满足当代人类发展的需要,而是在开发资源的同时保持自然资源的潜在能力,以满足未来人类发展的需要。因此,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其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解决资源环境制约问题的最佳途径。
11.1.2旅游业和循环经济的现实冲突
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一些地方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急功近利,对旅游资源盲目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甚至过度性、掠夺性开发,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2.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旅游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倾向,使景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开山炸石、砍树毁林,导致山洪暴发、水土流失、塌方挡路、毁景伤人,以及久旱无雨、水源枯竭,饮用水短缺的现象屡屡发生,破坏了旅游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改变了文化遗产赖以保存的人文生态环境。
3.旅游景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一些景区管理粗放,超负荷接待游客,加上部分游客生态环境意识不强,景区内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剧增,水土、大气受到污染,噪声、烟尘超标,文物古迹遭受踩踏、攀登、抚摸、刻画等损坏。
11.2循环经济原则在旅游部门的贯彻运用
11.2.1在旅游发展项目、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过程中贯彻循环经济原则
旅游资源是一种有限的、稀缺的资源,其开发利用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融入循环经济的原则。
1.保持原真性
保持原真性应尽量避免大兴土木,能不建的设施坚决不建,能建在景区外部的坚决不建在景区内,规模能小则小,以更好地保持自然景观的原始性。
2.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学的角度严格控制旅游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对那些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等刺激经济增长的项目坚决制止。
3.考虑环境承载力
尽管旅游环境具有自我调控功能,能够获得自身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循环,但前提必须是旅游环境在自身的能量和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其内部的变化和外部的干扰均不能超过其自身净化的能力,即所谓的环境容量。因此,旅游规划设计必须科学测定环境容量,考虑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承载力,在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11.2.2在旅游酒店、餐饮业经营管理中贯彻循环经济原则
在旅游酒店和餐馆的设计建设时就要考虑减量原则,不要一味追求高档豪华,在选址上也要考虑减少对环境和景观的破坏,所使用的材料应该考虑环保和回收的可能,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循环经济的“再使用原则”,提倡对物品、资源进行维护和修复而非频繁更换,因此,要求开发商考虑设备修复的简便性,以及易于升级换代。同时,酒店和餐馆应积极采用节能、节水的技术和设施,降低自身的资源消耗。对于酒店的生活用品配备也应该考虑减量、再用和循环,既保护环境又降低成本。旅馆达标废水可浇灌植物园,粪便可制作沼气供照明使用,沼气渣用作植物肥料等。酒店和餐馆的垃圾要切实实行分类收集与回收,尤其是电池的回收,在污水处理上也应该和专业处理厂家合作。现在比较流行的绿色饭店和生态餐馆就很好地体现了循环经济的要求。
11.2.3在旅行社经营管理中贯彻循环经济原则
1.产品设计
旅行社在产品设计上应贯彻循环经济原则,重点开发推介生态旅游产品和低能耗的旅游产品,在旅游要素的组合中偏向注重循环经济的企业,如绿色饭店、餐馆等。旅行社的这种产品导向作用对整个产业发展能起到重大的作用。
2.接待服务
在接待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导游员的作用能够对游客施加相当的影响,从中推广循环经济的理念。导游员处于旅游接待工作的中枢地位,是旅游活动开展的全程组织者、引导者和指挥者,导游员在导游词的创作、导游服务的提供、自身的示范行为和制止游客的非理性行为等诸多方面都能宣传和讲解循环经济的要求与理念,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形成新的旅游观。
11.2.4在旅游商品生产中贯彻循环经济原则
旅游商品尤其是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应该在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上下工夫,提倡就地取材,尽量减少自然资源的开采,对当地的土特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在生产中增加手工的因素,增加艺术文化的附加价值。
11.2.5在旅游设施建设中加强循环经济理念教育
在旅游区内设立环境教育的设施,如在生态景观旁设立科学解说、提醒游客注意环境卫生的指示牌、与环境协调的废物收集箱等。利用多种媒介使游客接受多渠道的环保教育,如在门票导游图上添加生态知识和注意事项等。特别提倡“留下的只是你的脚印,带走的是美好的回忆”,在游客进入景区时即配发印有上述口号的废品收集袋,出门时将之返还。提倡在适当地方开展游客植树或种植会议纪念树等,增加游客的参与意识,有意识地增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使游客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和谐、有序,从而促进新的旅游观的形成。
11.3旅游业不同层次上的循环经济模式
旅游业循环经济在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的模式。在旅游企业是以清洁生产为中心,称为企业层面的小循环;产业组合循环发展模式称为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在区域或城市实施循环经济是社会层面的大循环。
