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活没有固定的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每一个能够成功的人所拥有的重要品质。与其忙于在过去的圈子里兜兜转转,走老路、吃剩饭,不如自己造一条曲径通幽的羊肠小道。我们常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人,但是没有人会记住第二个吃螃蟹的人。就如同我们会记住每一个伟大成就或者定理的发现者,但是我们不会记住他们后来的诠释者,除非能够在同一领域里有所创新。发掘新奇的、探索未知的,便能够取得成就,获得成功。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每一个能够成功的人所拥有的重要品质。与其忙于在过去的圈子里兜兜转转,走老路、吃剩饭,不如自己造一条曲径通幽的羊肠小道。我们常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人,但是没有人会记住第二个吃螃蟹的人。就如同我们会记住每一个伟大成就或者定理的发现者,但是我们不会记住他们后来的诠释者,除非能够在同一领域里有所创新。发掘新奇的、探索未知的,便能够取得成就,获得成功。
一天,有个人要穿过一大片沼泽地,因为没有路,便试探着走。虽很艰险,左蹦右跳,但也找出了一条路来,可好景不长,没走多远,一不小心踏进泥潭里,沉了下去。
第二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到前人的脚印,便想这里一定有人走过,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下去一定不会出错。于是他用脚试着踏去,果然实实在在,于是便放心走下去。最后也一脚踏空沉入了泥潭。
第三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面两个人的脚印,想都未想便沿着走了下去,他的命运当然可想而知……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面众人的脚印,心想这必定是一条通往沼泽地彼端的大道。于是大踏步地走去,最后他也沉入了泥潭。
世上的路并非走的人越多,就越平坦、越顺利。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不仅走不出新意,有时还可能跌进陷阱。一位商界大亨曾这样感慨:“凡事第一个做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做的人是庸才,第三个做的人是蠢材。”要想成功,我们应以新、奇制胜,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别人尚未发现的财富。
前人走过的路不一定是康庄大道,也可能荆棘满布。前人的脚印不一定全是成功的步伐,也可能是失败的铺垫。因此,正确对待已有的模式,在面临选择之时,不仅仅要以现成事物为参照,还要去发散思维,创造出更多的行为模式,并且进行正确的评估。在黑暗中前行不仅需要一颗勇敢的心,还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正视眼前的现状,考虑所有可能的问题才能够紧紧握住自己航程的方向,从而创造不一样的人生。
人生中,没有哪种方案是完美无缺的,如果你只钟爱一种方案,你就看不到其他方案的长处,你也会因此而失去许多机会。寻找新方案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将思维发射到四面八方,绝不要在刚找到第一种正确答案时就止步不前,而是应继续寻找其他的方案。
而创新思维最为显著的思考方式之一就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就是创造完美方案的必经途径。通过发散性思维找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明确各个方案中的优缺点,最后进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这样一个能够平衡各方利益,解决各种矛盾的综合方案就会诞生了。
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发散性思维,同时也需要选择和舍弃,辨识不同方案的特点,从而能够进行有目的的斟酌。我们在当下的生活中,若在面对困境时不放弃,继续找寻,在面对成功时不停止,继续完善。便能够得到最完美的结果。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克服局限缔造出最完美的方案。没有一种方案能够面面俱到。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应该善于收集不同的解决办法,争取使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第二节 给自己的人生一个鲜明的意义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需要一个鲜明的意义。有的人忙于追求爱情,为爱情百折不回、无怨无悔;有的人忙于追求金钱,为金钱殚精竭虑、夙兴夜寐;有的人忙于追求友情,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有的人忙于追求名誉,为名誉立身持正、两袖清风……
人生在世,都有自己的追求,追求的本身便是自己给自己设立的人生意义。倘若没有追求、没有渴望,人生就没有意义。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南怀瑾先生解释这句话时说,孔子的意思是,一个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真不晓得他该怎么办了。对任何事情,都不思索,不懂得提出疑问,只是糊里糊涂地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人生连圣人都不知该怎么办了。
在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里,著名作家毕淑敏正在演讲。从她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实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
她当众把纸条上的内容念了出来,念完纸条内容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她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你们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句话说完,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如同旷野。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这可能是毕淑敏在演讲中获得的最热烈的掌声。在以前,她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暴风雨”般的掌声这种话,觉得那只是一个拙劣的比喻。但这一次,她相信了。她赶快用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但掌声还是延续了很长时间。
她接着又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我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例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自己内在的标杆,并为之下定了奋斗终生的决心?”那一天结束讲演之后,所有听演讲的同学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他们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一个活生生的中年人亲口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要你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人生需要我们为之确立一个意义。生活若缺少了意义,就缺少了乐趣,一个人就会变得浑浑噩噩,感到空虚和麻木。
给人生一个鲜明的意义。这个意义,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不会为之感到后悔;这个意义,能赶走生命的颓废和空虚,带来愉快和欣喜;这个意义,能永远璀璨、不会变质,值得为之舍弃很多其他东西。一般来说,这个意义若要无悔,必定与感情有关、金钱无关,而专注于财富积累的人,最后会发现物欲的增长并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人生的意义,必须包含一些精神上的寄托,如此才能感到生命无悔。
第三节 别总以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
世事无常,我们随时都会遇到困厄和挫折。遇见生命中突如其来的困难时,你都是怎么看待的呢?
