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收入未来一定是中国互联网的最大市场。
现在看起来有点可悲的是,中国的互联网现阶段稍微清楚的赢利模式都是跟娱乐挂钩。比如说像广告业务应该更有机会的,但是(市场)还没有成型,还没有到这个时机。这个可能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因为市场就是这样,发展阶段、客观环境就是这样子,但并不代表永远是这样的。所以长期来看,也觉得这个(与娱乐挂钩的赢利模式)是有天花板的,这只是一个平衡阶段,不可能一直永久地涨下去,最终还是要有广告收入、电子商务的收入。
广告收入:下一个增长点
马化腾非常重视在线广告并很早就开始布局这块业务。腾讯在2000年就开始使用广告的形式来创收,当时是在OICQ(QQ的前身)聊天软件上弹出一个小banner。当时OICQ的广告价格与其他门户网站相比十分低廉,其系统广告是9万元/次,腾讯向用户保证一周内接近1000万人可以看到。但由于OICQ的受众层中26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75%以上,这让广告主缺乏足够的兴趣。
同时,由于即时聊天工具的QQ广告位毕竟有限,所以对腾讯来说,广告收入一直仅仅是点缀。直到2003年年底腾讯成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腾讯才真正有实力去分割在线广告的巨大市场。可以说,做门户,就是因为马化腾很看好广告的赢利模式。
追溯腾讯的门户之路,只比三大门户晚了一点点。2000年6月,腾讯网站成立之初,正是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遥相呼应三足鼎立之时。当时就有好事的媒体询问马化腾,将来是否会把网站作为业务重点来经营,得到的答案自然是否。当时的腾讯一切宗旨都是为QQ服务。时隔三年,2003年11月上旬,腾讯推出了自己的门户网站qq.com。
2006年6月,马化腾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说道:
广告收入将成为下一个增长点,2006年第一季腾讯网络广告同比增长达到173%,我们最近也将引入一名网络广告方面专门的管理人才担任VP(副总裁),以弥补腾讯目前团队中缺乏媒体与广告人才的空白。而我们目前qq.com流量第三,收入第四、未来目标就是收入要与流量相匹配,简单说来就是“超网易”。
广告收入未来一定是中国互联网的最大市场。
马化腾表示,在广告市场的竞争决定了未来中国互联网的格局,腾讯需要在这方面推动转型和战略布局。目前,网络游戏是中国互联网几大细分市场中最大的一个,而无线增值服务和品牌广告、搜索广告分别排在其后。马化腾认为,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多年来形成的初级市场阶段的现状,但是未来来自广告市场的收入肯定会排在第一,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会顺着这样的潮流改变。
网络广告现如今已成为腾讯增速最高的一项收入来源。从2004年到2008年,腾讯广告平均年增长率达到99%。然而,根据Alexa的数据,腾讯网的流量已经超过新浪,位列门户网站第一,但收入仍排在新浪和搜狐之后。从2009年腾讯的收入构成来看,网络广告收入为人民币9.622亿元(1.409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6.5%。增速虽高却只占总收入的7.7%.包括网络游戏在内的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仍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看来腾讯在网络广告方面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门户战略:多元化业务结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门户网站是目前能提供多样化赢利通途的唯一成熟平台。短信、网络游戏、新闻定制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和广告共同成为网站获利业务,而这些业务全部依托门户网站来完成。
2004年12月9日晚上,腾讯公司正式发布门户品牌战略。马化腾表示:
门户战略的启动将使腾讯实现“一横一竖”的多元化业务结构。腾讯将利用聊天工具和门户网站交叉提供无线增值、互动娱乐、网络内容以及电子商务服务,逐步实现收入多元化。
相信今年(2004年)大家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越来越多的门户网站开始涉足即时通信领域,而腾讯也开始越来越关注qq.com在我们业务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我们曾经提出过大门户的概念,就是构想未来的qq.com将在传统资讯服务的基础上,更加延伸到无线服务、游戏等领域,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对于用户的黏性,推广我们门户上的网络硬盘、在线新闻广播、音乐点播等新的应用。
