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曲沃,曲村——天马晋侯墓地,是晋国早期诸侯的陵园所在;“是目前发现全国最大的西周遣址”。这里眠卧着9组19座晋侯及其夫人的墓葬;这里的青铜器铭文是半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发现;这里有重大的考古发现,这里的考古发现为夏商周断代纪年做出了重大贡献。
曲沃是晋侯陵墓所在地,有人会对这一命题提出质疑的,说什么“曲村——天马晋侯墓地”,明明地处曲沃、翼城两县的交界处,为什么能说曲沃是晋侯陵墓的所在地呢?这话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符合历史的事实。历史的事实是什么呢?在清乾隆十九年之前(公元1754年),天马之周边等几个村子属曲沃,东海之南北线上的几个村子属翼城,曲沃清知县张坊为了彻底解决东海与西海两村之间的水利纠纷,与翼城知县协商,经平阳府衙核准,把天马周边的几个村子划归翼城,翼城也把东海南北一线的几个村子划归了曲沃。若知道了天马、东海这段变迁史,对说曲沃是晋侯陵墓所在地也就见“怪”不怪了。窃以为,关键的问题不是晋侯陵墓在哪里不在哪里的问题,而是晋侯陵墓文化内涵的厚重问题。其墓区所在有地域区限,而文化内涵却是不受地域限制的,说小了是晋文化的一部分,说大了是周文化、亦可说是黄河文化华夏文化的一部分。
在曲沃的周边,相传翼城有唐叔虞墓,绛县有晋文公墓,襄汾有晋襄公陵,但这几处墓葬皆为单墓或叫单陵,惟曲村——天马晋侯墓遗址称得上晋侯陵墓或叫晋侯陵园。所谓陵墓,《现代汉语词典》有两解:一曰帝王及诸侯的坟墓;一曰领袖或革命烈士的坟墓;所谓陵园,《现代汉语词典》解:就是以陵墓为主的园林。从上世纪60年代起,历时近半个世纪,经过七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终于拂去曲村——天马晋侯陵园千年尘封的面纱,揭开了其陵园的真实靣貌。晋陵园(晋侯墓地)考古,其发端伊始,其风雨历程,其取得的丰富文化成果是这样的:
(1)筚路蓝缕的考古历程
自晋国睌期都城新田确指以后,考古工作者立即把自己的视野转向晋国早、中期国都的探秘和解秘。历史证明,晋国是由东向西拓展的,而考古则是由西向东寻秘的。早在1962年,围绕着与侯马晋国遗址有关的晋南考古调查,国家文物局的谢元璐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侯马工作站曾经在曲沃曲村东的毛张村发现了一座战国至汉代的古城遗址。从此拉开了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寻找晋国早期历史踪迹的序幕。曲村——天马遗址是谢元璐和侯马考古工作站的一些同志首先发现的,其功不可没。
据晋侯墓地的发掘纪录,从1963年秋第一次调查与试掘伊始,至21世纪02年第七次大规模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筚路蓝缕中先后时断时续对晋侯墓地发掘调查达七次之多。时至今日,第八次发掘仍在进行之中。具体讲这段发掘历史是这样的:1963年秋,搞了第一次调查与试掘。这次试掘,由北京大学历史学考古专业的四名毕业班学生——任常中、白云哲、辛占山、胡仁瑞参与,在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张万钟的指导下,对毛张古城进行了钻探和试掘。同时,对毛张村北赵、天马、曲村一带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并初步确定了这是一处大范围的以西周晚期遗存为主要内涵的遗址。此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会同翼城文化馆等单位,为了探寻夏文化,在曲村、天马一带曾作过大量的考古普查工作。1971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又在曲村清理了一座被盗掘的西周早期铜器墓。1979年秋天,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西实习组与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合作,在邹衡教授的带领下,为寻找晋国古都,曾在山西省南部的翼城、曲沃两县境内普遍做了调查,最后选定天马——曲村遗址进行重点复查和再试掘工作。