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不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
当困难和苦难来到身边的时候,你是第一时间想起自己,还是忙碌于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呢?其实,无论什么情况,能从内心让自己坚强和伟大的,只有自己。所以说,求人不如求己,的确是一个真理。因为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找到帮助我们的人,与其等待着他人的救助,不如开始自救!
当困难和苦难来到身边的时候,你是第一时间想起自己,还是忙碌于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呢?其实,无论什么情况,能从内心让自己坚强和伟大的,只有自己。所以说,求人不如求己,的确是一个真理。因为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找到帮助我们的人,与其等待着他人的救助,不如开始自救!
一遇到事,首先想到的是求人帮忙。有些人不管是有事还是没事,总喜欢跟在别人身后,以为别人能解决他的一切疑难,在他们的心里,始终渴望着一根随时可以依靠的拐杖。但实际上,在绝大多数时候,自己才是最可靠的。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的灵魂之上是很难获得安全感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凌霄花那样攀缘高枝炫耀自己,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供你依靠的大树。即使有,也是不可靠的,如果大树倒了,你该怎么办?
清代画家郑板桥老年得子,他临死前让儿子自己去做馒头,并留给儿子这样的遗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靠自己,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与聪明的大脑才是最永久的保障。
美国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曾张开怀抱鼓励孩子从桌子上跳下来,可当孩子跳下来的时候老洛克菲勒并没有去接住孩子,而是让孩子记住:“凡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有时连爸爸也是靠不住的!”
就像国际歌中所唱的那样:“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只有依靠人类自己。”自己才是最可靠的,自己的生活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是需要自己去创造的。内因才是根本,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拒绝外界的帮助,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自己。摆脱对别人的依赖心理,靠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制定一份“自我独立宣言”,树立独立的人格,培养自主的行为习惯。用坚强的意志约束自己,有意识地摆脱对其他同事和领导的依赖,同时自己要开动脑筋,把要做的事的得失利弊考虑清楚,心里就有了处理事情的主心骨,也就敢于独立处理事情了。
其次,树立人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些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生活懒散、消极被动,常常跌入依赖的泥坑。而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都有一种实现抱负的雄心壮志。他们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认真,不敷衍了事、马虎草率,具有一种主人翁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与依赖心理相悖逆的。选择了这种精神,你就选择了自我的主体意识,就会因依赖他人而感到羞耻。
再者,当你充满信心去实践自己的主张时,不要太依赖外界的帮助。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向别人求援或接受他人的帮助。
最后,消除身上的惰性。依赖心理产生的源泉,在于人的惰性。要消除依赖心理,首先要消除身上的惰性。要消除惰性,就得锻炼自己的意志。处理事情的时候,要果敢向前,说做就做,该出手时就出手;还得有灵活的头脑,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
第二节 自知之明是一种完美的底线
知道自己是谁并不容易,那需要对自己有很全面的客观了解。而自知之明就是给予自己的最好的人生定义——我这一生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从而不白白耗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做到不白忙。
怎样才算是有自知之明呢?
有些人,在顺境中,自负自大,不可一世,而一旦遭遇挫折,便会觉得荆棘满地而一蹶不振。这些人其实是缺少自知之明,不清楚自己的缺点,也不知道自己的实力。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量力而为,才不会力不从心。
人贵有自知之明,但自知的获得,又谈何容易?只有经历暴风骤雨的洗礼,雪压霜欺的磨砺,在无数次的跌倒中爬起,才能够找到真实的自我,才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从内心做到不怨天尤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再通过不断修补与完善,向更加完美的人生靠近。可见,贵有自知之明的“贵”字来得何其不易!有自知之明,才能够在深浅之间权益做人。无论我们做什么,虽然要尽力而为,但也要量力而行。因为一个人无论怎么强大,在能力上都会有一个“底线”。
在一座深山中藏着一座千年古刹,有一位高僧隐居在此。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找他,有的人想向大师求解人生迷津,有的人想向大师讨一些武功秘籍。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都没有装满。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众人越发不解。
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更少吗?”大师说。“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众人望去,桶里画了一条线。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了。有了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大师又言:“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在能力上都会有一个底线,如果超过了这个底线,去做力不能及的事,那么再强健的人也要摔跤。自以为自知与真正自知不同,自以为了解自己是大多数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正了解自己是少数人的明智。人生如天平,对自己的评价,轻了容易自卑,重了又容易自大,只有恰好,才能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感知自我、完善自我。自知无知才求知,自知无畏才拼搏。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自知度愈高,求知欲愈强。学然后知不足,知然后更求知。掌握的东西越多,越感到自己学识的短浅。知无止境学无涯。
因此,有人说自知之明是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的东西,它总是在无边的黑夜中熠熠生光,为行人指引正确的方向。
第三节 锻造自己的独一无二
“我是谁?”
