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鲁迅全集》上市了,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是不是买上一套。按说像我这样早就买下一九八一年版的,是不必买的,出版社考虑得很周到,过上半年就会出一本六十万字的《鲁迅全集修订详记》,收入所有新增加的内容,并详细注明所有修改的部分。届时买上这么一本,就等于买了现在的新版全集。
但是这种“补”的办法,对我这样的读者,却不管用。在买书上,我是有“全集瘾”的。
胡适的著作,早就买下台湾版的《胡适作品集》(37册),后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胡适文集》(10册)也买,再后来安徽教育出版社出了《胡适全集》(44册)也买。徐志摩的著作,先买的是上海书店出版的《徐志摩文集》(5册),后来买了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的《徐志摩全集》(6册),待到上海书店的九卷本全集出来,也买了。郁达夫的著作,先买了花城出版社与香港三联出版社合出的《郁达夫文集》(12册),后来浙江文艺出版社的《郁达夫全集》(12册)出来,明知没有多大的增补,还是买了。此外像《闻一多全集》、《潘光旦全集》、《俞平伯全集》等等,不管家里有他们多少单本著作,见了全集还是个买。至于多卷本的文集,就更多了。《鲁迅全集》一九八一年版的不过十六册,新版十八册,能不买吗?一册按三十万字算,两册就多出六十万字啊。
那就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吧,真要是这样,就得买。好在如今有网络,查起来不是难事。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部主任王海波介绍,这次《鲁迅全集》的修订以一九八一年版为基础,集中在内容补充、重新校勘、增加注释三个方面。新增注释九百余条,对一千多条原注做了重大修改。共计创作十卷、书信四卷、日记三卷、索引一卷,总字数约七百万字。
也按照王先生的介绍,分三个方面说。
先说内容补充。
新发现的都是些什么文章呢?各种报道都说,认定的二十四篇佚文内容涉及古籍整理、外国文学家作品介绍和悼念文章等,体裁包括杂文、诗歌等,集中反映了鲁迅文学创作道路的变迁和思想的演进。王先生也说,这二十四篇佚文,有十九篇收入了《集外集拾遗补编》;另外五篇呢,请放心,不会不要,肯定也收入了,只是不在《集外集拾遗补编》里。想来是难以单独成篇,与旧版已收入的文章合并处理了。
王先生还说,“书信的增收量要更多,其中包括新发现的鲁迅佚信十八封”。这话颇费解,既说“增收量更多”,怎么新发现的只有十八封呢,莫非新增收的却不是新发现的吗?
看下文就明白了,还真是这么回事。王先生说,还收入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六十八封。鲁迅与许广平的通信,鲁迅生前已编成《两地书》,且早已收入旧版全集第十二卷。据说是因为鲁迅在编《两地书》时有删改,这次就把六十八封原信打散,按编年的方法插入书信卷各年里了。《两地书》是鲁迅的单本著作,不会不要。这样,新版全集里每封信都有了两个版本。
新版全集还收入鲁迅《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含日文原稿和中译文),约十万字。旧版第十三卷的“致外国人士部分”里,不是已经收入了鲁迅给增田涉的信了吗,怎么现在还要弄个“集录”出来?此中也有蹊跷,不听解释谁也不会明白。参与修订的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是这样说的,增田涉当年发表这些信时,“删掉了他认为与其汉学家身份不符的段落,破坏了鲁迅书信的完整性”。明白了。这个《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不光有鲁迅的回信,还会有增氏的原信。要不,既已发现了鲁迅的原信,将原信替换成经过删减的信不就得了,有什么必要在全集书信卷里别辟洞天,再来个“集录”呢?
实在说,新增收的鲁迅的书信,就是那十八封“佚信”。
书信卷中,最让人费解的是这样一件事。据《中华读书报》十一月三十日署名文章中说:“鲁迅、茅盾联名致中共中央祝贺红军东征胜利的信件,一九九五年全文被发现,这是鲁迅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经过对此信文本的仔细考察和讨论,专家认为,此信没有原件依据,其文字风格与鲁迅手笔完全不同,而且也不能证明此信经过鲁迅审阅,但这封信具有很重要的文献意义,应该在全集中得到完整的反映。”此信确已编入“书信卷附录”里。
这就怪了。作为一个作家的全集,既没有原件依据,文字风格也与作者完全不同,且不能证明经过作者审阅,仅仅因为它是“鲁迅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就将之收入,能说得过去吗?是研究成果,你发表在研究刊物上不就得了,怎么能收入全集呢?需知这是作者的“事”,不是作者的“文”,若这样的编法成立,那么作者说过的许多话,别人据之成文,不是也该摘出来收入全集吗?