许多人在这个时候忙着让自己缩进心中的蜗牛壳里,忙着沉浸于生活的苦难,一味地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他们认为自己感受不到光明,以为自己脆弱的外壳和柔软的内心承受不了生活的打击,从而觉得自己是一个备受生活蹂躏的角色。
然而,当我们处于厄运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失败的时候,当我们面对重大灾难的时候,我们不要把自己禁锢在眼前的困苦中,眼光放远一点,当你看得见成功的未来远景时,便能走出困境,达到你梦想的目标。只要我们仍能在自己的生命之杯中盛满希望之水,那么,无论遭遇什么样坎坷不幸之事,我们都能永葆快乐心情,我们的生命才不会枯萎。
在一座偏僻遥远的山谷里的断崖上,不知何时,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它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对附近的杂草置之不理。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你们怎样看我,我都要开花!”
终于,它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最后,这里被称为“百合谷地”。因为这里到处是洁白的百合花。
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有时在某方面一时落后,有时困难重重,有时失败连连,甚至有时被人嘲笑……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努力;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像那株百合一样,为自己播下希望的种子。
内心充满希望,它可以为你增添一分勇气和力量,它可以支撑起你一身的傲骨。当莱特兄弟研究飞机的时候,许多人都讥笑他们是异想天开,当时甚至有句俗语说:“上帝如果有意让人飞,早就使他们长出翅膀了。”但是莱特兄弟毫不理会外界的说法,终于发明了飞机。当伽利略以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地球绕太阳而行的时候,教皇曾将他下狱,命令他改变主张,但是伽利略依然继续研究,并著书阐明自己的学说,他的研究成果后来终于获得了证实。最伟大的成就,常属于那些在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却能坚持到底的人。坚持就是胜利,这是成功的一条秘诀。
暂时的落后一点都不可怕,自卑的心理才是可怕的。人生的不如意、挫折、失败对人是一种考验,是一种学习,是一种财富。我们要动起来,要忙起来,要牢记“勤能补拙”,用行动来诠释生命的意义。这样,既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又能放下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克服这些不足,弥补这些缺陷。人的缺陷不是不能改变,而是看你愿不愿意改变。只要下定决心,讲究方法,就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不断前进的人生中,凡是看得见未来的人,也一定能掌握现在,因为明天的方向他已经规划好了,知道自己的人生将走向何方。留住心中的“希望种子”,相信自己会有一个无可限量的未来,心存希望,任何艰难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只要怀抱希望,生命自然会充满激情与活力。
第四节 懂得做人做事是大学问
我们经常听人说,某人有学问,某人没学问,这里的“有学问”就是有知识。有的人自以为读了很多书,于是便急忙扔掉书袋来炫耀自己博古通今、显示其高深玄妙。他们忙于知识的学习,不是为了自身的充实,而是为了有一项可以炫耀的资本。其实,这种知识并不是真正的学问。那么,学问是什么呢?