这是一个人类思考长久的大问题。芸芸众生中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从而被这份自以为的渺小压弯了腰。然而,人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种生命和自己能力的有限,才更是要给自己定位,学会自我欣赏,探讨、发现、肯定自身的优势,而不在庸庸碌碌中度过自己的余生。
每个人的出生都有自己的意义和使命。很多人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价值和潜能,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是抱怨生活就是抱怨自己,这样的人谈不上自信,更谈不上以后的成功。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光环,重要的是,你怎样去发现自己身上的独一无二的价值。哲学家们通常喜欢说一句话:“存在即合理。”无论是无意义的展览还是你讨厌的舞台表演,无论是投向小狗的骨头还是丢在鱼塘里的面包,甚至是蚂蚁和木偶都是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青蛙、啄木鸟、猫头鹰固然能得到我们的喜爱,苍蝇、蚊子、老鼠也同样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
从前有个名叫石的工匠,在某次旅行中,从一棵巨大的栎树旁经过。这株树大到只要一根树枝便可做成一艘船。同行的徒儿们都围在树旁,凝神屏气看着大树,但石不屑一顾,独自先行离开。徒弟们追上他,便问:“师父,弟子自入您门下,就从未见过如此优秀的木材,可是您却看也不看就走了,为什么?”石回答说:“别只说大话!那树并非真的那么好。如果用它来做船,船会沉;如果用它来做棺,不久就会腐烂;如果用它来做柱子,不久就会被虫蛀完,它实在是棵一无是处的大树。它之所以能生长成这么大,就是因为没有用的缘故。”后来那棵巨大的栎树在石的梦里问他:“你究竟是拿什么东西来比较而说我无用?凡有用之木,如梨树、柚树等能结果实,但都遭不幸。所谓‘大枝折’,‘小枝泄’,无法享天年,死于非命。由于人们觉得我无用,我方能活到今天,所以人们的”无用“对我才是真正的‘有用’。况且你和我都只不过是自然界里的一物罢了,如硬要在物上加上价值,你也是一个无用的人。只有无用的人才看得出我是无用的树呀!”
实际上,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没有绝对无用的东西。认清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价值,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很重要,并不是像自己想的那样一无是处。在智者的眼中,一个人生命再卑微,也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尊贵的,也有自身的价值。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每个人也应该尽其所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只要你认真去发掘,就会发现,在生活中,一些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的人,往往会把优秀的标准定得太高,而对自身的优点却视而不见。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天赋,如果我们能正视自己的优点,重视自己,不自轻自贱,你就会发现,自己和所有杰出的人士一样,同样具备成功的资格和条件。
第四节 明确的结果导航人生的渡轮
想清楚自己必须达到什么结果,你才知道自己为何而忙,从而提高做事效率,更完美地完成想做和要做的事情。
有位香港的出租车司机不仅拥有自己的房子,两个孩子还同时在大学里读书。有一天,一位乘客一上他的车,就发觉他心情不佳,于是开口了解其状况,才知道最近他老婆玩六合彩输了300万港元。这位乘客听了吓一大跳,以一般开出租车的收入而言,实在很难想象能有此余钱,可以让老婆花费近300万港元。
这位司机的工作习惯,相信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乘客心里想着,于是他好奇地追问:“您是如何赚得这么多钱的?”
