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12500000022

第22章 死亡归宿(4)

《晋书·皇甫谧传》载皇甫谧著论葬送之制《笃终》,“故吾欲朝死夕葬,夕死朝葬,不设棺椁,不加缠敛,不修沐浴,不造新服,殡含之物,一皆绝之。吾本欲露形入坑,以身亲土,或恐人情染俗来久,顿革理难,今故觕为之制,奢不石椁,俭不露形。气绝之后,便即时服,幅巾故衣,以遽除裹尸,麻约二头,置尸床上。择不毛之地,穿坑深十尺,长一丈五尺,广六尺,坑讫,举床就坑,去床下尸。平生之物,皆无自随,唯赍《孝经》一卷,示不忘孝道。遽除之外,便以亲土。土与地平,还其故草,使生其上,无种树木、削除,使生迹无处,自求不知”。

遍览《三国志》《晋书》等史,终制薄葬统治整个动乱时代,相较于前朝汉、后朝唐的大肆厚葬,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华文明死亡归宿选制的一贯思维中可谓奇葩,以至于东晋桓温葬姑孰,“平坟不为封域,于墓旁开隧、立碑,故谬其处,令后代不知所在”。

第五节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其它归宿

小亚细亚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华文明对土地的情有独钟,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葬于斯,土葬是中华文明无可非议的归宿首选,然而在主流归宿选择的遮蔽下,饱受争议的火葬、惊悚慑人的崖葬、自然古朴的树葬、稍显敷衍的瓮棺葬、极悖伦理的腹葬等诸多葬法,都在中华文明的某个时期、某个地域体现出其无可争辩的合理性。“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各种死亡归宿,或以其因地制宜,或以其顺应民心,都曾被某个时期、某个地域的生者所接受,生者的接受,便也是接受其往生后子孙为其安排的死亡归宿。

火葬——升天捷径,饱受争议

火葬,中华文明最为古老的死亡归宿,依文献记载与考古实例显示,至少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先人即已尝试选择此类归宿,《墨子·节葬下》有“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熏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的举例,《后汉书》有“羌人死皆焚其尸”的记载,然而举例与记载多限于边地区域,在汉民族主流文化体系中,火葬饱受争议。两汉前,焚尸被视为对死者莫大的耻辱;两汉后,佛法传入,火葬亦借助佛教的传道逐渐被中原地区所接受,尤其佛教信徒往往视火葬为首选。形势愈演愈烈,甚至在有宋一代,朝廷曾下诏书严禁火葬,明清两代,朝廷亦以丧伦灭理为由屡次厉禁,民间屡禁不止,火葬始终饱受争议地盛行着。

火葬的盛行或因其较之于土葬的便利性,然而纵观各地火葬过程,某些地域慎重且隆重的火葬仪式甚至比土葬更为繁琐,《马可·波罗游记》有“其焚尸也,必须请星者择吉日。未至其日,停尸于家,有时停至六月之久”“人死葬其尸,设有死者,其室友服大丧,衣麻,携数种乐器行于尸后,在偶像前作丧歌,乃至焚尸之所,取纸质之马匹甲胄金锦等物并尸共焚之”的记载,火葬归宿的选择已非因其便利性,而是暗含某种宗教信仰或生命原则在其中。

火葬归宿的选择与执着,一则受佛教影响,二则有借火焚烧之力助死者升天之意,三则希冀借火焚烧尽早摆脱尸体束缚助死者顺利抵达冥间。尤其是第三种用意,根据考古学、民俗学的研究,中华民族原始先民确有助死者尽早摆脱尸体束缚的习俗,原始的处理方式是将尸肉吃掉,这在北京猿人间即颇为流行,然而随着文明化及,“相类残食”因其残酷性与反人类性而让位于其它手段,而火葬的迅速与整洁则成为该理念的最佳替代方式并沿用至今。