次说重新校勘。
这部分没说的。校勘,说白了就是弥补先前的疏漏。举两个例子吧。一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句话:“费了半天力,促住的不过三四只。”其中“促住”为“捉住”之误。二是《好的故事》中有句话:“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其中“缕缕的胭脂水”应为“如缕缕的胭脂水”。一个是错,一个是漏,都属正常的校勘。我相信这种错漏不会很多,就算很多,也不能成为重出新版的理由。因为正常情况下,负责任的出版社在书籍再版时都会做这个工作。
再说增加注释。不光是增加,还有修改,量也很大。
对此,《中国青年报》上署名文章说,对原注中带有评价说明性内容,带有政治性和批判色彩的注释,此次都酌情地加以修改和删节。比如,对现代评论派、“第三种人”、民族主义文学等派别,以及这些派别中的成员的注释,删去了带有政治色彩和“左”的评价。对一些现代西方哲学、艺术流派,如试验主义、未来派、立体派、象征派、达达派等,都较全面地补充它们的理论主张及代表作家作品,删除原来一些带有批判色彩的评价。对尼采、叔本华、康德等哲学家,也从现在的研究视角介绍他们的哲学观点和代表作,修改了原来一概归为唯心主义哲学加以否定的观点。对陈独秀、托洛茨基、布哈林等政治人物也根据现在的资料和评价进行了修改。
这是预料到的。网上有篇文章叫《陈琼芝与〈鲁迅全集〉》(朱正著),说陈琼芝曾为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作过一些注释,这次“想必会完全采用”;陈也是这次的编委。且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书籍和财色》原版注释对张竞生的评价是“宣传色情文化”,现在会改为“我国提倡性教育和节制生育的先驱之一”。一个是《皇汉医学》中对“合信丛书”一词原版无注释,这次会加上。
像这样修改和新增的注释有多少条呢?王先生说了,修改一千多条,新增九百余条。没有改动的,想来也是个不小的数字。这就要说到鲁迅全集的字数了。
网上有陈漱渝与记者的问答。陈向记者透露,新版的《鲁迅全集》即将面市,其中增加了二十多篇文章以及十八封书信,共计三百五十万字,比一九八一年版增加了五十万字。这样就知道了,旧版全集的字数是三百万字。
这个说法不严密,应当说,旧版全集中鲁迅的著作是三百万字。要不就没法解释,新版由十六卷扩充到十八卷,字数竟多到将近七百万字。两卷书里,无论如何放不下四百万字。就按陈漱渝的说法,鲁迅的著作增加了五十万字,总计为三百五十万字。这样下一个问题马上就出来了,也就是说,新版全集中,作者本人的著作与校注者的著作(注释),各占一半。
前面分析了,新增加的鲁迅著作就那二十四篇佚文和十八封佚信——鲁迅致许广平的原信,只可说是重复收录;答增田涉的信,收入原信而删去已收入的信还好说,若没有删去,也要算是重复收录。增氏的问信,那是增氏的著作。据此我敢说,真正新增加的鲁迅自己的著作,不会超过五万字。
王先生还说新版全集“收文更加全面、严谨”,这样说怕没有多少学理依据,全面如果太宽泛了,就难说是严谨。且容我举例说明。一、鲁迅致许广平的信,既收入定稿,就不该收入原信,既收入原信,就不该收入定稿。若这样原稿也收,定稿也收,凡有原稿的其他著作,也应当收入。二、致增田涉的信,绝不能收入增氏的原信。若增氏的原信收入,其他人给鲁迅的原信,凡能找到的也应当收入。那样书信部分,就不能说是鲁迅的书信,而应当说是“来住书信”了。三、鲁迅、茅盾联名致中共中央祝贺红军东征胜利的信件,既非鲁迅所写,又未经鲁迅审阅,也不应当收入。
这样一来,新版与旧版相比,不惟谈不上什么全面严谨,直可说是体例混乱,自毁成规。十六卷的旧版全集,从体例上说,才当得起严谨二字。
新版的注释,说是要客观公正,我看也不尽然。陈漱渝在答记者问中,为了印证“客观公正”举了一个例子,说是一九八一年版注释中的“国民党反动派”,新版中改为“国民党政府”。公正不公正,打个颠倒就知道了。若有人给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叫“共产党政府”,行吗?
人民文学出版社若真是为老客户着想,就应当实话实说:新收入的文字极少,买了旧版的读者无须破财买新版,也无须买《修订记》。研究者除外。
说到这里,我有个建议,就是不管往后出多么繁富的全集,都不要忘了出一套白文本的《鲁迅全集》。所谓的白文本,就是只收鲁迅的著作,别的一切都免了。
因为我有个固执的理念,就是,既然说鲁迅是现代作家,还是白话文大师,现在出他的全集,就不该像他当年在一篇小说里嘲笑过的那位金耀宗先生那样,与之说话“须加注几百句,注中又多不解语,须更用疏”(见旧版第7卷第216页)。除了古代的经典,我还不知道哪位现代作家的文集,其注释会超过原文的。
既然是现代作家、白话文大师,就该让人们通过自己的阅读认识鲁迅,能理解多少就是多少,留下什么就是什么。这才是那个真正的鲁迅,这才是对鲁迅真正的尊重。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