司机笑笑说:其实很简单,从30年前开始开出租车,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我每天早上八点出门,一定要工作到收入超过3000港元才回家休息,您知道吗?我每天还来得及看八点的电视节目。
“因为我知道我必须达到什么结果,所以不会将时间用在与其他朋友闲聊或午休方面,一心只想赚到3000港元这个结果。所以我专注在工作上,效率自然高于一般同行,不仅收入尚可,生活正常,30年来,也未曾想过换职业。”
想清楚自己必须达到什么结果是提升效率的第一招,因为有一个结果是为了避免人性“苟且偷安”的弱点,同时它可以驱动人类行为的动力,激发人类的潜能。出租车司机每日设定营业额3000元以上作为自己必须达到的目标,驱使他工作效率提升,反问我们自己,想清楚自己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了吗?
只有想清楚自己必须达到什么结果,你才知道自己为何而忙,从而提高做事效率,更完美地完成想做的事。明确的结果就像是海上的灯塔一样,导航着人生的渡轮。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特意深植在脑海中并维持不变的“明确的结果”,在下定决心要将它予以实现之际,将渗透到整个潜意识,并自动影响到身体的外在行动以促成想要达到的结果的实现。
因此,为了在明确的结果下焕发激情,实现自己的潜能,我们应该选择生命中的“主要目的”。选好之后,把它写下来,放在你每天至少可以看到一次的地方。其用意在于,把这个结果深深地印在你的潜意识中,把它当做一种模型或蓝图,让它支配你生活中主要的活动,一步一步地向它迈进。你可以利用心理学上的一种方法,把你的“主要目的”深刻在潜意识中,这个方法就是所谓的“自我暗示”。你一再向自己提出暗示,这等于是某种程度的自我催眠,但不要因此而对之产生恐惧。
第五节 抱怨地说比不过踏实地做
亨利·福特说:“别光会挑毛病,要能寻找改进之道。”忙着抱怨的人只能使自己悲观失望,丝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人悲伤时想哭,而哭会使你更加悲伤。要想走出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你必须首先止住悲痛,用有效的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抓住成功的机会。机遇是靠自己的双手实干出来的,而它也总是会躲开喋喋不休的嘴。
14世纪,蒙古皇帝莫卧儿在一次战败后,自己蜷缩在一个废弃马房的食槽里,垂头丧气。这时,他看到一只蚂蚁扛着一粒玉米,在一堵垂直的墙上艰难地爬行。玉米粒比蚂蚁的身体大许多,蚂蚁爬了69次,每次都掉下来。当尝试第70次时,蚂蚁终于扛着玉米爬上了墙头。莫卧儿大叫一声跳起来:“蚂蚁尚能如此,我为什么不能?”后来,莫卧儿终于重整旗鼓,打败了敌人。
有位哲人曾经忠告世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不要拿你的收入来当资本。任何傻子都会这样做。真正重要的是要从你的损失中获利。这就必须有才智才行,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傻子和聪明人之间的区别。”
所以,不要忙着抱怨,要用实干来证明自己是一个聪明人。抱怨只会让机会白白流失,实干才能成功。下面的故事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机会来自于实干而不是抱怨。
1832年,有一个年轻人失业了,但他却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他又着手办自己的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就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里,他不得不为偿还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
此间,他再一次决定竞选州议员,这次他终于成功了。他认为自己的生活可能有了转机,可就在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他的未婚妻不幸去世。他心力交瘁,卧床不起,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
1838年,他觉得身体稍稍好转时,又决定竞选州议会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美国国会议员竞选,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试想一下,如果是你处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放弃努力呢?他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你的梦想呢?他没有放弃,也始终没有说过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国会议员竞选,终于当选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仍在失败中奋起,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后,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林肯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他用实干的精神迎来了成功。他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不是运气和才能的问题,关键在于适当的准备和不屈不挠的决心。面对困难,不要忙着抱怨,不要只想着逃避,而应该勇敢地去面对,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来换取甘甜的美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要犹豫,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停下来抱怨,相信终有一天,成功之神会叩响自己的大门。
第六节 把合作当成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你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独立的人,是很好的选择,但是独立并不代表孤僻甚至自闭。我们生活在社会中,面对每天的竞争和压力,不要自己一个人瞎忙,而是需要分担和共享,那么合作就是一件我们解决问题的最有杀伤力的武器。
羚羊是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动物,但它们却常常成为狼群捕食的对象,而速度比它们慢的马群却很少被狼当做捕食的目标。狼为什么能够捕获到跑得快的羚羊,而很少捕获跑得慢的马群呢?