崖葬——终伴山水,惊悚慑人

崖葬,亦称悬棺葬,利用天然岩缝、人工木桩将船棺悬置于崖壁之上、岩洞之中,背山面水,悬空而置,鲜有侵扰,流行于古代南方濮越民族。

古代濮越民族对死亡归宿的选择深受其生活习性影响,安土重迁的汉民族选择土地与墓穴为其归宿,纵身江湖的濮越民族则更加青睐青山绿水。《汉书·严助传》称濮越民族为“水行山处之民”,其生前悠游摇曳于山水之间,其死后亦选择山水为其死亡归宿。独特的死亡归宿需要独特的葬具支撑,崖葬葬具船棺,由圆筒木半开刳成,似木舟,如明徐学谟《游仙岩记》记载“他岩,棺尤累累,有规形而锐者稍异。又有壑而舟横者,窦而床列者,虽去人远甚”,更有甚者,若船棺难得,干脆用死者生前所驭木舟取而代之。

不仅仅是生活习性的影响,“舟船”由此岸渡向彼岸的特殊意象内涵,也被视为从生存渡向死亡的象征,濮越民族深谙此道,将船棺视为灵魂归宿的载体,将其亡魂载往最适当的彼岸世界,即祖先处,即故乡。无独有偶,中华文明古代南方民族亦多有“魂舟”习俗,与崖葬类似,均是以“舟船”形式助死者返回本源,为灵魂寻找确切的落脚点,也为死者提供前往灵魂归宿的方式与渠道。

树葬——构木为巢,自然古朴

树葬,亦可析分为“风葬”“天葬”“挂葬”“空葬”“悬空葬”等,置死者于树杈,任其在深山野外历经风化,这脱胎于对原始巢居的追忆与无意识继承的死亡归宿,与火葬相似,古老而朴素。《魏书·失韦传》有“失韦国……父母死,男女聚哭三年,尸则置于林树之上”,契丹、鄂伦春族亦有“置死者于树枝间,任鸟雀食之”的习俗。

树葬葬仪种类繁多,有“悬尸于树”,有“缚尸于树”,有“置尸于台”,有“悬尸于架”,前两种较为原始,后两种则为后世所派生。“悬尸于树”,现今在北方鄂伦春族、南方瑶族仍有遗存,即用冰雪或河水沐浴尸身后置入桦树棺材中,寻茂密红松,悬棺材于半空,既避野兽伤害,又免冻土深埋,是北方森林民族特有的死亡归宿。“缚尸于树”,瑶族特为死婴设置的死亡归宿,即将死婴悬于枝条任野兽吞食,残忍血腥,但在瑶族看来,该归宿既可助死婴亡魂早日托生,亦可助死婴母亲再孕子嗣。无论采取何种葬仪,树葬中尸体的安放最为讲究,方位是重点,时间亦是重点,尸体悬空停留时间愈久愈好,但若尸体坠落,亦无需理会,任由雪霜风化、野兽侵食。

树葬的死亡归宿选择,根源于原始初民对树居的记忆,原始初民“构木为巢”,白天树下觅食,夜晚树上安寝;森林民族“生死同处”,生前躯体栖息于树上,死后魂灵游荡在树间,无论生死,均以树为家,让死者回家,虽无厚棺蔽体,树木却是最为安全、最为恰当的死亡归宿。

瓮棺葬——经济卫生,稍显敷衍

瓮棺葬,即以瓮为棺,将尸体或骨灰殓入瓮具,埋入地下或投入水中,《太平广记》有“袁盎冢,以瓦为棺椁,器物都无,唯有铜镜一枚”,《陔馀丛考》有“江西广信府一带风俗,既葬二三年后,辄启棺洗骨使净,别贮瓦瓶内埋之”,瓮棺多凿小孔,方便灵魂自由出入。

瓮棺葬的死亡归宿选择根源于南方气候特点与中华文明陶制文化的发达,南方潮湿,棺木易腐,而瓮器可长期保存;同时,随着制陶工艺的日臻成熟与完善,陶制品的精美与易得亦为死亡归宿提供最佳葬具。

因大型瓮具制造工艺复杂,瓮棺葬多限于未成年人,半坡遗址氏族居住区中有七十三座儿童墓葬以陶瓮为葬具,若儿童体型稍大,葬具则以两个粗陶瓮对合组成。辽宁长海县上马石出土的瓮棺葬,则均为大型陶瓮盛殓尸骨,且葬式有翁口向上与翁口向下两种,与半坡遗址的受众与形态均有所不同。