实际上,学问是个大范围的概念,它是一种内在的素养,在于待人接物的处理方式,以及对世间万物的看法,和学历、地位、财富并无直接的关系。一个人可能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在立身、处世方面可能比那些拥有很高的学历的人要高明,这就是学问。
孔子的一位弟子子夏曾说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认为敬重贤人、孝敬父母、忠于职守、诚信待人,这种人哪怕没有读过书也是属于有学问的。由此可见,学问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是为人处世的方法。
有学问,不一定非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一定是要懂学问,懂做事做人的道理。现在教育相对普及,获取信息也容易多了,可难点在于能否将学到的知识为己所用。所以说,学问和知识量并不一定成正比。生活中常有一些看似很有学问的人往往会做出让他人不可理喻的蠢事,这样的人再怎么有学问,我们都不愿也不能称之为是有学问的人。一些博士生、博士后做理论、做学术还可以,但一碰到现实社会和生活琐事问题却常常拿不出真本事,也算不得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学问,却不懂学问。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当然需要人们都成为有学问的人,许多人也深知“我知故我在”的重要性,但正是这点往往使人们陷入“学问越多越能证明自已存在价值”的认识怪圈。于是,一些人一味忙于追求有大学问成大人才,而忽略了同样很重要或者说更重要的做人做事的小学问、小道理,这种思维定式下成就的有学问者,其知识越多,学历越高,恐怕对社会对自己越无益。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说的是懂道理,“人情练达”讲的是识事理。传统社会,大多数中国劳动妇女不识字,没学问,但你不能说她们不懂学问,没有文化。她们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却生活得健康快乐,说出的人生道理中肯而有见地,其实她们是非常善于学习而有生命智慧的,世间万物、人情世故无不被她们琢磨得透透的,这才是真正的学问。
一代大儒梁漱溟先生曾说:“何谓学问,有主见就是学问!遇到一个问题到眼前来而茫然的便是没有学问。”生活中充满了困惑,人生几乎是为问题而生的,可以说最有学问的人,就是能将眼前的道理、材料系统化、深刻化,从而了解问题和错误来源的人。
某大公司招聘职业经理人,应征者云集,其中不乏高学历、工作经验丰富的人。为了避免请托之累,老板决定由亲自面试改为委请总经理对最后的6名应征者进行考察。可是当面试开始时,总经理却发现考场上多出了一个人,就问道:“有不是参加面试的人吗?”
坐在最后面的一个男子站起来说:“先生,我在第一轮被淘汰了,但我想参加一下面试。”所有的人都笑了,就连站在门口为客人倒茶水的老头也忍俊不禁。
总经理满不在乎地问:“你连考试第一关都过不了,又有什么必要参加这次面试呢?”
这个男子说:“因为我掌握了别人没有的财富,我本人就是一大财富。我虽然学历不算太高,也没担任过重要职务,可是我却有着10年的工作经验,曾在12家公司任过职。”
总经理插话:“虽然你的学历和职位都不高,但是工作10年倒是不错。不过你换了12家公司,这可不是一种令人欣赏的行为。”
“先生,我没有主动要换工作,是那12家公司先后倒闭了。”男子回应说。
在场的人又是一阵大笑。一个考生说:“你真是一个地道的失败者!”
男子笑了笑:“不,这不是我的失败,而是那些公司的失败。我很了解那12家公司,我与同事努力想挽救,虽然没有成功,但我知道错误与失败的每一个细节,并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是别人所学不到的。用10年学习成功经验,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经历错误与失败,所学的东西反而更多、更深刻。这些失败是我自己的财富。”
说完这些,男子又对着总经理说道:“这10年经历的12家公司,培养和锻炼了我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举个小例子吧——真正的主考官,不是您,而是这位倒茶的老伯。”
男子的话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感到惊讶,他们把目光转向老头。倒茶老头在惊讶之际,很快恢复了平静,笑了笑说:“很好,你被录取了!”
这名男子成功的原因不在于他有多高的学历,多高的成就,而在于他能从生活中总结经验,这就是一门学问。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说:“人人皆是你学习的对象。因为不论相识与否,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值得你效法之处。最重要的是,你得研究他们的生活,积极借鉴他们的经验,并灵活地应用在自己的生命中;否则,就容易走弯路,甚至碰壁、摔跤。”所以说,一个真正想成为有学问的人,不但要积累自己的学识,使自己有学问,更要向别人学习做人做事之道,使自己有学问而更懂学问。
学问是没有尊卑之分的,每个人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我们学到的也许是知识,也许是做人做事的方法。真正的学问,是在于明白真相,懂得万物生命之和谐,在于和人有良好的沟通,以至于为人行事都尽量做得完美,趋向至善至美。
第五节 转动思维找工作
什么样的工作才能让你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出令人羡慕的财富呢?我们是一头扎进工作里,如味同嚼蜡般地工作好,还是哪怕繁忙辛苦,也是甘之如饴的强?