原来马是群居动物,它们也有像狼一样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它们知道如果马群不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它们就很可能成为狼群的食物。每当有食肉动物来袭击时,成年而强壮的马就会头朝里、尾巴朝外,自动围成一圈,把弱小的和衰弱的马围在中间。只要敌人一靠近,外围的马就会扬起后蹄去踢敌人。一旦被马踢到,即使不死也会受重伤,所以很少有食肉动物愿意去袭击马群,即使是最具合作意识的狼群。
相比较之下,食肉动物们就更喜欢把灵巧快速的羚羊作为捕食对象。羚羊没有互相保护的团队精神,当遇到敌人袭击时,羚羊群就会四散逃跑。分散开的羚羊即使跑得再快,也逃不过敌人的围追堵截,从而成为敌人的美餐。
与别人进行最大化的合作,才能更高效地完成想做的事情。把自己视做社会的一分子,并想要完成自己的梦想。只有每一个人都具备了合作精神后,才能对集体性质的事情认真负责,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负责。
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与每个集体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保持密切的合作,而不要丢弃了自己团队的荣誉感,为求个人的表现,打乱了集体的秩序。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需要明白这一点。
亨利是一家营销公司的一名优秀的营销员。他所在的部门里,曾经因为团队工作的精神十分出众,而使每一个人的业务成绩都特别突出。
后来,这种和谐而又融洽的合作氛围被亨利破坏了,亨利的主管反复斟酌考虑,犹豫不决,最终没有拿出一个可行的工作方案。而亨利则认为自己对这个项目有十分周详而又容易操作的方案。为了表现自己,他没有与主管磋商,更没有向他提出自己的方案,而是越过他,直接向总经理说明自己愿意承担这项任务,并向他提出了可行性方案。他的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部门经理的感情,破坏了团队精神。结果,当总经理安排他与部门经理共同操作这个项目时,两个人在工作上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产生了重大的分歧,导致团队内部出现了分裂,团队精神涣散了下来。项目最终也在他们手中流产了。
所以,做事要懂得周密思考,权衡利弊,摆脱眼前利益和一己之利的束缚,开阔视野,正确处理合作关系,最终才能稳住阵地,才能在这个集体性质的社会里生存得更有意义。
第七节 坚持原则,坚持生存的质量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原则是必须坚持的,是不能被贿赂的,是不能被收买的,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你还要用生命去捍卫它。生命中的拼搏与奋进在原则的规划下会更加井然有序地进步和发展,忙碌的生活总归会有一些核心内涵要去坚守。特别是在强权面前,在所谓的“地位高”的“有身份的人”面前,强大的内心和坚持就是最有力的原则。
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修车女工接待了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年轻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整个巴黎都知道他,但这个姑娘却没表示出丝毫的惊讶和兴奋。“您喜欢看电影吗?”他不禁问道。“当然喜欢。我是个电影迷。”修车女工边忙着手上的活边回答。她手脚麻利,看得出她的修车技术非常熟练。半小时不到,她就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这位修车女工对他说。他依依不舍地说道:“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不,先生,我还有工作。”她回答得很有礼貌。
“这同样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难道不亲自检查一下吗?”