此外,因民族习俗殊异,瓮棺葬多用于二次葬和非正常死亡者。瑶族有二次葬的习俗,死者多停棺野外,数年后,或拾遗骨或殓骨灰,置入瓮具,再行土葬;水族对非正常死亡者,如麻风病死者、难产死者等,为免其阴魂传染后世,采取瓮棺葬封闭其遗骨或骨灰,麻风病死者埋葬在低洼处或常年不干涸的泥潭处,难产死者则被埋葬在远离村寨的偏僻处。相较于其它死亡归宿,瓮棺葬的选择缺少一丝宗教的因缘,一抹生者对死者的温情,更多的是封闭远埋,是方便敷衍。

腹葬——人体圣餐,极悖伦理

腹葬,顾名思义,以生者腹部为死者尸体的永恒栖居,“相类残食”的独特死亡归宿多见于后人对原始社会的猜想与揣测中,《墨子·节葬下》有“楚之南有啖人国者,其亲戚死,刳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尸子》有“武王亲咋殷纣之颈,手污于血,不温而食。当此之时,犹猛兽者也”。

“犹猛兽”般悖伦理的死亡归宿,可追溯至人类产生之初为维持基本生存的本能之举,在物质匮乏的生存境遇下,为抢夺生存资源的斗争不可避免,而战败者死尸的可食之肉亦是生存资源,极端的历史情境下,腹葬的死亡归宿选择顺理成章。

随着时代发展,腹葬这种诡异的死亡归宿被注入巫术等文化现象,在文明发展初期,先民认为吞食死者尸肉,不仅可获得死者生前的体质特性,也可获得其智力特性,发展至此,腹葬已超越其原有的饱食充饥初衷,演变为充溢精神寄托及自我满足的巫术行为。

时代向前,文明覆盖范围日益广阔,在人伦敦厚的礼教统摄下腹葬日益式微,荡然无存,然而,各地仍以其特有的方式以某种程度保留该死亡归宿,布依族死亡狂欢的“砍牛”习俗即是腹葬的变体,《黔记》有“卡尤狆家……凡祭事,贫者用牛一,富者数牛,亲戚族友各携鸡酒致祭,绕牛而哭,祭毕屠牛分肉毕而散”,生者不再直接食用死者进行腹葬,而是用牺牲代替死者,也希望牺牲在冥界继续为死者服务,替死者受苦。

同类推荐
  • 老北京古建筑与祭坛

    老北京古建筑与祭坛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茶油时代

    茶油时代

    中国人吃什么油?吃多少?怎么吃?作品以诙谐幽默的语言,稳健而超拔的理性和感性,通过对中国食用油结构的改变和油茶产业的发展及其茶油的历史文化的报告,突出反映了食用油问题与民生的重要关系,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并对这种变化和进步中出现的困惑、茫然和悖谬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
  • 思想课堂-艺术笔记

    思想课堂-艺术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 大家小书:希腊漫话

    大家小书:希腊漫话

    本书内容涵盖了古希腊很长一段历史,也包括作者对于旅居希腊期间所思所想,对于古希腊的历史、特色,以及古希腊文化遗产的特征,加以言简意赅的论述。本书识见俱佳,深入浅出,关于希腊文化的叙述令人信服,读来引人入胜。
热门推荐
  • 傲娇妈咪携子寻爹

    傲娇妈咪携子寻爹

    母亲去世,父亲另娶,昔日闺蜜成继母。闺蜜设局,狠心父亲将怀孕的我送出国。五年后,带娃回国,誓将狠心父亲、心机闺蜜踩在脚下。却没想到转身遇上神秘男人,邪魅一笑,“老婆,你这辈子都逃不掉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尧少的小女佣

    尧少的小女佣

    凌水月留在上官尧家替父还债,意外发现上官尧失了忆。他忘了她,又重新记起了她。他生命中唯一快乐的回忆,全是由她而起。“我很庆幸,还好……还好你在这里……”
  • 戴上恶毒面具的皇妃