当然是后者的工作性质更有吸引力了。如果现在做的工作使你不开心,那就要考虑这项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所以,你不妨问一下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是不是感觉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很长,度日如年,总在看表?
工作的时候不想和同事说话,看到同事工作心里就烦躁?
下班以后是不是总有一种悲观的情绪?
是否感到很烦躁?
如果对于上面几个问题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说明现在的工作不适合你,你不用在这个让你如此心烦的工作上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在职场上,你还有很多选择。找一份自己热爱并擅长的工作,就好比和自己爱的人谈恋爱,你在他面前才会展现出最精彩的自我,这样的工作才能把你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并积累更多的财富。
所以,工作也和谈恋爱一样,要自己喜欢才行,这样才会有兴趣继续干下去,也才有动力去促使自身在职场上的表现。
有一位哲人这样说:快乐的秘诀,就是时时刻刻做自己喜欢的事。
工作为我们带来丰厚的报酬,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一个人活着离不开工作。而我们必须先爱它,工作才能给予我们最大的恩惠。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喜欢自己做的事,热爱自己做的事,其实也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事实上,我们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把握自己想要的幸福的第一个方法就是选对工作。选对了工作,我们才能乐在其中,才会发现工作就是实现我们理想的稳固基础,让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跟理想越来越接近,这样工作起来效率就越来越高,我们就会对自己更有信心,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喜欢一样东西,才会用心去做,才会有激情,才会创新,才会快乐!所以说,快乐地工作是最好的发动机!
第六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枷锁
长辈对子女所寄予的厚望,即民间常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父母对儿女最美好的祝愿,祝愿儿女能够获得幸福人生,概括了不同社会背景下所有家长对子女成长的完美期望值。但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许多父母们费尽心思地开始忙碌起来,从孩子出生便开始规划他们的人生之路,自以为是地安排孩子将来的剧本,希望他们能按照自己事先预定的故事情节将人生发展下去。他们为了子女忙碌,却忘记了尊重孩子自身的意愿。
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虽然充斥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愿,但是,现实社会的物质化的汲汲经营使之渐渐偏离了它最初所代表的美好意愿,变得既局限又狭隘。这种思想一旦成为父母期待儿女的支配性观念时,其危害性也就更加触目惊心了。我们很容易发现周围许多父母埋怨儿女无能,不能成龙成凤,对子女抱有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儿女往往也有自己叛逆独立的想法,他们拒绝遵从父母的意愿成龙成凤,埋怨父母不仁慈,不理解自己。最终的结果,轻则父母与儿女间产生许多摩擦,造成亲子间的隔阂,甚至使儿女对父母产生仇视;重则儿女因为父母的逼迫走向人生歧途,甚至毁了儿女的人生前程。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事例。
沈阳市钢铁工人王某,一心想让独生女学成钢琴家,全家节衣缩食,买了架大钢琴,但女儿刚刚五岁,正处在爱玩的年龄,根本不愿学。但他觉得自己花费了这么大的心血不能白废,便强迫女儿练琴。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孩每天练琴长达八九个小时,练不够时间便要遭到严厉斥责。于是她恨钢琴,更恨爸爸,有一天,爸爸出门上班后,她望着爸爸上班的背影,拿起菜刀,把钢琴砍得面目全非,把钢琴砍坏后又害怕爸爸回来会责骂,就把墙角边的敌敌畏一饮而尽,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这怎能说不是一个悲剧呢?如果不是王某“望女成凤”心切,怎么能把一个本应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天真活泼的小女孩逼到要去结束生命的地步呢?
当今社会,父母都有个陋习,打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旗号,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这不禁让人想起这样一则笑话。
孩子问:“爸爸我们怎么样才能拥有一栋很大很大的房子呢?”爸爸回答说:“你好好读书就可以了。”孩子说:“为什么要好好读书?”爸爸回答道:“把书读好了就可以赚很多很多的钱,有了钱就可以买很大很大的房子了。”孩子又接着问:“那么,爸爸,你以前为什么不好好读书呢?”