“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
“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
车跑得很好。姑娘说:“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我还有其他的工作。”
“怎么您不想再陪陪我吗?我再问您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洛依德觉得不可思议,难道这个修车女工真的不认识自己吗?
“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我是个电影迷。”
“您不认识我?”
“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认出了,您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
“既然如此,您为何对我这样冷淡呢?”
“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只是没有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绩,我有我的工作。您今天来修车,就是我的顾客,我就要像接待顾客一样地接待您,为您提供最好的修车服务。将来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也会像今天一样接待您,为您提供服务。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的吗?”
洛依德沉默了,在这个普通修车女工的面前,他清楚地感觉到了自己的浅薄与狂妄。“小姐,谢谢!您让我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现在,我送您回去。再要修车的话,我还会来找您。”
地位有高低之分,但在崇高的品质面前,这是次要的。为人处世,以诚相待,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在这位修车女工的身上,体现出一种十分珍贵的品质:自尊、自重、坚持原则的勇气。她热爱电影,但绝不因为追逐电影明星而放弃自己所应负责的工作;她面对着许多年轻女孩梦寐以求的机会,勇于说“不”!她用人格魅力为自己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不要随波逐流,也不要盲目追求,做人要不卑不亢,做事要坚守原则,纵然地位是低下的,但你的人格也是高大的。
一个人如果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忠于自己的理想,那么他永远都不会成为失败者,即使他不声名显赫,即使他没有腰缠万贯,他的忙碌也是值得肯定的。
第八节 人生有位,在于双赢之道
现代社会是一个极其注重双赢的社会,而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与社会其他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有某种利益牵涉的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双赢关系。致力于这种关系的营造,就不要一味地只知道忙着创造自己的利益,应该同时满足他人的要求和条件,让这种交流性极强的关系成为自己社会成功的起点和发展力量。
作为一个社会人士,若能拥有自己做某件事的激情与热爱,并将这份激情融入实际行动之中,抛开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将身心彻底融入自己的梦想,同时,更懂得在社会交往中,用卓越的态度与别人缔造一种双赢的局面,那么在更多更大力量的支撑下,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就更容易成功了。
曾经有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跑到摩天大楼的工地向一位建筑承包商请教:“我该怎么做,长大后会跟你一样有钱?”
这位建筑承包商看了小男孩一眼,回答说:“我先给你讲一个三个掘沟人的故事。第一个人拄着铲子说,他将来一定要做老板;第二个人抱怨工作时间长,报酬低;第三个人只是低头挖沟。过了许多年,第一个人仍在拄着铲子;第二个人虚报工伤,找到借口退休;第三个人则成了那家公司的老板。你明白这个故事的寓意吗?小伙子,去买件红衬衫,然后埋头苦干吧。”
小男孩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好再请他说明。承包商指着那批正在脚手架上工作的建筑工人,对男孩说:看到他们了吗?这些人全都是我的工人。我无法记得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甚至有些人,根本连脸孔都没印象。但是,你仔细瞧他们之中,只有那边那个晒得红红的人,穿一件红色衣服。我很快就注意到,他似乎比别人更卖力,干得更起劲。他每天总是比其他的人早一点上工。工作时也比较拼命。而下工的时候,他总是最后一个下班。就因为他那件红衬衫,使他在这群工人中间特别突出。我现在就要过去找他,派他当我的监工。从今天开始,我相信他会更卖命,说不定很快就会成为我的副手。
“小家伙,我也是这样爬上来的。我非常卖力地工作,表现得比所有人更好。如果当初我跟大家一样穿上蓝色的工作服,那么就很可能没有人会注意到我的表现了。所以,我天天穿条纹衬衫,同时加倍努力。不久,我就出头了。老板注意到我,升我当工头。后来我存够了钱,终于自己当了老板。”
美国成功学大师史帝芬·柯维指出:“人们都希望获得成功,都在探索成功的奥秘,其实,这应该比你想象中的要简单。因为,我发现那些成功的人们,无论是奥运场上的运动员、商业界的总经理、政府领导人,还是其他成功人士,他们和普通人中间有着一条明显的界线,我称其为成功者的边界。这个边界并非是特殊环境或具有高智商,也不是高等教育或天赋异禀,更不是时来运转,而是态度。”
卓越的态度是将注意力放在挑战更高的目标上,真正的敌人永远等在你视线以外的地方伏击,何不把内部竞争的力气省下来向外发展?