通过这次调查和试掘,基本上摸清了遗址的分布范围,约为东西3800米、南北2800米,明确了遗址的文化内涵及其年代,自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东下冯类型二里头文化、晋文化直至战国秦汉时代。这样,为以后的大规模的发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1980年开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商周组(1983年改为考古学商周组)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合作,继两次调查、复查、试掘之后,决定每隔两年在墓地发掘一次,至1989年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发掘,共揭露面积16506平方米。其中,居住址3712个、墓葬832座、祭祀坑58个、车马坑14座等。1985年为了考古工作的需要,在墓地附近的曲村建立了工作站,作为永久性的研究基地,专门从事对遗址的发掘、研究工作。就这样,从1980年秋季开始,有条不紊的、循序渐进的在1982年、1984年、1986年、1988年、1989年,共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发掘。之后,于1990年暑期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在曲村北的邦墓区进行了发掘。令人遗憾的是自1987年以来,盗掘古墓之风骤起,曲村——天马遗址大批西周至汉代墓葬被盗,晋侯墓地因盗被发现。自1992年至2009年,对晋侯墓地已进行了7次大规模发掘,第8次发掘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经过近半个世的筚路蓝缕的考古历程,经过先后七次连续的考古发掘调查,可以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遗址内的文化遗存及其内涵则愈来愈清晰。其遗址内的古文化地层,有新石器文化层、周代晋文化层、汉代文化层、金元明文化层。其文化层又可分为五大阶段,即:第一阶段,仰韶文化中晚期;第二阶段,龙山文化早期;第三阶段,东下冯类型二里头文化晚期;第四阶段,西周早期至东汉晚期;第五阶段,金元明时期。其阶段与阶段之间的情况是,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年代相距不是太远,但两者的文化靣貌,尚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两者不能紧密相连。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大概还相距几个文化期,两者之间还有较大的年代距离。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之间隔着商代,两者在文化上可以说完全没有关系。第四阶段之后,经过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诸代,曲村——天马遗址才“小荷初露尖尖角”、显露出“冰山一角”,但它上距东汉睌期巳相当遥远了。考古工作者,就这样大浪淘沙、沙里澄金,不断地发掘,不断地剖析,去伪存真,终于揭开曲村——天马晋侯墓地千年尘封的面纱,使其露出了真容。在曲村——天马遗址区所包涵的文化层中,周文化即晋文化最为丰富,近20年的历次发掘不仅均以周文化(晋文化)为主,而且有了重大发现。其纪年可分为西周、春秋时代、战国时代。以类型分遗存主要由墓地、居住址、古城、祭祀遗址组成。遗址分布的位置大致如下:古城区位于毛张村西南的滏河北岸,在整个遗址的南部,公墓区位于遗址的东北部,在北赵村南,邦墓区位于遗址的西北部,在今天的曲村北,在两个墓地之间是大片的居住区。
(2)罕见的西周遗址
曲村——天马遗址规模宏大(其面积约百万平方米),包括墓地在内,其总面积几达郑州商代遗址(约250万平方米)或殷墟遗址之半(240万平方米),等于西安沣西、沣东二址之总和(约160万平方米),超过北京琉璃河燕国遗址两倍以上(约35万平方米),是目前发现全国最大的西周遗址,而晋侯陵园恰在遗址正中(据邹衡《论早期晋都》)。省考古研究所吉琨璋先生对曲村——天马晋侯墓遗址的方位有较为明淅的叙述。他说,曲村——天马遗址位于山西省南部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曲村、天马、北赵、毛张一带,西距汾河约12公里,南距浍河8公里,正在所谓“汾、浍之间”。遗址地处曲沃盆地的北部边缘地带,东距翼城县城约12公里,西南距曲沃县城约17公里。