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最终的结果却是只有微软MSN真正与雅虎中国签订了互联互通的协议。2006年7月13日雅虎与MSN的IM(即时通信)互通一事正式开始实施。雅虎通的8.0测试版已经与微软Windows Live Messenger实现了全球首批15个国家和地区的同步互通。
然而雅虎与MSN所实现的互联互通,仍然不足以改变现在IM市场的格局,互联互通,仅仅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另外,MSN与雅虎通的互联互通,仍旧停留在文字交流方面,其他诸如文件传输、视频、语音等新潮功能,仍然是空白地带。
目前,MSN和雅虎通的互联互通在中国市场还无法撼动QQ的霸主地位,道理也很简单,雅虎通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太低了,二者的合作对QQ来说有点无关痛痒。根据2007年的数据统计,腾讯QQ的注册账户数已突破了4.3亿,活跃用户突破1.7亿,而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也已突破了1600万。即使除却一人多号的情况,QQ的真实用户也是相当惊人。而根据MSN中国2007年公开的数字,MSN Messenger的中国注册用户为900万,但雅虎通在华则长期难拢人气。联合有两种,一种是强强联合,一种是弱弱联合,而微软与雅虎在即时通信领域里是属于“弱弱联合”,因为雅虎通和MSN在即时通信领域的用户群都不大,互联互通后的用户量之和仍然不如AOL,仅能排在第二位。
很多用户离不开QQ的原因其实并不在于它比MSN或雅虎通好用多少,而是在于腾讯的几大社区。腾讯开放的聊天社区以及新增的游戏社区和拍拍社区,都是对用户很有吸引力的地方。所以用户之所以愿意使用QQ是因为腾讯对于用户来说它的功能价值相对于MSN和雅虎通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MSN与QQ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MSN是工作交流的工具,QQ则是一种生活方式。腾讯在商业上的成功更多得益于QQ之外的新生命力,这种新的生命力将腾讯由一个大众化的聊天工具提升为一个潜力无限的商业帝国。
困扰:用户年轻化
面对互联互通,QQ并不是就此“高枕无忧”了,其实自MSN在中国落地,QQ就一直担心自己定位于娱乐的态势,是否会被定位商务的MSN超越,毕竟在商务领域,IM软件更容易创造稳定的用户群和商业价值。
2006年,当MSN在国内与QQ竞争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有媒体再次发问马化腾“比尔·盖茨写给您的电邮,您看了吗?他声称‘QQ群不是社会网络,感谢QQ普及了中国小朋友对IM(即时通信)的了解,等他们长大了,工作了,有钱了,就慢慢转移到了MSN,无缝切换’,对此您作何感想?”“这件事很久了。”马化腾没有正面回应。但对MSN的一举一动十分关注,在MSN正式进军中国时就表示“会避其锋芒”。
事实上,比尔·盖茨所说的,正击中了马化腾的要害。QQ的客户群价值长期偏低,一直局限于低年龄、低收入、低消费的“三低”群体,正是马化腾的心病。
凭借这样一个用户群体,是很难吸引高含金量的广告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腾讯所取得的广告收入一直与庞大的用户数量不成比例。可以说,马化腾成也“年轻”败也“年轻”。马化腾明白QQ在品牌上的年轻化是腾讯最大的缺陷,明白QQ必须要伴随用户年龄增长而继续保持有效黏度。
2009年3月,马化腾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说道:
最大的危机感还是QQ用户从年轻化走向成熟化,QQ的产品如何增强自己的用户黏度问题。而且目前互联网的很多领域,腾讯进入得太晚,包括搜索、电子商务和门户都比较晚,这时候会很难做。但是你不做的话,过两年会更难。
我们在想,网民结构会慢慢成熟,特别是三年后成为一个拐点。怎样无缝地把我们偏娱乐化、年轻化的产品和服务一点点过渡到中心化、全业务化和更加适应逐渐成熟的网民,这是很重要的。我们也不要求在一夜之间或者半年一年改变,毕竟还有很长的时间慢慢来做。
不过我们还有时间去改进,不能太快,也不能重新另做一个品牌,那样容易死掉。只有慢慢地逐渐地中心化,才是我们最好的办法。
我们的用户群每年都会长大一岁,会慢慢成为社会主流。对于不断成长的这些用户,你要赶紧开发那些能留住他的服务,一定要留住他。
至于如何让白领用QQ,而不是MSN。2008年6月,马化腾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说道:
在腾讯影响力没改变之前,谈这些都没用。腾讯必须把自己的品牌中心化、全面化。以前有员工提议给QQ换一个洋名字,但实际上是没用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把QQ这个品牌通过踏踏实实的服务、通过实践营销,一步步把它中心化,把它做好。慢慢地,用户会改变的。比如我们的E-mail,现在是发送最快、最便捷的服务,如果周围的人用得多了,他也就敢用了,只要用得好了,大家就不会觉得这个服务很低端。这个路走起来很艰难,但却是唯一正确的路。
品牌低龄化的问题很早就在腾讯内部被激烈讨论,“我们自己内部在PK,有人说,没戏啦,不要用QQ这个名字啦。”2006年6月,马化腾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说道:
QQ用户虽然整体平均年龄较小,但高端用户绝对值依旧很高,应当有针对他们的细分服务,所以腾讯希望能增加整个平台中商务服务的属性。
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品牌QQ强调年轻化和娱乐化,这种感受更是和“企鹅”的可爱样子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心理联系,一个更高端的门户网站需要新的名字和标志,也需要和聊天工具QQ做品牌区分。对此,马化腾的解决方法是“不要娱乐的时候就可以不娱乐”,“在不合时宜的场景搞一些活蹦乱跳的企鹅,不是企鹅不对,而是不合适”。
改变:从企业用户开始