当然,双赢的结果并不止以上几种,也没有如此明显的界限,也许两者是相互融合的,在自己得到收益的同时,别人的利益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他人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自己的个人价值也将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相信态度的神奇力量,让它积极的一面引领我们在忙碌中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九节 过分追求完美——变相的无果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与事,智者再优秀也有缺点,愚者再愚蠢也有优点,过于追求完美,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刻薄,忙碌于追求过分的完美,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无果。
本来,渴望完美是人的本性,是人类共有的动机之一。人之所以会不断地进步,社会之所以会不断地发展,就是源于人类对于更美好、更便捷的生活的一种追求。同时,为了符合和适合这种客观世界的变化,人类对自身也制定下了各式各样的完善机制。
但是,万事万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过分追求完美的人,是一种极端的理想主义。因为他们用自己给世界和别人的定位来衡量他人的是非对错,这本来就是偏激的行为。
年轻的朋友们,请记住这样一个忠告: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任何一个完美的事物。学会接受“真实的自我”,也接受它所有的瑕疵,善于利用那些无法改变的缺陷、不足,才能活出真正的人生价值。
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弗郎克军士,在一次军事演习中,手榴弹散片炸入了他的左小腿,医生不得不把他的腿切除掉,等着退伍似乎已成不可避免的结局,更让他伤心的是,他失去了昔日在棒球场上的勇猛劲头。在以后的球赛里,他只能用棒击球,而由别人替他跑垒。他想用自己的勇气改变这一现状。有一天,在他将球击出后,他推开了替他跑垒的队友,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跑了起来,当跑到第一垒和第二垒之间时,他看到对方球员已接到了球,正向守第二垒的人扔过去,他就闭上眼睛,头朝前地滑入了第二垒。裁判员喊出了“安全”的口令,弗朗克发出了胜利的微笑。几年之后,他向上级请战,带领一个中队到一个地形复杂的地方演习,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后来,弗朗克升为四星上将,而且还可以跑步。听到他创造的奇迹后,新闻记者都来采访他,他说:“失去一条腿,让我知道了一个真理,那就是一个人受自己缺陷的限制是可大可小的,这取决于你自己如何看待和处理它。关键是应该注意发挥你所具有的长处,而不是老记着自己的缺陷”。
正视自己的缺陷,善于发挥和经营自己的长处,是一种聪慧的生存方式,也是我们摆脱局限,超越自己,超越别人的最好捷径。
第十节 抱持主人姿态,不被生活奴役
不折腾的人生,就是不瞎忙的人生,这辈子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如果开始决定忙碌,那么一定要告诉自己,我是生活的主人,我永远都明白生活至今的目的和初衷,我的内心不会被生活所控制,我会悲伤,但是悲伤不会长久,我会微笑,微笑着面对每一天。
其实,希望像太阳,当我们向她行进,我们负担的阴影便抛在了身后。为了生活而奔波,一定要记得自己奋斗和拼搏的初衷,不要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驾驭生活做主人,还是被生活奴役做奴隶,其实全在于一颗心的坚定和乐观与否。
希尔顿年轻时,父亲因车祸去世,一家生活的重担全落到他的肩上。之后,他以4万美元买下了一家叫做“毛比来”的旅馆,而他自己只有5000美元,其余的钱全是借的。经过一些年的精心经营,希尔顿的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天,他兴奋地把自己的成绩汇报给母亲,母亲却冷冷地说:“我看你与以前差不多,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只不过你把领带弄脏了些而已。实际上你必须寻找一种更值钱的东西,除了真诚地对待顾客以外,你还应该想办法让每个住进希尔顿的人还想着再来住。你要想一种简单的不花费本钱的方法吸引顾客,这样你的旅馆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对于母亲的忠告,希尔顿思索了很久,他想起了当初购买“毛比来”旅馆时的情景,店主在顾客面前总是表现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这对他启发很大,他终于想出了一种不花任何本钱却特别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微笑”。