可以设想一下,当传统门户网站与IM、移动或固定终端、网络应用增值服务、电信网、广电网的深度整合之后,用户完全可以利用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随需的获取资讯信息、与同事亲朋好友交流,开展游戏、娱乐、在线交易。互联网将为人们工作生活带来效率的极大提升。
同时,深度整合也将构筑一个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由电信运营商、盯产品制造企业、广大互联网增值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紧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互联网产业价值链,共同做大做强这个市场。
在此之后,腾讯正式确立了QQ与qq.com“一横一纵”的大战略,并利用类似推广qq.com的方式,用一个又一个垂直产品切入用户需求。对腾讯来说,有了QQ与qq.com这“一横一纵”,其每一个产品的推出,都让腾讯拥有了更低的试错成本与更高的成功概率,所以腾讯几乎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被证明了价值的领域。
2004年,在qq.com周年庆典上,马化腾说道:
当互联网的深度整合趋势愈加深入的时候,人们的工作生活也随之发生着悄然的变化,顺应这种趋势的是互联网应用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范围上都将迎来雪崩式的增长。那时,网络生活化将会跃然而出,成为一个必然。网络将真正成为一个涵盖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个方面,能全面展示人们生活元素的平台。
今天,腾讯的目标就是要搭建这样一个网络生活的平台,大家都知道,腾讯公司是从专注于互联网即时通信起家的,目前已经拥有了包括消费者IM,也就是我们熟悉的QQ,专业的IM,就是我们tencent messeneer,再到企业级的RTX,这一套完整的即时通信的产品线。这是我们的基础,也是一个纵向的核心。同时,在横向方面,我们经历了一年时间的不断完善,极大扩展和丰富了我们的qq.com门户网站。
未来,在深度整合的基础上,腾讯将采取“一横一竖”的业务模式,原有的即时通信工具和门户网站将从两个维度叠加包括无线增值服务;包括网络游戏在内的互动娱乐服务,以及包括多媒体、音乐、电子杂志等在内的网络内容服务和包括B2C、C2C、拍卖在内的电子商务。
这样的布局,可以服务更多的用户数量,可以搭载更前沿的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可以扩展更广泛的网络增值业务,满足并实现更多的用户需求。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提升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使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12月31日,腾讯网低调换标。没有大型的新闻发布,为了解释换标动机,马化腾仅在贴着新标识的网站上发了个换标致辞,以绿、黄、红三色轨迹线环绕的小企鹅标识替代了过去的QQ经典企鹅图案。马化腾在致辞中表示:
熟悉腾讯的人都知道,七年前,刚刚成立的腾讯只是一个单纯的即时通信服务提供商,而今天,腾讯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集即时通信、新闻门户、在线游戏、互动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互联网公司,而所有这些业务都将依托qq.com呈现在广大用户面前。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腾讯网标志已经不足以体现腾讯网现有的产业布局和经营模式。重新更换一个能够全面体现腾讯网品牌内涵的标志,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才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全新的品牌标志。而这次标志的切换,不仅进一步明确了腾讯从IM服务商转型为多元化、全方位的互联网服务商,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昭示着腾讯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在线生活产业模式”的布局完成。
将资讯直接推送给用户
腾讯做门户网站,可以算是第三代门户。第一代门户以新浪、搜狐、网易等三大门户为主,第二代则主要是FM365、263、21cn为主。马化腾认为,腾讯的内容特点是“围绕QQ用户为主”。他举例称,腾讯的新闻会强调即时性、互动性,利用QQ终端的特点进行即时发布。
