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大渝网是全国首家门户与区域媒体合作推出的城市生活类网站。有分析人士认为,大渝网的开通,是腾讯网跳出同三大门户网站同质竞争的标志。腾讯正努力架构一个二元的竞争体系,上有腾讯网在新闻、短信、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搜索等几大领域和竞争对手角逐,下有类似大渝网的区域性门户网站十面埋伏,瞄准区域网络广告市场。
继腾讯大渝网(重庆站)、大秦网(陕西站)、大成网(成都站)、大楚网(湖北站)开通后,腾讯大粤网、大闽网也相继开通,宣布腾讯在全国区域门户网站的布局即将成型,西南、西北、华中、华南全都有了腾讯的地方站。这也意味着腾讯开拓与其他门户网站走出了不一样的发展之路。腾讯网在地方站商业模式上,经过几年的摸索,“大”网系列的地方站战略已粗具雏形,并领跑区域门户市场。
在区域门户方面,腾讯的运作模式和运作手段都可以算上是领先的。腾讯也是采取与地方媒体合作,腾讯提供弹窗推广和社区推广。
弹窗推广完全利用了腾讯的终端优势。弹窗推广是这样的,例如,腾讯向重庆地区的6小时内在线QQ用户,弹出消息提示,如果QQ用户对弹出的资讯提示内容感兴趣,鼠标一点,网页就通过链接转到了大渝网。据统计,腾讯在四川拥有的活跃QQ用户超过一千万,覆盖了整个四川近90%的网民。在京、广、深、沪等地,QQ的增长势头目前正被竞争对手MSN追赶,但在地方城市,其新增用户基本上仍然都是QQ用户,QQ终端在地方的占有率为腾讯地方门户扩张打下了根基。这也是让同行非常羡慕的传播渠道。
另外,腾讯还借助强势客户端,以推广地方新闻为主,低成本进入区域市场,如南京、杭州、济南地方新闻推送站,腾讯网将新闻频道的当地新闻的重新组合、包装,与QQ客户端相结合,为当地用户推送当本新闻,而运营则放在了北京,在服务内容上,是在覆盖年轻用户的基础上,以网民生活为切入点,依靠合作网站的成熟内容资源,包括地方新闻、房产、汽车、健康等更适合大龄QQ用户的信息,吸引中老年用户。有针对性地根据各地区文化特色,营造地方文化氛围,掌握各地方网民生活习惯,从而提供贴合的服务。地方门户平台的内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当地各主流媒体的新闻资讯采编,二是网友的原创内容。可以说,腾讯网地方门户网站的成功,进一步推进了新老媒介的合作。传统媒介的信息资源优势与新媒介的受众覆盖优势加以整合产生了双赢的效果。总的说来,腾讯缺乏的是资讯,这需要一个内容供应商。而其合资伙伴缺乏的则是腾讯庞大的QQ用户群所带来的传播渠道。
除了大渝网、大楚网、大成网三个地方网站2008年能实现3000万元营收外,大陕网2008年能实现400万元到600万元的营收。
这个突破让马化腾感到惊喜。此前,在全国门户竞争中,腾讯凭借即时通信终端的强力推送,在流量上已经能与新浪、搜狐一较长短,但短期内在营收和影响力仍无法与新浪、搜狐比肩,此次地方门户的异军突起让腾讯看到了希望。
其广告收入采用地方代理的方式。不同于新浪、搜狐的地方频道,腾讯的强势客户端产品可以聚合受众群,并且受众群体用户习惯清晰,新闻及广告能够直达桌面,以直效广告为经营诉求。
事实上,腾讯网的地方门户网站计划已经是地方门户扩展的第二波。互联网泡沫期间,新浪、搜狐都曾经实施过自己的地方门户战略,然而随后互联网泡沫崩盘,各大门户忙于过冬,大家不得不收缩战略,第一波地方门户拓展最终未能结出硕果,而当时腾讯的门户尚未成型。
在此次第二轮的地方门户割据战中,完全没有历史包袱的腾讯跑在了前面,新浪、搜狐等老牌门户也已在筹备并将启动自己新的地方门户计划。
“与娱乐挂钩模式”的天花板
2003年11月20日,对于腾讯来说,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腾讯科技推出了测试版本的qq.com,迈出了腾讯多元化发展战略里程碑式的一步。当时,腾讯的qq.com娱乐型门户网站的姿态浮出了水面。
2004年,在qq.com周年庆典上,马化腾宣布,腾讯将把qq.com打造为全国第一的时尚娱乐性门户网站。QQ以及qq.com的用户群体集中在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这群人是一群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将是未来的消费主力,因此,在腾讯上进行品牌广告的是一些时尚类或消费类的产品公司,这类公司的产品重点针对对象正是这群人。为了扩大影响力,腾讯以娱乐姿态进入门户。