他要求员工们热情招待顾客,即使工作再累,心情再不好,也要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客人,因为旅客永远是上帝。
结果,希尔顿的经营策略大获成功,他的事业不断发展,最终建立了“希尔顿帝国”。
在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事情我们都没有办法去掌控。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我们也许呈现出恐慌和不安,也许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但是生活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痛苦,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快乐,我们没有必要将自己摆放在生活的奴隶的位置上。
只要你对生活微笑,生活就会对你微笑。你的眼睛从悲伤与难过的氛围中移开,你就可以做快乐的天使。
第十一节 不活在别人的标准之中
别人戴的漂亮戒指,我们不一定合适,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尺寸。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幸福,不必让自己在别人的世界观和标准里碌碌无为。忙要忙得有内涵和有意义。如果是为了一双根本不属于自己的鞋而奋斗,哪怕最后得到了,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不和别人攀比,拥有自己的成功,你才能拥有更多的幸福。
人生来时双手空空,却要让其双拳紧握;而等到人死去时,却要让其双手摊开,偏不让其带走财富和名声……明白了这个道理,人就会对许多东西看淡。幸福的生活完全取决于自己内心的简约,而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外在的财富。
在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则是被过多的物质和外在的成功胁迫着。很多情况下,我们受内心深处支配欲和征服欲的驱使,自尊和虚荣不断膨胀,着了魔一般地去同别人攀比,谁买了一双名牌皮鞋,谁添置了一套高档音响,谁交了一位漂亮女友,这些都会触动我们敏感的神经。一番折腾下来,尽管钱赚了不少,也终于博得“别人”羡慕的眼光,但除了在公众场合拥有一两点流光溢彩的光鲜和热闹以外,我们过得其实并没有别人想象得那么好。
男人爱车,女人爱别人说自己的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都是爱好虚荣的,不管自己究竟幸福不幸福,人往往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是常常被外在的事情所左右,别人的生活实际上与你无关,不论别人幸福与否都与你无关,不要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与别人比较的基础之上,或者建立在别人的眼光中。幸福不是别人说出来的,而是自己感受的,人活着不是为别人,更多的是为自己而活。
《左邻右舍》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男主人公的老婆看到邻居小马家卖了旧房子在闹市区买了新房,她就眼红了,非要也在闹市选房子,并且偏偏要和小马住同一栋楼,而且一定要选比小马家房子大的那套。当邻居问起的时候,她会很自豪地说:“不大,一百多平方米,只比304室小马家大那么一点!”气得小马老婆灰头土脸的。过了几天,小马的老婆开始逼小马和她一起减肥,说是减肥之后,他们家的房子实际面积一定不会比男主人公家的小,男主人公又开始担心自己的老婆知道后会不会让他一起减肥。
这个故事看起来虽然很好笑,但是却时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人将自己的生活沉浸在一个不断与人比较的困境中,被自己生活之外的东西所左右,岂不是很可悲?
一个人活在别人的标准和眼光之中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悲哀。人生本就短暂,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更是不多,为什么不能为了自己而完完全全、真真实实地活一次呢?为什么不能让自己脱离总是建立在别人基础上的参照系呢?
当我们把追求外在的成功或者“过得比别人好”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的时候,就会陷入物质欲望为我们设下的圈套。它像童话里的红舞鞋,让人一眼望去,便对它充满无限的喜爱。不管这双舞鞋是否适合自己的双脚,都会毫不犹豫地将其穿上,感受那一刻最令自己兴奋的感觉。而当这种感觉消散后,留给我们的其实只有无尽的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