11.3.1旅游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旅游企业的设计目标是:保证旅游产品是按污染小、效能高、社会文化适宜的原则而设计的。从旅游企业长远发展看,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最大化减少旅游资源的使用量,可以尽量减少或避免人类活动造成对旅游资源的滥用和破坏、对旅游景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的干扰与破坏,从而保证旅游区的生态性和吸引力。旅游企业的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生物、水、土壤、人文风情等地理因素,在设计上趋利避害,充分将这些要素的有效价值纳入到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中去。
11.3.2区域层面的中循环
区域层面的中循环要求旅游的相关利益群体按照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物质代谢和共生关系,发展生态经济,做到系统内与系统外的生态平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千方百计改善利用旅游资源的技术水平,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合理利用。将一系列彼此关联的产业链组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和产业间的废物交流、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减少或杜绝废物的排放。对此,可以依托乡村民俗开展农家乐旅游、小城镇旅游。
11.3.3社会层面的大循环
社会层面的大循环即循环型城市。循环型旅游城市的建设体现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以优质的产业生态服务、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悠久的人文环境,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发展生态旅游城市,探索循环型城市的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清洁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与管理,将废物减量化和无害化,或者消灭于生产过程中。在旅游风景区采用清洁生产方式来发展旅游业,必须从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旅游产品与设施的设计到整个旅游过程,都要最大化地减少旅游资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或避免人类活动造成的对旅游资源的滥用、对旅游景区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干扰,从而保证旅游区的生态性和吸引力,同时也不断提高自身发展循环经济的能力,实现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园区模式
生态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学原理设计而成的一种新兴组织形态,是循环经济在区域层面上的实践模式。在生态园区的基础上,加入人类的旅游活动,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既能够发展生产又能够满足人类休闲旅游的需求,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劳动力资源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达到生态上和经济上的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目前,生态农业旅游园区主要有以下模式。
(1)种养殖业复合模式。种养殖业复合模式以基塘复合模式(如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和稻鸭(鱼)共生模式为基础,做到物质的循环利用,既降低成本、生产绿色环保食品,又为旅游者提供了休闲的场所。
(2)以沼气为纽带的各种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各种模式主要是农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之后的物质与能量循环。沼气是再循环原则在农村的典型运用,其前端可以促进农业向畜牧业转化,后端能够促进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并且增加高效有机肥,本身又构成一个小型的产业链条。沼气用于饭店的照明、做饭,可节约电费和燃料费,沼液、沼渣肥田可节约化肥、农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3)“前店后园”的生态旅游模式。“前店后园”的生态旅游模式是依托高科技、无污染的有机农业,营造一个田园风光式的绿色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可以及时供应度假区餐厅和各种娱乐场所,突出产品有机、环保、健康的特点,保证食物的新鲜,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形成一个以园养店、以店促园,农游结合的生态农业旅游园。
生态农业旅游园区可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建立在城市郊区,开发成为城市居民的“后花园”,也可建立在旅游景点等附近,配合“大旅游”延长游客滞留时间。
3.产业间多级生态链连接模式
通过不同产业之间有效连接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劳动力资源的循环再生。其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从工业到农业的产业多级生态链连接。例如,将啤酒厂、葡萄酒厂与农业耕作和水果种植进行有效的产业连接,酿酒残余的麦渣作为饲料,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热水用于养鱼、虾。
(2)从农业到工业的产业多级生态链连接。构建“种植—饲养—食品加工—污水和废物回收利用”等产业链,带动粮食、水果、畜禽饲养加工企业的发展。产业链向上延伸带动玉米、大豆、苹果、橘子和饲草种植,玉米、大豆分别向饲料和食品工业转化,苹果、橘子分别向食品工业和饲料加工转化,饲草、秸秆、玉米芯分别向饲料和化工原料转化;产业链向下延伸带动畜禽精细加工程度不断提高,实现向分割制品、熟肉制品、含肉食品转化,拉长饲养加工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