遗址位于滏河北岸、塔儿山南麓洪积风积黄土斜源与峪河冲击平原的前缘,北靠塔儿山(乔山),东邻绵山(覆釜山)和翱翔山(又名翔山),南对紫金山(绛山),这一带海拔537——473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平缓倾斜,东西向上呈和缓的波状起伏,从这里向西南方向眺望,曲沃平野一倾而下,逐渐扩展。滏河是汾河支流,发源于塔儿山,经天马村东、毛张村南向西南注入汾河,由于长年山洪流水的冲刷,遗址东南的河道已经成为一条宽大的河谷。总之,曲村——天马遗址靠山面水,背风向阳,地圹土沃,确是一处颇有气势的所在,是建都立邦、墓地兆域的理想场所。遗址东西3800米,南北2800米,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
据李伯谦《晋侯墓地发掘与研究》,晋侯墓地位于山西省曲沃县翼城县交界的曲村——天马晋文化遗址中心部位略偏北,北距北赵约700米,西南距曲村约1200米,东南距天马约1100米,南距毛张村约700米。……从1992年至2000年进行了六次大规模发掘,共发现晋侯及夫人墓9组19座,除M64组是一位晋侯和两位夫人,余均为一位晋侯和一位夫人。迄今除附属车马坑和若干陪葬墓尚未清理,整个墓地已基本被完整地揭露了出来。墓地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30米。墓葬可分三排,北排4组,由东往西依次是M9、M13组,M6、M7、M33、M32组,M93、M102组;中排2组,东面是M114、M113组,西面是M91、M92组;南排3组,由东往西依次是M1、M2组,M8、M31组,M64、M62、M63组。各墓均为南北向略偏东,除北排最西一组即M93晋侯之夫人墓M102无墓道,M93晋侯墓及南排最西一组即M64晋侯之夫人墓M63为南北两条墓道,余皆在方形或长方形墓室南面设一条墓道。各组内晋侯及夫人墓墓位的安排,除M114、M113组及M9、M13组是侯墓居右(西),夫人墓居左(东),余皆为侯墓居左(东),夫人墓居右(西)。墓主人之头向,除M91、M92为头向南,余皆头朝北。每组墓之东面均附属车马坑一座,其中M114、M113组和M9、M13组车马坑为南北向,(M114、M113车马坑中间有生土隔梁),余皆为东西向。在墓的近旁,多数有数目不等的陪葬墓和祭祀坑,有的祭祀坑打破了墓道和附属车马坑。9组19座晋侯及夫人墓中有11座保存完好,8座被盗。陪葬墓中墓室稍大者也多惨遭盗掘。晋侯墓地保留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出土了许多珍贵的铜器、玉器、原始瓷器,有的青铜器尚刻、铸有铭文。
(3)重大的考古发现
晋侯墓地,是1992年和1993年连续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又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和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这种殊荣,在考古学界绝无仅有。
晋侯墓地的发掘和发现,对于西周晋文化和晋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邹衡教授讲,天马——曲村遗址规模宏大,包括墓地在内,其总面积几达郑州商代遗址或殷墟遗址之半,等于西安沣西、沣东二遗址之总和,超过北京琉漓河燕国遗址两倍以上,是目前发现全国最大的西周遣址,而晋侯陵园恰在遗址正中。15年来,我们……终于使晋国古都重见天日,也可称得学术界的盛事。
通观西周时期,晋国共历十一侯:唐叔虞——(子)晋侯燮父——(子)武侯宁族——(子)成侯服人——(子)厉侯福——(子)靖侯宜臼——(子)釐侯司徒——(子)穆侯费王——(弟)殇叔——(侄)文侯仇。晋文侯当周幽王和周平王之时,即当西周与东周之际。此前逆推,晋殇叔当周宣王末年,晋穆侯当周宣王晚年,晋献侯当周宣王早年,晋釐侯当共和与周宣王初年,晋靖侯当周厉王晚年与共和初年,皆属西周晚期。晋厉侯约当周夷王与周厉王早年,属西周中晚期间。若唐叔虞是周成王(前1041年或前1040年)时就封,则其在位可延至周康王;晋侯燮父曾事周康王,其在位可至周昭王,皆属西周早期。余下晋武侯与晋成侯二侯应相等于周穆王至周孝王四王(当年),即西周中期。……今晋侯燮父墓既然在天马——曲村遗址内,唐叔墓亦应在此(叔虞墓有待继续探寻与发掘)。所以,天马——曲村遗址应该就是唐叔虞始封地,在周初,此地应该名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