    戴上恶毒面具的皇妃

    因一幅古画,陌翎穿越为恶名昭彰的皇妃,好吧!说我恶毒就恶毒,不管是悍妃毒女,还是阴狠型男,都解决的干脆利落,连让人怵怵发抖的冰霜皇子,也能手到擒来。
  • 被历史尘封的典籍

    被历史尘封的典籍

    ——混沌未名,族群在黑暗中蹒跚前行。中世纪末期,在东方陷入黄色的恐慌时,西方最深沉的黑暗将迎来曙光。最后两次十字军的东征,是西方封建统治者最后的挣扎,他们企图通过掠夺另一个古老帝国的国运来维持苟延残喘的统治。十字军陈兵塞浦路斯,只等时机一到,兵峰就将直抵古老国度埃及的喉咙,截断这个千年帝国的命脉。在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在这即将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漩涡旁,高加索地区偏北一点的地方,黄祸入侵欧洲的遗民,钦察汗国中的小小部族——尼鲁温,也正在为汗国的野心奋斗着。而这时他们还不知道,某种比黑暗更加古老的恐怖,正裹挟着东西方的灾祸,企图将历史引向另一个进程
  • 混血女帝:带着哥哥闯天下

    混血女帝:带着哥哥闯天下

    逗逼兄妹带记忆转世到了异世并遇上同样是逗逼的夜凌云,当逗逼碰上逗逼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什么鬼?明明是非常严肃的老套路风格呀?怎么变成一群十分妖孽的逗逼打打闹闹中竟然拯救了世界,找到了兄妹俩异世中的的父母?
  • 与昏君同重生

    与昏君同重生

    一击必杀从不失手的楚暖玉刺杀敌国太子成功后,被当场斩杀。再次醒来时,她成了敌国太子的宠妃安玉汐,肚子还莫名其妙的揣了种……从此,波诡云谲暗潮涌动的后宫,唯有汐婕妤是一股清流——被下毒,汐婕妤毫发无损还把下毒的始作俑者毒打一顿;被暗算,汐婕妤将刺客一刀毙命;……某昏君:不愧是孤喜欢的女人。
  • 寒露洗清秋(年年今日之寒露篇)

    寒露洗清秋(年年今日之寒露篇)

    [花雨授权]?往事在不老的梦里沉沉睡去,浪子生涯一念间干涸成森森碧血,唱彻江湖终归是成了绝响。
  • 我的海贼有点遭

    我的海贼有点遭

    雷诺穿越到了自己理想中的海贼世界,正当自己要励志拳打白胡子,脚踢黑胡子的时候,一则消息不禁让他泪流满面。雷诺:“啥?你说啥?你说现在统治世界的是d之一族,拉夫德鲁是d之一族的首都?大海上没有海军,就连海贼都少的可怜?”所以说:“我这是穿越到了离剧情开始还有八百多年的海贼世界。”弱弱的问一句:能送我回去吗?(本故事纯属虚构,作者个人脑洞,可能和原著不同,各位勿要当真)
  • 妖孽学霸:魔法首席生

    妖孽学霸:魔法首席生

    本文写现代魔法,异能都市,1v1爽文不虐主,主学院流,辅都市。夏祈觉得自己简直倒霉透了,到那都能被卷入事件中好不容易想做个小透明,可从天而降的某女皇,又再次把她的生活搅的一团糟,自此,一个奇幻的世界逐渐浮出水面。于是,一边应付着各种奇怪事件的她,还要帮自家的女皇殿下“刷黑锅”,夏祈表示她业务繁忙,求勿扰。但那些总是跳出来刷存在感的一堆人,是怎么回事?她是讨厌惹麻烦,但不代表她怕麻烦,在蹦哒?信不信她一个禁术就轰飞你们!多年后,走上另一条道路巅峰的夏祈道“我只想做个小透明”于是,某女皇不怀好意的笑了,一群大小变态不怀好意的笑了。ps:每天下午6点更新
  • 带着神棺去诸天

    带着神棺去诸天

    成神之后......古辰最大的愿望,就是亲手掀开自己的棺材板!————————————(书友群:753781822)