可以认定,马化腾是最早开启互联网泛娱乐化的先祖。2008年6月,马化腾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说道:
现在腾讯流量是第一,但作为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排在第一位的还是新浪,但腾讯一定要改变这个局面,我们要慢慢地去做。腾讯做门户网站是从零开始,最初做的时候,谁也不相信我们能够做起来,毕竟三大门户已经稳稳占据了这个市场,后来者几乎插不进去。我也一直在思考腾讯的门户怎么做,后来决定借助最有利的方式切入,那就是娱乐资讯,这也正好符合我们用户群的需求。
“娱乐”是腾讯门户的最初定位,必定少不了互动,而互动又必定少不了人气。Web2.0时代,用户对于新闻的阅读需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CNNIC第17次调查数据显示,休闲娱乐首次取代信息获取成为互联网用户的第一大需求。
即使如此,马化腾依然认为与娱乐挂钩的模式是有天花板的。2009年6月,马化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道:
现在看起来有点可悲的是,中国的互联网现阶段稍微清楚的赢利模式都是跟娱乐挂钩。比如说像广告业务应该更有机会的,但是(市场)还没有成型,还没有到这个时机。这个可能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因为市场就是这样,发展阶段、客观环境就是这样子,但并不代表永远是这样的。所以长期来看,也觉得这个(与娱乐挂钩的赢利模式)是有天花板的,这只是一个平衡阶段,不可能一直永久地涨下去,最终还是要有广告收入、电子商务的收入。
因此,在依靠娱乐介入之后,腾讯也加大了在财经、科技等方面内容的投入。在内容设置上,马化腾聘请了《南风窗》离任主编陈菊红担任腾讯网总编辑,同时从新浪、网易和搜狐等传统门户挖来了约500名财经、文化和科技频道编辑,以充实内容建设———网络媒体“老大”新浪,也不过600名编辑。
提升品牌,冲关全能门户
对于一个网站来说,人气就体现在流量上。流量一直是互联网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一旦某个网站有了巨大的流量,这就意味着该网站拥有了巨大的广告价值。在腾讯的门户网站qq.com上线以后,马化腾想尽办法来提高网站的人气。当流量足够之后,马化腾开始了他的门户战略的下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马化腾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如是说:
腾讯在做门户的时候已确定了几个战略步骤:首先借助娱乐资讯切入,有了基础之后再加强高端平台建设,流量上来之后还要转成收入。广告收入是第二步,现在初见成效。广告收入同时需要匹配一个媒体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只有流量肯定是不够的。下一步腾讯要把流量转向品牌影响力方面,同时促进广告销售的成长。
马化腾认为,腾讯目前的影响力还没达到他的期望值,在高端频道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业界一直诟病腾讯的用户收入层次过于单一,消费能力不高,对高端和中产阶层影响力薄弱。因此,尽管腾讯网拥有以QQ用户为基础的巨大流量,但在广告主眼中,其广告价值仍然不能与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抗衡。
实际上2007年7月新浪、腾讯和网易组成的门户联盟,并没有真正形成整合式的杀伤力,主要原因还是搜狐奥运会的广告预售,并没有实现预期的垄断效应。更重要的是传播形式的变化,网络视频悄悄成为改变原来流量天平的重要砝码,腾讯几乎仅仅依靠视频点播的新增使用者,就实现了对三大老门户在传播流量上的超越,这个数字甚至可以与风险投资砸出来的专业视频网站相比较。
可以说,2006年以来,腾讯网致力于从大规模社区网站向门户网站方向拓展。马化腾坦承,虽然影响日大,但腾讯在高端人群中的影响力不如新浪和搜狐。为了巩固和提高影响力,就要用娱乐等产品的利润,去培育未来的成熟产品,包括财经、科技和汽车等频道,但同时会注意力度和节奏。