可以想象到笑话中爸爸的尴尬脸色。一个笑话却反映了家长的矛盾,家长一味地要求子女要成龙成凤,用自己的标准和期望值去衡量子女,就其自身而言却从来不严格要求自己,己所不欲怎么能强施于人呢?况且俗语有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父母作为子女的启蒙老师,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开始,生活中的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家长与其在子女身上寄予厚望,为什么自己不能首先做得好些呢?羡慕别人的子女有所成就的同时要看看别人的父母都做了些什么,如果孟母不三迁居所,怎么能造就孟子这样一位影响深远的大圣人呢?有些父母平时没有给过子女很好的关心,也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考试后看到成绩不如其他孩子,听到的便是他们的抱怨与唠叨,这样的父母真是可气亦可笑。
子女生来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也不可以把自身的愿望强加给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当做一种美好的愿望,祝福子女能够平安幸福地过一生,而不能作为让子女体谅父母苦心的借口。
第七节 别让思维陷入深井
与其忙着一条道走到黑,不如去思考一下是否还有其他的行事可能。
“平面思维法”是针对“纵向思维法”而言的。纵向思维是沿着一条固定的思路走下去,而平面思维则偏向多思路地进行思考。对于这两种方法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一个地方挖矿,老找不到矿脉。按纵向思考的人,只会嫌自己打得不够努力,而增加努力程度。而按平面思维法思考的人,则考虑很可能是选择矿的地方不对,或者根本就没有矿脉,或者要挖很深才可以找到矿脉,所以与其在这样一个地方努力,不如另外寻找地方挖矿。
“纵向”总是放弃别的可能性,所以大大局限了创造力。而“平面”则不断探索其他可能性,所以更有创造力。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某个方面是对我们不利的,这时我们所应采取的策略不是消极逃避,也不是围绕问题的这个方面转来转去,而应该是将对方的视线引到问题的另外一个利己的方面,从这个方面进行阐释,这样往往可以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沃特斯是一家500强笔记本电脑公司的推销员。一次,他去拜访一位工程师,这位工程师想买一批重量比较轻的电脑出差用,在与沃特斯面谈时,这位顾客说出了他的抱怨:“我觉得你们的笔记本电脑有点重。”
“您为什么会觉得重呢?”沃特斯问。
“你看,你们的笔记本有2.6公斤,而有一家公司的笔记本重量只有2公斤。”
“重量为什么对您这么重要呢?”
“因为使用电脑的工程师经常在外面出差,他们希望重量能够轻一些,尺寸能够小一些。”“我知道了。笔记本电脑是工程师的工作工具,这对于他们在外面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些工程师来讲,您觉得还有什么指标比较重要呢?”
“除了重量,还有配置,如CPU速度、内存和硬盘的容量,当然还有可靠性和耐用性。”
“您觉得哪一点最重要呢?”
“当然是配置最重要,其次是可靠性和耐用性,再后来是重量。但是重量也是很重要的指标。”
“每个公司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都会平衡其性能的各个方面。如果重量轻了,一些可靠性设计可能就要牺牲掉。例如,如果装笔记本的皮包轻一些,皮包对电脑的保护性就会弱一些。根据我们的了解,我们发现客户最关心的是可靠性和配置,这样不免牺牲了重量方面的指标。事实上,我们的笔记本电脑采用的是铝镁合金,虽然铝镁合金重一些,但是更坚固。而有的笔记本电脑为了轻薄,采用飞行碳纤维,那样坚固性就差一些。”
“有道理。”
“根据这种设计思路,我们笔记本的配置和坚固性一直是业界最好的。您对于这一点有疑问吗?”
“看来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了。”
“您的比喻十分形象。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更重视可靠性和配置,而这一点却增加了它的重量。但这个初衷也符合您的要求,您也同意可靠性和配置的重要性。再说只是重0.6公斤而已,不是个大数字,是吗?”
“对,你说得不错。”
在沃特斯的劝说下,客户订购了15台笔记本电脑。
故事中,沃特斯善于转移问题的关注点,让客户的视线从产品的缺点转移到产品的优点,而且让客户自己认识到,有这样的优点,缺点已经无足轻重了,沃特斯巧妙地运用平面思维法将问题转移到了利己的一面。平面思维法的运用并非一件难事,有时要做的只是让对方的视线从A转到B即可,也许A是对己不利的,但经过目光转移,B就是对己有利的一面了。只要在生活中稍稍用心,我们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