面对QQ的客户群价值长期偏低,马化腾做了种种努力。一方面,腾讯大举进军企业市场,2003年11月,在BQQ经过6个版本升级的基础上,腾讯再次推出稳定性和功能都明显增强的升级版。这个软件是腾讯与IBM、用友、金蝶、恒基伟业、新太、金山等众多著名软件提供商共同合作的结果,为了强调它和QQ的区别,改名为RTX(Real Time exchange),中文名腾讯通;另一方面,马化腾在2004年推出了商用版QQ———TM迎战MSN,风格跟MSN相当接近;MSN同样也在吸收TM的一些功能。TM没有腾讯QQ广受诟病的弹出窗口的骚扰,界面也相对简洁,没有QQ那么花哨,另外还有“智能秘书”、“名片”、“行业黄页”等商务功能。
RTX面向企业市场,而TM主要面向商务办公环境中的个人,这与MSN的用户定位是一致的,并且风格也相当接近。从这个视角来看,是腾讯首先向微软MSN发起挑战。当然,也可以认为这是腾讯判断“MSN必然会全面挑战”之后所做的先发制人的战略行动。
2005年,马化腾在接受《东方企业家》采访时说道:
对于企业用户,我们最终使用的是EIM(企业即时通信),它的使用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我们注意到,很多信息化建设较好的企业对EIM有强烈的需求,我们的销售也集中于这一部分客户。
过去的一年,很多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选择了腾讯的EIM软件RTX,如汇源饮料食品集团、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慧聪国际等等。更有一些企业在小规模使用一段时间后,感受到了RTX对企业的价值,便开始在全企业的范围内进行部署,如东风车桥、正大集团等等。
RTX在现阶段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市场回报,但我们更加关注RTX应该提供什么价值来满足客户需求。因此我们把所有获得的回报继续投放到产品的进一步完善之中。在过去不断地探索中,我们发现用户的习惯改变是EIM最大的困难,所以EIM需要进一步降低部署和维护的成本,以加强对外的联系功能,从而成为企业对外联系的高效率、低成本的沟通方式。
马化腾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凭借着QQ的强大人气,马化腾的孤军奋战取得了卓越成绩。即便在被认为是MSN传统优势领域的商务办公场所,QQ同样保持了绝对领先的地位。
马化腾曾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国内首屈一指的房地产公司———深圳万科,上至王石下至普通员工,有一大半人都在使用QQ,还都开通了移动QQ功能。公司与外出办事的员工联系大部分都使用移动QQ的手机短信。后来,深圳万科的网络管理员谈起公司在初期推广QQ时,各部门、各同事之间要互相联系,同事之间有时甚至都不知道相互的号码,出现很多麻烦,有时员工名片上不得不印上自己的QQ号码,以作为身份识别。每当出现人事变动或员工的QQ号码出现更改时,更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变更,大大增加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给管理带来不便。”
“后来QQ专门为此推出了个‘孪生姐妹’———BQQ,即企业QQ,后来万科又在公司内安装BQQ,所有职员的身份均由服务器网管指定,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同事身份一目了然,不会再有找不到人、认错人的现象。BQQ的出现就让办公室里真正来个革命。”
马化腾在接受《中国计算机报》采访时说道:
企业用户对于即时通信产品的需求是非常明显的,有了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损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的效率不够高、不够规范、不够及时。RTX推出之前,我们在内部已经试验运行了一段时间,前期也推出了试用版———BQQ(后改名为RTX),大约有82000多个企业成为我们的用户。
在试用期间,我们体会到这个产品的很多益处。比如,RTX上有一项功能,把企业的人力资源划分为一个树形架构,所有的员工都安排了相应的位置,链接相关的联系方式,包括手机、电话、E-mail和QQ号等等,任何一个新员工加入之后,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就会为他开通即时通信功能,这个新员工就可以非常快地融入到企业当中,不论他联系哪个部门或同事,都可以快捷地在这上面找到。又比如,几个人需要讨论一件事情,便可以很快地搭建一个讨论组,即时解决问题。
2008年9月,马化腾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说道:
用MSN和用QQ一样,实际上就是企业对即时通信的态度是怎样的,一方面怕员工闲聊,但另一方面工作又需要,所以企业也很两难。因此要靠员工的自制力,不能完全一刀切,我们要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待问题。
因此,我们决定采取一种比较中立的做法,也正在给用户开发更合适的服务。
过去很多企业由于担心员工利用即时通信“闲聊”,对市场上即时通信进行“封杀”。而伴随着利用互联网来提升企业沟通效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的趋势日趋明显,一些中小企业纷纷解禁即时通信,开始利用QQ与客户进行交流沟通。企业除了可用QQ降低沟通成本,还有一些更加专业的手段可以选择。例如对于服务类的“外向型”企业,QQCRM就是一个理想选择。QQCRM能够让多个客服人员使用同一号码,面向海量用户提供服务。
据2008年,艾瑞数据发布的报告显示,QQ在办公室用户中的占有率达到75.1%,远超MSN的16.9%。腾讯公司的数据则表明,2008年9月初,在办公场所使用QQ的同时在线用户数最高达1200万,较2007年同期增长50%以上,是MSN同时在线用户总数(318万)的近4倍。2008年数据表明,QQ用户传递文档、表格、图片、压缩文档等数据日均流量达到数万兆,类别为“同事录”的QQ群数量超过了380万个。QQ的文件传输、群组服务等商务功能,同类产品确实无法比拟,企业应善用QQ所带来的沟通便利、信息倍增等优势。
看来,QQ正在扭转偏见,成为商务办公的主流应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