腾讯在门户上动作频频,不但更换了品牌标志,还推出了“大品牌、大回响”战略,宣布要提升品牌影响力,要提升品牌广告的收入。qq.com是腾讯展示所有业务的平台,继续沿用旧腾讯网标志已不合适,更换一个能够全面体现品牌内涵的标志成了腾讯网的当务之急。换标,马化腾希望让用户改变“腾讯网等于QQ”的直观印象。
2006年1月18日晚,在腾讯网“新势力·2005时代中国盛典”颁奖晚会上,马化腾谈道:
不久前,腾讯网刚刚更换了新的品牌标志,这也标志着腾讯网从最大的即时通信社区起步,随着用户需求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业务范围和运营领域不断拓展;致力于为民众提供日新月异生命力蓬勃的网络产品、温暖可亲的多元化互联网服务和年轻活力,创意无限的qq.com生活品质。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群体在这里沟通、交流、娱乐、体验,因为他们不但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未来的主要组成,而且也是未来整个社会的主流。他们代表了新的势力。
从2006年开始,腾讯还启动了年终的“影响中国”网络盛典,效仿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全面盘点历年对“主流人群”产生影响的社会、娱乐和商业事件及人物。
另外腾讯还开发了自己的股票行情系统,用上千万美金在各大地方投入广告,最后,找到了一个广告业的大人物刘胜义来做自己的副总裁,统管腾讯网事务及全公司的品牌。
2007年7月,马化腾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采访时说道:
对腾讯来说,有一个问题需要仔细思考:腾讯网现在是年轻化的,但网民会越来越成熟。
中国的网民总数现在突破了1.26亿,每年新增2000多万,看上去很多。但同时,中国社会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20世纪70年代,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大约2000万,进入21世纪后,每年净增不足1000万。对腾讯来说,能直接看到的现象就是大学生每年都在毕业,他们还会天天看腾讯网吗?他们都会逐渐变成有经济实力的人群,如果他们不上腾讯网了,我们岂不是错失良机?
我们提出这个问题以后,有的同事甚至提出了改掉qq.com的名字的想法。腾讯确实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我们是伴随着一代人成长起来的,但作为公司,从运营上必须去赚成年人的钱。
腾讯的模式不是世间独有的。在韩国和日本,都有做得比腾讯更好的类似的网站,新闻、社区、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等都有。我仔细研究过,只能这么说,跟他们相比,中国互联网还处在十分初级的阶段。
腾讯原来的内容很大一部分都是低龄用户生成的,现在要转型来吸引高端人群的话,仅有这部分用户生成的内容是不够的。因此,它需要强化编辑团队的力量,加强网站内容的筛选,才能吸引那些相对成熟的用户。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门户网站在社会新闻、时政新闻、财经新闻方面没有新闻发布权,只能转载平面媒体和某些有授权的新闻网站的既有文章。这使得腾讯在这些领域很难做出自己的风格。由于这些特殊情况,腾讯只有在体育新闻方面能够做出一点自己的东西。
签约世博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环节。腾讯此番所花的代价,“不小于搜狐签约奥运会”。2008年4月,腾讯宣布与上海世博局正式签约,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互联网服务高级赞助商,希望2010年时能够达到品牌广告第二的成绩,腾讯希望以此提升QQ主流影响力。
2008年4月,马化腾在接受《南方都市报》的采访时说道:
此次,腾讯除承担世博会官方建设之外,还将全面运营“网上世博”的项目,世博会历时半年,有很多体验的、参与的因素,我们希望签约世博,提升腾讯的品牌影响力。
目前,腾讯网络流量是第一,但只有流量肯定是不够的,广告收入会匹配影响力和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