可以说,腾讯利用QQ终端优势,将新闻的即时性优势发挥到最大。将门户网站与QQ捆绑,用户打开QQ之后,就会自动弹出腾讯的迷你首页。只要网民在线,腾讯网就能让最新的新闻“浮”出来,而且部分新闻是分地域的投递。今后,还将细化到城市。同时,qq.com各频道的新闻内容,也都对QQ所有的用户开放订阅功能,网民选择订阅后,相应个性化的新闻就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用户桌面,这也被称为“新闻直投”。而这条新闻的链接,直指腾讯的门户———腾讯网。
可以看出,传统门户网站的流量主要来自于内容阅读,而腾讯网的流量来自于两部分用户:IM用户和直接点击腾讯网的用户。腾讯用户除了直接登录腾讯网的页面查看资讯,还能通过腾讯QQ特有的迷你页面、新闻直投等方式,在第一时间分享到最新鲜和最丰富的资讯。这是腾讯独特的传播模式,而且这一传播模式变用户被动为主动,对网民的传统阅读习惯形成了冲击。
2008年9月,马化腾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说道:
与老门户们最大的不同,就是腾讯网是将资讯直接推送给用户的,而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其实腾讯进入门户网络行列时间并不长,可短短4年时间已经实现了很多超越,不逊色于任何老门户。2008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我们已经披露了,腾讯QQ的注册账户总数达到8.22亿,活跃账户数3.412亿,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4200万,这是腾讯门户实现高速增长的坚实基础。还有一个数字可以跟你分享,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腾讯网视频在线收看人数达到了158.59万人,访问量超过2022.66万次,这绝对是视频领域最高的纪录,这个数字甚至高出专业视频网站30%。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商业现象已经清晰地勾勒出未来的轨迹,网络媒体绝不再是单单满足于黏住阅读者,而应该是形成真正的信息平台,以一个网络社区的架构,构造一个互动信息的网络媒体。
奥运期间,通过互联网的视频访问,很多运动员跟网友的互动得到了非常好的体验,这次大运会也希望通过门户网站进行合作。另外,赛事举办过程中,速度是最重要的,因为网友争的就是这几秒钟,我们的即时通信和门户网站也是最好的平台。
2010年的统计结果显示,约10%的腾讯活跃用户(腾讯活跃用户约8000万)形成了通过迷你首页和浮出消息阅读新闻的习惯,并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地增长。此外,腾讯网新闻中心正在做全球QQ连线,有重大事件发生,只要加一个QQ号码为好友,或者加入一个QQ群,各地网友就可以随时提供新闻线索,进行内容互动。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腾讯网内容目前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其用户群肯定是最活跃的。
可以看出,腾讯网的差异化优势在于个性化、互动性和多元化的新媒体形式。腾讯的门户网站起步比搜狐、新浪晚,但是到今天,在流量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了它们。这就是腾讯的智慧了。
权威数据显示,qq.com自2003年底上线以来,短短3个月时间就跃居门户排行十强。qq.com门户网站推出一年半,流量已是第四大中文门户。到2005年年底,腾讯门户网站的总体访问量已经一举超过了搜狐,排在新浪和网易之后,位居第三位。
如今,腾讯qq.com的流量已位列中国门户网站第一。马化腾对此非常骄傲,他多次宣称:
从2006年7月起,腾讯旗下的qq.com跃登中国流量第一的中文门户。
我们已拥有中国流量最大的门户网站。
外界对腾讯网会因弹出的窗口而致流量领先提出了质疑,然而,对于从QQ客户端弹出来的新闻窗口,如果用户没有点击,是不会被腾讯计算在流量里的。根据网站内部的统计,通过QQ和搜索引擎为腾讯网带来的有效流量大约占总流量的20%~25%,也就是说,70%~80%的用户是主动访问QQ门户网站的。
“大门户+小门户”战略
大型门户网站开设地方网站已成为门户网站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2006年5月,腾讯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打造的第一个区域门户地方网站腾讯大渝网上线,短短半年后,大渝网从流量上说,“已经成为重庆的NO.1”。打开大渝网可以看到,重庆当地生活资讯构成了网站内容的主要部分。
2006年6月,腾讯陕西区域门户地方网站腾讯大秦网上线;
2007年10月,腾讯四川区域门户地方网站腾讯大成网上线;
2008年7月,腾讯与湖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打造的湖北区域门户网站腾讯大楚网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